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1
作者 温冰涛 谭磊 +1 位作者 王尊亮 刘凡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6,共9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临床管理及研究的需要构建包含EDC电子数据采集、ePRO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Health康复训...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临床管理及研究的需要构建包含EDC电子数据采集、ePRO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Health康复训练与健康宣教、eQuality数据质控、eInsight数据洞察分析5个核心模块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依托该平台建立综合健康管理路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建立数据自动核查体系保证数据收集质量,同时利用数据洞察分析工具筛选出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可靠的再骨折预测模型。结果构建的研究型数据库连续入组302例OVCF老年患者,采用智能信息化手段完成了部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长期管理,获得了质量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数据并实行了科学研究的目的。1年内发生再骨折的住院率为24.17%(73/302),病死率为5.62%(17/302),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结论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OVCF老年患者的院后长期管理,获得高质量的真实世界数据,实现了科研与临床、治疗与康复的紧密结合。为老年OVCF治疗领域提供预后评价体系、综合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真实世界研究 数智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2
作者 邓志 谢义松 邹传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后,活血壮骨组总有效率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术后4周血清N端骨钙素、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低于PVP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随访6个月后Wards三角区、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各项神经功能评分高于PVP组(P <0.05);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低于PVP组(P <0.05)。结论 活血壮骨方联合PVP治疗OVCF,可调节患者机体骨代谢指标,提高其骨密度,改善其椎体功能及神经、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活血壮骨方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24 h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宇飞 张存 +4 位作者 樊凯彬 颜珍珍 何娟 李健斐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2-956,共5页
为了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24 h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 为了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24 h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PVP治疗的351名OVCF患者,根据Macnab量表将术后24 h手术效果分类,将患者分为满意组(A)和不满意组(B),分析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抑郁症病史等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时间长、术前VAS评分低、有抑郁症病史为PVP术后24 h患者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PVP术后手术效果与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有关;骨折时间≤3周、术前VAS评分≥7分、无抑郁症的患者手术效果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增强术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旁肌特征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泽正 王方永 +1 位作者 张文捷 尹浩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5-601,619,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和非OVCF患者腰椎MRI特征,脂肪浸润率(fatty infiltration,FI),探讨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OVCF患者(70.67±11.99... 目的:对比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和非OVCF患者腰椎MRI特征,脂肪浸润率(fatty infiltration,FI),探讨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OVCF患者(70.67±11.99岁;男11例,女35例)的临床资料,以46例年龄(70.76±5.40岁)、性别(男11例,女35例)匹配的不伴OVC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腰椎MRI上测量椎旁肌FI、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椎体骨质量(vertebral bone quality,VBQ)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OVCF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回归分析,探索OVCF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OVCF组患者的VB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椎旁肌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旁肌CSA无显著差异。VBQ评分(OR=1.963,P<0.01)和L4代表的椎旁肌FI(OR=1.203,P<0.01)是OVCF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OVCF患者的腰椎MRI参数与非OVCF的骨质疏松患者相比,VBQ评分及椎旁肌FI均较大,VBQ评分、椎旁肌FI是OVCF的独立风险因素,预防OVCF同时应重视对椎旁肌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椎旁肌肉 脂肪浸润率 椎体骨质量评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助阳健骨方对脾肾气阳两虚证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儒杰 寇楠 +1 位作者 庞超平 杨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7-339,共3页
目的考察补肾助阳健骨方对脾肾气阳两虚证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助阳健骨方,疗程3个月。检... 目的考察补肾助阳健骨方对脾肾气阳两虚证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助阳健骨方,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丢失高度、骨密度、VAS评分、OD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中医证候评分、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减小(P<0.05),骨密度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术后3、6个月,2组VAS评分、ODI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助阳健骨方可提高脾肾气阳两虚证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增加骨密度,改善伤椎形态及其高度,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助阳健骨方 碳酸钙D3片 骨化三醇软胶囊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移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永昊 李玉乔 +2 位作者 夏威威 朱震奇 王凯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35,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丢失、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引起的骨折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最为常见,我国OVCF的发病率正不断增加,造成...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丢失、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引起的骨折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最为常见,我国OVCF的发病率正不断增加,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1]。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为代表的椎体成形术近20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OVCF。椎体成形术创伤较小,不仅能够减轻、缓解患者疼痛,避免长时间卧床带来的并发症,而且能够有效地恢复椎体强度、稳定骨折,对抗甚至部分逆转椎体骨折后躯体承重向脊柱后柱的转移[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折发生率 骨量丢失 医疗负担 椎体骨折 全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注入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哲 张新虎 +2 位作者 陈景环 彭超 孙建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中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组(术中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每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骨质疏松及(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椎体稳定性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活动能力(LAS评分)、并发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趋于平稳趋势,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比较,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能明显改善OVCF患者PVP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人工骨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补肾汤辅助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邱翔 潘磊 +2 位作者 楚永杰 蔡宏帅 王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活血补肾汤治疗后功能障碍程度及神经功能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18年9月—2021年9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活血补肾汤治疗后功能障碍程度及神经功能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18年9月—2021年9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OVCF患者分为A组、B组,各75。