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变径螺钉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在L4椎体中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1
作者 张陈伟 居来提·买提肉孜 +3 位作者 程旗圣 肖扬 陈琪豪 帕尔哈提·热西提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9-705,共7页
目的 对在L4椎体中采用新型变径螺钉的改良皮质骨轨迹(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MCBT)置钉技术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的传统椎弓根置钉技术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通过获... 目的 对在L4椎体中采用新型变径螺钉的改良皮质骨轨迹(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MCBT)置钉技术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的传统椎弓根置钉技术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通过获取骨质疏松症病人CT扫描数据,建立完成L4椎体模型中CAPS与MCBT置钉。运用有限元方法,比较采用不同置钉技术在4种工况下(上、下、左、右方载荷)的稳定性、螺钉轴向抗拔出力与腰椎活动度。结果 MCBT组螺钉轴向抗拔出力比CAPS组提高25.3%(P<0.05)。相对于CAPS组,MCBT组螺钉载荷位移比在下、左、右工况下分别提升14.9%(P>0.05)、23.2%(P>0.05)、19.1%(P<0.05);MCBT组螺钉载荷位移比在上工况比CAPS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屈与后屈工况下,MCBT组腰椎活动度比CAPS组分别降低13.3%、2.5%;在左侧弯、右侧弯、轴向旋转工况,MCBT组腰椎活动度比CAPS组分别提升了69.1%、74.6%、118.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BT螺钉在轴向抗拔出力,以及下、左、右工况下椎体前屈稳定性略优于CAPS,在上、左侧弯、右侧弯、轴向旋转工况下稳定性略弱于CAPS。研究结果论证了MCBT螺钉相比CAPS有一定优势,为MCBT置钉技术在骨质疏松症临床应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 改良皮质轨迹螺钉 质疏松症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达 罗杨 +6 位作者 郑伟 盛珺 廖冬发 谢庆云 周江军 巴晶晶 伍红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2-664,共3页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但远期随访发生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断裂等较多。目前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骨质疏松影...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但远期随访发生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断裂等较多。目前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骨质疏松影响螺钉的把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性胸腰 弓根螺钉固定 治疗方法 相邻节段 联合伤 水泥 弓根钉棒系统 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在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椎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鹏 毛克亚 +6 位作者 王岩 肖嵩华 张永刚 张西峰 张雪松 程自申 毛克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961-963,960,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在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1月年期间收治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患者12例,平均68岁。骨质疏松按Jikei分级Ⅱ级4例,Ⅲ级8例。所有患者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采用...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在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1月年期间收治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患者12例,平均68岁。骨质疏松按Jikei分级Ⅱ级4例,Ⅲ级8例。所有患者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采用骨水泥强化提高螺钉稳定性,植入椎弓根螺钉共26枚,观察椎弓根螺钉术中及术后的稳定性。结果患者未发生手术并发症,腰腿痛症状改善明显,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比较改善明显。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4个月。1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X线片显示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或脱落,螺钉周围未见透亮线出现。结论经椎弓根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化椎体的同时增加了椎弓根螺钉界面把持力,能够满足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患者脊椎后路固定手术对力学稳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滑脱 弓根螺钉 水泥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19
4
作者 方永超 冯新民 +2 位作者 陶玉平 杨建东 王静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6-378,共3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若椎体压缩超过原始高度2/3或合并中、后柱损伤的爆裂性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如果合并神经受损症状,是目前治疗的难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适用于椎管后壁完整、不合并神经症状的骨...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若椎体压缩超过原始高度2/3或合并中、后柱损伤的爆裂性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如果合并神经受损症状,是目前治疗的难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适用于椎管后壁完整、不合并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稳定性椎体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性 经皮体成形术 神经症状 弓根螺钉内固定 治疗 水泥 经皮体后凸成形术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森 郝杰 +5 位作者 胡侦明 张晓军 沈皆亮 常乐 赵涛 谢作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2-1467,共6页
