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联
1
作者 王亮 郭翔云 +4 位作者 秦金然 刘庆庆 周勤峰 郭杨 章轶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 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ER)、加权中位数法(WME)、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以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再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留一法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结果的影响。最后进行药物预测和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炎症因子的药理价值。结果研究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CAF)与OP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与0~1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白细胞介素7(IL-7)与15~30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30~4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60岁以上人群的BMD呈负相关;MIP-1α与全年龄段人群的BMD呈负相关。此外,分子对接证明了药物与蛋白质的良好结合,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靶点的药理价值。结论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全面评估了41种炎症因子对OP和BMD的因果效应,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联,提示OP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通过干预炎症因子进而干预OP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免疫 炎症因子 骨质疏松症 孟德尔随机化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点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黄觅 彭高高 +3 位作者 刘常鲲 吴汉卿 胡昭端 彭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9-955,共7页
目的研究同源点针刺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的疗效及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针刺组、低... 目的研究同源点针刺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的疗效及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针刺组、低频治疗组、中频治疗组及高频治疗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5组大鼠均采用去除双侧卵巢法建立PMOP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为期12周的同源点针刺及假针刺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I)、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含量;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Micro⁃CT)分析股骨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小梁数量(Tb.N);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股骨组织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大鼠股骨组织中OPG、RANKL、B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B)检测大鼠股骨组织中OPG、RANKL、TNF⁃α、BMP2及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INP、BALP、股骨BMD、Tb.Th、Tb.N、OPG及MMP⁃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CTX⁃I、TNF⁃α、BMP⁃2、股骨Tb.Sp、RANKL及BMP⁃2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1),HE染色及Micro⁃CT显示骨小梁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低频治疗组血清CTX⁃I、BMP⁃2、TNF⁃α、股骨Tb.Sp、RANKL及BMP⁃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PINP、BALP、股骨BMD、Tb.Th、Tb.N、OPG及MMP⁃2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5),中频治疗组血清BMP⁃2、TNF⁃α、RANKL及BMP⁃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BMD、Tb.Th、OPG及MMP⁃2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5),高频治疗组血清CTX⁃I、BMP⁃2、TNF⁃α、Tb.Sp、Rankl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Tb.N、Tb.Th及OPG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5),HE染色及Micro⁃CT显示低频治疗组骨小梁结构较致密。结论同源点针刺治疗能够改善PMOP大鼠的骨代谢,其中低频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明显,可能是通过调控OPG/RANKL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同源点疗法 OPG/RANKL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代谢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作用:病理机制与干预
3
作者 宋文静 白敏 +6 位作者 汪湛东 闫丰喆 曹婷婷 宋冰 张延英 郭超 汪永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4,共6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的全身代谢性骨病。最近的研究发现,胆汁酸(bile acids,BAs)在肝脏中合成并被肠道微生物群修饰,进而入血参与机体各脏器代谢...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的全身代谢性骨病。最近的研究发现,胆汁酸(bile acids,BAs)在肝脏中合成并被肠道微生物群修饰,进而入血参与机体各脏器代谢,对于重塑骨平衡至关重要。本文就BAs调控骨形成和骨吸收,并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疾病进展的研究及通过药物干预该途径改善PMOP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围绕胆汁酸代谢途径,揭示PMOP的病理机制及干预途径,以期为治疗PMOP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受体 骨平衡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长军 王秋入 +4 位作者 赵鑫 马清伟 张磊 潘新 康鹏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1-1038,共8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可以造成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进而增加患者骨折风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患者正被骨质疏松症所困扰,并且,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并发症也不断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可以造成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进而增加患者骨折风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患者正被骨质疏松症所困扰,并且,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并发症也不断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病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献检索发现,慢性肝肾脏功能障碍、酗酒、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疾病可以通过影响骨代谢而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Wnt信号通路、骨生长因子相关信号通路、RANKL/RANK/OPG信号通路是影响骨质疏松症发病的较为关键信号通路;而双膦酸盐类药物、地舒单抗等是目前临床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常用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可尝试使用特立帕肽、罗莫单抗等骨形成药物,合理的药物序贯治疗有助于增强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本文将对上述进展展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及社会对本病的认识,并促进临床医师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临床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世尧 祝志强 +4 位作者 王墉琦 李佳 李汉 赵宇 孙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0-915,共6页
2型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这些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概率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另外,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出现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不少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有许多共同的高危发... 2型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这些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概率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另外,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出现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不少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有许多共同的高危发病因素以及发病机制,但二者药物治疗之间的相关性仍存在较大争议,未能给予临床用药准确的参考价值。因此,笔者通过归纳分析总结近些年最新参考文献,发现两者在药物治疗方面的关联性十分密切,如某些抗2型糖尿病药物不仅可以改善血糖水平而且还能调节骨平衡,某些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降低血糖又具有一定的价值,不过两者药物治疗之间的关联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因此,笔者探讨了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两者药物治疗之间的相关性并作一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药物治疗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经济学文献分析
