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康 季晖 +2 位作者 李绍平 于冰 李耐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3-18,共6页
用维A酸、摘除卵巢及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以血清碱性磷酸酶(s-ALP),血清钙(s-Ca)、磷(s-P),尿钙/肌酐(u-Ca/Cr)及羟脯氨酸/肌酐(u-Hop/Cr)等为指标,引入骨表观线密度(W/L)... 用维A酸、摘除卵巢及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以血清碱性磷酸酶(s-ALP),血清钙(s-Ca)、磷(s-P),尿钙/肌酐(u-Ca/Cr)及羟脯氨酸/肌酐(u-Hop/Cr)等为指标,引入骨表观线密度(W/L)、面密度(W/Lφ)两个新的骨指数,对该三种较常用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维A酸组(90、100、120mg/kg)及摘除卵巢组骨重(W)减轻,W/L、W/Lφ明显降低(p<0.01,p<0.05),形成典型的大鼠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组s-ALP、u-Ca/Cr及u-Hop/Cr显著升高(p<0.01,p<0.01),但W/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维A酸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模型 摘除 卵巢 ALP 尿钙 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的生化特点 被引量:42
2
作者 冯坤 刘月桂 +1 位作者 张灵菊 高子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5-27,24,共4页
应用摘除卵巢的方法,建立大鼠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本模型有以下生化特征: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浆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全尿钙、全尿羟脯氨酸和肌酐含量增高。提示血浆酸性磷酸酶活力可以作为此模型动物骨吸收的特异指标,血... 应用摘除卵巢的方法,建立大鼠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本模型有以下生化特征: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浆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全尿钙、全尿羟脯氨酸和肌酐含量增高。提示血浆酸性磷酸酶活力可以作为此模型动物骨吸收的特异指标,血清骨钙素水平可用于评价骨转换率。用总尿钙和总尿羟脯氨酸指标评价骨量丢失,其敏感性高于尿钙/肌酐、羟脯氨酸/肌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钙 肌酐 血清骨钙素 尿羟脯氨酸 血浆 骨质疏松模型 生化特点 骨量丢失 骨转换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法兔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方忠 杨琴 +2 位作者 李锋 段军 敦先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2-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去势法建立免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5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4、8、12、24 w进行全身骨密度(BMD)检测;术前、术后12 w和术后24 w行... 目的探讨采用去势法建立免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5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4、8、12、24 w进行全身骨密度(BMD)检测;术前、术后12 w和术后24 w行骨代谢指标检测: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于术后 12w和24w各处死10只兔,取其右侧股骨行生物力学测定及取腰椎,制成不脱钙的骨切片,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去势6 m后,OVX组全身BMD明显低于SHAM(P<0.01):在骨代谢指标TRAP-5b、BALP及BGP,OVX组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生物力学检测中的弯曲强度、比例载荷、最大挠度和弯曲破坏载荷OVX组均较SHAM组明显下降(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OVX组的骨质丢失明显增加(BV/TV%下降,Tb.N减少,Tb.Sp变宽),骨小梁形成明显减少(OS/BS及MAR均增多),骨吸收明显升高(ES/BS、Oc.No/Tb.Pm 升高),这些指标与SHAM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去势法建立兔骨质疏松症模型切实可行,5月龄雌兔,造模6月。本模型为探明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理、评价药物疗效及临床骨质疏松性假体松动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模型 去势法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骨质疏松模型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原发性骨质疏松 双侧卵巢切除 生物力学测定 骨代谢指标 骨质疏松 OVX 指标检测 BALP 弯曲强度 破坏载荷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载药体系对兔骨质疏松模型骨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邹伟龙 于龙 +5 位作者 王亮 李大伟 罗展鹏 补亚忠 杨飞 马远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研发一种新型可注射、可降解及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的载药缓释体系,观察其理化性能及对兔骨质疏松模型的骨修复效果。方法载药缓释体系以磷酸钙为基体,将载有不同剂量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的聚左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 目的研发一种新型可注射、可降解及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的载药缓释体系,观察其理化性能及对兔骨质疏松模型的骨修复效果。方法载药缓释体系以磷酸钙为基体,将载有不同剂量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的聚左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微球与磷酸钙物理共混获得一种可注射、可降解及抗骨质疏松的载药体系,实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SIM-PLLA缓释组及高剂量SIM-PLLA缓释组,分别测定载药缓释体系的可注射性、凝固时间、力学强度、药物缓释规律及骨质疏松兔模型体内成骨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含SIM-PLLA缓释体系凝固时间有所延长(P>0.05)、可注射性提高(P<0.05)且具有合适的抗压强度(P>0.05),植入骨质疏松兔体内4周及12周后,三组材料随着材料的降解均有新生骨长入,但SIM-PLLA缓释组材料的降解率及新骨生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高剂量SIM-PLLA缓释组最高。