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关节置换方案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泽 陈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4期161-164,173,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方案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内固定治疗;观...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方案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131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患肢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升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长,减少并发症,保障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围手术期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建业 王新杰 袁盛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对照情况。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置换治疗组和PFNA内固定组,各60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对照情况。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置换治疗组和PFNA内固定组,各6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PFNA内固定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90.0%高于关节置换治疗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可以提高患者骨折愈合效率,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关节置换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常猛 刘小坡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评估远端的稳定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Ⅱ)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 目的评估远端的稳定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Ⅱ)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FNA-Ⅱ主钉的长度,将患者分为短髓内钉组(54例,采用240 mm短髓内钉,确保三点固定)和长髓内钉组(56例,采用325 mm长髓内钉,确保四点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随访指标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长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短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髓内钉组术中透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至术前行走能力的比例及股骨干再骨折率均优于短髓内钉组(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长髓内钉组颈干角优于短髓内钉组[(103.53°±6.29°)和(90.37°±5.88°),(139.47°±6.5°)和(116.01°±6.52°)]、Harris评分优于短髓内钉组[(71.40±4.15)和(62.33±4.01)分,(85.79±4.81)和(74.98±4.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可确保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时的四点固定,实现髓内钉整体的远端稳定。针对该类患者采用长髓内钉治疗效果优于短髓内钉,能够降低股骨干再骨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髓内钉 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4
作者 陈新良 王维军 项国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3Z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7例,同期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7例,同期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41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病人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FRS评分和Harri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假体置换组较内固定组在病人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FR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髋评分等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著。股骨头骨密度值、股骨Q值均与术后FRS评分及Harris髋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术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金属内固定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立平 杨海波 +1 位作者 孙剑虹 李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5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用亚洲型髋关节...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用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固定47例(ASIAN IMHS组),采用InterTan系统内固定31例(InterTa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21个月,平均13.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ASIAN IMHS组为(66.6±13.2)min,InterTan组为(53.7±9.2)min;出血量,ASIAN IMHS组为(149.3±33.6)mL,InterTan组为(103.7±17.7)mL,InterTan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小于ASIAN IM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SIAN IMHS组为(12.6±1.5)周,InterTan组为(12.2±1.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SIAN IMHS组优良率为90.7%,InterTan组优良率为90.0%;并发症方面,ASIAN IMHS组1例随访时发生股骨头切出,InterTan组1例患者术中主钉置入过程中发生内固定远端股骨干裂纹骨折;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和InterTan系统均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后者操作更为简便,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李玉华 马梓昆 +2 位作者 冯子攀 翟功伟 范志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Inter Tan组接受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Inter Tan组负重活动时间[(60.88±8.41)周]、早期下地行走时间[(5.94±1.07)d]短于PFNA组,切口长度[(8.61±0.87)cm]小于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4.95±0.94)次]、术中出血量[(204.15±26.22)mL]多于PFNA组,血红蛋白(Hb)[(18.56±4.74)g·L^(-1)]和血细胞比容(Hct)下降值[(4.16±0.59)%]高于PFNA组,手术时间[(123.26±23.36)min]长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及碱性磷酸酶(BAL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骨钙素(OC)较高于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VAS评分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于PFNA组,内固定松动率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Inter Tan内固定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但手术时间长,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Inter Tan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徐忠龙 童培建 +1 位作者 马镇川 季卫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Ⅳ型6例,均采... 目的探讨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Ⅳ型6例,均采用GTR钢板+Ⅰ期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例出现精神躁狂,1例患髋疼痛,经对症治疗症状基本缓解。无髋关节脱位病例,未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心肌梗死等并发症。20例均获得3~16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结论GTR铜板+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床康复活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R钢板 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岩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研究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按随机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2例。Ⅰ组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Ⅱ组进行... 目的:研究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按随机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2例。Ⅰ组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Ⅱ组进行Inter Tan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Ⅰ组的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都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PFNA在改善围术期指标方面更有优势,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INTER TAN 老年 不稳定型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陈载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5期91-92,共2页
