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毅 邓万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回顾性文献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3月在急诊科收治的29例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全部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2个月... 目的回顾性文献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3月在急诊科收治的29例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全部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29例患者,治疗后的X光片影像学资料均得到追踪阅读。其中20例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得出PRWE评分结果,其平均值为33.12。桡骨远端与尺骨远端距离a平均值0.62 cm,掌倾角A3.930,尺偏角B19.170。其中有8例患者掌倾角A为负角,平均年龄71岁,其中7例患者PRWE评分得到随访,平均值为34.2。在治疗过程中无发生腕部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在复位治疗时要因人而宜、辩证施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脉冲疗法联合外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代谢、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罗宝宁 王国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7期2377-2380,共4页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疗法联合外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代谢、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中...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疗法联合外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代谢、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中频脉冲疗法联合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血清中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两组血清中BGP、TAC、SOD的含量高于治疗前,β-CTX、AKP、TRAP、CRP、IL-1β、IL-6、MDA的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中BGP、TAC、SOD的含量高于对照组,β-CTX、AKP、TRAP、CRP、IL-1β、IL-6、M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中频脉冲疗法联合外固定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并降低术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中频脉冲疗法 骨代谢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魏立友 陈立娟 +5 位作者 李春玲 赵刚 张宏伟 刘志奎 郑煦光 官志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了解金天格胶囊促进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并被指导功能锻炼,治疗组30... 目的了解金天格胶囊促进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并被指导功能锻炼,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给予金天格胶囊口服。观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于骨折愈合时,记录腕关节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旋前/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Knirk-Jupiter关节炎分级。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治疗组腕关节活动动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Knirk-Jupiter关节炎分级,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的骨折愈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改善腕关节功能,抑制创伤性关节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桡骨骨折 金天格胶囊 功能恢复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21
4
作者 贺良 尹大庆 +1 位作者 张权 王满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6-227,277,共3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以便有效的治疗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的问题 ,并期望降低后继性再发生骨折的危险。方法 将 112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 4组 ,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组 (简称女性疏松组n =74 ) ,男性骨质...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以便有效的治疗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的问题 ,并期望降低后继性再发生骨折的危险。方法 将 112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 4组 ,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组 (简称女性疏松组n =74 ) ,男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组 (n =10 ) ,女性非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对照组 (n =16 )和男性非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对照组 (n =12 )。在对所有患者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的同时 ,给前两组患者口服抗骨质疏松性中成药(GSHK)和钙剂以辅助治疗。分别于伤后 4周 ,6周 ,8周观察比较 4组骨折愈合的情况 ,功能情况。结果  4组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女性疏松组股骨颈部位的DEXA测定结果与男性疏松组的结果一致 (P >0 0 5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结果 (P <0 0 1)。腰椎正位的DEXA结果 4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伤后 4周 ,6周 ,8周 4组的平均功能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所有骨折的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时 ,口服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GSHK和钙剂 ,有助于加快愈合慢的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以及骨折后功能的恢复 ,预防骨折病的发生。是否有助于减少后继性再发生骨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桡骨骨折 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组合方案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燕 闫国霞 +5 位作者 石翠霞 崔彩虹 刘瑾 侯彦雪 胡卫华 杨信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组合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方法 14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对照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治疗,治疗组给予淫羊藿总...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组合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方法 14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对照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治疗,治疗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治疗为期6个月,观察治疗后桡骨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及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患者双侧桡骨远端B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治疗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低频脉冲电磁场 骨质疏松 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2种治疗方法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毛国庆 孙玉明 +1 位作者 杨挺 蒋东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对小夹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客观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9-2010年9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运用Jakim评分系统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腕... 目的对小夹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客观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9-2010年9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运用Jakim评分系统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和影像学评分。结果主观指标评分、客观指标评分及放射学总的评分,小夹板组与外固定支架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影像学指标中掌倾角丢失度数和桡骨短缩长度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相当,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掌倾角的恢复方面,小夹板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维持桡骨长度方面支架组优于小夹板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质疏松 小夹板 外固定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石膏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肢继发性骨质疏松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高天君 杨达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62例患者,随机性分为石膏组38例和手术组24例,... 目的分析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62例患者,随机性分为石膏组38例和手术组24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腕关节功能和骨密度的影响。