目的观察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52例患者,男10例,女42例,年龄55~84岁,平均70.5岁。通... 目的观察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52例患者,男10例,女42例,年龄55~84岁,平均70.5岁。通过PACS阅片软件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脊柱局部后凸Cobb角来观察后凸畸形矫正情况,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ASIA分级系统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骨水泥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2例患者手术共458枚椎弓根螺钉置入了232个椎体中,骨水泥强化了282枚螺钉(61.6%)和146个椎体(62.9%),胸椎平均每个钉道使用骨水泥(2.03±0.52)mL,腰椎平均每个钉道使用骨水泥(2.43±0.88)mL。随访3~5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6.54±1.26)分、ODI评分为(69.06±13.26)%、局部Cobb角为(23.88±13.73)°,末次随访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1.88±0.68)分、ODI评分为(20.74±5.91)%、局部Cobb角为(11.07±8.96)°,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7例神经损害患者ASIA分级为C级2例、D级5例,术后提高至D级2例、E级5例。强化282枚螺钉中有1枚出现骨水泥向椎弓根内侧壁渗漏,经术中及时清除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1枚发生骨水泥向椎体前方渗漏,13枚发生骨水泥渗漏进入椎间盘内,术后均无临床症状。458枚螺钉均无松动、断裂。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既提高了螺钉的稳定性,又矫正了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弓根螺钉 水泥 脊柱 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樊仕才 金大地 +5 位作者 张忠民 王华 李涛 卢魁 赵畅 曾参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23例老年腰椎退行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7例;年龄6... 目的:探讨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23例老年腰椎退行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7例;年龄62~77岁,平均71岁;均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测量待置入螺钉之椎体的骨密度,术中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取出螺钉后经钉道注入3ml粘稠的PMMA,再拧入螺钉,10min后拧紧螺钉并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减压后行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7~24个月,平均17个月,腰腿痛治愈好转率达87%,无手术并发症发生。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由0.591±0.213N·m增至1.332±0.377N·m,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像学表现为骨水泥分布于钉道周围松质骨中,未出现椎体外渗漏。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能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正确掌握进钉技术及螺钉强化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弓根螺钉 质疏松 不稳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达 雷伟 +4 位作者 吴子祥 万世勇 张伟 秦为径 战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 sulfate cement,CSC)在动物体内强化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效果,观察钉道界面及材料吸收的情况。方法:4只健康成年山羊,L2~L5每个椎体的一侧椎弓根直接拧入螺钉(空白组),另一侧填充CSC后拧入螺...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 sulfate cement,CSC)在动物体内强化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效果,观察钉道界面及材料吸收的情况。方法:4只健康成年山羊,L2~L5每个椎体的一侧椎弓根直接拧入螺钉(空白组),另一侧填充CSC后拧入螺钉(实验组)。3个月后处死山羊,随机选择6个椎体(12个螺钉),对其两侧钉道进行显微CT扫描、骨计量学分析和组织学观察;其余10个椎体(20个螺钉)进行轴向拔出试验。结果:显微CT三维重建及骨计量学分析显示实验组钉道周围骨小梁数量及密度明显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钉道周围CSC绝大部分已经降解吸收,大量新生骨组织紧密包裹螺钉,形成良好的钉骨结合,界面明显优于空白组,螺钉周围骨小梁明显较空白组致密,仅有少量骨髓腔内仍可见残留的未降解材料;实验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914.80±162.88N,能量吸收值1.752±0.214J,空白组为682.50±112.15N和1.437±0.173J,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C可以显著增强动物体内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随着CSC的降解吸收,大量新骨生成并紧密包绕螺钉,形成良好的钉置结合,为螺钉在体内的远期稳定性提供了良好的骨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硫酸钙水泥 显微CT 最大轴向拔出力 能量吸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黎逢峰 方煌 +3 位作者 陈安民 吴华 李锋 胡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1-734,共4页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两组男性尸体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对照侧),另一侧填入CPC后再置入螺钉作强化固定(强化侧),15min和12h后测定椎弓根螺钉的最...