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癌痛模型和相关疼痛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项红兵 杨辉 +1 位作者 安珂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50-352,共3页
关键词 骨癌痛模型 病理机制 骨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雯 王静捷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目的探讨用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肿瘤组(n=8)、假手术1(n=10)、假手术2(n=10)和正常对照组(n=8)。将含1×105 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悬液注入大鼠胫骨上段制备... 目的探讨用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肿瘤组(n=8)、假手术1(n=10)、假手术2(n=10)和正常对照组(n=8)。将含1×105 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悬液注入大鼠胫骨上段制备骨癌痛模型,观察疼痛行为学[包括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骨放射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疼痛行为学、影像学、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能成功制备大鼠胫骨癌痛模型。肿瘤组造模后第7天开始MWT显著降低,为(37.59±2.02)g,与假手术组1、2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第11天PWTL显著降低,为(6.87±1.00)s,与假手术组1、2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用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能够成功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KER 256肿瘤细胞 骨癌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内注射大鼠骨转移疼痛模型的显像研究
3
作者 刘从进 宋洁平 +4 位作者 毛应启梁 王渊恺 朱汇庆 张光明 刘兴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内注射法建立的大鼠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模型骨病灶的影像学确认方法。方法:将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腹水瘤注射入Wistar大鼠胫骨腔内,制作乳腺癌骨癌痛模型;以胫骨内注射等量PBS溶液作为对照组。使用von-Frey法,测量大鼠后足... 目的:探讨胫骨内注射法建立的大鼠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模型骨病灶的影像学确认方法。方法:将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腹水瘤注射入Wistar大鼠胫骨腔内,制作乳腺癌骨癌痛模型;以胫骨内注射等量PBS溶液作为对照组。使用von-Frey法,测量大鼠后足机械痛觉阈值,观察各组疼痛变化。对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99mTc)-MDP骨显像和CT成像,观察骨病灶的骨代谢变化及骨质结构的变化。结果:造模的第3~5天,乳腺癌骨转移疼痛大鼠的机械痛觉阈值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并持续下降83.2%左右,至第9天左右达到最痛(P<0.001),后下降曲线趋于缓慢变化。造模3~5天后,模型组机械痛觉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这个差别持续增大至第9天左右。^(99mTc)-MDP骨显像显示所有模型组大鼠胫骨种植肿瘤细胞处放射性摄取显著高于对侧,CT见造模侧胫骨上段骨质破坏,对侧骨质结构正常,未见其他部位骨病灶存在。而对照组所有大鼠骨显像示两侧胫骨放射性分布对称,CT显示两侧骨质结构正常。结论:胫骨内注射法大鼠骨癌痛模型疼痛确切。^(99mTc)-MDP骨显像以及CT可以从骨代谢和骨结构评估骨癌痛模型病灶的发生,是确认此类骨转移疼痛模型造模的成功较好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模型 99MTC-MDP 骨显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机械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