6
作者 史佳悦 黄旭东 +3 位作者 李金坤 袁一峰 周航 史晓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分析了近20年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西药的药物经济学文献,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筛选出10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CHEERS 2022清单进行文献质量的评价,揭示了当前... 分析了近20年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西药的药物经济学文献,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筛选出10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CHEERS 2022清单进行文献质量的评价,揭示了当前骨质疏松症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高质量研究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治疗经济效益,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卫生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疗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周俭 任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0期871-872,共2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药物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谿谷”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针刺疗法
8
作者 江杨 李艺文 陈丽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9-1652,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可归属于中医学“骨痿”范畴,其发病率日益升高,随着病程进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致残。针刺疗法在改善OP患者疼痛症状、提高骨密度、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独到优势。笔者从“谿...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可归属于中医学“骨痿”范畴,其发病率日益升高,随着病程进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致残。针刺疗法在改善OP患者疼痛症状、提高骨密度、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独到优势。笔者从“谿谷”理论出发,通过梳理“谿谷”功能以阐明OP的发病机制,结合“谿谷”的经络联系,进而阐述“谿谷”理论对于针刺治疗OP的指导意义,以期拓展OP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谿谷 骨质疏松症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催眠疗法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廖院平 徐若媛 陈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06-2809,共4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催眠疗法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疼痛、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于我院老年科住院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催眠疗法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疼痛、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于我院老年科住院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联合催眠疗法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催眠疗法可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病人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催眠疗法 骨质疏松症 疼痛 睡眠质量 负性情绪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屈佳乐 刘江 +1 位作者 李念虎 李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5-620,共6页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以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近10年所有关于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文文献,整理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针灸治疗方案。结果在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以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近10年所有关于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文文献,整理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针灸治疗方案。结果在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中多以临床研究为主,基础研究较少。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法类,主要包括针刺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小针刀并用疗法、针药并用疗法;另一类是灸法类,以温和灸、雷火灸、热敏灸、隔药灸、督灸、温针灸疗法为主。结论针灸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法众多,疗效显著,绿色安全,但治疗过程、腧穴配伍、针刺手法等问题尚未统一,缺乏相关权威的中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针刺疗法 艾灸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18
11
作者 边平达 寿张轩 +1 位作者 应奇峰 陈锦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来寻找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方法。方法对478例老年(≥70岁)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并调查OP患者的用药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男性OP发病率高达25.3... 目的通过调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来寻找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方法。方法对478例老年(≥70岁)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并调查OP患者的用药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男性OP发病率高达25.31%,但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率仅为18.48%。医患双方OP防治知识欠缺,老年男性OP患者用药依从性低、治疗药物匮乏。结论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很低,而加强OP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OP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断丰富抗OP的药物种类,可能是目前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药物治疗 老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24
12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2 位作者 韩祖斌 陈新 孙燕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79,124,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周后再次重复;阿伦膦酸钠10mg,qd;利塞膦酸钠5 mg,qd。3种药物治疗时间均为1年。观察内容包括:骨痛,尿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NTx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骨密度,不良反应,脊柱新骨折。结果 3组患者经1年治疗,与用药前比较,骨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代谢指标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和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P<0.01);腰椎和髋部骨量均有显著上升(P<0.01):其中阿伦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5.51%,股骨颈上升2.66%,股骨粗隆上升4.37%,Ward’s区上升3.13%;利塞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4.18%,股骨颈上升2.05%,股骨粗隆上升2.81%,Ward’s区上升3.08%;羟乙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3.70%,股骨颈上升1.84%,股骨粗隆上升1.96%,Ward’s区上升1.50%;新骨折发生羟乙膦酸钠组4人,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组均为1人;各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新型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更方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 羟乙膦酸钠 阿伦膦酸钠 利塞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有限元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志鹏 宋敏 +5 位作者 赵文韬 秦大平 张宏伟 赵希云 李娇 张晓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1-974,980,共5页