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两组男性尸体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对照侧),另一侧填入CPC后再置入螺钉作强化固定(强化侧),15min和12h后测定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然后用CPC重新固定12h后拔松的椎弓根螺钉并测得其Fmax。结果:强化侧Fmax和对照侧比较,15min后提高了55%,12h后提高了83%;重新固定后,两侧Fmax较固定前分别提高了54.2%和63.6%,差别有显著性意义(Wilcoxon's检验,P<0.01)。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强化椎弓根螺钉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弓根螺钉 质疏松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X~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体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树芳 江建明 +2 位作者 陈荣春 朱青安 黄志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5-689,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geneX^(?))用于强化体内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质变化及可行性。方法选取6只健康山羊腰椎L_(1-5)双侧共30个椎弓根随机分为3组:geneX^(?)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geneX^(?))用于强化体内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质变化及可行性。方法选取6只健康山羊腰椎L_(1-5)双侧共30个椎弓根随机分为3组:geneX^(?)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个椎弓根。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取材行Mirco-CT检查、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轴向拔出力实验:geneX^(?)组(803±155)N,PMMA组为(994±122)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118)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及Mirco-CT显示geneX^(?)组中螺钉周围骨水泥已经完全降解、吸收,骨小梁排列致密,成熟骨小梁附近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PMMA组。结论geneX^(?)骨水泥可有效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强度,其强化作用随时间推移而增强,对防止骨质疏松症患者内固定的拔出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实验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胸腰椎转移瘤分离手术中应用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健 林红 +2 位作者 李熙雷 周晓岗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转移瘤分离手术中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分离手术治疗的伴有硬脊膜外脊髓压迫症(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的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59例...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转移瘤分离手术中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分离手术治疗的伴有硬脊膜外脊髓压迫症(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的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59例,其中男25例,女34例,年龄56.2±7.5岁(45~7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共置入236枚螺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患者术前、术后7d、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Karnofsky功能评分,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情况。收集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正侧位X线片,随访观察有无内固定失败及手术节段矢状位Cobb角的变化。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18.3±3.9个月(5~34个月);患者手术时间为169.0±23.7min(125~210min),术中出血量为535±120.0ml(200~1300ml),术中输少浆血1.2±0.6u(0~6u)、血浆105±32ml(0~400ml);术后住院时间6.5±2.3d(5~11d)。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均为椎前静脉少量渗漏,暂停注射后渗漏未进展,术后无不良反应;脑脊液漏1例,患者俯卧位以及补液等对症处理后痊愈;伤口愈合不良2例,予以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术后VAS评分、Frankel分级、Karnofsky功能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无内固定失败,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Cobb角较手术后即刻无显著性差异(22.5°±2.1°vs 21.2°±1.8°,P>0.05)。结论:对伴有ESCC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行分离手术时,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可以提供更加坚强的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分离手术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单/双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邻近节段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惠智 梁德 +6 位作者 张顺聪 唐永超 杨志东 袁凯 郭丹青 李永贤 莫国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单/双节段融合固定时普通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固定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s degeneration,ASD)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正常男性志...