结论 SIM-PLLA缓释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射性能及合适的力学强度,对兔骨质疏松模型有明显的成骨活性及抗骨质疏松效果,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不规则骨缺损的新型生物医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载药缓释体系 骨质疏松模型 成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密度测定方法及其在骨质疏松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洪复 翁世芳 黄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9,共2页
精确定量测定骨密度是分析骨代谢改变的重要内容。本文应用(125)ISPA大鼠骨密度仪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由维甲酸和卵巢切除两种方法诱发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进行股骨和全身骨密度测定,结果为前者模型的骨密度较对照分别降低... 精确定量测定骨密度是分析骨代谢改变的重要内容。本文应用(125)ISPA大鼠骨密度仪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由维甲酸和卵巢切除两种方法诱发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进行股骨和全身骨密度测定,结果为前者模型的骨密度较对照分别降低6.7%和4.8%,后者模型的骨密度较对照分别降低7.6%和8.3%,降低均有显著意义。由此表明,大鼠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模型建立中是十分有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仪 大鼠 骨质疏松模型 对照 卵巢切除 骨代谢 股骨 维甲酸 诱发 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密骨胶囊与维生素D_3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骨量、骨强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沈培芝 徐宇 +3 位作者 张戈 史万忠 石印玉 陈东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9-11,8,共4页
目的:比较性地研究密骨胶囊与维生素D3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骨量、骨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12月龄SD雄性大鼠4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4只、地塞米松组16只、密骨胶囊组8只、维生素D3组8只。地塞米松的剂量是... 目的:比较性地研究密骨胶囊与维生素D3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骨量、骨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12月龄SD雄性大鼠4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4只、地塞米松组16只、密骨胶囊组8只、维生素D3组8只。地塞米松的剂量是0.25mg/100g体重/次(每周两次);密骨胶囊浸膏的剂量是0.166g/100g体重/次(每天一次);维生素D3的剂量是0.25U/100g体重/次(第一周每天一次,一周以后每周三次)。各组施行相应处理,18周以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抗弯强度。结果:密骨胶囊既能部分地恢复模型大鼠已经丢失的骨量(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又能部分地回升模型大鼠已经降低的骨强度(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维生素D3也能部分地恢复模型大鼠已经丢失的骨量(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亦能部分地回升模型大鼠已经降低的骨强度(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回升能力比较密骨胶囊有下降趋势。结论:密骨胶囊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中药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骨胶囊 骨量 地塞米松 骨强度 维生素D3 空白对照 糖皮质激素 大鼠 骨质疏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方法与评价指标选择概述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昊 张西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3-666,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动物模型尤其是啮齿类动物模型是研究并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工具,并且由于近年来在骨生理学领域史无前例的有效应用,使得小鼠骨质疏松模型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收集并整理了近年来...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动物模型尤其是啮齿类动物模型是研究并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工具,并且由于近年来在骨生理学领域史无前例的有效应用,使得小鼠骨质疏松模型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收集并整理了近年来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方法及其相关评价指标的选择,以期为今后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全面的动物造模和关键指标选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质疏松模型 骨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综合治疗对去势家兔骨质疏松模型股骨上端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玉槐 高忠礼 +2 位作者 张学军 隋福革 王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22,9,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 D3和钙剂对去势家兔骨质疏松模型股骨上端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16只雌性青紫兰家兔去势复制骨质疏松模型 ,行股骨上端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给予益钙宁、尼尔雌醇、维生... 目的 探讨应用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 D3和钙剂对去势家兔骨质疏松模型股骨上端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16只雌性青紫兰家兔去势复制骨质疏松模型 ,行股骨上端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给予益钙宁、尼尔雌醇、维生素 D3及钙剂观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 X射线片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外骨痂生成量多 ,骨折愈合时间缩短。股骨的极限扭矩和最大刚度增加。QCT检测腰 2~ 4椎体松质骨骨密度皆增加。结论 骨质疏松并骨折除内固定外 ,还要联合应用抑制骨吸收 ,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模型 联合用药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宋丽晶 刘建璇 +1 位作者 张晓宇 毋英杰 《特产研究》 2002年第4期37-39,共3页
