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下经鼻筛窦入路切除前颅底肿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致飞 万经海 +5 位作者 冯春国 徐培坤 程宏伟 汪宇扬 张圣邦 吴德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相关的鼻窦前颅底区域应用解剖学,为鼻内窥镜前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10具(20侧)成人湿尸头标本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开放前后组筛窦,暴露并磨开前颅底,并对涉及的结构进行鼻内窥镜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选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相关的鼻窦前颅底区域应用解剖学,为鼻内窥镜前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10具(20侧)成人湿尸头标本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开放前后组筛窦,暴露并磨开前颅底,并对涉及的结构进行鼻内窥镜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选15例临床垂体腺瘤患者头颅CT导航数据导航下进行该入路相关的骨性结构测量。结果鼻小柱基点及基线与各解剖结构的平均距离和夹角分别为:筛前动脉58mm±4.0mm,52.0°±5.5°;筛后动脉65.8mm±3.5mm,41.5°±3.5°;筛板中部53.4mm±3.6mm,50.0°±4.5°;蝶筛交界处68.2mm±5.5mm,38.5°±3.5°;视神经管颅口76.4mm±3.3mm,33.5°±5.5;两侧眶内侧壁之间距离22.4mm±4.5mm;两侧视神经管颅口之间的距离17.3mm±2.4mm;额窦口与鞍结节之间的距离40.3mm±3.6mm。结论内窥镜下经鼻筛窦入路可以完全在内窥镜下比较容易到达前颅底区域,能够很好地暴露两侧眶内侧壁之间前达额窦口和后达蝶鞍的前颅底区域,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前颅底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窦/解剖学和组织学 肿瘤/外科学 自由词鼻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外旋颅底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储杨 刘业海 +1 位作者 杨永富 韩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为获得准确的颅底手术相关解剖学资料,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福尔马林浸泡过的10例20侧成人头颅,分别用红、蓝色乳胶分别进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灌注;再去除颅盖骨和脑组织暴露颅底内面、行上颌骨外旋后进一步解剖依次暴露... 目的为获得准确的颅底手术相关解剖学资料,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福尔马林浸泡过的10例20侧成人头颅,分别用红、蓝色乳胶分别进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灌注;再去除颅盖骨和脑组织暴露颅底内面、行上颌骨外旋后进一步解剖依次暴露前、中以及侧颅底,观察、分析解剖标志并测量相关的颅底解剖学数据。结果鸡冠前缘与筛板后缘连线中点的距离为21.6mm±2.28mm;鸡冠后部两侧筛板最大水平距离8.8mm±2.32mm,在鸡冠后缘基底部水平线以前、两侧筛顶外侧缘以内,行前颅底手术安全的;翼突根部内侧前缘与破裂孔前缘的距离为11.9mm±2.35mm(左)、12mm±1.85mm(右),翼突根部外侧前缘与卵圆孔前缘的距离14.4mm±1.87mm(左)、14.8±2.34mm(右),前鼻嵴至海绵窦颈内动脉前曲部的距离66.9mm±2.91mm(左)、67.6mm±2.23mm(右),翼突基底部对应的中颅底是蝶鞍两侧的海绵窦,两侧圆孔的连线相当于海绵窦的前界,同侧圆孔和卵圆孔的连线相当于海绵窦的外侧界,翼突及其毗邻的解剖结构是中颅底手术的重要标志,以翼突或其残端为标志行颅底手术不至于损伤海绵窦和颈内动脉;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也是中颅底手术的重要标志。结论上颌骨外旋后,可对前、中以及侧颅底充分暴露;正确认识颅底的鸡冠、筛板、翼突、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圆孔、卵圆孔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这些临床标志,为颅底手术安全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解剖学和组织学 /解剖学和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膀胱外翻骨盆截骨手术前后盆底结构变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彭志炜 黄轶晨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80-683,共4页
典型膀胱外翻(classic bladder exstrophy,CBE)是一种严重的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患儿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为盆底结构异常,具体包括肛提肌增宽、外旋和扁平。截骨手术有助于纠正骨盆结构异常,重构肛提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正常的盆... 典型膀胱外翻(classic bladder exstrophy,CBE)是一种严重的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患儿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为盆底结构异常,具体包括肛提肌增宽、外旋和扁平。截骨手术有助于纠正骨盆结构异常,重构肛提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正常的盆底结构,但部分患儿术后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如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近年来,随着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影像学的快速发展,CBE盆底结构研究越发细致,本文将主要从肛提肌及其附着的骨盆环结构两方面对CBE患儿盆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外翻/外科学 骨盆/解剖学和组织学 疾病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间隙解剖观察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小峰 陈功立 +5 位作者 雷玲 吴晓梅 刘世凯 汪俊涛 胡滨 吕卫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9-337,共9页
目的: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观察并验证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0例宫颈癌患者C型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在腹腔镜下基于自然间隙暴露阴道三水平理论相关解剖结构,观察分析其结构... 目的: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观察并验证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0例宫颈癌患者C型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在腹腔镜下基于自然间隙暴露阴道三水平理论相关解剖结构,观察分析其结构特征及承力方向。结果:Ⅰ水平主要的坚韧韧带样结构是子宫骶韧带,其作用力方向在骶骨方向,起主要的顶端固定作用,而主韧带区域主要是血管淋巴管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缺乏坚韧结缔组织结构,其连接于髂内血管系统;Ⅱ水平阴道侧方未发现坚韧结缔组织连接于盆筋膜腱弓,盆筋膜腱弓是盆膈上筋膜的边缘,与闭孔内肌筋膜交界,表面光滑,紧贴肛提肌于近阴道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融合于阴道筋膜。游离输尿管隧道时可以发现输尿管子宫动脉交叉附近位置前后壁均有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即膀胱宫颈韧带,固定膀胱三角的两个侧角,起自宫颈阴道而终止于膀胱肌层。结论:肛提肌上方的盆底筋膜韧带支撑主要围绕阴道而成,而肛提肌以上的筋膜韧带结构呈两个平行面,可基于"阴道核心"和"双层吊床"解剖特征进行盆底重建手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阴道/解剖学和组织学 骨盆底/解剖学和组织学 骨盆底/外科学 子宫脱垂/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和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兆领 应涛 胡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9-1181,共3页
近年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有直接联系。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及功能的异常在P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研究做... 近年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有直接联系。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及功能的异常在P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肛提肌 解剖学 肌肉骨骼系统 生理学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基底核区的三维重建及显示
6
作者 陈强 李幼琼 +5 位作者 郭京丽 田勇 鲁澄宇 董国军 苏略 吕衡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5-586,共2页
目的 :为完成中国数字化人体及三维重建技术向教学和临床过渡奠定基础。方法 :对尸体头部行冰冻切片后 ,采用国内主流微机和数码摄影技术 ,利用自编软件 ,对基底核区的复杂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显示。结果 :重建后的图像轮廓清晰 ,可任意... 目的 :为完成中国数字化人体及三维重建技术向教学和临床过渡奠定基础。方法 :对尸体头部行冰冻切片后 ,采用国内主流微机和数码摄影技术 ,利用自编软件 ,对基底核区的复杂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显示。结果 :重建后的图像轮廓清晰 ,可任意旋转、剖割、拆分和透明处理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工程 计算机 神经节 解剖学 组织学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