目的 :研究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东方市东方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 :研究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东方市东方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PFNA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其在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持续的时间,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宝鹏 李光磊 +1 位作者 常西海 段强民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法骨化醇胶丸、维生素D、阿伦膦酸钠等治疗10周;术后6个月行Har-ri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3.7%,对照组为81.8%,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组无假体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及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折均愈合;对照组发生假体松动2例,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人 人工股骨头置换 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松亮 林涌生 +2 位作者 郭仰丹 李扬 林志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9期58-59,共2页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7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7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3.24%,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2、3.453、20.695、11.265、38.081、52.351,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志发 刘展亮 +1 位作者 李晓彬 杨永迁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期133-133,135,共2页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类型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的同时伴有骨...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类型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的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症。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治疗组,人工关节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治疗组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PFNA),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卧床时间,同时通过对术前和术后FRS评分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卧床时间方面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RS及Harris评分降低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相比在手术时间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没有增加手术时间,但是具有卧床时间短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治疗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戚卫 汤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4期52-54,共3页
目的 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根据骨质疏松程度差异分为一般组(骨质疏松Singh分级为4~6级, n=32)和重度组(骨质疏松Singh... 目的 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根据骨质疏松程度差异分为一般组(骨质疏松Singh分级为4~6级, n=32)和重度组(骨质疏松Singh分级为1~3级, n=28)。所有患者均进行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评分及重返活动时间。结果 一般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61.54±10.52)min、骨折愈合时间(14.16±3.95)周均明显短于重度组的(70.68±12.16)min、(16.92±4.75)周,术中出血量(169.56±15.75)ml少于重度组的(185.73±18.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重度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评分(85.46±3.65)分高于重度组的(79.82±4.34)分,重返活动时间(10.61±2.09)d明显短于重度组的(18.56±2.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确切,但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 PFNA治疗效果略差于一般程度骨质疏松的患者,术后应注意加强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措施,联合骨质疏松治疗措施是合理且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外伤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殷建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THA)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16例)及内固...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THA)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16例)及内固定治疗组(20例),人工关节置换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内固定组进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随访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并评估术前和术后的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下降值明显高于内固定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固定法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卧床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法 骨质疏松 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鹏 袁志 +6 位作者 龚凯 张伟 李鹏斌 马志军 陈钊 李岩 雷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31-734,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总结该类患者治疗经验。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病例103例,其...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总结该类患者治疗经验。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病例103例,其中采用DHS术式71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3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DHS组平均手术时间(96.7±8.6)min,平均出血量(317.7±26.5)ml,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2例,良26例,可6例,差7例,优良率81.7%;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平均(107.0±12.8)min,手术出血量平均(335.34-28.1)m1,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DHS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中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伍旭辉 肖扬 蒋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9期126-128,共3页
目的:比较PFNA与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分别应用Gamma钉治疗45例,PFNA治疗39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Har... 目的:比较PFNA与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分别应用Gamma钉治疗45例,PFNA治疗39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随访4~36个月,Gamma钉组3例发生拉力螺钉切出,2例发生股骨干骨折,2例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发生髋内翻;PFNA组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i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amma钉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防旋转的优点,是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GAMMA钉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固达静滴辅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哲 李明 张元凯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5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密固达静滴辅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年龄>75岁),予以重建股骨矩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常规密固达静滴。对比术前及术后6个月、1 ... 目的观察密固达静滴辅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年龄>75岁),予以重建股骨矩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常规密固达静滴。对比术前及术后6个月、1 a时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访41例,随访时间6~19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20.30分,术后6个月及1 a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5.85分和95.25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术后1 a时的Harris评分与术后6个月相比,P>0.05。随访6个月时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生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密固达静滴辅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隆间骨折 股骨骨折 密固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视频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薛春丽 叶菁 王燕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视频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手术后两组均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视频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手术后两组均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视频教育,观察住院全程。比较两组锻炼依从性及干预前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关节活动度、Bar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锻炼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干预后两组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显著增大(P<0.01),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视频教育可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改善关节活动度及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个体化康复训练 视频教育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云峰 王红星 +2 位作者 杨小超 梁峰 赵东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3期2336-2338,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动...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手术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更利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宇 周环玉 欧阳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2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术。方法对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术。方法对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6良8可2优良率92.3%。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老年性骨折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