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18岁中国女孩腰椎和前臂的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迪军 谢辉 +1 位作者 袁凌清 罗湘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6-418,413,共4页
目的观察455名6~18岁中国女孩的腰椎和前臂骨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与发育状况的变化。方法使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术(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 目的观察455名6~18岁中国女孩的腰椎和前臂骨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与发育状况的变化。方法使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术(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LS)前后位,左前臂(半径+尺骨上,R+UUD)以及三分之一的(R+U 1/3)的BMC和BMD。结果BMC和BMD与年龄呈明显的相关性。在LS、R+UUD和R+U 1/3部位,年龄、高度、重量与BMC和BMD之间有相当多的相互关系。在LS、R+UUD和R+U 1/3部位,BMC和BMD随着青春期发育显著增加。结论年龄、发育状况与位于腰椎和前臂骨的BMC和BMD有显著的正关系。BMC和BMD的增长速度在腰椎和前臂之间差异有显著性。BMD和BMC可以用来评价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含量 密度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病人与正常人骨矿物质密度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苏巧荣 李新胜 +2 位作者 孙守强 李京亮 朱瑾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1-381,共1页
关键词 抑郁症 矿物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吸入必可酮对哮喘患儿骨矿物质密度影响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宝琮 刘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84-785,共2页
骨质疏松是外源激素口服、肌注或静滴全身性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但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否会引起哮喘患儿骨质疏松而影响骨骼的生长,目前尚未完全定论.我们观察了36例长期吸入必可酮治疗的哮喘患儿尺、桡骨线密度、面密度,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 骨质疏松是外源激素口服、肌注或静滴全身性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但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否会引起哮喘患儿骨质疏松而影响骨骼的生长,目前尚未完全定论.我们观察了36例长期吸入必可酮治疗的哮喘患儿尺、桡骨线密度、面密度,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了解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骨密度的影响,并从该角度去评价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可酮 哮喘 患儿 矿物质密度 治疗 气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KDIGO关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异常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与解读 被引量:24
4
作者 袁群生 李雪梅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13-218,共6页
2009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发布了关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为广大临... 2009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发布了关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对CKD-MBD的认识及诊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见。但指南缺少针对临床终点事件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证据,故其证据质量不高。随着此后多项RCT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的公布,KDIGO工作组经过对相关新证据的评估和充分讨论,于2017年6月对该指南进行了选择性更新,主要涉及CKD-MBD中骨病的诊断及钙、磷和甲状旁腺素的管理等。本文就主要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揭示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更新 慢性肾脏病 矿物质异常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CT成像:CT骨吸收测定法对软骨下矿物质沉积的负荷依赖性观察研究
5
作者 U.Linsenmaier S.Kersting +2 位作者 K.Schlichtenhorst 孙贞 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0期756-756,共1页
关键词 功能性CT成像 CT吸收测定法 矿物质沉积 负荷依赖性 观察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吸收法测量闭经患者的骨矿物质含量
6
作者 杨萍 李岩 +4 位作者 刘婉华 姬新颖 张蓬建 王玉芬 孙开刚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112-114,共3页
