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卵巢大鼠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与骨矿含量的T型关联度分析
1
作者 许碧连 崔燎 +2 位作者 吴铁 刘瑜钰 邹丽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运用T型关联度分析,探讨去卵巢大鼠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与骨矿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10.5月龄未交配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10.5月龄基础对照组(Basal);13月龄假手术组(Sham1);13月龄去卵巢10周组(OVX1);16月龄假手术组(Sh... 目的:运用T型关联度分析,探讨去卵巢大鼠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与骨矿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10.5月龄未交配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10.5月龄基础对照组(Basal);13月龄假手术组(Sham1);13月龄去卵巢10周组(OVX1);16月龄假手术组(Sham2);16月龄去卵巢22周组(OVX2)。所有大鼠灌喂生理盐水5ml·kg-1·d-1实验终止时取第4腰椎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第5腰椎进行骨矿物质含量测定,通过T型关联度计算,分析骨矿含量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各参数的影响。结果:去卵巢大鼠腰椎骨矿含量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成正相关,而与动态参数(骨转换率)成负相关其中骨钙、骨磷的含量对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较大。结论:T型关联度分析可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去卵巢大鼠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与骨矿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T型关联度 质疏松 组织形态计量学 矿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增骨Ⅰ~Ⅲ号序贯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季 龚梅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为探讨增骨Ⅰ、Ⅱ、Ⅲ号序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进行了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采用 6 0只 10月龄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 6组 (正常、西药、预防、序贯疗法、验方及模型组 )。除正常组外 ,全部大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 ,在去势后 6... 为探讨增骨Ⅰ、Ⅱ、Ⅲ号序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进行了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采用 6 0只 10月龄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 6组 (正常、西药、预防、序贯疗法、验方及模型组 )。除正常组外 ,全部大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 ,在去势后 6个月全部处死 ,制成不脱钙骨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预防组大鼠的骨量最多 ,与正常组比无差异 (P >0 0 5 ) ;序贯疗法组大鼠的骨量与验方组比较有明显增加 (P <0 0 5 ) ,与西药组比较有明显增加 (P <0 0 5 ) ,但后者并发症多。本实验研究证明增骨Ⅰ、Ⅱ、Ⅲ号序贯疗法能建立骨重建正性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序贯疗法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实验研究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对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永东 吴铁 +2 位作者 刘晓青 崔燎 李青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对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并探讨用环磷酰胺建立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方法 用三种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分别按每天 1 5mg·kg-1,4 5mg·kg-1,12 5mg·kg-1,连续灌胃大鼠 15d ,同时设...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对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并探讨用环磷酰胺建立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方法 用三种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分别按每天 1 5mg·kg-1,4 5mg·kg-1,12 5mg·kg-1,连续灌胃大鼠 15d ,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 15d后处死大鼠 ,取右侧股骨远端不脱钙包埋切片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  4 5mg·kg-1,12 5mg·kg-1剂量的环磷酰胺可造成大鼠股骨骨量显著丢失 ,1 5mg·kg-1剂量的环磷酰胺对大鼠骨量没有影响。结论 环磷酰胺能改变大鼠骨组织形态及结构 ,可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质疏松 组织形态计量学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尼酸锶对尾悬吊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赖阿娜 杨锐 +5 位作者 张振 王梅 陈容平 周瑛 黄震 陈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6-668,共3页