以维甲酸引起大鼠骨质疏松为模型,研究了淫羊藿的抗骨质疏松作用,结果表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可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及韧性,减少骨吸收。
关键词 淫羊藿 黄酮提取物 维甲酸 大鼠 骨质疏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去势及老龄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比较及其临床护理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银萍 郭雄 +1 位作者 张增铁 耿冬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3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青年去势及老龄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两种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微观结构、骨矿及骨负荷改变情况及潜在机制,为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护理干预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32只1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同等条件下饲... 目的建立青年去势及老龄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两种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微观结构、骨矿及骨负荷改变情况及潜在机制,为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护理干预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32只1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同等条件下饲养,饲养至4个月按体重随机分成青年去势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16只、老龄雌性及对照组大鼠16只,进行去势及老龄骨质疏松造模。比较青年去势组(Ovariectomized rats,8只,OVX组)和老龄骨质疏松组(Senile Female Osteoporotic Rats,8只,SF组)大鼠骨质改变情况。结果OVX组大鼠去卵巢8周出现骨质疏松改变,SF组大鼠22月龄自然衰老出现骨质疏松改变。OVX组骨小梁宽度显著大于SF组(P<0.05);两组模型之间腰椎及股骨密度差异不显著(均P>0.05),但OVX组股骨最大负荷显著高于SF组(P<0.01);OVX组骨钙水平显著高于SF组(P<0.01),但两组血钙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4月龄大鼠去卵巢8周以及自然饲养22月龄雌性大鼠可分别作为女性绝经后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模型。老龄骨质疏松模型在骨微观结构、骨生物力学特性、骨矿水平含量方面的负性改变更甚于青年去势模型,提示对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应侧重于不同年龄阶段及骨代谢特点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大鼠 雌性 骨质疏松模型 去势 老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涂层植入体在兔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中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杨明亮 罗先正 +4 位作者 任素梅 郭艾 李强 唐海 刘正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14,共8页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兔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观察羟基磷灰石涂层植入体在此类异常骨床中的生物学特性。选用健康雌性家兔,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在行植入体术前4周切除双侧卵巢,A组模拟切除双侧卵巢。烧结的HA涂层钛金属植入...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兔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观察羟基磷灰石涂层植入体在此类异常骨床中的生物学特性。选用健康雌性家兔,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在行植入体术前4周切除双侧卵巢,A组模拟切除双侧卵巢。烧结的HA涂层钛金属植入体及单纯钛金属植入体被分别植入动物骨胶远端,植入体周骨床被划分为四区,远、中、近1/3段分别为1、2、3区,近1/3段游离端为4区。B组动物在去卵巢后8周,雌二醇下降为术前的23.3%,股骨远端的骨密度在去卵巢术后4周较对照组低6.5%,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中均以2、4区为骨密度高值区,HA涂层能促进植入体周的骨形成,骨组织内生在4~8周达高峰,8周后有再吸收趋势,HA涂层能明显促进植入体的生物固定强度,去卵巢引起的低骨床对植入体生物固定强度有削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体 去卵巢 HA涂层 羟基磷灰石涂层 双侧卵巢 切除 骨密度 术前 骨质疏松模型 生物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联合地塞米松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其腾 农小连 +4 位作者 吴家昌 杨华 韦诚明 赵秋芬 韦葛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去势联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效果。方法将24只3.5月龄雌性SD大鼠(250±20)g随机分成3组,A组:假手术+肌注生理盐水组(8只)、B组:去势+肌注生理盐水组(8只)和C组:去势+肌注地塞米松组(8只)。后两... 目的观察去势联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效果。