结果依据改良Mcbride腕关节评分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功能恢复好,对骨密度影响小。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较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关节功能 桡骨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骨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健 查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壮骨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均补充钙剂;中西医组术后同时服... 目的探讨中医壮骨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均补充钙剂;中西医组术后同时服用中医壮骨活血方,疗程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功能、术后不同时间血清骨钙素(BG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骨密度(BM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中西医组患者的腕关节背伸、旋前、尺偏、旋后活动度大于西医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腕关节活动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血清BGP、PDGF、BMD、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中西医组患者的血清BGP、PDGF、BMD水平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壮骨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调节骨代谢指标、促进早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壮骨活血方 骨质疏松 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元壮骨方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春梅 郑臣校 凌宇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培元壮骨方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两组均予以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培元壮骨方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两组均予以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术后对照组予以钙剂补充(碳酸钙D3片,6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培元壮骨方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消肿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部位骨密度和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显著提高(90.00%vs 70.00%,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消肿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INP、CTX-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OP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手法复位后应用培元壮骨方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骨代谢,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桡骨骨折 手法复位 培元壮骨方 骨折愈合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及对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楼兴法 周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入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以...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入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以中医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观察组加服淫羊藿总黄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采用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和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及桡骨短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QLQ-C30量表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下降、便秘、腹泻和生活质量等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辅以淫羊藿总黄酮治疗,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骨质疏松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桡骨骨折 骨质疏松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29
11
作者 庞启雄 张朝驹 白红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两种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两种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Mcbridge评分、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骨密度。结果:根据经改良的Mcbridge腕关节评分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骨质功能恢复情况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要好,且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要小;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骨密度下降速度要明显快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且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应在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老年骨质疏松 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WHO诊断标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6
12
作者 郑博 蒋涛 +2 位作者 黄佳涌 张秀莉 屈晓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评估我国中老年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诊断标准的不同所产生的骨质疏松人群的数量差异,更加精确地指导临床对适宜骨质疏松人群的筛查及治疗。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 目的评估我国中老年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诊断标准的不同所产生的骨质疏松人群的数量差异,更加精确地指导临床对适宜骨质疏松人群的筛查及治疗。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我院骨科年龄在60~80岁的脆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110例及桡骨远端骨折女性患者100例及与年龄相仿的正常人女性312名,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分别计算骨质疏松率;再按照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WHO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脆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腰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桡骨远端骨折女性患者腰1~4、股骨颈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大粗隆骨密度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WHO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我国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人数多于WHO骨质疏松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据本文分析,我国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扩大了骨质疏松人数。呼吁更多研究评估我国骨质疏松骨折,特别是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及治疗,适时调整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桡骨骨折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术后功能和影像学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旸 程涛 +1 位作者 徐峥宇 柴益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均采用掌侧锁定钢板行切复内固定术,术前骨密度检测明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根据患者术前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2组:骨质疏松组(A组):43...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均采用掌侧锁定钢板行切复内固定术,术前骨密度检测明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根据患者术前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2组:骨质疏松组(A组):43例患者,平均年龄65.7岁,平均T值-2.5SD;非骨质疏松组(B组):41例患者,平均年龄63.1岁,平均T值-0.8 SD。术后第4周及12个月采用Jakim评分标准评估腕关节。结果 84例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21个月,平均14.6个月。两组病例在术后4周及12个月进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和放射学评分。第4周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第12个月非骨质疏松组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的恢复均明显优于骨质疏松组(P<0.05)。结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切复内固定术后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术前存在的骨质疏松症可以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锁定板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氨甲环酸干预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伤后隐性失血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会旭 刘曦 +3 位作者 许泽翔 隆晓涛 刘雷 王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伤后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重庆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 目的:探讨早期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伤后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重庆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65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TXA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和NS组(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TXA组入院后即刻一次性给予TXA 2 g静脉滴注,NS组于入院后即刻给予等量NS静脉滴注。