目的观察雷尼酸锶(SR)对尾悬吊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全程对照组(n=6)、尾悬吊时服用SR组(n=6)、尾悬吊后服用SR组(n=6)、全程服用SR组(n=6)和尾悬吊后对照组(n=6)。8周(其中尾悬吊4周... 目的观察雷尼酸锶(SR)对尾悬吊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全程对照组(n=6)、尾悬吊时服用SR组(n=6)、尾悬吊后服用SR组(n=6)、全程服用SR组(n=6)和尾悬吊后对照组(n=6)。8周(其中尾悬吊4周)后处死,取胫骨上端松质骨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结果与全程对照组比较,SR干预组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h.N)、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形成参数[荧光标记周长百分率(%L.Pm)、单位骨小梁面积骨形成率(BFR/TV)、矿化沉积率(MAR)]及骨吸收参数单位骨小梁面积上的成骨细胞数(Oc.N)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尾悬吊后对照组比较,SR干预组Tb.Th、Th.N、%Tb.Ar增加,Tb.Sp减少,提示骨量增加,%L.Pm、BFR/TV、MAR等骨形成参数增加,骨吸收参数Oc.N降低,而SR干预各组间静态参数、骨形成参数及骨吸收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R可明显改善尾悬吊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对失重性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尼酸锶 大鼠 质疏松 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大鼠骨、生殖系统组织病理学与形态计量学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祁珊珊 王永吉 +3 位作者 庞田田 杨祎琦 吴婕 辛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骨、生殖系统的组织病理学和形态计量学变化。方法将40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20只实施卵巢去除手术,20只实施假手术。术后3个月分别从两组大鼠中随机抽取7只,解剖后进行胫骨、股骨、子宫和阴道组织样品...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骨、生殖系统的组织病理学和形态计量学变化。方法将40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20只实施卵巢去除手术,20只实施假手术。术后3个月分别从两组大鼠中随机抽取7只,解剖后进行胫骨、股骨、子宫和阴道组织样品的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并观察。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胫骨、股骨、子宫和阴道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去势组大鼠胫骨、股骨干骺端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平均厚度均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去势组骨小梁间距较假手术组增大(P<0.05);去势组大鼠子宫萎缩,子宫管径、子宫黏膜上皮厚度、子宫肌层厚度、以及子宫腺数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阴道黏膜上皮的厚度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去除卵巢后3个月大鼠呈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以及生殖系统萎缩等。结论去卵巢大鼠除骨组织结构改变外,子宫和阴道组织学形态变化证实雌性动物子宫、阴道黏膜的形态受雌激素的直接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 大鼠 生殖系统 组织病理学 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加载对悬吊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易军 孟广伟 +3 位作者 宫赫 朱东 朱伟民 王静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8-841,共4页
为探讨力负荷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影响,针对人工加载对悬吊去负荷SD大鼠胫骨松质骨组织计量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9月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21只,分为对照组、悬吊组、悬吊加载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活体加载装置每日对悬吊加载组大鼠加... 为探讨力负荷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影响,针对人工加载对悬吊去负荷SD大鼠胫骨松质骨组织计量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9月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21只,分为对照组、悬吊组、悬吊加载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活体加载装置每日对悬吊加载组大鼠加载15min,频率选取5Hz,外部载荷选取3N。4周后处死大鼠,取左侧胫骨,采用显微CT扫描标本,进行胫骨组织计量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悬吊组大鼠松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与对照组及悬吊加载组相比显著改变;对照组与悬吊加载组松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无显著差异。说明人工加载能显著改善悬吊大鼠松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松质 悬吊 组织形态计量学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爽 刘海全 +2 位作者 罗毅文 刘庆思 黄宏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评价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手术组(B组)、雌激素对照组(C组)、运动组(D组)。A组行假手术,其余各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 个月开始为期3 个月的治疗。C组用尼尔... 