观察了73例闭经患者和23例正常人的尺桡骨骨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闭经患者尺桡骨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闭经患者比继发性闭经患者的骨质丢失更明显(P<0.05)。结果提示:对闭经患者应及早补充雌... 观察了73例闭经患者和23例正常人的尺桡骨骨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闭经患者尺桡骨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闭经患者比继发性闭经患者的骨质丢失更明显(P<0.05)。结果提示:对闭经患者应及早补充雌激素,以预防和阻止骨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经 矿物质 密度 质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测量BMD特制专用暗匣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涵 钟平 +2 位作者 龙熙德 张学敏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开发研制实用新型测量骨密度(BMD)特制专用暗匣,改造X线摄片法测量骨密度(BMD)。方法用自制的TiNeng20X线骨密度仪和X线片暗匣等,制成测量BMD的专用暗匣,与美国(OsteometerMedi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共同测量,验证... 目的开发研制实用新型测量骨密度(BMD)特制专用暗匣,改造X线摄片法测量骨密度(BMD)。方法用自制的TiNeng20X线骨密度仪和X线片暗匣等,制成测量BMD的专用暗匣,与美国(OsteometerMedi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共同测量,验证专用暗匣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结果特制专用暗匣测出的级值与BMD相关对应,诊断阀值为,男≤12级,女≤13级正常;男13~14级、女14~15级骨量减少;男>14级,女>15级骨质疏松;男>16级、女>17级为严重骨质疏松。两种方法测量数据相关对应的总吻合率达92.69%。结论测量BMD特制专用暗匣的功能齐全,弥补了X线摄片法“三个没有”的缺点,使之成为一种实用新型且简便经济测量BMD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暗匣 密度 质疏松 级值 双能X线密度 X线测量 bmd 对照性研究 专用 质疏松 量减少 测量数据 摄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4A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骨密度关系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涤 洪秀梅 +2 位作者 蒋英俊 李志平 臧桐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2-44,58,共4页
目的 研究COL 4 A 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农村女性骨密度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343名女性研究对象进行腰椎及股骨扫描,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OL4 A 1基因(谷酰氨酸Q 1334 H组氨酸)多态位点基因型,用... 目的 研究COL 4 A 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农村女性骨密度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343名女性研究对象进行腰椎及股骨扫描,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OL4 A 1基因(谷酰氨酸Q 1334 H组氨酸)多态位点基因型,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此位点多态性与腰椎2~4及股骨骨密度关系.结果 在调整环境危险因素后,均未显示COL 4 A 1基因H 1334 H基因型与股骨颈、腰椎2~4骨密度相关(P=0.409、0.705).结论 在中国农村女性人群中COL 4 A 1基因Q 1334 H多态性与股骨颈、腰椎2~4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α链(COL 4 A 1) 多态性 相关性 矿物质密度(b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A骨密度检测在骨质疏松症诊断、预防、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常冰岩 卢勇 +2 位作者 宋丽俊 郭璇 赵晓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笔者通过对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共识文件(ISCD,2005年版)[1]观点的理解及解读,结合近10年操作DXA检测2万多例患者的经验,总结我国著名学者近10年来发表的文章观点,希望能够帮助解决临床医生存在的:(1)T/Z值使用混淆;(2)诊治目标人群... 目的笔者通过对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共识文件(ISCD,2005年版)[1]观点的理解及解读,结合近10年操作DXA检测2万多例患者的经验,总结我国著名学者近10年来发表的文章观点,希望能够帮助解决临床医生存在的:(1)T/Z值使用混淆;(2)诊治目标人群应选取什么样的患者需要接受骨质疏松治疗指征不明确;(3)治疗方案不系统、检测部位不合理等问题。方法根据ISCD(2005年版)提出的诊断骨质疏松症有效部位的选择、T/Z值的诊断人群及使用,我国著名学者近10年发表的文章观点、DXA骨密度检测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指导应用,以及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对DXA其他功能在临床的应用及解读,结合DXA在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所出现的BMD状况,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通过DXA正确应用、监测患者所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状况,从而做出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骨质疏松程度的提示,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是目前被公认用于判断骨量最好的检测工具,ISCD(2005年版)的观点为我们在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密度仪(DXA) bmd ISCD 峰值 B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区1333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95
10
作者 吴青 陶国枢 +1 位作者 刘晓玲 牟善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6-80,共5页