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单/双节段融合固定时普通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固定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s degeneration,ASD)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正常男性志愿者的腰骶部CT扫描数据,建立L3~S1的完整有限元模型。验证完整模型的有效性后,通过三维扫描仪扫描空心及实心椎弓根螺钉,构建较为仿真的三维螺钉模型,再分别建立L5~S1、L4~S1的PS固定和CAPS固定模型。在L3椎体上表面施加载400N的垂直向下载荷模拟人体自身重力,同时在L3椎体上表面于不同方向施加7.5N·m力矩,模拟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等生理活动,比较模型间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近节段的椎间盘/小关节Von Mises应力极值和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ROM)的差异。结果:模型的有效性验证显示完整模型在各个方向上的ROM与已发表的尸体研究类似。在单节段固定时,PS固定的相邻椎间盘/小关节Von Mises应力极值和椎间ROM均略小于CPAS固定组。在双节段固定时,PS固定组相邻椎间盘/小关节Von Mises应力极值和ROM均小于CPAS固定组。两种固定方式中相邻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类似,均分布在纤维环的外侧缘。结论:相比于PS固定,CAPS固定会增加相邻节段椎间盘/小关节的应力和椎间ROM,且在双节段固定时更为明显,可能会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弓根螺钉 水泥强化 邻近节段退变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腰椎椎弓根螺钉轴向抗拔出力的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谷世锋 李玉伟 +1 位作者 王海蛟 李修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6种螺钉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结果,为内固定螺钉的优化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例无腰椎病变及手术史的男性腰椎CT数据,年龄68.0±4.9(60~75)岁,身高171.7±3.2(168~176...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6种螺钉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结果,为内固定螺钉的优化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例无腰椎病变及手术史的男性腰椎CT数据,年龄68.0±4.9(60~75)岁,身高171.7±3.2(168~176)cm,体重63.6±3.2(59~68)kg,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连续薄层扫描,获取DICOM格式影像。通过Mimics 21.0软件重建L3椎体三维模型,经Geomagic Wrap 2021完成曲面优化后,在Solid Works 2023中构建7种螺钉模型并进行装配。按强化方式将螺钉分为:A组(对照组,传统螺钉无加固)、B组(增大螺钉外径)、C组(减小螺距)、D组(减小皮质骨接触部分的螺距)、E组(骨水泥加固)、F组(穿透对侧皮质骨)、G组(皮质骨轨迹螺钉)。建立7种螺钉×7例椎体模型的49组有限元模型,参考既往研究文献数据完成材料赋值后,采用Ansys Workbench 2023静态结构分析模块,对所建立的7组有限元模型模拟轴向拔出实验,观察各组螺钉在1200N的轴向拉力下的拔出位移及破坏时产生的最大等效应力,并对所测指标进行不同螺钉组之间的对比分析。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G组螺钉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142±0.029mm、0.138±0.031mm、0.144±0.032mm、0.139±0.027mm、0.119±0.024mm、0.126±0.028mm、0.040±0.007mm,A~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2,P=0.5489)。A组与G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264.0±7.6MPa、234.8±28.0MPa、245.5±17.5MPa、260.0±7.2MPa、279.7±14.3MPa、311.9±31.4MPa、432.6±87.5MPa。B组、C组与A组对比分别减小了1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组分别与A组对比分别增大了5.9%,18.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螺丝钉强化技术抗轴向拔出力效果明显不同,仅增大螺钉外径或减小全部螺距会减小螺钉的轴向拔出强度,减小皮质骨区域的螺距对螺钉把持力的增加没有明显正向作用,骨水泥加固、增加螺钉长度穿透对侧皮质骨和皮质骨轨迹螺钉均明显改善了螺钉的轴向抗拔出效果,其中皮质骨轨迹螺钉强化技术的加固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弓根螺钉 皮质轨迹螺钉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转移瘤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13
作者 侯明远 王志龙 +1 位作者 李一兵 左太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疼痛同时稳定椎骨,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强化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骨水泥渗漏无症状且无需特殊处理,但渗漏引起的一些罕见严重并发症值得警惕。该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疼痛同时稳定椎骨,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强化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骨水泥渗漏无症状且无需特殊处理,但渗漏引起的一些罕见严重并发症值得警惕。