方法将24只3.5月龄雌性SD大鼠(250±20)g随机分成3组,A组:假手术+肌注生理盐水组(8只)、B组:去势+肌注生理盐水组(8只)和C组:去势+肌注地塞米松组(8只)。后两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w、4w、6w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进行大鼠全身BMD的测量,术后6w三组大鼠分别进行骨CT值测量、外周血生化检测和股骨颈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其骨小梁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大鼠术后6w,C组全身BMD及骨CT值较A组明显降低(P<0.05);B和C组血清Ca浓度较A组明显下降(P<0.05);B和C组血清P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B组血清ALP、TRACP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与B组比较血清ALP浓度显著降低(P<0.01)、TRACP浓度显著增高(P<0.01);B组和C组大鼠骨小梁均变窄,连接不完整出现断裂、局部镂空的现象,骨髓腔变大,骨细胞分布减少,骨小梁形态计量值降低(P<0.01),C组更明显。结论去势联合肌注地塞米松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较单纯去势法时间短、效果明显、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 地塞米松 骨质疏松模型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曦悦 张秀艳 +4 位作者 董馨 马飞祥 刘杰 乔俊缠 薛培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1-905,909,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由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的平衡改变引起的代谢性骨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增加趋势。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到多种关键的生物学途径等。常用... 骨质疏松症是由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的平衡改变引起的代谢性骨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增加趋势。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到多种关键的生物学途径等。常用的几种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评估药物效果,耗时这一特征成为新药研发的主要障碍。斑马鱼是一种脊椎动物,非常适合于骨相关药物的研发实验,因为它具有许多特殊的优点,例如胚胎透明、骨骼发育快、鳞片再生快、与人类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高度同源等,这些是哺乳动物模型所没有的特征,近年来已被成功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模型建立中。在实验中斑马鱼具有样品用量少、筛选快、准确率高、实验耗时短等优势,在药物活性成分或天然产物化合物的筛选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在骨质疏松防治新药研发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进行综述,以便为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斑马鱼 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探讨傣药肾叶山蚂蝗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丽萍 张光云 +1 位作者 陈普 段小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9-776,共8页
目的探讨傣药肾叶山蚂蝗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组(0.24 g·kg^(-1))、肾叶山蚂蝗低(1.35 g·kg^(-1))、中(2.70 g·kg^(-1))和高剂量组(5.40 g... 目的探讨傣药肾叶山蚂蝗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组(0.24 g·kg^(-1))、肾叶山蚂蝗低(1.35 g·kg^(-1))、中(2.70 g·kg^(-1))和高剂量组(5.40 g·kg^(-1))。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药物干预14周后,检测血清中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骨保护素(Ostoeprotegerin,OPG)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骨组织中骨小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大鼠胫骨中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另取破骨细胞前体细胞株RAW264.7,分为阴性对照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组、仙灵骨葆组、肾叶山蚂蝗低、中、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不加RANKL,其余各组使用50 ng·mL^(-1) RANKL诱导,药物组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仙灵骨葆和肾叶山蚂蝗含药血清进行干预。10天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化情况,qPCR测定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OPG含量显著降低(P<0.01),ALP和BGP显著升高(P<0.01),骨小梁显著减少,断裂,排列稀疏,骨小梁之间间距大,胫骨组织OPG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RANKL、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RAF6)、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组织蛋白酶K(CTK)和降钙素受体(CalcR)mRNA水平的表达升高(P<0.01),肾叶山蚂蝗干预后能显著改善以上指标。RAW264.7培养10天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RANKL组破骨细胞明显增多,肾叶山蚂蝗能显著降低破骨细胞的数量,OPG/RANKL/RANK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趋势和动物实验一致。结论肾叶山蚂蝗能有效改善去卵巢大鼠模型的骨质疏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分化,调节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 肾叶山蚂蝗 OPG/RANKL/RANKL信号通路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骨康疏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冬梅 袁林 +4 位作者 苏林冲 冯佳 代玉芳 向导 向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以及血清BALP、TRACP、MMP-2、TGF-β1的变化,研究强骨康疏胶囊治疗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只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雌激素组、中高组以... 