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P 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女性绝经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鹏 苗娜 周晶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I0001-I0001,共1页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由梁德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68227。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逐渐减少,骨质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而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由梁德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68227。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逐渐减少,骨质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而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的情况更为严重,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质疏松骨折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药物 绝经期女 广东科技出版社 雌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达 罗杨 +6 位作者 郑伟 盛珺 廖冬发 谢庆云 周江军 巴晶晶 伍红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2-664,共3页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但远期随访发生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断裂等较多。目前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骨质疏松影...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但远期随访发生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断裂等较多。目前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骨质疏松影响螺钉的把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治疗方法 相邻节段 联合伤 骨水泥 椎弓根钉棒系统 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葛付涛 赵松 +3 位作者 刘艳 刘理迪 张绍昆 牛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以PKP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以PKP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角度。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7.9±1.2)分下降至术后24h的(3.2±1.1)分,末次随访时为(2.1±0.8)分;ODI评分术前为83.7±4.9,术后24h为33.2±3.9,末次随访时为27.8±3.6。患者术前椎体平均高度为(18.2±3.2)mm,术后24h为(25.8±3.1)mm,末次随访时为(24.9±3.2)mm;术前平均后凸畸形角度为17.2°±3.2°,术后24h为8.4°±3.1°,在末次随访时平均后凸畸形角度为9.1°±3.1°,术后24h、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及纠正后凸畸形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达 罗杨 +6 位作者 盛珺 黄晨 康夏 郑伟 顾伟 周江军 伍红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测T值均≤–2.5,术中均于伤椎邻近椎体... 目的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测T值均≤–2.5,术中均于伤椎邻近椎体注射1.5m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术前和术后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0min,出血量150~350ml;术中无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无明显骨水泥渗漏和螺钉松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椎体骨折均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迹象,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能有效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减轻椎管内压迫,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地维持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远期稳定性和骨折椎体的高度,显著降低了远期螺钉松动和椎体塌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春 朱裕成 +5 位作者 王冰 马军 李涛 杨光辉 孔祥如 史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2,148,共5页
目的比较邻近双椎联合内固定椎体内植骨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邻近双椎联合内固定椎体内植骨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各18例,比较手术后椎体高度变化,病椎愈合情况,... 目的比较邻近双椎联合内固定椎体内植骨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邻近双椎联合内固定椎体内植骨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各18例,比较手术后椎体高度变化,病椎愈合情况,并随访观察。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影像学改变和患者自觉症状改变。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是8~2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术后1w及末次随访,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椎体均示愈合良好,无蛋壳现象发生。脊柱畸形得到矫正。结论邻近双椎联合内固定椎体内植骨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有各自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在各自手术适应症下安全手术,其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内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联合EP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9
6
作者 樊勇 桑宏勋 +3 位作者 漆伟 贺伍儿 张扬 雷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1-493,499,共4页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PS)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7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我院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PS)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7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我院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患者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后的分析,患者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均明显的高于术前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数据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术后的Cobb’s角度明显的低于术前的Cobb’s角度,数据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术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以及BMD均明显的优于手术治疗前,数据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取鲑鱼降钙素联合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稳定性效果好,促进骨骼的愈合,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居家护理平台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7
作者 高珞珞 王洁 李文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7,24,共4页
目的探讨移动居家护理平台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住院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移动居家护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3个... 目的探讨移动居家护理平台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住院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移动居家护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患者满意度、疼痛评分及骨密度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移动居家护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骨密度 移动居家护理平台 延续护理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骨水泥明胶海绵预填注联合骨水泥分次注射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付斌 董毅 丁惠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28-2831,2837,共5页
目的探讨浸骨水泥明胶海绵预填注联合骨水泥分次注射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 目的探讨浸骨水泥明胶海绵预填注联合骨水泥分次注射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术中采用明胶海绵填塞联合骨水泥分次注射,观察组采用浸骨水泥明胶海绵预填注联合骨水泥分次注射。结果观察组明胶海绵用量、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骨水泥弥散Ⅰ、Ⅱ度占比、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即刻椎体后凸角均小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2组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骨水泥明胶海绵预填注联合骨水泥分次注射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KP术中应用可减少明胶海绵用量、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且可促进伤椎解剖结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明胶海绵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4
