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
作者 沈永乐 王景续 +4 位作者 宫树一 穆胜凯 吴岩 尹西盟 鲁泽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0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组(n=56)。对照组患者行PVP术式时给予2.6~3.5 mL骨水泥,研究组则给予1.5~2.5 mL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状态、运动功能、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同时观察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Cobb角较术前减小(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总渗漏率为7.14%(4/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2%(17/57)(P <0.05)。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术式治疗OVCF患者,1.5~2.5 mL、2.6~3.5 m L两种不同剂量的骨水泥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但小剂量的骨水泥可降低其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骨水泥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及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8
2
作者 商贵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6期64-65,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KP治疗,对照...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KP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及后凸畸形矫正率;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以及骨水泥渗透情况;治疗费用、手术不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凸畸形矫正率为(63.56±4.64)%,高于对照组的(25.34±3.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0.85±0.80)、(0.92±0.60)c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73±0.16)、(0.84±0.13)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水泥渗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3.8±0.9)万元与手术不耐受率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7)万元、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及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PVP具有操作方便、经济性高的优势,PKP在后凸畸形矫正、修复椎体高度上表现突出,因此,临床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宗高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5期2814-281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s)骨不愈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OVCFs骨不愈合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和抗骨质疏松治疗,3~6个月后...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s)骨不愈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OVCFs骨不愈合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和抗骨质疏松治疗,3~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QOL)、疼痛评分(VAS)、影像学指标(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较术前降低,QOL评分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不会对椎体高度产生不利影响,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靶向定位骨水泥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骨不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绝经后女性T_(12)、L_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相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绝经后女性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庆市巫溪县中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2例绝经后女性T12、L1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分为PKP组和PVP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绝经后女性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庆市巫溪县中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2例绝经后女性T12、L1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分为PKP组和PVP组。比较两组患者单个椎体应用骨水泥量,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围术期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体重指数,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T12、L1后凸Cobb角,围术期及末次随访的骨密度值。结果两组单个椎体应用骨水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P<0.05);两组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2,P>0.05);PKP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T12、L1后凸Cobb角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股骨颈及下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绝经后女性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绝经后女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病情为依据的精细化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郭盈盈 刘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9期181-183,共3页
目的分析以病情为依据的精细化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以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市中医院就诊,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分析以病情为依据的精细化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以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市中医院就诊,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5例)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35例)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联合以病情为依据的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脊柱功能和椎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早(P均<0.05)。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2组在术后7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术后1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同组术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2组的Cobb角均较同组术前减小(P均<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均较同组术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以病情为依据的精细化护理策略能够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早期恢复,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缓解其疼痛程度,并能够改善其脊柱功能和椎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精细化护理 康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PKP临床效果及术后随访 被引量:4
6
作者 方磊 陈子华 +2 位作者 刘丹 陈鑫营 游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3月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6例,局部麻醉下行PKP治疗,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伤椎椎体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3月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6例,局部麻醉下行PKP治疗,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伤椎椎体高度、后凸角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指标评分,比较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患者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高度、后凸角度、VAS和Oswestry各项临床指标评测值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末次随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9%,明显高于术后1周的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一项微创外科手术,PKP具有操作简便、止痛效果佳、疗效好的优点,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并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短期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V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针针刺合谷穴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疗效 被引量:6
7
作者 廖成静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第10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微针针刺合谷穴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PVP)后残余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PVP后残余痛的老年性OVCF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 目的:探讨微针针刺合谷穴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PVP)后残余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PVP后残余痛的老年性OVCF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微针针刺合谷穴治疗,持续治疗至术后14 d。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疗效、疼痛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及药物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塞来昔布胶囊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针针刺合谷穴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老年性OVCF患者PVP术后残余痛,效果较好,可减少药物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残余痛 微针针刺合谷穴 塞来昔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关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9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8例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8例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0例(45.45%),显效10例(22.73%),有效9例(20.45%),无效5例(11.36%),总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18.18%),显效12例(27.27%),有效10例(22.73%),无效14例(31.82%),总有效率为68.1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371, 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56±1.21)分,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8.66±1.24)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55, P<0.05)。结论在临床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临床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疗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中老年患者 钙尔奇碳酸钙D3咀嚼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羿宝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7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136例)与B组(140例)。A组患者接受PVP治疗,B组患者接受PKP治疗。比较...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7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136例)与B组(140例)。A组患者接受PVP治疗,B组患者接受PKP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治疗费用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结果B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7.1%,低于A组的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VAS分均较手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后凸Cobb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手术前改善,且B组椎体前缘高度(23.52±2.64)mm高于A组的(21.25±2.51)mm,后凸Cobb角(7.65±3.24)°小于A组的(12.58±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费用为(6478.35±722.62)元,低于B组的(22137.38±2502.4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应用PKP及PVP手术均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PKP成本较PVP高,经济拮据、压缩程度较轻、年老体弱的患者,可优先考虑PVP手术。