该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应用于椎体转移瘤的技术特点、骨水泥特性、骨水泥渗漏的类型、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强化 体转移瘤 水泥渗漏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量骨水泥强化新型空心椎弓根螺钉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瑶瑶 代飞 +3 位作者 孙东 罗飞 张泽华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26-1629,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bone cement injectable canulated pedicle screw,CICPS)在注入不同量骨水泥时的骨水泥弥散情况及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按临床置钉标准程序将CICPS、韩国DTPSTM椎弓根螺钉和普通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bone cement injectable canulated pedicle screw,CICPS)在注入不同量骨水泥时的骨水泥弥散情况及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按临床置钉标准程序将CICPS、韩国DTPSTM椎弓根螺钉和普通椎弓根螺钉植入骨质疏松松质骨模型(骨密度0.16 g/cm3,n=7)中,分别加压注射不同体积骨水泥(1、2、3、5ml)增强2种空心螺钉,普通螺钉作为对照组。X线、CT观察骨水泥弥散形态;最大轴向拔出力实验分析骨水泥使用量与最大轴向拔出力之间的关系;比较3种螺钉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特点。结果 X线观察螺钉均未发生骨水泥向后泄漏。X线、CT三维重建显示骨水泥从CICPS 3个侧孔中流出,分布均匀;而骨水泥主要从韩国DTPSTM椎弓根螺钉的近端侧孔流出,远端侧孔较少。CICPS各组(1、2、3、5 ml)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140.3±15.9)、(197.1±9.8)、(215.4±10.7)、(237.0±23.6)N;DTPSTM各组(1、2、3、5 ml)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114.3±17.7)、(180.5±13.6)、(207.2±30.0)、(291.3±25.1)N。经骨水泥增强的空心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显著高于普通螺钉[(28.5±4.0)N,P<0.05]。空心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随骨水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骨水泥使用量为1、2、3 ml时,CICPS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显著高于DTPSTM(P<0.05)。骨水泥使用量为5 ml时,DTPSTM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高于CICPS(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椎体模型中,骨水泥增强可显著增加CICPS的锚定作用;骨水泥使用量在1~3 ml的情况下,其稳定性优于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质疏松 PMMA强化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中强化和翻修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海兵 金大地 瞿东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7-589,共3页
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骨水泥(Nano-HAC)在骨质疏松椎体中强化和翻修椎弓根螺钉的作用。方法:采用4具女性尸体椎骨,CT扫描测量胸腰椎骨密度(BMD)。其中两套胸腰椎的BMD属Ⅱ级骨质疏松,为1组;其余两套胸腰椎属Ⅲ级骨质疏,为2组。用丝... 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骨水泥(Nano-HAC)在骨质疏松椎体中强化和翻修椎弓根螺钉的作用。方法:采用4具女性尸体椎骨,CT扫描测量胸腰椎骨密度(BMD)。其中两套胸腰椎的BMD属Ⅱ级骨质疏松,为1组;其余两套胸腰椎属Ⅲ级骨质疏,为2组。用丝锥在两侧椎弓根攻出导孔,随机选择一侧置入AF螺钉为对照侧,另一侧注入Nano-HAC3ml,然后拧入AF螺钉作为强化侧。在室温下保存24h后测量两侧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拨出力(F-max)。用Nano-HAC翻修对照侧钉道,植入同样大小的AF螺钉为翻修侧,室温下保存24h后测量翻修侧椎弓根螺钉的F-max。结果:在1组中强化侧和翻修侧椎弓根螺钉的F-max分别为:(841.00±27.35)、(830.00±19.54)N,与对照侧(494.00±11.66)N比较分别提高了70.2%和68.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对照侧、强化侧、翻修侧F-max分别为(419.00±13.33)、(778.00±27.90)、(771.00±26.44)N,强化侧较对照侧增加了86%,翻修侧较对照侧增加了8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ano-HAC在Ⅱ、Ⅲ级骨质疏松椎体中有良好的强化和翻修椎弓根螺钉作用,F-max可达到或接近正常稳定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翻修 强化 质疏松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膨胀式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强化螺钉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达 张译 +5 位作者 蒋凯 廖冬发 伍红桦 马泽辉 潘显明 雷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比较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在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的稳定性。方法:30块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随机分为3组(n=10),普通椎弓根螺钉... 目的:比较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在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的稳定性。方法:30块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随机分为3组(n=10),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组:直接置入CPS;PMMA-PS组:先向钉道内注入PMMA,再置入CPS;EPS组:直接置入EPS。24 h后进行X线及CT检查和轴向拔出实验、并测量最大拔出力(maximum pullout strength,Fmax)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bed value,EAV),然后观察模块的破坏情况、并测量出口处直径(diameter of hole,DOH)。结果:CPS组中螺钉被人工骨材料直接包裹,PMMA-PS组中PMMA严密包裹螺钉,明显提高了螺钉周围的密度;EPS组中螺钉的前端在模块内膨胀形成一个"爪状"结构。