9
作者 黄晓东 陈昌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13-2816,2821,共5页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20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收治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20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收治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n=45,骨水泥强化+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变化;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变化;腰椎功能(ODI评分)变化和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在疼痛缓解、平均住院、下床活动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2周、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骨水泥强化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进一步缩短康复时间,矫正患者脊柱畸形,有助于腰椎功能恢复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土益水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研究
10
作者 王世轩 赵双利 +5 位作者 管仲莹 李可畏 梁旭 李放 边祥涛 王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90-2391,共2页
目的:观察补土益水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补土益水颗粒剂,1袋,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伤科接骨片,1袋(6片剂量)日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目的:观察补土益水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补土益水颗粒剂,1袋,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伤科接骨片,1袋(6片剂量)日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后疼痛缓解情况,每组碱性磷酸酶(ATP)、骨钙素(BGP)、尿吡啶林/尿肌酐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骨形成指标血ALP、血BGP、尿吡啶林/尿肌酐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土益水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效果满意,在调节骨代谢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土益水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Ⅳ型患者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云飞 都金鹏 +4 位作者 高林 赵志刚 昌震 杨小彬 贺宝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5-1082,共8页
目的:比较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cute symptomatic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ASOTLF)分型Ⅳ型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 目的:比较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cute symptomatic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ASOTLF)分型Ⅳ型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参照ASOTLF分型符合Ⅳ型的为35例。将其按照固定节段的长短进行分组,A组为短节段组(以伤椎为中心,固定节段包含伤椎及上下各1个正常椎节);B组为长节段固定组(以伤椎为中心,固定节段包含伤椎及上下各2个正常椎节);手术方式为:A组患者伤椎进行骨水泥强化并进行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并进行钉道强化;B组患者伤椎进行骨水泥强化及螺钉固定,同时进行伤椎上下各两组椎弓根螺钉固定并进行钉道强化;两组手术都进行后方固定节段范围内小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其中A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72.1±3.5岁,腰椎骨密度T值-3.2±0.2,随访时间12.0±3.3个月;B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72.4±3.5岁,腰椎骨密度T值-3.1±0.4,随访时间15.3±2.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率,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后凸角变化,记录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疼痛VAS评分、ODI、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63.7±10.6min vs 93.5±12.1min)及术中出血量(205.3±28.4ml vs 326.0±37.9ml)A组少于B组,术后7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ODI、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4/18 vs 3/17)及其他椎体骨折发生(2/18 vs 1/17)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Ⅳ型选择后路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都能达到较满意的伤椎复位、临床疗效和畸形矫正,短节段固定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OTLF分型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7
12
作者 裘小康 季萍 +1 位作者 杨艳玲 祁修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12-2316,共5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3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疼痛组(n=5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3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疼痛组(n=58)和对照组(n=78)。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MedCalc软件行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及决策曲线行内部验证及临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疾病、吸烟、既往骨折病史、BMD、ASA分级、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的AUC为0.785、0.815、0.846,最佳截断值为64岁、47 min、4.7 mL。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疾病、吸烟、BMD、ASA分级、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是影响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826(95%CI:0.714~0.902),拟合度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 0.19,可提供临床净收益。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疾病、吸烟、BMD、ASA分级、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是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51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宝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78-478,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临床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毅 李唯 +1 位作者 邵杰 白玉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5-792,共8页
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发生椎体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术后二次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发生椎体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术后二次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PVP或PKP术的患者130例,其中男33例,女97例,年龄70.20±8.46岁(55~92岁),随访时间14.75±2.17个月(12~22个月)。根据术后有无椎体二次骨折分为二次骨折组(n=26)和无二次骨折组(n=104),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既往骨折史、手术椎体数、PVP/PKP、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差、术前术后局部后凸(segmental kyphosis,SK)差、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和有无骨水泥渗漏等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结果建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决策曲线及校正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dds ratio(OR)=44.33,95%confidence interval(CI)=2.98~659.51,P=0.0059]、低BMD(OR=10.70,95%CI=2.50~45.75,P=0.0014)、既往骨折史(OR=14.76,95%=2.40~90.57,P=0.0036)和多手术节段(OR=6.36,95%CI=1.51~26.72,P=0.0115)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椎体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了基于上述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经ROC、决策曲线及校正曲线验证发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高龄、低骨密度、多手术节段、既往骨折史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为术后评估二次骨折的风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二次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扩张聚醚醚酮置换体在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中治疗结果的中期随访
15