目的评价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手术组(B组)、雌激素对照组(C组)、运动组(D组)。A组行假手术,其余各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 个月开始为期3 个月的治疗。C组用尼尔雌醇治疗,D组按要求进行运动。治疗结束后对胫骨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D组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周长、骨小梁数目明显高于B组,且在行卵巢切除术各组中骨小梁分离度、单位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每毫米破骨细胞数最低,荧光周长百分数、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最大。结论运动能增加去卵巢大鼠骨的骨量,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组织形态计量学 运动训练 去卵巢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月红 金宏 +4 位作者 许志勤 南文考 王先远 薛长勇 高兰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股骨远端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 ,为染料木黄酮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4 7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 6组 :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 +雌激素组 (2 0 μg/kg体重 )、去势 +染料木黄...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股骨远端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 ,为染料木黄酮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4 7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 6组 :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 +雌激素组 (2 0 μg/kg体重 )、去势 +染料木黄酮组 (染料木黄桐剂量分别为 2 5、5 0、10 0mg/kg体重 )。饲养 3个月后处死 ,测定股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 去势组与假手术组比较 ,骨小梁体积、平均骨小梁板密度和厚度减少 ,平均骨小梁板间隙和类骨质宽度增加 ,矿化延迟时间和类骨质成熟时间延长 ,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5 )。染料木黄酮各组与去势组比较 ,骨小梁体积和平均骨小梁板厚度增加 ,平均骨小梁板间隙变窄 ,矿化延迟时间和类骨质成熟时间缩短 ,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 0 5 )。结论 染料木黄酮有促进骨形成 ,减少切除卵巢后骨量丢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小梁 去势大鼠 组织形态计量学 手术 体重 远端 形态计量学 量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酸睾酮对雄性大鼠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洪 田成功 朱大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923-926,共4页
目的:研究雄激素对雄性去势大鼠骨代谢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选用15周龄雄性SD大鼠去睾后作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模型组11只和治疗组10只,28周后行血尿生化检测、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 目的:研究雄激素对雄性去势大鼠骨代谢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选用15周龄雄性SD大鼠去睾后作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模型组11只和治疗组10只,28周后行血尿生化检测、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睾酮水平与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全身及股骨中点骨密度也显著下降(P<0.05),24 h尿羟脯氨酸、尿钙、尿磷与肌酐比值显著增高(P<0.01)。有关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指标—骨小梁体积与骨小梁平均厚度均显著下降(P<0.01),骨表面面积/体积比显著增加(P<0.01)。应用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后,上述指标全面好转。结论:雄性大鼠去睾28周后形成了骨质疏松,雄激素对去睾大鼠的骨形成与骨吸收过程均有影响,并最终影响骨骼的微观结构,早期应用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可预防这种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大鼠 质疏松 十一酸睾酮 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鼠松质骨骨重建的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燎 马燕飞 +1 位作者 Webster SS Jee Tong C Liang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及在促骨合成药前列腺素E2 (PGE2 )作用下松质骨骨重建和骨建造的形态计量学改变 ,探讨动物骨重建形态学新参数测量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5 0只 2 0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5组 ,年龄对照组 (基础组、10d和 30d...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及在促骨合成药前列腺素E2 (PGE2 )作用下松质骨骨重建和骨建造的形态计量学改变 ,探讨动物骨重建形态学新参数测量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5 0只 2 0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5组 ,年龄对照组 (基础组、10d和 30d年龄对照组 ) ,PGE2 给药组 (分别 10d和30d给予 3mg kg d处理组 )。用体内双荧光标记 ,不脱钙组织切片 ,粘合线 (cementline)染色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 ,测定骨重建和骨建造参数。结果  2 0月龄雄性大鼠胫骨近端松质骨的骨形成表面大多数为骨重建单位 (占 6 3 3% ) ,少部分为骨建造单位 (占 2 6 7% ) ;PGE2 用药后骨重建单位增加 1 5倍 ,骨建造单位增加 4倍 ,比值倒置 ,成骨细胞 10d时明显增多。说明PGE2 通过刺激成骨细胞骨合成而介导骨建造性骨量增加和骨重建性骨量增加 ,并以前者为主。结论 老年雄性大鼠松质骨以骨重建活动为主 ,仍有骨建造活动。PG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大鼠 前列腺素E2 松质 重建 建造 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同种异体骨应力适应性的组织形态计量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11