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活血补肾汤。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功能障碍程度、神经功能评分、竖脊肌软组织张力位移情况、矢状面后凸Cobb角及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生活质量。结果B组和A组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7%(71/75)、84.00%(63/75),与A组比较,B组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低,治疗1个月后比治疗前低,且治疗1个月、治疗后6个月,与A组比较,B组较低(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矢状面后凸Cobb角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与A组比较,B组较低;两组神经功能各项评分及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治疗前高,且与A组比较,B组较高(P<0.05);两组竖脊肌软组织张力位移情况均比治疗前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患者经活血补肾汤治疗后,其解剖学结构及运动障碍可得到有效恢复,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功能锻炼 活血补肾汤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丽丽 张树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究“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 目的:探究“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术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三因制宜”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腰椎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术后便秘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4 d,观察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因制宜”中医护理能够减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腰椎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制宜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疼痛 自理能力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娟 张红霞 +1 位作者 张璐 项红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4-990,共7页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方法: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基于循证结果制定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初稿,采用专家函询法构建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终稿。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方法: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基于循证结果制定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初稿,采用专家函询法构建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终稿。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和0.82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0和0.337(均P<0.001)。第2轮专家函询后指标变异系数均<0.200,最终构建的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药物干预、术后疼痛及饮食管理、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并发症预防)、11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系统、具体,方法科学,结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 快速康复 德尔菲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器整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伤椎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宋西正 易国良 +5 位作者 王文军 晏怡果 姚女兆 宋林章 林海英 谢冬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整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伤椎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新鲜压缩骨折患者35例(37个椎体),先行脊柱外固定器整复固定,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根...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整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伤椎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新鲜压缩骨折患者35例(37个椎体),先行脊柱外固定器整复固定,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根据影像学检查,计算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及后凸角,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术前为75.1%±12.9%,术后为7.5%±6.2%,末次随访时为7.5%±6.3%;椎管占位率术前为17.25%±20.44%,术后为4.34%±5.94%,末次随访时为4.38%±5.96%;后凸角术前为23.5°±8.7°,术后为7.4°±4.3°,末次随访时为7.4°±4.4°。椎体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及后凸角术后、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现骨水泥渗漏2例,但无明显症状,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脊柱外固定器整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伤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外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不佳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80
13
作者 杨俊松 陈浩 +8 位作者 刘鹏 刘团江 赵元廷 邹鹏 张正平 贺宝荣 闫亮 拓源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行PVP治疗的1974例TOVCF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合并症等相关信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1年时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4分视为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将其归为疼痛缓解不佳组,并从疼痛缓解满意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有术后1个月胸腰椎MRI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974例TOVCF患者中,共有81例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4分,占患者总数的4.1%。疼痛缓解不佳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纳入的各项观察指标中,两组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椎体数、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或术后1个月胸腰筋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抑郁症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BMD低(OR=3.475,P=0.025)、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OR=3.952,P=0.003)、骨折椎体数多(OR=3.640,P<0.0001)、骨水泥分布不佳(OR=3.216,P=0.016)、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OR=0.081,P<0.0001)、合并抑郁症(OR=3.616,P=0.014)是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BMD、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多椎体骨折、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及分布不佳、合并抑郁症是TOVCF患者行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背部疼痛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崔利宾 唐本强 +5 位作者 王彦辉 许崧杰 袁鑫 刘亚东 赵鹏 陈学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0-538,共9页
目的:探讨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36例(344节椎体)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 目的:探讨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36例(344节椎体)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有无外伤、伤椎位置(中胸段、下胸段、腰椎)、有无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有无裂隙征、骨折形态(楔形、双凹、压缩)、骨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椎体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穿刺方式(单侧、双侧)、骨水泥形态(弥散样、团块样)、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类型。骨水泥渗漏类型分为:经椎基底静脉型(B型),经骨皮质型(C型)、经椎体节段静脉型(S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各骨水泥渗漏类型的关系。结果:B型渗漏率28.5%(98/344);C型渗漏率24.4%(84/344);S型渗漏率34.3%(118/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B型渗漏相关的因素(P<0.05)为骨水泥形态、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与C型渗漏相关的因素(P<0.05)为有无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与S型渗漏相关的因素(P<0.05)为骨水泥形态、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裂隙征、骨折程度、椎体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性别。结论:年龄≥80岁患者,不同类型骨水泥渗漏有各自的危险因素;分析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或有助于降低渗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15