本文随机对北京市区20~94岁人群中1333人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调查,其中女性740人,男性593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8组,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女性见于30~39岁,男性见于20~... 本文随机对北京市区20~94岁人群中1333人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调查,其中女性740人,男性593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8组,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女性见于30~39岁,男性见于20~29岁,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骨峰值男、女均见于20~29岁。BMD累积丢失率女性较男性高,无论男、女股骨上端高于腰椎,股骨上端三个部位中又以ward's为著。女性50岁以后可见骨量丢失加速,男性呈缓慢丢失。以同性别、同部位峰值BMD减低两个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骨质疏松症患病率49岁以前无论男性或女性均在10%以内,5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累积丢失率最高的部位统计,50岁以上女性约为30~40%,男性20%~30%;60岁以上女性约为60~70%,男性25~35%170岁以上女性达80~90%,男性48~56%;80岁以上女性达85~100%,男性达50~65%。股骨上端各部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提示:骨质疏松的研究重点在女性,但对男性也不容忽视。股骨上端各部位BMD检测敏感性高于腰椎,对腰椎BMD正常,但有明显骨质增生者应参考股骨上端BMD方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bmd 女性 上端 质疏松症 腰椎 部位 峰值 双能X线密度测定 患病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中老年人骨密度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和鸣 汪宝军 +6 位作者 王竹风 钱松涛 高丽萍 陈敏 柯晓红 余庆阳 何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5-537,共3页
目的 了解福建省正常中老年人骨密度的水平和特点,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福建省福州、泉州、龙岩3个地区共计2643例中老年人腰椎及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目的 了解福建省正常中老年人骨密度的水平和特点,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福建省福州、泉州、龙岩3个地区共计2643例中老年人腰椎及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部位的BMD逐渐下降,女性更为明显,尤其是50岁左右绝经后妇女更加突出,50岁以后女性BND低于男性。结论 OP的防治重点应放在50岁女性;测定的腰椎BMD与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应参考股骨近端的BMD进行诊断;福建省中老年人应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维持骨密度,抑制骨丢失,预防O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密度 bmd 近端 腰椎 流行病学调查 OP 女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新钙感觉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涤 洪秀梅 +3 位作者 蒋英俊 吴桂萍 李志平 臧桐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钙感觉受体(CaSR)基因是引人关注的与骨质疏松症敏感性相关的侯选基因,为了解CaSR基因两个新多态位点与中国女性人群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352名研究对象进行腰椎及股骨扫描,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目的钙感觉受体(CaSR)基因是引人关注的与骨质疏松症敏感性相关的侯选基因,为了解CaSR基因两个新多态位点与中国女性人群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352名研究对象进行腰椎及股骨扫描,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aSR基因R990G和E1011Q两个新多态位点基因型,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CaSR基因与腰椎及股骨BMD关系。结果发现CaSR基因的E1011Q多态位点在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前后均与女性股骨颈、股骨柄和股骨三角区的BMD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11、0.04和<0.001;R990G多态位点在调整影响因素前后,显示与女性股骨颈密度有相关趋势P=0.055,而A986S基因多态未显示与股骨、腰椎BMD相关。结论这一结果提示,CaSR基因E1011Q多态性可能是中国女性股骨BMD降低的危险因素。这个发现的意义及是否适用于大样本人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感觉受体(CaSR) 多态性 矿物质密度(bmd) 质疏松 受体基因多态性 中国女性 密度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密度 双能X线吸收仪 多态位点 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腰椎前后位骨矿含量、面积估价骨密度测量的准确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青 陶国枢 +1 位作者 牟善初 刘晓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针对前后位腰椎骨密度(BMD)受骨质增生或压缩性骨折等因素影响而易造成判断结果的误差,根据BMD=骨矿含量(BMC)/面积(Area)的关系,旨通过对BMC及Area正常范围的评价,进一步判断BMD测量的准确性。... 目的针对前后位腰椎骨密度(BMD)受骨质增生或压缩性骨折等因素影响而易造成判断结果的误差,根据BMD=骨矿含量(BMC)/面积(Area)的关系,旨通过对BMC及Area正常范围的评价,进一步判断BMD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进行不同性别平衡峰值期BMD年龄段的估价、计算其BMC及Area均值,以身高为自变量,BMD为应变量分别作直线回归,建立BMC、Area与身高的回归方程,利用其回归方程进行BMD正常值的预报。结果平衡峰值BMD的年龄,男性为20~49岁,女性为30~49岁;BMC及Area的均值,男性分别为56.47g及46.39cm2,女性分别为47.41g及41.12cm2;90%正常范围:男性BMC=0.327×身高(cm)±14.76、Area=0.271×身高(cm)±5.96,女性BMC=0.294×身高(cm)±11.85,Area=0.225×身高(cm)±5.00。