作者 陈龙 王小阵 +1 位作者 席金涛 鲁齐林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1191,共11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可扩张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体置换材料在骨质疏松胸腰椎前柱重建中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椎体置换术的52例单节段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胸腔镜或微创开腹术联...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可扩张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体置换材料在骨质疏松胸腰椎前柱重建中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椎体置换术的52例单节段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胸腔镜或微创开腹术联合后路短节段骨水泥增强螺钉内固定。根据置换体材料不同分为新型PEEK组及钛网Mesh组,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并评估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骨折节段Cobb角(local kyphotic angle,LKA)、融合节段高度D-line、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AVBH)、椎体后缘高度(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PVBH)。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出院,PEEK组平均手术时间(235.28±58.69)min,术中出血量(680.00±163.30)mL。随访时长(14.12±2.44)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44±0.87)分降至末次随访的(2.24±0.93)分,ODI评分由术前的(42.64±4.86)分降至末次随访的(11.84±3.73)分,症状及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LKA、D-line、AVBH较术后即刻有部分丢失(P>0.05),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3/25),末次随访融合率为100.00%。Mesh组同样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功能及椎体高度(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PEEK组的LKA、D-line、AVBH明显优于Mesh组(P<0.05)。结论基于改善疼痛及功能、维持椎体高度和畸形矫正的中期疗效,短节段骨水泥增强内固定联合新型可扩张PEEK置换体是骨质疏松胸腰椎前柱重建的一种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前后入路 前柱重建 腰段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DKK-1、CTRP3水平对胸腰椎骨折的预测效能
16
作者 常乐 周丹微 顾小琼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07-1912,共6页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水平对胸腰椎骨折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4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124例OP患者纳入OP组,根据是否发生胸腰椎骨折,将OP患者分为无骨折组(70...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水平对胸腰椎骨折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4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124例OP患者纳入OP组,根据是否发生胸腰椎骨折,将OP患者分为无骨折组(70例)、骨折组(5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DKK-1、CTRP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DKK-1、CTRP3对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P组血清DKK-1水平升高,血清CTRP3水平降低(P<0.05);与无骨折组相比,骨折组血清DKK-1水平、年龄、OP病程、OP分级Ⅲ级占比均显著升高,血清CTRP3水平显著降低(P<0.05);DKK-1高表达是影响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CTRP3高表达是影响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DKK-1、CTRP3水平单独预测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AUC分别为0.790、0.753,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88,优于二者单独预测(Z_(DKK-1-二者联合)=3.351、Z_(CTRP3-二者联合)=3.172,均P<0.05)。结论OP患者血清中DKK-1表达上调,CTRP3表达下调,二者均是影响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因素,联合对OP患者是否发生胸腰椎骨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Dickkopf-1蛋白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37水平与炎症因子在女性绝经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研究——评《骨质疏松性骨折》
17
作者 李鹏 苗娜 周晶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I0002-I0002,共1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由史晓林,吴连国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8203005。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与... 《骨质疏松性骨折》由史晓林,吴连国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8203005。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血清IL-37作为一种天然抗菌肽,具有强大(用词太过)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它能够通过与微生物细胞膜结合,破坏其结构,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绝经期 致病微生物 炎症因子 免疫系统 生物标志物 多种疾病 发生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女性绝经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表达研究--评《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
18
作者 李鹏 苗娜 周晶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I0003-I0003,共1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由罗毅文,方坚,王斌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71081。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变薄,使得骨骼易碎且易受损。女性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骨骼对钙质的吸收...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由罗毅文,方坚,王斌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71081。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变薄,使得骨骼易碎且易受损。女性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大大降低,从而加速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更高。而同型半胱氨酸是血液中一种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积累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骨骼健康。首先,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干扰骨细胞的正常功能,包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负责骨骼的形成和修复,而破骨细胞则负责骨骼的重塑和骨量的维持。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时,这些细胞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增加,从而加剧骨质疏松的进程。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还可能影响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和利用。钙质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矿物质,而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组织往往缺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骨质疏松骨折 绝经期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广东科技出版社 骨骼疾病 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干预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余翔 黄志强 +3 位作者 张鹏 姜自伟 晋大祥 谢炜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骨量减少、骨微小结构破坏、骨脆性增高,而低能量暴力冲击即可引发的脆性骨折。其常好发于老年人群体。目前除了稳定骨折局部,并无更好的方案去促进骨折愈合。而近年来,以骨碎补总黄酮为主要成...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骨量减少、骨微小结构破坏、骨脆性增高,而低能量暴力冲击即可引发的脆性骨折。其常好发于老年人群体。目前除了稳定骨折局部,并无更好的方案去促进骨折愈合。而近年来,以骨碎补总黄酮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强骨胶囊在临床上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和促进骨质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在促进骨折血管生成,抗氧化应激和促进骨质修复方面有良好的效应。该文将从临床疗效和起效机制两方面来论述骨碎补总黄酮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效应,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骨质疏松骨折 骨质疏松 骨碎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20
作者 邓志 谢义松 邹传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后,活血壮骨组总有效率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术后4周血清N端骨钙素、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低于PVP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随访6个月后Wards三角区、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各项神经功能评分高于PVP组(P <0.05);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低于PVP组(P <0.05)。结论 活血壮骨方联合PVP治疗OVCF,可调节患者机体骨代谢指标,提高其骨密度,改善其椎体功能及神经、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活血壮骨方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