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Fmax分别为(48.50±9.22)、(217.40±62.15)N和(84.50±11.36)N。PMMA-PS组和EPS组的Fmax均明显高于CPS组(P=0.000,P=0.038),而EPS组的Fmax明显低于PMMA-PS组(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EAV分别为(0.11±0.04)、(0.41±0.08)J和(0.18±0.06)J,PMMA-PS组和EPS组的EAV均明显高于CPS组(P=0.000,P=0.016),而EPS组的EAV明显低于PMMA-PS组(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螺钉拔出后,PMMA-PS组的破坏最为严重,EPS组其次,CPS组的破坏最小。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DOH分别为(8.40±0.86)、(13.85±1.63)mm和(10.29±1.15)mm,PMMA-PS组和EPS组的DOH均明显大于CPS组(P=0.000,P=0.002),而EPS组的DOH明显小于PMMA-PS组(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S和PMMA-PS均可以明显提高螺钉在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的稳定性,尽管EPS提高螺钉稳定性的效果不如PMMA-PS,但它为预防临床上骨质疏松条件下螺钉松动和避免传统方法中使用PMMA的诸多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膨胀式弓根螺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力学 人工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骨水泥强化去势绵羊体内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动态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达 雷伟 +5 位作者 吴子祥 高明暄 万世勇 李丹 吕荣 付索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66-169,172,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sulfate cement,CSC)在去势绵羊体内强化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动态效果。方法12只成年雌性绵羊行去势手术1年后,并测量去势前后腰椎骨密度。取去势绵羊的L2~L5双侧椎弓根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侧直接拧入椎弓根...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sulfate cement,CSC)在去势绵羊体内强化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动态效果。方法12只成年雌性绵羊行去势手术1年后,并测量去势前后腰椎骨密度。取去势绵羊的L2~L5双侧椎弓根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侧直接拧入椎弓根螺钉(空白组),另一侧向钉道内注入CSC(0.5ml)后,再拧入椎弓根螺钉(CSC组),两种方法左右完全随机。于术后1天,6周,12周,24周四个时间点各随机处死3只绵羊,分别测定各组中螺钉的轴向拔出力和拔出能量吸收值,对比分析同一时间点不同方法之间和同一方法的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力学指标。结果去势1年后绵羊腰椎骨密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绵羊模型建立成功。空白组中各时间点之间的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和拔出能量吸收值(E)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SC组中24周螺钉的Fmax和E显著高于同组的1天,6周和12周;同一时间点,CSC组螺钉的Fmax和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SC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椎体内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强化螺钉的作用在体内是动态稳定的,并能进一步提高螺钉在体内的远期稳定性。在椎弓根螺钉强化方面,CSC可以作为PMMA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水泥 弓根螺钉 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 能量吸收值(E) 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瑞昭 吕鑫垚 +2 位作者 乔军杰 丁立祥 方秀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5-1163,共9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固定和传统椎弓根螺钉(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TPS)固定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患...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固定和传统椎弓根螺钉(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TPS)固定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机器人辅助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1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55例采用CBTS固定的患者纳入CBTS组,58例采用TPS固定的患者纳入TPS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髋关节骨密度]、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螺钉松动率、邻近椎小关节侵犯率、术前及术后血糖)以及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BMI和髋关节骨密度均无统计学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VAS评分和ODI、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TS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TPS组(500mL vs 600mL,P=0.007;8cm vs 10cm,P=0.006;2分vs 3分,P<0.001)。两组间术前血糖及术后1d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CBTS组显著低于TPS组(4.75mmol/L vs 5.57mmol/L,P=0.041)。末次随访时CBTS组螺钉松动率和邻近椎小关节侵犯率均显著低于TPS组(1.68%vs 4.52%,P=0.044和13.83%vs 26.53%,P=0.029)。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机器人辅助下CBTS固定PLIF比TPS固定PLIF的创伤更小,术后早期康复更快,螺钉相关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科机器人 皮质轨迹螺钉 弓根螺钉 后路腰间融合术 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对融合节段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扬 王轶希 +5 位作者 张瑞 张涛 阿卜杜萨拉木·托合提 陈琪豪 木再帕尔·买吐送 帕尔哈提·热西提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4-1122,共9页