但PK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恢复更优,可根据患者病情及经济水平综合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侧PVP术和双侧PVP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玉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4期227-228,228,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用单侧PVP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双侧PVP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 目的:对比分析用单侧PVP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双侧PVP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院给观察组患者使用单侧PVP术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双侧PVP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在术中进行X线检查的次数、骨水泥的用量和VAS(视觉模拟疼痛)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在术中进行X线检查的次数、骨水泥的用量和VAS的评分分别为35.18±8.45min、12.52±4.38次、3.29±0.86mL和68.95±12.37分。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在术中进行X线检查的次数、骨水泥的用量和VAS的评分分别为46.37±10.26 min、22.13±3.06次、5.18±1.32mL和70.11±12.48分。观察组患者术的时间、在术中进行X线检查的次数和骨水泥的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与双侧PVP术相比,用单侧PVP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术中进行X线检查的次数和骨水泥的用量少等优点,而且不会加重患者疼痛的症状。此手术方法可作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单侧PVP术 双侧PVP术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何荣龙 黄海翔 邹信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9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阳春市中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0例/组)。... 目的:分析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阳春市中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0例/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术中,对对照组患者的椎弓根进行直开口穿刺针穿刺,对观察组患者的椎弓根进行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和骨水泥的注入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低于术前,其伤椎的相对高度均大于术前,其Cobb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伤椎的相对高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其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 Oswestry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并重理论在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浩康 黄卓汉 +1 位作者 赖居易 何升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23-62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竖脊肌及关节突关节阻滞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腰椎骨质疏... 目的:探讨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竖脊肌及关节突关节阻滞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15例,男51例,女64例,年龄25~86(60.5±15.9)岁;其中48例采用PVP手术结合竖脊肌阻滞及伤椎关节突关节阻滞治疗(筋骨并重组),67例采用常规PVP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长、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筋骨并重组术后3 d、1个月的VAS、ODI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骨并重”理论,PVP联合竖脊肌及关节突关节阻滞可有效缓解椎旁软组织痉挛等“筋伤”,相比常规PVP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短期腰背部疼痛和腰椎活动度,加快术后康复,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并重 腰椎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骨密度、骨水泥分布指数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军 薛刚 +1 位作者 汪鑫 张贤祚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骨密度、骨水泥分布指数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s)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于合肥京东方医院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s患者83例。随访12个月,根...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骨密度、骨水泥分布指数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s)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于合肥京东方医院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s患者83例。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邻近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分为再骨折组(n=19)和无再骨折组(n=6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OVCFs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再骨折组患者年龄高于无再骨折组,而骨密度、术后规律接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骨水泥分布指数、PNI低于无再骨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高、PNI高、骨水泥分布指数高、术后规律接受骨质疏松治疗为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PNI、骨密度、骨水泥分布指数分别取40.82、-4.12、2.5时预测OVCFs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0.627~0.858)、0.797(0.690~0.904)、0.806(0.705~0.906)(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对于术后未规律接受骨质疏松治疗、PNI低、骨密度低以及骨水泥分布指数低的患者应格外关注,做好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减少再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骨折 预后营养指数 骨水泥分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臂DSA引导下经“凹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班吉鹤 李鹏鹏 +1 位作者 彭礼禄 刘云海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双臂DSA引导下经脊柱侧弯凹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 目的探讨双臂DSA引导下经脊柱侧弯凹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伴有脊柱侧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脊柱侧弯凹侧椎弓根穿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椎弓根穿刺(双侧穿刺组)。所有患者均在双臂DSA引导下行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者累计暴露放射剂量、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6.7%)与双侧穿刺组(7.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患者疼痛VAS评分、BI指数手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侧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臂DSA引导下经脊柱侧弯凹侧的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双侧椎弓根穿刺PKP的临床效果相似。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术者接受的放射剂量更少,对于有双臂DSA设备的医院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侧弯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伟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管状位穿... 目的探讨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单侧)组和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双侧)组,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术中X线照射次数、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4.28%优于双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及术中X线照射次数均较双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单侧组下降幅度较双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侧组渗漏发生率为5.72%较双侧组(11.43%)低,但两组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确切,且手术时间短,骨水泥填充量少,术中X线照射次数少,患者放射暴露减少等优点,可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 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 管状位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16
作者 柳维正 丁辉 李烽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1期1488-1488,共1页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微创治疗技术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胸背疼痛 P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17
作者 金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858-1861,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PVP对老年OV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单侧组50例和双侧组100例,分别行单侧PVP和双侧PV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PVP对老年OV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单侧组50例和双侧组100例,分别行单侧PVP和双侧PV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凸Cobb角和病变椎体高度。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骨代谢指标。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低于双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与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但术后两组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不大(P>0.05)。两组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和病变椎体高度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椎体后凸Cobb角和病变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TRACP-5b、CTX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术后血清TRACP-5b、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VP和双侧PVP在老年OVCF患者的治疗中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减轻患者疼痛、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改善肢体功能,降低骨代谢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单侧PVP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分析
18
作者 张滔 李兰 +3 位作者 李旭雪 李东明 吴海燕 陶一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术后随访一年。比较三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统计三组术后骨折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a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低,且完全骨髓水肿组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较无骨髓水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三组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高,Cobb角度较术前小,且完全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无骨髓水肿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三组骨折再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VCF患者MRI显示其骨髓水肿程度与其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改善效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OVCF患者骨髓水肿程度越严重,其PKP治疗效果相对越好,越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马成 赵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0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择期行PV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 目的:观察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0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择期行PV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壮筋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患椎高度丢失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患椎椎体高度丢失比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患椎高度丢失比低于术后1个月(P<0.05)。结论:PVP治疗OVCF对恢复患椎高度有良好疗效,术后加服补肾壮筋汤可促进OVCF患者骨折愈合,有助于减轻术后残余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腰椎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肾虚骨痿 经皮椎体成形术 补肾壮筋汤 疼痛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患椎高度丢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和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20
作者 韩琳 司花慧 +2 位作者 郑秀清 王景英 赵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PVP治疗,观察组接受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天、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通过PKP治疗效果更显著,疼痛减轻的时间更快速,椎体功能以及高度恢复的效果更满意,且术后并发症更少,是可行且安全的疗法,比PVP更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P PKP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患者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