骨微结构改善是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目标,可以增加骨强度,降低骨折风险,但目前来看骨微结构和骨强度的评估手段相对不足。利用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能够很好地模拟各种类型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后有限元模型的各种力... 骨微结构改善是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目标,可以增加骨强度,降低骨折风险,但目前来看骨微结构和骨强度的评估手段相对不足。利用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能够很好地模拟各种类型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后有限元模型的各种力学状况,分析其生物力学作用机制、验证骨微结构参数变化对骨强度的影响,优化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骨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限元分析研究,探讨不同种类药物治疗骨微结构参数变化对骨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目前关于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限元研究有待于对骨微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进行标准化和精确化,同时进一步推广有限元研究思路,需要更多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疗效,更好的指导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药物 治疗 骨微结构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体外细胞药效评价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洪复 金慰芳 高建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8-62,共5页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老年时生活质量下降和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对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研究是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十分重视的课题。随着细胞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研究在细胞与分子水平阐...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老年时生活质量下降和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对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研究是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十分重视的课题。随着细胞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研究在细胞与分子水平阐明了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的基础上,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细胞 体外 防治药物 药物研究 药效评价 老年 病理机制 生活质量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少辉 吴素芳 许红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786-790,801,共6页
随着世界人口逐渐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之一,是目前越来越被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近来其药物治疗进展迅速,本文分别就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兼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药物、骨矿... 随着世界人口逐渐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之一,是目前越来越被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近来其药物治疗进展迅速,本文分别就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兼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药物、骨矿化作用的药物和中药,尤其对新近研发的药物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志杰 刘静 +7 位作者 黄驰欢 王尊 刘兰英 李邗峻 柏凌 张鑫 王胜 徐道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 总结纳米技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展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6-2023年的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nano, osteoporosi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目的 总结纳米技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展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6-2023年的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nano, osteoporosi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treatment”或“纳米,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纳米技术治疗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的文章,优先选择时间最近且发表于权威杂志的文章。结果 对筛选到的文献进行精选得到3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论 纳米技术由于其高靶向性、高利用率和低不良反应的特性,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中备受关注。目前常用的纳米技术包括药物纳米化和纳米载药两大类。但目前纳米技术尚未在临床上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骨质疏松症 药物纳米化 纳米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妇女雌激素补充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幼玲 陈党生 吴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 A组 (实验组 ,口服利维爱加钙尔奇 - D片 )、B组 (对照组 ,单服钙尔奇 - D片 ) ,比较两组的更年期症状与骨密度 (BMD)、血清降钙素 (h-CT)、血清骨钙...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 A组 (实验组 ,口服利维爱加钙尔奇 - D片 )、B组 (对照组 ,单服钙尔奇 - D片 ) ,比较两组的更年期症状与骨密度 (BMD)、血清降钙素 (h-CT)、血清骨钙素 (BGP)和甲状旁腺素 (PTH)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的临床有效率为 79.0 7% ,明显高于对照组(5 8.14 % ,P<0 .0 5 )。A组 BMD明显增加 (P<0 .0 5 ) ,BGP、h- CT水平显著增高 (P<0 .0 1) ,PTH水平显著降低 (P<0 .0 5 )结论 :口服利维爱加钙尔奇 - D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雌激素补充疗法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氨基双膦酸钠和依膦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疼痛及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金世鑫 李葆玲 汪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4-46,32,共4页
目的 观察双膦酸盐氨基双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 fosam ax)和依膦(etidronate)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依据 B M D 减少量,结合脊柱 X 线片诊断骨质疏松,女... 目的 观察双膦酸盐氨基双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 fosam ax)和依膦(etidronate)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依据 B M D 减少量,结合脊柱 X 线片诊断骨质疏松,女> 65岁、男> 70岁,且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来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伴疼痛者入选作药物观察。结果 20例疼痛患者服药后17例获疼痛缓解,其中4例获明显缓解。 Alendronate 与etidronate 的疼痛缓解率近似,但后者必须间断用药,停药期疼痛常复发。药物副反应仅见到烧心与消化不良。结论 双膦酸盐alendronate 和etidronate 可以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双膦酸盐 诊断 缓解 观察 药物副作用 患者 药物副反应 服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建层 冯艳萍 庞义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骨质疏松症是以减少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等... 骨质疏松症是以减少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等)和骨形成刺激剂(包括氟化物、小剂量的甲状旁腺激素等)两大类.前者主要抑制骨的重吸收,对骨骼形成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难以使已发生的骨质疏松组织恢复正常;后者氟化物如氟化钠虽然可以促进新骨形成,却可以导致骨质强度降低[1].形成的作用,从而成为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骨质疏松症 药物治疗 预防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军 吕爽 屠嘉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27-830,775,共5页
笔者总结了近7年来中西医联合、运动联合西药以及运动联合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概况。3种联合疗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联合疗法均优于单一疗法,但目前中西医联合、运动联合西药以及运动联合中药治疗绝... 笔者总结了近7年来中西医联合、运动联合西药以及运动联合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概况。3种联合疗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联合疗法均优于单一疗法,但目前中西医联合、运动联合西药以及运动联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入,与临床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中西医联合疗法及运动联合西药疗法都不可能完全去除西药的毒副作用,而运动联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无副作用,存在着疗效好、价格低、可长期坚持等优势。因而进一步深入探讨运动联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观察以运动锻炼来巩固加强中药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应会成为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运动 联合疗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