作者 汤亭亭 戴尅戎 +2 位作者 朱乃硕 陈永强 水汶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冻干同种异体骨的应力适应性。方法  5 6只兔双前肢尺骨中段分别进行同种异体皮质骨和松质骨移植 ,并利用一简易外固定支架造成左侧移植骨承受的正常生理载荷和右侧承受的低载荷 ,分别在术后 2 ,4 ,8,1 6周处死取材 ,对植骨... 目的 探讨冻干同种异体骨的应力适应性。方法  5 6只兔双前肢尺骨中段分别进行同种异体皮质骨和松质骨移植 ,并利用一简易外固定支架造成左侧移植骨承受的正常生理载荷和右侧承受的低载荷 ,分别在术后 2 ,4 ,8,1 6周处死取材 ,对植骨区标本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查和胶原基因表达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骨移植后第 4 ,8,1 6周 ,正常载荷侧界面间的四环素标记表面和骨矿化沉积率都明显高于低载荷侧。反映移植骨内部新骨爬行替代的参数 ,包括皮质骨和松质骨内部的标记表面、皮质骨内部的矿化沉积率 ,到第 1 6周 ,正常载荷侧都明显高于低载荷侧。原位杂交结果发现 ,在界面间或移植骨内部的吸收陷窝内 ,正常载荷侧I型胶原基因表达比低载荷侧更为明显。结论 正常生理载荷的刺激有利于早期宿主骨 -冻干异体骨界面间的连接和异体骨内部新骨的爬行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同种异体 应力适应性 组织形态计量学 分子生物学 同种异体移植 基因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H对大鼠胫骨远心端松质骨的影响及其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
12
作者 李青南 胡彬 +1 位作者 李朝阳 黄连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定量检测大鼠胫骨远心端不活跃的骨小梁,并观察甲状旁腺激素(PTH)对此骨骺已关闭部位低转化骨的影响。方法:3月龄SD大鼠21只随机分3组:(1)对照组,(2)PTH30mg组,(3)PTH8... 目的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定量检测大鼠胫骨远心端不活跃的骨小梁,并观察甲状旁腺激素(PTH)对此骨骺已关闭部位低转化骨的影响。方法:3月龄SD大鼠21只随机分3组:(1)对照组,(2)PTH30mg组,(3)PTH80mg组,(均按kg-1d-1计,皮下注射21d)。各组动物于实验21天处死,取胫骨远心段不脱钙骨制片测量。结果:(1)静态参数:用药两组和对照组比较骨小梁面积和骨结构无变化。(2)动态参数:荧光周长百分率(%L.Pm),矿化沉积率(MAR),类骨质周长百分率(%O.Pm)和骨形成率(BFR)用药两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呈量效关系。但骨吸收的参数比较未见差异。结论:胫骨远心段骨转化率虽然很低,但对PTH合成代谢药物短期内仍有明显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H 对照组 大鼠 组织形态计量学 松质 用药 结构 脱钙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计量学目前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珺 张豪 +4 位作者 杨国柱 陆幸研 金小冬 卢丽 李青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1-1038,1054,共9页
1960年,美国骨整形外科医生Harold Frost提出一种定量研究骨微结构和骨量的技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BHMT),其采用不脱钙硬包埋法和活体荧光标记法进行骨组织标本制作,更好地保留了骨组织微细结构。50多年来的实践证实BHMT是目前评价... 1960年,美国骨整形外科医生Harold Frost提出一种定量研究骨微结构和骨量的技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BHMT),其采用不脱钙硬包埋法和活体荧光标记法进行骨组织标本制作,更好地保留了骨组织微细结构。50多年来的实践证实BHMT是目前评价骨转换与骨矿化最常用和有效的实验手段,至今仍是骨代谢和矿化评价的金标准。目前国际上有两套常用的标准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一是Harold Frost与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放射生物系Webster S.S.Jee教授及Sun Valley Hard Tissue Workshops一起发展并提出的BHMT标准命名法,下文简称Dr.Frost and Jee教授团队命名法。二是在美国医生A.Michael Parfitt于1980年提出的一套强调骨组织微结构研究重要性的体视学测量方法基础上,由美国骨矿研究协会(ASBMR)综合提出的标准命名法(1987年第一版和2012年第二版)。上述两种系统命名法均使用广泛,每套系统的指标都很多且各有侧重,使用时可按具体实验需要选择最为适用的系统。本文将讨论2种方法的异同点及其在BHMT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形态计量学 标准命名法 代谢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计量学对增龄及去睾丸大鼠骨代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连芳 李青南 +2 位作者 陈艳 胡彬 金勋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 3月半龄雄性大鼠增龄及去睾丸后骨量的变化 ,比较两者之间骨代谢的变化。方法  2 0只 3月半龄 SD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年龄对照组和去睾丸组 ,同等条件下饲养 90天。实验结束 ,取胫骨近端行不脱钙骨制片进行骨组... 目的 探讨 3月半龄雄性大鼠增龄及去睾丸后骨量的变化 ,比较两者之间骨代谢的变化。方法  2 0只 3月半龄 SD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年龄对照组和去睾丸组 ,同等条件下饲养 90天。