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4例
被引量:
7
1
作者
田庆华
卢莹莹
+3 位作者
宋红梅
王涛
吴春根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患者,通过经皮骨水泥注射术共实施4个节段骨水泥...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患者,通过经皮骨水泥注射术共实施4个节段骨水泥融合。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来评价疼痛、日常运动功能状况的改善。结果上述4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平均每个节段注入骨水泥约14.5 ml,1例发生少量骨水泥外渗,但无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术后VAS由术前平均9分,降至术后平均3.5分;ODI指数由术前平均43.8分降至术后平均14.5分,疼痛状况及日常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骨水泥融合术
强直性脊柱炎
应力
骨
折
假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性脊柱假关节一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永福
吴春根
+1 位作者
顾一峰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1-852,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腰背部不适伴疼痛10年,加重3个月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隐痛,弯腰困难,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未作规律治疗,仅在疼痛发作时服用止痛片处理。近3个月来背部疼痛加重,胸腹部有束带感...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腰背部不适伴疼痛10年,加重3个月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隐痛,弯腰困难,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未作规律治疗,仅在疼痛发作时服用止痛片处理。近3个月来背部疼痛加重,胸腹部有束带感,双下肢酸痛,行走时明显,弯腰时疼痛加剧,翻身困难,大小便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假关节
骨水泥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在椎体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鹤飞
田庆华
+3 位作者
易飞
王涛
何煜
吴春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9-46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治疗病情严重椎体转移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的椎体转移瘤患者,手术通过经椎弓根或椎旁途径在病变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内建立穿刺通道,随后向椎体及椎间盘内注入...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治疗病情严重椎体转移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的椎体转移瘤患者,手术通过经椎弓根或椎旁途径在病变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内建立穿刺通道,随后向椎体及椎间盘内注入骨水泥,将2个或多个病变椎体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手术部位包括46个椎体,24个椎间盘,术后使用椎体骨水泥覆盖率评价骨水泥病灶填充情况,随访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椎体骨水泥灌注量为3~5 mL,平均(4.39±0.61) mL,椎间盘骨水泥灌注量为2~4 mL,平均(2.63±0.58) mL。部分患者水泥渗漏至椎体前缘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术后椎体水泥覆盖率评级为优的手术椎体44个(95.7%),评级为良的手术椎体2个(4.4%),评级为不足的手术椎体0个。术前VAS评分及ODI指数分别为:7.23±0.81,75.15±4.88。术后3 d,术后1、3和6个月的VAS及ODI指数分别为:4.77±1.02、2.86±0.71、2.50±0.51、2.59±0.80和57.88±12.78、38.59±7.84、35.35±7.78、35.86±10.09。所有患者术后相关评价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2例(9.9%)患者随访过程中病情出现反复,但较术前均有一定改善。术前与术后评价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无法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病情严重患者,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病灶骨水泥覆盖率,恢复患者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骨
水泥
椎间
融合术
脊柱稳定性
椎体转移瘤
骨
水泥
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4例
被引量:
7
1
作者
田庆华
卢莹莹
宋红梅
王涛
吴春根
程英升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介入放射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1-554,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患者,通过经皮骨水泥注射术共实施4个节段骨水泥融合。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来评价疼痛、日常运动功能状况的改善。结果上述4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平均每个节段注入骨水泥约14.5 ml,1例发生少量骨水泥外渗,但无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术后VAS由术前平均9分,降至术后平均3.5分;ODI指数由术前平均43.8分降至术后平均14.5分,疼痛状况及日常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经皮
骨水泥融合术
强直性脊柱炎
应力
骨
折
假关节
Keywords
percutaneous bone cement fusio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tress fracture
pseudoarthrosis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性脊柱假关节一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永福
吴春根
顾一峰
程永德
机构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1-852,共2页
文摘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腰背部不适伴疼痛10年,加重3个月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隐痛,弯腰困难,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未作规律治疗,仅在疼痛发作时服用止痛片处理。近3个月来背部疼痛加重,胸腹部有束带感,双下肢酸痛,行走时明显,弯腰时疼痛加剧,翻身困难,大小便功能正常。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假关节
骨水泥融合术
Key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al pseudoarthrosis
bone cement fusion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在椎体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鹤飞
田庆华
易飞
王涛
何煜
吴春根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9-464,共6页
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8ZR1429400)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引导类科技支撑项目(19411971800)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治疗病情严重椎体转移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的椎体转移瘤患者,手术通过经椎弓根或椎旁途径在病变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内建立穿刺通道,随后向椎体及椎间盘内注入骨水泥,将2个或多个病变椎体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手术部位包括46个椎体,24个椎间盘,术后使用椎体骨水泥覆盖率评价骨水泥病灶填充情况,随访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椎体骨水泥灌注量为3~5 mL,平均(4.39±0.61) mL,椎间盘骨水泥灌注量为2~4 mL,平均(2.63±0.58) mL。部分患者水泥渗漏至椎体前缘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术后椎体水泥覆盖率评级为优的手术椎体44个(95.7%),评级为良的手术椎体2个(4.4%),评级为不足的手术椎体0个。术前VAS评分及ODI指数分别为:7.23±0.81,75.15±4.88。术后3 d,术后1、3和6个月的VAS及ODI指数分别为:4.77±1.02、2.86±0.71、2.50±0.51、2.59±0.80和57.88±12.78、38.59±7.84、35.35±7.78、35.86±10.09。所有患者术后相关评价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2例(9.9%)患者随访过程中病情出现反复,但较术前均有一定改善。术前与术后评价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无法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病情严重患者,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病灶骨水泥覆盖率,恢复患者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经皮
骨
水泥
椎间
融合术
脊柱稳定性
椎体转移瘤
骨
水泥
覆盖率
Keywords
percutaneous bone cement intervertebral fusion
spinal stability
vertebral metastasis
bone cement coverage rate
分类号
R68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4例
田庆华
卢莹莹
宋红梅
王涛
吴春根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性脊柱假关节一例
何永福
吴春根
顾一峰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在椎体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
刘鹤飞
田庆华
易飞
王涛
何煜
吴春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