目的基于L4~5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模型研究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BPS)和双侧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bilateral 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BMCS)联合固定技... 目的基于L4~5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模型研究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BPS)和双侧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bilateral 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BMCS)联合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根据3具尸体腰椎标本,建立L1~S1椎体有限元模型。BPS-BPS(TT螺钉位于L4~5)、BPS-BMCS(TT螺钉位于L4,MCBT螺钉位于L5)、BMCS-BPS(MCBT螺钉位于L4,TT螺钉位于L5节段)和BMCS-BMCS(MCBT螺钉位于L4~5)植入有限元模型中。在400 N载荷和7.5 N·m力矩的屈曲、后伸、弯曲和旋转条件下,比较L4~5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以及内固定系统、融合器和连接棒的峰值应力。结果BMCS-BPS组在旋转工况下ROM以及融合器、内固定系统和连接棒峰值应力均小于BPS-BPS组、BPSBMCS组、BMCS-BMCS组。BPS-BMCS组和BMCS-BPS组较BPS-BPS组显著降低了弯曲、旋转工况下L4~5节段ROM,较BMCS-BMCS组显著降低了旋转工况下L4~5节段ROM。BPS-BMCS组和BMCS-BPS组在弯曲工况下较BPS-BPS组和旋转工况下较传BMCS-BMCS组显著减少融合器沉降的风险。BPS-BMCS组和BMCS-BPS组较BPSBPS组、BMCS-BMCS组显著降低了弯曲、旋转工况下连接棒断裂失效的风险,且增强了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结论PLIF联合BPS-BMCS和BMCS-BPS固定技术,可为人体在弯曲和旋转时可提供较好的内固定系统稳定性、椎体稳定性以及较低的融合器沉降和连接棒断裂风险,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改良皮质轨迹螺钉 后路腰间融合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椎弓根螺钉稳定性与骨水泥注射剂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达 谢庆云 +6 位作者 张波 康夏 王财儒 周江军 潘显明 雷伟 郑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目的 :比较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不同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分析螺钉稳定性与骨水泥剂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初步探索注射PMMA的合适剂量。方法:18个新鲜腰椎标本来自4具新鲜尸体(男性1名和女性3名,平均年龄65±9岁),测量各椎... 目的 :比较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不同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分析螺钉稳定性与骨水泥剂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初步探索注射PMMA的合适剂量。方法:18个新鲜腰椎标本来自4具新鲜尸体(男性1名和女性3名,平均年龄65±9岁),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后将18个腰椎标本的36侧椎弓根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A^F组)。相同方法制备钉道后,从A组到F组中,依次向钉道内注入0ml、1.0ml、1.5ml、2.0ml、2.5ml、3.0ml PMMA后拧入普通椎弓根螺钉。待骨水泥硬化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周围骨水泥的分布情况,随后进行轴向拔出实验并测量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axial pullout strength,F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比较各组中的BMD和Fmax的差异。Fmax和PMMA剂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腰椎的BMD均小于0.6g/cm2,T值均小于-3.5,根据WHO的标准均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各组中BM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9)。A组中,螺钉周围未见任何PMMA;B^F组中,PMMA相对均匀地分布于螺钉周围的骨质中。所有腰椎中螺钉位置良好,均未见明显PMMA渗漏。A^F组的Fmax分别为358.50±86.00N、442.67±96.02N、532.00±103.18N、740.67±120.90N、841.50±133.42N和1111.50±158.57N。与A组相比,B^F组的Fmax的提高程度分别为23.48%、48.40%、106.60%、134.73%和210.04%。A组和B组之间,B组和C组之间,E组和F组之间Fmax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30,P=0.203,P=0.152),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x与PMMA剂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r=0.877,P<0.05)。结论 :PMMA可以提高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螺钉稳定性与PMMA剂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注射PMMA和增加PMMA的剂量并不能显著增加螺钉的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提高螺钉稳定性时注射PMMA的合适剂量是3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质疏松 弓根螺钉 水泥 最大轴向拔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