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骨康疏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冬梅 袁林 +4 位作者 苏林冲 冯佳 代玉芳 向导 向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以及血清BALP、TRACP、MMP-2、TGF-β1的变化,研究强骨康疏胶囊治疗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只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雌激素组、中高组以... 目的:通过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以及血清BALP、TRACP、MMP-2、TGF-β1的变化,研究强骨康疏胶囊治疗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只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雌激素组、中高组以及中低组。采用去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各组大鼠灌胃1月后,心脏取血法采得血液并分离血清,并取右侧股骨行骨密度检测,通过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以及检测血清BALP、TRACP、MMP-2、TGF-β1含量来评定造模是否成功以及强骨康疏胶囊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中高组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组能显著增加反映骨形成的血清学指标BALP的含量(P<0.001),降低反映骨吸收水平的血清TRACP水平(P<0.05)以及反映骨转换的血清MMP-2含量(P<0.05),还能刺激骨TGF-β1的分泌(P<0.05)。结论:强骨康疏胶囊能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代谢有正向调节作用。强骨康疏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骨康疏胶囊 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动物选择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彦昭 史晓林 吴建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31-634,共4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模型 动物选择 全身性骨骼疾病 实验动物模型 中老年人 微观结构 骨量减少 医疗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法兔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方忠 杨琴 +2 位作者 李锋 段军 敦先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2-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去势法建立免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5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4、8、12、24 w进行全身骨密度(BMD)检测;术前、术后12 w和术后24 w行... 目的探讨采用去势法建立免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5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4、8、12、24 w进行全身骨密度(BMD)检测;术前、术后12 w和术后24 w行骨代谢指标检测: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于术后 12w和24w各处死10只兔,取其右侧股骨行生物力学测定及取腰椎,制成不脱钙的骨切片,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去势6 m后,OVX组全身BMD明显低于SHAM(P<0.01):在骨代谢指标TRAP-5b、BALP及BGP,OVX组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生物力学检测中的弯曲强度、比例载荷、最大挠度和弯曲破坏载荷OVX组均较SHAM组明显下降(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OVX组的骨质丢失明显增加(BV/TV%下降,Tb.N减少,Tb.Sp变宽),骨小梁形成明显减少(OS/BS及MAR均增多),骨吸收明显升高(ES/BS、Oc.No/Tb.Pm 升高),这些指标与SHAM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去势法建立兔骨质疏松症模型切实可行,5月龄雌兔,造模6月。本模型为探明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理、评价药物疗效及临床骨质疏松性假体松动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模型 去势法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骨质疏松症模型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原发性骨质疏松 双侧卵巢切除 生物力学测定 骨代谢指标 骨质疏松 OVX 指标检测 BALP 弯曲强度 破坏载荷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饶根云 王永刚 +6 位作者 王哲军 沈谷丰 谢乐屏 陈大勇 顾志坚 周斌华 虞旭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0-232,185,共4页
目的为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过程及期间的细胞学变化情况。方法切除成年雌犬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并人为造成胫骨骨折用螺钉内固定,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发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后两周左右,骨折骨小梁表面及周围有大... 目的为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过程及期间的细胞学变化情况。方法切除成年雌犬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并人为造成胫骨骨折用螺钉内固定,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发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后两周左右,骨折骨小梁表面及周围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圆形细胞增殖, 骨吸收陷窝内有胶原纤维形成,但比较稀疏、紊乱。在骨折塑形改造期,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活动显得异常活跃,而成骨细胞性骨形成显得异常微弱。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不但要使骨折良好复位,坚强固定,而且在骨折塑形改造期,更应该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使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细胞学观察 骨质疏松症模型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胶原纤维形成 破骨细胞活性 螺钉内固定 骨吸收陷窝 骨吸收活动 破骨细胞性 变化情况 双侧卵巢 胫骨骨折 愈合情况 细胞增殖 坚强固定 成骨细胞 骨形成 绝经后 骨折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