目的:通过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以及血清BALP、TRACP、MMP-2、TGF-β1的变化,研究强骨康疏胶囊治疗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只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雌激素组、中高组以及中低组。采用去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各组大鼠灌胃1月后,心脏取血法采得血液并分离血清,并取右侧股骨行骨密度检测,通过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以及检测血清BALP、TRACP、MMP-2、TGF-β1含量来评定造模是否成功以及强骨康疏胶囊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中高组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组能显著增加反映骨形成的血清学指标BALP的含量(P<0.001),降低反映骨吸收水平的血清TRACP水平(P<0.05)以及反映骨转换的血清MMP-2含量(P<0.05),还能刺激骨TGF-β1的分泌(P<0.05)。结论:强骨康疏胶囊能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代谢有正向调节作用。强骨康疏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骨康疏胶囊 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动物选择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彦昭 史晓林 吴建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31-634,共4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模型 动物选择 全身性骨骼疾病 实验动物模型 中老年人 微观结构 骨量减少 医疗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晓 梅其炳 +1 位作者 刘莉 商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1-145,133,共6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复制 病理生理机制 人口老龄化 生活质量 健康问题 生理生化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贾经汉 邱新建 陈志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5-768,共4页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的发展.要求对这一疾病做更深入和广泛的了解,选择和建立一个较理想...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的发展.要求对这一疾病做更深入和广泛的了解,选择和建立一个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开展骨质疏松病因研究和药物治疗的关键。目前可用于骨质疏松实验研究的动物主要有大鼠、小鼠、兔、羊、狗、猪、灵长类动物(除人类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 灵长类动物 骨量减少 微细结构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源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锡仪 刘浩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损毁下丘脑弓状核导致骨质疏松是否一种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方法新生SD大鼠(体重5.5~6.5g)(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书编号:粤检证字:2002A013号)166只(雌100... 目的研究损毁下丘脑弓状核导致骨质疏松是否一种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方法新生SD大鼠(体重5.5~6.5g)(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书编号:粤检证字:2002A013号)166只(雌100只,雄66只)分成10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对照(NS)组和模型(MS6)组。10个实验组用同样造模方法,由经过训练的不同人员操作,在不同时间完成。模型组大鼠于出生后第1、3、5、7、9d皮下注射10%谷氨酸单钠(MSG)4g/kgB.W,对照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并另设MSG毒性对照组,于70d龄同法注射MSG。各实验组按照设定的取材时间,将实验动物称重后,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用4%多聚甲醛经左心室行全身灌注,取脑作下丘脑弓状核(ARc)冠状面切片,HE染色。取右侧胫骨常规脱钙,石蜡包埋,矢状面连续切片,胶原特殊染色,显示骨小梁结构。用图像分析仪对ARC和骨组织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弓状核神经细胞数量减少66.3%(P〈0.01);骨小梁面积百分数(Percent trabecular area,%Tb·Ar)减少72.7%(P〈0.01),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减少25.1%(P〈0.05),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减少62.6%(P〈0.01),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增大259.7%(P〈0.001),表明骨量显著减少,骨结构明显退变,发生明显骨质疏松。对照组和MSG毒性对照组的弓状核和骨组织无明显改变。结论①MSG大鼠骨组织的改变不是MSG对骨组织的毒性作用所致;②MSG损毁弓状核神经细胞导致骨质疏松,此模型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③此模型是由于损毁弓状核神经细胞,造成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减退和紊乱导致骨质疏松的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命名为大鼠脑源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谷氨酸单钠 下丘脑弓状核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1-4周振动对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董心 谷贵山 +3 位作者 朱伟民 包呼日查 朱东 张西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间歇振动 三点弯曲实验 振动实验 连续振动 形态计量学 去势 骨质疏松模型 体弹性模量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