实验结束 ,取胫骨近端行不脱钙骨制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年龄对照组 ( 6月半龄 )与基础对照组 ( 3月半龄 )相比 ,骨组织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率有下降趋势 ,骨的显微结构明显变差 ,动态参数如荧光标记周长百分率、骨形成率和单位骨小梁周长的破骨细胞数等均减少 ,出现骨低转换的改变。去睾丸大鼠与年龄对照组相比 ,静态参数在年龄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 (骨小梁面积百分率 -50 % ) ,代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参数值都明显增加 ,出现骨高转换的改变。结论 增龄的大鼠骨代谢呈低转换 ,有骨量丢失的趋势 ,去睾丸后的大鼠在增龄的基础上呈现骨高转换 ,而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睾丸 切除术 质疏松 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骨康对去卵巢大鼠腰椎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毅文 李爽 +1 位作者 程英雄 黄宏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m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组(Sham)、手术模型组(OVX)、尼尔雌醇组(E2)、中药骨康组。切除大鼠卵巢3m后,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制备成功,分别给予尼尔雌醇、中药骨...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m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组(Sham)、手术模型组(OVX)、尼尔雌醇组(E2)、中药骨康组。切除大鼠卵巢3m后,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制备成功,分别给予尼尔雌醇、中药骨康灌胃治疗,并与Sham组和OVX组对照。治疗3m后,体内双荧光标记,取第2腰椎包埋切片,全自动图像分析及松质骨骨形态计量学软件处理,观察中药对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卵巢切除后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下降35.84%,骨小梁数量(Tb.N)下降16.60%,骨小梁宽度(Tb.Th)下降25.79%,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成立。骨康治疗3个月后,与OVX组相比,Oc.Nmm2下降42.80%,有显著性差异(P<0.01);%Tb.Ar、Tb.Th、Tb.N和MAR有上升趋势(P>0.05);Tb.Sp,%L.Pm、BFRBS、BFRTV和Oc.Nmm,BFRBV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中药骨康具有降低骨转换以及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说明中药骨康对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鼠 卵巢切除术 组织形态计量学 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骨饮对去势大鼠股骨颈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春雯 毛应德龙 史晓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强骨饮对去势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强骨饮组(治疗组)、仙灵骨葆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切除大鼠卵巢2月后,给予中药强骨饮灌胃治疗,并与仙灵骨葆组和空白对照组对照治疗,后分别于3月、... 目的探讨中药强骨饮对去势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强骨饮组(治疗组)、仙灵骨葆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切除大鼠卵巢2月后,给予中药强骨饮灌胃治疗,并与仙灵骨葆组和空白对照组对照治疗,后分别于3月、4.5月、6月取股骨颈包埋切片,全自动图像分析及骨形态计量学软件处理,观察中药对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卵巢切除后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下降,骨小梁数量(Tb.N)下降,骨小梁宽度(Tb.Th)下降,经强骨饮治疗3月、4.5月、6月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b.Th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仙灵骨葆组比较,Tb.N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强骨饮具有增加骨量,提高骨质量的作用,说明中药强骨饮对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卵巢切除术 组织形态计量学 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干预弓状核损毁大鼠骨质疏松的骨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康 王一颖 +4 位作者 杨诏涵 元启祥 周涛 赵建国 王志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8期1762-1763,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损毁弓状核大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以从微观结构方面观察针效是否有赖于弓状核。方法:造模组新生期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单钠,120天后针刺组进行针刺,4个疗程后取胫骨检测。结果:雄鼠针刺对照组的骨小梁宽度...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损毁弓状核大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以从微观结构方面观察针效是否有赖于弓状核。方法:造模组新生期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单钠,120天后针刺组进行针刺,4个疗程后取胫骨检测。结果:雄鼠针刺对照组的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量均大于针刺造模组;雌鼠针刺对照组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量均大于针刺造模组;针刺对照组破骨细胞计数、骨小梁分离度均少于针刺造模组,表明弓状核机能正常与否对针效有重要影响。