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1460例健康人桡骨骨矿物质含量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万钟 陈太弟 +2 位作者 陈秋云 余锦云 庞久高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本文报道了重庆地区1460例、年龄2~96岁健康人桡骨骨矿物质含量(BMC)、单位面积骨矿物质含量(BMC/BW).男性713例、女性747例.结果表明:BMC、BMC/BW两性均在40岁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下降缓慢,各相邻年龄组... 本文报道了重庆地区1460例、年龄2~96岁健康人桡骨骨矿物质含量(BMC)、单位面积骨矿物质含量(BMC/BW).男性713例、女性747例.结果表明:BMC、BMC/BW两性均在40岁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下降缓慢,各相邻年龄组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50岁后下降迅速,各相邻年龄组均值差异显著(P<0.01).女性BMC、BMC/BW均显著低于男性 (P<0.05),年龄越大,差值越大.BMC、BMC/BW与身高、体重均呈正相关(r=0.61、r=0.45).运动员的BMC、BMC/BW显著高于其它各种职业组(P均<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矿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病人骨矿物质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志斌 周琦 +1 位作者 马寄晓 朱瑞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甲状腺癌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后 ,为了维持正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必须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HRT)。甲状腺激素能刺激骨骼的更新 ,加速骨质的形成和破坏 ,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引起骨矿物质的丢失。适当调整... 甲状腺癌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后 ,为了维持正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必须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HRT)。甲状腺激素能刺激骨骼的更新 ,加速骨质的形成和破坏 ,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引起骨矿物质的丢失。适当调整甲状腺癌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剂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骨矿物质含量 甲状腺激素 激素替代治疗 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矿物质含量与森田疗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学义 马文有 +5 位作者 孙贺祥 姜涛 鲁庆祝 张秀风 李毅 兰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5-58,共4页
为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矿物质含量的变化,本文采用SPA-4系列骨矿物质分析仪,对60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30例为森田疗法组,30例为非森田疗法组)和60例正常人群进行了骨矿物质含量的对照研究。森田疗法组... 为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矿物质含量的变化,本文采用SPA-4系列骨矿物质分析仪,对60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30例为森田疗法组,30例为非森田疗法组)和60例正常人群进行了骨矿物质含量的对照研究。森田疗法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已接受了12个月的森田疗法治疗,而非森田疗法组只是单纯的药物治疗。两组2年后作了第2次骨矿物质含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组两次测定结果与正常人群骨矿物质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森田疗法组与正常人群的第一次测定结果无差异,两年后的测定结果却有显著性差异。非森田疗法组的两次结果与正常人群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森田疗法组与非森田疗法组的骨矿物质含量第1次比较差异显著,两年后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矿物质含量与年龄、体重、身高、病程、住院时间、饮食、服药和血清电解质、铁无明显关系,而与运动量的强弱相关。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矿物质含量 森田疗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 正常人群 慢性精神分裂症 对照研究 测定结果 研究结果 药物治疗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8岁中国女孩腰椎和前臂的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迪军 谢辉 +1 位作者 袁凌清 罗湘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6-418,413,共4页
目的观察455名6~18岁中国女孩的腰椎和前臂骨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与发育状况的变化。方法使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术(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 目的观察455名6~18岁中国女孩的腰椎和前臂骨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与发育状况的变化。方法使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术(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LS)前后位,左前臂(半径+尺骨上,R+UUD)以及三分之一的(R+U 1/3)的BMC和BMD。结果BMC和BMD与年龄呈明显的相关性。在LS、R+UUD和R+U 1/3部位,年龄、高度、重量与BMC和BMD之间有相当多的相互关系。在LS、R+UUD和R+U 1/3部位,BMC和BMD随着青春期发育显著增加。结论年龄、发育状况与位于腰椎和前臂骨的BMC和BMD有显著的正关系。BMC和BMD的增长速度在腰椎和前臂之间差异有显著性。BMD和BMC可以用来评价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矿物质含量 密度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素荣 张娟 崔德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8-389,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性 质疏松症 相关问题 病理性 代谢性 骨矿物质含量 糖尿病病人 胰岛素缺乏 脂肪代谢紊乱 胰岛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和骨骼的相互调节 被引量:9
6
作者 林华 谢忠建 +1 位作者 朱梅 陈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36-239,共4页
肌肉和骨骼作为运动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运动及内脏保护功能,同时也兼备内分泌与代谢调节等重要功能[1-4]。肌肉与骨骼间存在密切联系,并相互调节,任何一方的结构、功能改变均会影响另一方的结构与功能,其相互影响机制包括... 肌肉和骨骼作为运动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运动及内脏保护功能,同时也兼备内分泌与代谢调节等重要功能[1-4]。肌肉与骨骼间存在密切联系,并相互调节,任何一方的结构、功能改变均会影响另一方的结构与功能,其相互影响机制包括力学作用和化学调节。因此,维护肌肉健康不仅能增强肌力,还能减少骨量丢失,改善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运动 强度 量丢失 代谢调节 运动系统 骨矿物质含量 力学作用 细胞 细胞 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子足球运动员的骨代谢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蕾 郑陆 +4 位作者 朱一力 苟波 王智强 叶鸣 孙鹏堂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3,共5页
