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阈值及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丹 孔西建 +1 位作者 叶进 王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研究河南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阈值并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方法收集465例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双能X线测定的骨密度值、T值、Z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患者腰椎BMD值低于0.7955 g/cm2、T... 目的研究河南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阈值并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方法收集465例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双能X线测定的骨密度值、T值、Z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患者腰椎BMD值低于0.7955 g/cm2、T值低于-2.15、Z值低于-0.52时,骨折风险较高;髋部BMD值低于0.7270 g/cm2、T值低于-2.10、Z值低于-1.01时,骨折风险较高。结论对于骨密度低于上述阈值者,需高度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中国人群的骨密度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展开全国范围的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健全中国人群骨密度数据库,为制定适合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6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骨质疏松诊断、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长海 马志新 毕力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人髋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揭示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治疗情况,为加强老年髋部骨折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髋部骨折986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人髋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揭示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治疗情况,为加强老年髋部骨折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髋部骨折986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登记,对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诊断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但仍有大量漏诊。虽然抗骨质疏松治疗病例逐年增加,但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结论呼和浩特地区骨科医生骨质疏松诊疗水平存在不足,需要加强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进而采取更积极的态度,选择合理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诊断 骨质疏松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类型与QCT体积骨密度差异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蒋雯 李新民 +2 位作者 程克斌 王晨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定腰椎骨密度,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同类型间的椎体体积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因腰椎骨折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QCT检查的77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脆性骨折,且骨折仅累及一个腰椎椎...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定腰椎骨密度,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同类型间的椎体体积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因腰椎骨折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QCT检查的77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脆性骨折,且骨折仅累及一个腰椎椎体,年龄55-85岁,平均71±7.84岁。QCT测量L1-4中未骨折椎体的骨密度值,并计算每位患者L1-4未骨折椎体的骨密度均值。根据脊柱CT扫描矢状重建的图像将椎体骨折类型分为楔形、双凹及挤压三种类型。使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楔形与双凹骨折组间的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使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楔形与双凹骨折组间的年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楔形(年龄均值70.26±7.99岁)和双凹(年龄均值70.92±7.80岁)骨折组间的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347,P=0.730),可以基本排除年龄因素的干扰。楔形和双凹骨折组间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4,P=0.028);双凹组(组均值32.08 mg/cm3)骨密度较楔形组(组均值45.05 mg/cm3)低。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类型与椎体体积骨密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双凹形骨折可能比楔形骨折的骨密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CT诊断标准 骨密度 QCT 绝经后妇女 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