针刺亦能改善弓状核受损大鼠的胫骨骨组织微观形态结构。结论:针刺对大鼠胫骨骨组织微观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弓状核的功能状态与针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组织形态计量学 弓状核 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股骨髁松质骨挤压后愈合过程的骨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左艳萍 汪永跃 +1 位作者 周颖 傅云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6,116,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松质骨挤压的动物模型,模拟临床种植体挤压植入术,测量骨形态计量学参数,观察松质骨挤压后愈合过程中骨小梁排列的变化,为骨挤压技术的使用和改进提供实验依据和支持。方法以犬股骨髁松质骨为挤压部位,选择敲击挤压法,使用... 目的通过建立松质骨挤压的动物模型,模拟临床种植体挤压植入术,测量骨形态计量学参数,观察松质骨挤压后愈合过程中骨小梁排列的变化,为骨挤压技术的使用和改进提供实验依据和支持。方法以犬股骨髁松质骨为挤压部位,选择敲击挤压法,使用自行研制的挤压器,按照不同的挤压程度进行逐级挤压、备洞,植入与种植窝直径相同的圆柱状纯钛种植体。按照不同观察时期(1、2、4、12周)处死动物,取材,制作Messon染色硬组织切片,采用Osteomeasure软件测量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松质骨受挤压后,在一定时期内骨小梁数增多,骨小梁间距减小,骨小梁厚度基本不变。前两者改变在2周内的愈合期比较明显,从第4周开始,经过12周的愈合,各参数与对照组之间趋于一致。结论骨挤压技术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提高种植窝周骨小梁的致密度,可能有益于提高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 挤压 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大鼠血清及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与其骨组织计量学参数变化的关系
19
作者 蔚芃 李佛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0-43,39,共5页
目的利用骨组织计量学方法,从骨吸收与骨形成活动的组织计量学参数的变化情况,了解实验动物血清和骨微环境中IL-6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40只雌性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10、16、2... 目的利用骨组织计量学方法,从骨吸收与骨形成活动的组织计量学参数的变化情况,了解实验动物血清和骨微环境中IL-6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40只雌性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10、16、22周处死一组大鼠。用ELISA方法测得血清和骨组织培养液中IL-6的浓度。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考察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的TBV、MTT、FS、RS、LS、和MAR。结果相关关系分析提示:血中IL-6仅与RS呈正相关。而骨组织培养液中IL-6变化与RS、FS呈正相关。与MTT和TBV呈负相关。依据相关系数的大小,我们发现:骨组织中IL-6浓度与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相关程度RS>MTT>FS>TBV。结论本研究采用骨组织计量学的方法,在组织学水平上证实了绝经后血清和骨组织中IL-6的水平增高,使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增强,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同时也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计量学 IL-6 血清 FS MTT 去势大鼠 白细胞介素6 吸收 治疗 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和亚急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不同愈合时期骨组织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芸 齐浩然 +6 位作者 高观 姜强 王磊 王文波 孙建民 王均宁 薛景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15-1819,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和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生后,不同愈合时期椎体内骨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将119例(OVCF)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四期:Ⅰ期(0~15 d);Ⅱ期(15~30 d);Ⅲ期(30~60 d);Ⅳ... 目的观察急性和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生后,不同愈合时期椎体内骨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将119例(OVCF)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四期:Ⅰ期(0~15 d);Ⅱ期(15~30 d);Ⅲ期(30~60 d);Ⅳ期(60~90 d)。常规行椎体内骨折区活检骨组织取出,制备脱钙活检标本,运用光镜观察并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共获得活检标本119例,其中Ⅰ期67例(56.3%)、Ⅱ期28例(23.5%)、Ⅲ期12例(10.8%)、Ⅳ期13例(10.9%)。所有病理标本均未发现肿瘤或结核。骨折时间与骨组织形态学改变呈显著正相关,镜下表现为骨折区域的修复变化:从早期血肿和炎性浸润到肉芽期织和纤维组织的增生,进一步软骨成骨、钙盐沉积,最终形成新的编织骨。骨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显示Ⅰ期、Ⅱ期FV/TV(%)显著增高(P<0.000 1,r=0.488 2),Ⅲ期OS/BS(%)显著增高(P<0.000 1,r=-0.572 7),Ⅳ期WBV/TV(%)显著增高(P<0.000 1,r=-0.583 6)。结论骨折时间是骨折愈合分期重要的预测因素,发病时间不同,其椎体内部的病理变化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活检 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