采用双能X线法(GE lunar,prodigy)测定15名足球女运动员1年训练期间前后3次(间隔6个月)的骨密度和体成分。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受试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探讨长期足球专项运动对骨量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及特征。结果显示,第3次... 采用双能X线法(GE lunar,prodigy)测定15名足球女运动员1年训练期间前后3次(间隔6个月)的骨密度和体成分。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受试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探讨长期足球专项运动对骨量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及特征。结果显示,第3次全身骨密度及骨矿含量、脊柱骨密度、骨盆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左大腿及上肢骨密度均明显高于第1次测试结果(P<0.005-P<0.05)。3次腰椎骨密度、骨矿含量、体脂百分比和瘦体重均无显著差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第2及3次与第1次测试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但3次测试结果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25-羟基维他命D第1次测试结果显著低于正常值下限(P<0.05),后2次测试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血清骨钙素(BGP)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3次测试结果间、以及与正常值下限间亦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长期足球运动有利于增加机体的骨量,既可以增加全身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又使得机体局部—左大腿、骨盆和上肢骨密度,脊柱及骨盆骨矿含量显著增加,局部骨量的增加具有显著项目特征。生化标志物水平呈现小幅波动。提示,足球运动导致的成骨效应是建立在骨的高代谢转换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足球运动员 密度 骨矿物质含量 代谢 代谢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立江 柯呈辉 +3 位作者 戴章生 蔡思清 庄雪瑜 吴文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90-1797,共8页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组(B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C组),每...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组(B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C组),每组20只。骨折模型建模后第3周和第6周时动态观察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影像学及骨组织显微形态学的改变。结果①通过X线检查结果可知,B组在第3、第6周时,骨折处骨痂形成,局部骨密度越来越高,前3周骨折出现愈合加速,后3周出现明显延迟愈合情况;同时期B组、C组骨折处相比较,前3周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好,但在第6周时,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差,骨折处局部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情况;②同时期各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对比,B组大鼠在前3周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较A组、C组多,骨小梁较密集,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较好,骨皮质厚度更大,骨折愈合情况更好;但在后3周时,B组大鼠较A组、C组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少,骨小梁稀疏,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差,骨皮质厚度变化不明显,出现骨折愈合延迟现象;在同时期前后对比中,B组大鼠在前3周局部骨折处出现明显加速现象,后3周则出现明显延迟愈合现象;③各组大鼠BMD、BMC组间、组内对比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利塞膦酸钠在前3周可显著提高大鼠骨折处BMD、降低大鼠骨折处BMC,且显著提高骨折处BMD增加速度,延缓骨折处BMC降低速度,但在后3周出现延迟骨折愈合情况。结论早期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患者愈合过程中建议使用利塞膦酸钠,中、后期则不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性非典型性 密度 骨矿物质含量 利塞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温孝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9-72,63,共5页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温孝恒许多疾病和人体的衰老过程都可以影响骨代谢,造成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尤其骨量的减少所致的骨质疏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社会老龄化,作为老年性常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温孝恒许多疾病和人体的衰老过程都可以影响骨代谢,造成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尤其骨量的减少所致的骨质疏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社会老龄化,作为老年性常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治疗在国家耗资巨大,给患者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测定方法 代谢 骨矿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正平 孟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14-516,共3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多种因素有关的增龄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皮质骨变薄,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变小,骨小梁数量减少,骨髓腔扩大等.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胃切除术后、慢性肝...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多种因素有关的增龄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皮质骨变薄,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变小,骨小梁数量减少,骨髓腔扩大等.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胃切除术后、慢性肝病、炎症性肠病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症 消化系统疾病 小梁 基质 皮质 骨矿物质含量 髓腔 胃切除术后 性疾病 增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和身长对大白鼠骨量影响的双能X线吸收法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晓冬 井上哲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1-23,共3页
体重、体组成指数和其它因子对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的影响已经在人体上被广泛研究。然而它们对大白鼠骨量的影响仍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应用DXA仪测量了雌性Wistar大鼠... 体重、体组成指数和其它因子对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的影响已经在人体上被广泛研究。然而它们对大白鼠骨量的影响仍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应用DXA仪测量了雌性Wistar大鼠全身骨密度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以及腰椎骨密度和腰椎骨矿物质含量。61只大鼠(体重范围220g~300g)的测定结果表明:体重明显相关于全身骨矿物质含量(r=0.835,P=0.0001)、全身骨密度(r=0.561,P=0.0001)、腰椎骨矿物质含量(r=0.681,P=0.0001)和腰椎骨密度(r=0.531,P=0.0001);身长也相关于上述指标,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0.545,P=0.0001;r=0.371,P=0.0032;r=20.496,P=0.0001和r=0.289,P=0.024。为进一步调查体重对骨量的影响,我们将这些动物按体重分成3组,当二组之间的体重差在20g以上时,两组的骨量就显示了差异。在等身长条件下,体重明显相关于骨量;然而在等体重条件下,身长和骨量不相关。结果表明,体重和身长也影响大鼠骨量,也许前者施加的影响更明显。大鼠体重和身长明显相关于BMD、B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长 体重 双能X线吸收法 DXA 骨矿物质含量 腰椎密度 大白鼠 影响 B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佝偻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向旭 袁丽珍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7年第2期88-91,共4页
根据佝偻病的主要发病机理,幼龄大鼠皮下注射HEDP建立了佝偻病模型。结果表明:28日幼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HEDP(1-Hydroxyethyliden-11-biphosphonate1-羟基亚乙基二磷酸盐)25mg/kg,连续7d后,出现明显的佝偻病症状。主要表现为... 根据佝偻病的主要发病机理,幼龄大鼠皮下注射HEDP建立了佝偻病模型。结果表明:28日幼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HEDP(1-Hydroxyethyliden-11-biphosphonate1-羟基亚乙基二磷酸盐)25mg/kg,连续7d后,出现明显的佝偻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重增长减慢,股骨湿重及骨矿物质含量减少,长骨增长缓慢,骨骺板增宽,骺端膨大,胫骨弯曲和纵径缩短,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高及24h尿钙排泄量明显减少等,形成典型的佝偻病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佝偻病 皮下注射 大鼠 实验动物模型 骺板 骨矿物质含量 幼龄 血清碱性磷酸酶 病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