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仅靠腰椎BMD结果进行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而应正确评价腰椎的BMC与Area,方能对其BMD测量的可靠程度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腰椎 身高 矿含量 前后位 BMC 男性 正常范围 密度测量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516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卓铁军 周明秀 申志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 (BMD)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症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 2 0~ 89岁人群中 5 16 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 (L2 - 4)、股骨上端 (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 ,按 5岁为一...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 (BMD)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症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 2 0~ 89岁人群中 5 16 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 (L2 - 4)、股骨上端 (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 ,按 5岁为一年龄组 ,将其分成 14组。结果  (1)女性骨峰值出现于 30~ 34岁 ,男性出现于 2 5~ 2 9岁。 (2 )女性 4 0岁时Ward’s区骨量已有明显丢失 ,5 0~ 5 9岁各部位骨量丢失加速 ,80岁时再加速 (BMD平均年丢失率均 >1% )。男性骨量丢失是逐渐、缓慢的 ,但在 6 5以后也有一较快骨量丢失过程 ,其主要部位是Neck、Ward’s、Troch。结论  (1) 4 0岁后应检测BMD变化 ,监测部位以股骨上端Ward’s最敏感。 (2 )OP的防治重点在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密度测定 密度 峰值 DEXA bmd 量丢失率 南京市 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阎德文 肖建德 +4 位作者 孙月玲 岳红 吴清平 刘景芳 王月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2-364,339,共4页
目的 从中医“肾虚”理论出发 ,观察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 6 3例 4 0岁以上的自然绝经 1年以上但不超过 5年的健康妇女 ,先完成中医肾虚证症状量化表调查、并采用DEXA测量BMD ,根据骨密度... 目的 从中医“肾虚”理论出发 ,观察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 6 3例 4 0岁以上的自然绝经 1年以上但不超过 5年的健康妇女 ,先完成中医肾虚证症状量化表调查、并采用DEXA测量BMD ,根据骨密度值T score低于 2 0为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 (OP)和非骨质疏松症组 (NO) ,依就诊次序按 1∶2比率序贯进入尼尔雌醇组 (n)和龟丝补骨片组 (g)。单盲观察尼尔雌醇和龟丝补骨片的治疗作用 6个月。成功随访率达 93 6 5 %。治疗前和后第 3、6个月分别检测骨转换标志物血清BGP和尿Dpd/Cr,治疗结束时复查BMD。结果 采用龟丝补骨片治疗后 ,第 6个月无论NO组还是OP组 ,血清BGP水平均显著升高 ;尿Dpd/Cr比值更早、更显著地降低 ,在OP组治疗第 3、6个月时降低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性意义 ,OP g组尿Ca2 + /Cr排出明显下降。干预治疗第 6个月 ,龟丝补骨片和尼尔雌醇都有增加骨量的作用 ,各组BMD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且发现对治疗的反应性似乎骨质疏松者比非骨质疏松者好 ,腰椎较股骨好 ,其中椎体部分最好 ,股骨颈最差。结论 龟丝补骨片具有保护绝经早期妇女的骨丢失作用 ,我们认为 ,这一保护作用主要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转换 密度 早期 尼尔雌醇 bmd 绝经后 OP 妇女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537例正常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结果 被引量:24
16
作者 郭庆升 张世斌 +1 位作者 李征 董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70-72,共3页
本文随机对沈阳地区20~89岁人群中537人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调查,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男性见于20~29岁,女性见于30~39岁,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骨峰值男、女均... 本文随机对沈阳地区20~89岁人群中537人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调查,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男性见于20~29岁,女性见于30~39岁,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骨峰值男、女均见于20~29岁,同年龄组比较,BMD的累积丢失率女性高于男性,且女性50岁后可见骨量丢失加速,而男性呈缓慢丢失。不论男性、女性,各部位的丢失速度以股骨Ward's段显著。本组的研究结果为本地区、甚至东北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诊断标准,通过骨矿含量及累积丢失率的观察,了解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骨骼的生长发育及衰老的基本规律,为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群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X线 女性 峰值 密度测量 正常人 bmd 质疏松症 诊断 不同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尼尔雌醇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19
17
作者 史敏 巴雅 +1 位作者 杜红 秦永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6-48,共3页
