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锆英石对骨灰瓷结构和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俭 张梅 +5 位作者 赵翠薇 王金淑 李国桢 郑怀 陈占东 陈焕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共3页
本工作分别测定了添加ZrO2粉和锆英石的骨灰瓷的物理性能和显微结构,对锆对骨灰瓷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得到锆可以增强骨灰瓷的力学性能和提高其热稳定性的结果。
关键词 骨灰瓷 锆英石 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几种骨灰瓷的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善元 张文朴 +3 位作者 董炳祥 朱宏 王链 闵富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16,共7页
本文对英国、日本、巴基斯坦及唐山产国内外五种骨灰瓷样品的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及其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找出产品外观与内在质量上的主要差异,并在英国Royal Doulton瓷胎中查出少量锆存在;对改进骨灰瓷质量、原料配比以及烧制工艺... 本文对英国、日本、巴基斯坦及唐山产国内外五种骨灰瓷样品的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及其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找出产品外观与内在质量上的主要差异,并在英国Royal Doulton瓷胎中查出少量锆存在;对改进骨灰瓷质量、原料配比以及烧制工艺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灰瓷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骨灰瓷原料的制备与晶相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岩 阮玉忠 +4 位作者 周敏 杜育红 周巧琴 吴任平 林春莺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4-18,共5页
本实验采用牛、猪、羊三种骨头通过高温煅烧制备骨灰瓷原料。采用XRD和SEM方法表征三种骨灰料的晶相结构和显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三种骨灰料经 14 0 0℃煅烧后均存在Ca1 0 (PO4 ) 6(OH) 2 、α -Ca3(PO4 ) 2 种晶相。在 132 0℃煅烧... 本实验采用牛、猪、羊三种骨头通过高温煅烧制备骨灰瓷原料。采用XRD和SEM方法表征三种骨灰料的晶相结构和显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三种骨灰料经 14 0 0℃煅烧后均存在Ca1 0 (PO4 ) 6(OH) 2 、α -Ca3(PO4 ) 2 种晶相。在 132 0℃煅烧的三种骨灰料中 ,按牛、猪、羊顺序 ,Ca1 0 (PO4 ) 6 (OH) 2 含量分别为 87 2 %、89 1%、71 9% ;β-Ca3(PO4 ) 2 含量最高 ,其可塑性和成瓷性能好 ,从晶相上考虑选择羊骨为较佳的骨灰瓷原料。从白度和透光度上考虑选择牛骨为较佳原料。随着煅烧温度升高 ,三种骨头料的β-Ca3(PO4 ) 2 含量增加 ,羊骨和牛骨中的Ca1 0 (PO4 ) 6 (OH) 2 含量减少 ,而猪骨的Ca1 0(PO4 ) 6 (OH) 2 含量反而增加。因此煅烧温度升高对羊骨和牛骨有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头 骨灰瓷 晶相结构 泥料可塑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增韧骨灰瓷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怀 陈占东 +3 位作者 陈焕平 李文超 王俭 李国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以骨灰瓷的传统配方为基础,通过在坯体中添加氧化锆,在釉料中加入氧化锆和锂辉石.而达到提高骨灰瓷的热稳定性及强度、韧性的目的.
关键词 增韧 骨灰瓷 氧化锆 锂辉石陶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β—Ca_3(PO_4)_2制骨灰瓷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德正 张伟 +3 位作者 李维友 纪元玉 马同刚 宋兴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9,共6页
本文通过合成β-Ca3(PO4)2标准原料,提供骨灰瓷中有效成份磷酸钙,在配方设计中,充分利用“汶南土”的特性,减少了干燥收缩,提高了泥料可塑性。其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GB/T13522—92骨灰瓷标准。
关键词 骨灰瓷 磷酸钙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灰瓷烧成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怀 李书见 +1 位作者 何永安 房瑞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根据骨灰瓷烧制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出了合理的骨灰瓷烧成制度,生产出了性能优良的骨灰瓷制品。
关键词 骨灰瓷 素烧 釉烧 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灰瓷泥料的颗粒级配对可塑性的影响
7
作者 王保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了随骨粉和软质粘土细颗粒含量的增加骨灰瓷泥料的可塑性先增加后降低而随硬质粘土和长石细颗粒含量的增加其塑性则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规律,文中详细讨论了长石颗粒级配对骨灰瓷泥料塑性的影响。
关键词 骨灰瓷 泥料 可塑性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用瓷器生产的特点 硬质瓷—熔结瓷—骨灰瓷
8
作者 Р·雷多 金永祚 《中国陶瓷》 CAS 1981年第2期67-73,共7页
一、引言硬质瓷和熔结瓷所组成的原料相同,均由粘土、长石质矿物,以及某种形式的游离石英所组成。不同者:熔结瓷含石英较高,含熔剂物料较少;此外,硬质瓷所用之粘土一般均系高岭,而熔结瓷则是一半高岭。
关键词 硬质 玻璃相 上釉 釉面 金相相组成 骨灰瓷 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骨灰瓷配方和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宝英 谭文良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白度高、价格低廉的多水高岭石类粘土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对骨灰瓷泥料增塑.提高了泥料的塑性,制品质地细腻、白度高、透明度好、热稳定性好,从而使骨灰瓷的工业化大生产得以实现.
关键词 骨灰瓷 配方 塑性
全文增补中
骨灰-伊利石-高岭石体系假相图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长禄 张振禹 +3 位作者 叶大年 吴美清 刘蔚玲 郭伯芝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用骨灰、伊利石粘土和高岭石粘土作为端元组分,并根据DTA、热台显微镜、互RD方法测定的数据,组成了这个三元体系的假相图。依据假相图讨论了该体系的热相变特征以及有关骨灰瓷工艺学问题。
关键词 假相图 骨灰 伊利石 高岭石 骨灰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快速烧成的坯釉和彩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A.C.布尔 金永祚 《中国陶瓷》 CAS 1983年第5期64-72,63,共10页
一、引言在陶瓷烧成工序中,只要涉及坯、釉和釉上彩的烧成问题,就会产生下列反应之一(但常不止一种): ①脱水②脱吸附水③粘土的脱羟基作用④有机物的氧化⑤晶体转变⑥其它分解作用⑦产生最后生成物质的反应常包括新晶体和各种物相的形... 一、引言在陶瓷烧成工序中,只要涉及坯、釉和釉上彩的烧成问题,就会产生下列反应之一(但常不止一种): ①脱水②脱吸附水③粘土的脱羟基作用④有机物的氧化⑤晶体转变⑥其它分解作用⑦产生最后生成物质的反应常包括新晶体和各种物相的形成。以上变化是在烧成过程中随着热能传递给陶瓷材料而发生的。一般指燃料燃烧或电加热的结果。在陶瓷制品烧成中,初期传热主要限于器物的外表面,接受的是辐射热和对流热,直到热传递到器物内部时,才产生热传导作用。这个过程发生的速度与制品表面温度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坯体 快烧 骨灰瓷 彩烧 色料 制品 釉上彩 炉彩 英国陶研究协会 釉烧 烧成(陶制造) 快速烧成 一次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