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沿骨盆界线放置内固定物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王先泉
张进禄
周东生
-
机构
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
-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
文摘
目的:通过对骨盆界线进行解剖学研究,探讨如何才能避免在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手术中沿骨盆界线放置内固定物时发生螺钉进入关节、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等严重并发症。方法:在12具骨盆标本的界线上做O,Q,A,B,C,D,E,F,G等标记点,并分为耻骨嵴区、闭孔区、髋臼区、后柱区、坐骨大切迹区和骶骨翼区6区,分别测定每区的长度和高度。结果:耻骨嵴区、闭孔区、髋臼区、后柱区、坐骨大切迹区和骶骨翼区的长度(x±s)分别为:(18.98±0.74)mm,(37.42±1.52)mm,(40.87±1.69)mm,(18.71±0.61)mm,(20.39±1.13)mm,(23.63±1.84)mm;高度分别为:(38.52±1.63)mm,(15.15±0.72)mm,(14.78±0.86)mm,(106.64±4.97)mm,(26.36±1.34)mm,(35.79±1.91)mm。结论:沿骨盆界线放置内固定物时应对骨盆界线进行分区,在各区内使用不同的固定方法。
-
关键词
髋臼
骨盆界线
内固定
解剖学
-
Keywords
acetabulum
linea terminalis of pelvis
internal fixation
anatomy
-
分类号
R683.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