30例绝经后妇女口服尼尔雌醇(CEE3),每2周2mg共1年。治疗前后均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进行桡骨骨密度(BMD)测量,进行血骨钙素(BGP)、血降钙素(CT)、血雌二醇(E2)、血卵泡刺激素(FSH)及空腹... 30例绝经后妇女口服尼尔雌醇(CEE3),每2周2mg共1年。治疗前后均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进行桡骨骨密度(BMD)测量,进行血骨钙素(BGP)、血降钙素(CT)、血雌二醇(E2)、血卵泡刺激素(FSH)及空腹尿钙/尿肌酐(Ca/Cr)测定。结果显示CEE3治疗1年后治疗组骨BMD增加1.1%,而对照组下降3.3%;血BGP显著下降(P<0.01);尿Ca/Cr下降。本文提示,CEE3能降低骨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治疗前后 密度 尼尔雌醇 代谢 bmd 雌二醇(E2) 单光子吸收法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超声骨质测量与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的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唐海 罗先正 任素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3-35,共3页
我们试图通过对跟骨超声骨质测量仪与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的临床对比,来评价跟骨超声骨质测量仪的敏感性。本文对56名健康女性同时接受了超声骨质测量仪和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仪的检测。37例(年龄26~76岁)进行了跟... 我们试图通过对跟骨超声骨质测量仪与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的临床对比,来评价跟骨超声骨质测量仪的敏感性。本文对56名健康女性同时接受了超声骨质测量仪和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仪的检测。37例(年龄26~76岁)进行了跟骨超声和腰椎骨密度测量,19例(年龄26~70岁)进行了跟骨超声和股骨颈骨密度测量。结果用SYSTAT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及跟骨强度(Stiffness)均显著下降(P<0.05),两种仪器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腰椎和股骨颈BMD与跟骨强度(Stiffness)的相关性适中r=0.465~0.513左右。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超声强度(Stiffness)与BMD无关。这表明超声波测量仪主要测量骨的结构变化,而骨密度测量仪则是测量骨量的变化。两种方法相辅相承,共同测量,将更好地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超声波具有无放射线损害、价格低廉及良好的敏感性,将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测量 超声 X线 bmd 腰椎 强度 健康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肥胖同骨密度、骨矿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蒋晓燕 陈艳 +1 位作者 许俐 王笑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49-850,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肥胖同骨密度、骨矿量的关系。方法对265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测量腰围及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量。将男性腰围≥85 cm及女性腰围≥80 cm定义为腹部肥胖组;将男性腰围<85 cm及女性腰围<80 cm定义为对照组。腰围值与... 目的探讨腹部肥胖同骨密度、骨矿量的关系。方法对265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测量腰围及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量。将男性腰围≥85 cm及女性腰围≥80 cm定义为腹部肥胖组;将男性腰围<85 cm及女性腰围<80 cm定义为对照组。腰围值与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密度(BMD)骨矿量(BMC)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腹部肥胖组与对照组组间骨密度及骨矿量比较用协方差分析。结果偏相关分析显示腰围同全身总骨密度(r=0.296),上肢(r=0.254)、下肢(r=0.306)、躯干(r=0.340)、肋骨r=0.368)、骨盆(r=0.381)、脊柱(r=0.260)骨密度,全身总骨矿量(r=0.337),头骨(r=0.169)、上肢(r=0.268)、下肢(r=0.391)、躯干(r=0.327)、肋骨(r=0.358)、骨盆(r=0.302)、脊柱矿量(r=0.269)在消除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均显著正相关(均P<0.01)。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消除了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腰围定义的肥胖同全身、下肢、躯干、肋骨、骨盆、脊柱的骨密度及骨矿量均显著正相关。结论腹部肥胖是骨密度及骨矿量增加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腰围 密度(bmd) 矿量(B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2 位作者 张庆民 杜良杰 任宪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段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分为脊髓损伤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段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分为脊髓损伤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分为假手术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时处死动物。结果:脊髓损伤6周、12周时,脊髓损伤组血C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则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脊髓损伤6周时,股骨近端、远端骨密度(B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损伤12周时,除股骨近端、远端外,中段BM D也明显降低(P<0.05)。L5BMD在SCI6周和SCI12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骨代谢已发生明显改变,骨量出现明显丢失,12周时骨代谢稍有改善,但股骨骨量丢失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代谢 密度变化 12周 近端 对照组 碱性磷酸酶 SD大鼠 损伤模型 横断脊髓 脊髓拟伤 持续存在 量丢失 bmd SCI 完全性 横断法 显著性 制作 手术 远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