统计2组患者一般资料、伤后1~3 d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及HBL变化、输血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其中TXA组45例、NS组4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XA组及NS组伤后1~3 d的HGB及HCT水平入院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伤后2 d、3 d TXA组HGB水平均高于NS组(P<0.05),TXA组伤后1~3 d HCT水平均低于NS组(P<0.05);伤后1~3 d TXA组及NS组HBL随时间延长增加(P<0.05),伤后1~3 d TXA组HBL均小于NS组(P<0.05);2组伤后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伤后存在不容忽视的HBL,而伤后早期(≤6 h)TXA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伤后HBL及输血率,且并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老年人 股骨骨折 失血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正午 戴祝 +1 位作者 陈志伟 廖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7-1449,1472,共4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 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 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龄段、各部位的BMD均比非骨折组低( 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近端骨量逐渐丢失,除了45~50组,其余各年龄段骨折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 P<0.05),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结论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呈明显负相关性,应该注意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股骨近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骨折 绝经后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及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清和 田庆显 +4 位作者 杨林 周君琳 海涌 骆辉 陆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8期595-597,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与其骨密度(BMD)的相关性及骨折后不同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04年1月到2006年1月,共收集老年妇女桡骨远端骨折117例,平均年龄67.5岁,...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与其骨密度(BMD)的相关性及骨折后不同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04年1月到2006年1月,共收集老年妇女桡骨远端骨折117例,平均年龄67.5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在进行常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同时应用钙剂+阿法迪三;B组在进行常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同时应用钙剂+阿法迪三+降钙素,药物治疗疗程1年。106名未骨折的老年妇女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应用DEXA分别对健侧桡骨远端、腰椎和髋部的BMD进行检测;摄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全身其他部位再次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妇女中83%的患者腰椎和髋部的BMD低,89%的患者健侧桡骨远端的BMD低,能诊断骨质疏松者为59%,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A、B组之间BMD无显著性差异。在骨折后一年,A组患者腰椎、髋部和健侧桡骨远端的BMD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B组患者腰椎、髋部和对侧桡骨远端的BMD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A、B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次骨折2年内A组患者其他部位再次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6例,再骨折率10.2%;B组患者再骨折2例,再骨折率3.5%。结论老年妇女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与腰椎、髋部的BMD的降低明显相关,特别是健侧桡骨远端的BMD;在进行骨折治疗中,在应用钙剂加阿法迪三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降钙素可能更好地降低再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BMD 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比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能 张寿 孙早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1例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病患,随机分为28例普通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和33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结果: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w,观... 目的:分析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1例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病患,随机分为28例普通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和33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结果: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w,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w,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评价和功能性评价,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4.8%和78.8%,面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78.6%和71.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桡骨陈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评估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生物力学μMRI”方法研究
18
作者 齐倓萩 霍晨晨 +1 位作者 王玲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62-662,共1页
目的如何预防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早期精准评估骨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出现与股骨内部微结构退变密切相关。高分辨率显微磁共振成像(μMRI)是目前唯一可以在体呈现股骨微结构的成像方... 目的如何预防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早期精准评估骨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出现与股骨内部微结构退变密切相关。高分辨率显微磁共振成像(μMRI)是目前唯一可以在体呈现股骨微结构的成像方法,通过建立包含骨微结构的有限元模型(FEM),可以更准确评估股骨近端微观力学行为。本研究将建立一种基于μMRI微结构分割来无创评估髋部骨折风险的生物力学方法。方法采集股骨标本的μMRI图像,分割骨微结构并建立μMRIFEM,模拟侧向跌倒,计算骨折高风险应力应变。通过离体实验,结合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CT)及显微CT(μCT)验证微结构分割结果及μMRI-FEM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基于临床病例数据在体验证μMRI-FEM在预测骨折风险时的准确性。结果基于μMRI分割的骨微结构参数与μCT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基于骨微结构分割的μMRI-FEM与QCT-FEM和μCT-FEM结果均具有强相关性(R^(2)>0.80)。μMRI-FEM与QCT-FEM在预测整骨刚度结果方面展现出高度一致性(R^(2)=0.79~0.85)。基于骨微结构分割的μMRI-FEM的刚度和高危拉/压应变(AUC=0.88~1)可以很好地在体鉴别既存骨折风险。结论建立并验证了一种基于μMRI无创计算微结构力学行为的生物力学新方法,为在体无创评估髋部股骨微结构退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微结构 骨质疏松骨折 骨折风险 无创评估 髋部骨折 磁共振成像 生物力学 股骨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氏正骨手法治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19
作者 窦学军 马瑞生 马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14-514,共1页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 陈旧 孙氏正骨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舟骨、月骨陈旧伤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残疾等级及因果关系鉴定1例
20
作者 于凯丽 谢颖颖 +1 位作者 刘京平 程亦斌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8-520,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女,54岁,某年11月29日,因道路交通事故伤及左尺桡骨,入住当地人民医院治疗。伤后第3年2月10日,当地人民法院委托本鉴定所对王某的残疾等级,及其左手舟骨、月骨陈旧伤且月骨坏死的自身疾病与本次事故所致伤残之间... 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女,54岁,某年11月29日,因道路交通事故伤及左尺桡骨,入住当地人民医院治疗。伤后第3年2月10日,当地人民法院委托本鉴定所对王某的残疾等级,及其左手舟骨、月骨陈旧伤且月骨坏死的自身疾病与本次事故所致伤残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法医临床鉴定。1.2病史摘要当地人民医院住院病历记载:某年11月30日,王某因“左尺桡骨远端骨折1 d”入院。6年前有左腕部外伤史。查体:神志清;右侧胸部有压痛;左腕部石膏托外固定,左手指感觉、活动及血运可;左踝部见皮肤擦伤,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于12月7日行“左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手舟骨 月骨 桡骨骨折 陈旧骨折 残疾等级评定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