作者 欧阳超 陈志明 +1 位作者 马华松 杨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102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按有无...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102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按有无新发椎体骨折出现将患者分成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目、骨折压缩程度、腰椎侧凸畸形及脊柱矢状面后凸角)、手术因素(强化椎体个数、手术入路、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及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外伤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方面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诸因素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相关性,将各相关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主要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随访中共有20例患者先后出现非手术椎体再次骨折,再骨折率为19.6%,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目、手术强化椎体个数、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渗漏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与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外伤史、骨水泥量、椎体高度恢复程度、腰椎侧凸畸形及脊柱矢状面后凸角与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无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程度重(OR=0.090)、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OR=9.682)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9.584)是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结论:骨质疏松程度重、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引起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非手术椎体再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36
16
作者 王松 王清 +2 位作者 康建平 王高举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共对26例胸腰...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共对26例胸腰椎OVCF患者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行PKP治疗,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66岁。共有伤椎35个。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7.96±0.95分,后凸Cobb角为18.42°±5.98°,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为19.08±2.28mm,中部高度为17.02±1.72mm。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行VAS评分,并摄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中柱高度,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KP手术,手术时间15~75min,平均34min;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6ml,平均4.8ml。未出现神经损伤、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并发症,伤椎内骨水泥分布良好。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42±0.39分和2.01±0.37分,Cobb角分别为7.77°±0.77°、8.71°±0.81°;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2.00±1.73mm、21.28±1.24mm,中部高度分别为20.80±0.75mm、19.64±1.12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 横突 椎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17
作者 关凯 孙天胜 +2 位作者 李放 李亚飞 刘树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新鲜骨折2例,陈旧骨折10例;术前疼痛目测分级评分(VAS)平均7.4分。在C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新鲜骨折2例,陈旧骨折10例;术前疼痛目测分级评分(VAS)平均7.4分。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注射骨水泥〔粉(g)∶液(ml)=3∶2〕,每10g骨水泥外加2mlOmnipaque以增加骨水泥在X光下的显影。结果:12例穿刺均成功,有2例骨水泥渗漏到椎体侧方,1例渗漏到椎前静脉,但均无临床症状,无其它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疼痛完全缓解7例(7/12),显著缓解5例(5/12),VAS评分平均1.94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1年非常满意7例,满意4例,较满意1例;与术后比较椎体高度无变化,未见相邻椎体骨折;VAS评分平均2.02分,与术后1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VP手术操作简单、较安全,能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型术 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不同椎体高度对相邻椎体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6
18
作者 赵文韬 秦大平 +2 位作者 张晓刚 王志鹏 仝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41-1147,共7页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手术后,不同椎体高度对相邻椎体应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四例T12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患者术后CT影像资料,构建Genant半定量方法分级后,T_(12)椎体高度...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手术后,不同椎体高度对相邻椎体应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四例T12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患者术后CT影像资料,构建Genant半定量方法分级后,T_(12)椎体高度为0~3级,T_(11)~L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各一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施加垂直、屈曲、左侧屈、右侧屈四个不同状态的载荷后,观察椎体强化术后不同椎体高度相邻椎体的应力。结果 T_(12)椎体强化术后呈现T_(12)椎体高度丢失越严重,T_(11)椎体承受载荷越大的趋势,各种状态最大载荷均出现在T_(12)椎体高度为3级时,各级椎体高度之间载荷大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_1椎体垂直和右侧屈状态压力呈现T12椎体高度丢失越严重,椎体承受载荷越大的趋势,而且T_(12)椎体高度为3级时垂直和右侧屈承受最大载荷,各级之间载荷大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呈现为骨折椎体高度丢失越多,相邻椎体应力越大的趋势。结论为了减少相邻椎体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术 椎体高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骨折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5
19
作者 叶向阳 汤立新 +2 位作者 程省 赵玉果 甄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以上,以患者骨折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BMD对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208例OVCF患者PKP术后2年内出现骨折再发共37例(17.8%)。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D值以及初次双节段骨折是患者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MD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诊断临界点为-3.0SD,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2%和66.8%。Kaplan-Meier分析结果示BMD-T值<-3.0 SD的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率较BMD-T值>-3.0 SD更高(P=0.024)。结论骨密度对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评估价值,尤其对于BMD-T值≤-3.0SD者,在行PKP术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术后骨折再发的高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骨胶囊联合鲑鱼降钙素针剂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黎立 司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6期1809-1811,1815,共4页
目的:分析强骨胶囊联合鲑鱼降钙素针剂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单独强骨胶囊治疗,观察组接受强骨胶囊联合鲑... 目的:分析强骨胶囊联合鲑鱼降钙素针剂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单独强骨胶囊治疗,观察组接受强骨胶囊联合鲑鱼降钙素针剂治疗,对比两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CT相关参数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及6个疗程后骨密度(BMD)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值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值低于对照组,尿液中脱氧胶原吡啶交联(D-Pyr)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松质骨体积(CV)、CV/MV值高于对照组,髓腔体积(MV)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骨胶囊联合鲑鱼降钙素针剂可以抑制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病情进展,优化骨代谢过程并促进成骨过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强骨胶囊 鲑鱼降钙素针剂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