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复合骨架缓释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被引量:9
1
作者 景秋芳 任福正 +1 位作者 沈永嘉 胡良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6,180,共5页
以甲壳胺(CS)和海藻酸钠(AL)为辅料制备复合骨架葛根素缓释片,考察了制备工艺和辅料性质对骨架片释放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缓释片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直接压片释放过缓;润湿剂对干颗粒的理化性质有影响。CS的用量、脱乙酰度... 以甲壳胺(CS)和海藻酸钠(AL)为辅料制备复合骨架葛根素缓释片,考察了制备工艺和辅料性质对骨架片释放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缓释片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直接压片释放过缓;润湿剂对干颗粒的理化性质有影响。CS的用量、脱乙酰度和AL的粘度对释放度影响显著;CS密度及AL的粒度对释放度影响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海藻酸钠 甲壳胺 复合骨架缓释片 制备工艺 处方设计 释放度 心血管系统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药效动力学方法评价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的缓释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国良 汤喜兰 +3 位作者 单义民 张启云 郑琴 杨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7期794-798,共5页
目的:采用药效动力学方法评价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CDSRT)的缓释作用。方法:以市售复方丹参片(CDT)为对照,分别给予正常大鼠CDT、CDSRT(折算生药材2911.14mg/kg),于给药后0.25、0.5、0.75、1、2、4、8、12h制备含药血清,并将含药血清作... 目的:采用药效动力学方法评价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CDSRT)的缓释作用。方法:以市售复方丹参片(CDT)为对照,分别给予正常大鼠CDT、CDSRT(折算生药材2911.14mg/kg),于给药后0.25、0.5、0.75、1、2、4、8、12h制备含药血清,并将含药血清作用于心肌细胞,考察CDT和CDSRT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CDSRT的缓释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DT4、8h的含药血清和CDSRT2、4、8、12h的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均有促增殖作用;CDT和CDSRT的效应半衰期t1/2(ka)分别为2.655和0.719h,效应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5.213和2.957h,效应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4.953和10.166h。与CDT相比,CDSRT效应半衰期和效应达峰时间短,消除速率低。结论: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效应消除半衰期长,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药效动力学方法可作为其缓释作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 药效动力学 缓释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制备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宏伟 付金芳 范明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4-569,共6页
目的制备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凝胶骨架缓释片。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进一步制成冻干粉,再以HPMC 15KM为缓释材料制备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HPMC 15KM用量、PEG400与PEG4000比例、PEG用量... 目的制备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凝胶骨架缓释片。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进一步制成冻干粉,再以HPMC 15KM为缓释材料制备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HPMC 15KM用量、PEG400与PEG4000比例、PEG用量、硬脂酸镁用量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再进行释药模型拟合。结果最优处方为HPMC K15 M用量50 mg,PEG 400与PEG 4000比例2∶1,PEG用量30 mg,硬脂酸镁用量0.5%,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93.19%。水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一级方程(r=0.994 1),释药机制为骨架溶蚀与扩散并存。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制备具有明显体外缓释特征的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凝胶骨架缓释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水凝胶骨架缓释片 制备 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被引量:6
4
作者 宋文霞 索绪斌 +2 位作者 邓妍芳 黄旖旎 张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提高羟基喜树碱的水溶性,制备羟基喜树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羟基喜树碱,利用均匀设计实验筛选出制备包合物的最优处方;再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凝胶骨架材料,乙醇... 目的提高羟基喜树碱的水溶性,制备羟基喜树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羟基喜树碱,利用均匀设计实验筛选出制备包合物的最优处方;再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凝胶骨架材料,乙醇为黏合剂,湿法制粒压片,制备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并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包合物的包合率达到80%以上,缓释片的体外释放为一级释放模型(0~8 h),遵循Fick扩散定律。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能极大提高羟基喜树碱的溶解度,羟基喜树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凝胶骨架缓释片的体外缓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羟丙基-Β-环糊精 均匀设计 凝胶骨架缓释片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钾-乙基纤维素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剑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109-112,共4页
研制了氯化钾-乙基纤维素骨架缓释片并优化处方.以乙基纤维素10(以下简称EC)为缓释骨架材料,并以氢化植物油为润滑剂,乙醇为黏合剂,流化床制粒并制备氯化钾-EC骨架缓释片.在处方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对缓释片释放行为影响较大的三个... 研制了氯化钾-乙基纤维素骨架缓释片并优化处方.以乙基纤维素10(以下简称EC)为缓释骨架材料,并以氢化植物油为润滑剂,乙醇为黏合剂,流化床制粒并制备氯化钾-EC骨架缓释片.在处方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对缓释片释放行为影响较大的三个处方因素-EC微丸用量、氢化植物油用量、压片压力,以累计释放度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对缓释片进行优化,将自制的乙基纤维素-氯化钾缓释片与市售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3因素中压片的压力对氯化钾-乙基纤维素骨架缓释片的释放度影响最大,最佳处方组成为5%EC占比48.75%,6%EC占比48.75%,氢化植物油2.50%,压片压力设置为30kN.自制的氯化钾-乙基纤维素骨架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并优于市售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缓释片 乙基纤维素 骨架缓释片 处方研究 溶出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bD理念的氨来呫诺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制备
6
作者 董乔 张兴跃 +3 位作者 许明慧 李延团 陈乐贞 王丽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5,共8页
本文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理念设计并优化了氨来呫诺(Amlexanox, AML)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简称为“AML缓释片”)的处方工艺。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单因素考察结果和鱼骨分析法确定潜在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 本文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理念设计并优化了氨来呫诺(Amlexanox, AML)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简称为“AML缓释片”)的处方工艺。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单因素考察结果和鱼骨分析法确定潜在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 CPPs),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CPPs进行筛选,然后用Box-Behnken设计对CPPs进行优化,建立统计模型,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验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骨架材料用量、黏合剂用量和片剂硬度对片剂释放行为有显著影响,当三者分别为50%~55%、62.5%~100%(占干物料的量)、124~142N时制备的氨来呫诺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能达到释放目标,即2、6、12、18、24 h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10%、25%~30%、50%~55%、75%~80%、95%以上。基于QbD理念设计的氨来呫诺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处方工艺稳定可行,符合制剂设计的释放要求,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来呫诺 质量源于设计 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 PLACKETT-BURMAN设计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的制备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锴 陈思思 +4 位作者 邬琳 徐佳 陈超群 陈小慧 杨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制备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考察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以累积释放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拟合释药动力学方程。结果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的处方组成为:... 目的制备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考察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以累积释放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拟合释药动力学方程。结果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的处方组成为:山楂叶总黄酮100.0 g,硬脂醇26.0 g,羟丙甲纤维素10.0 g,乳糖60.0 g,硬脂酸镁4.0 g,预胶化淀粉60.0 g;所制备的缓释片累积释放百分率2 h为23.3%,5 h为55.2%,8 h为78.4%,12 h为92.2%,在12 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结论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溶蚀双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生物溶蚀性骨架缓释片 释放度 释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去氧氟尿苷缓释片处方及其体外释放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科 刘源 +1 位作者 赖可 任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去氧氟尿苷骨架片处方,并进行体外释放机制研究。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结合其他辅料混合均匀,以直接压片法制备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去氧氟尿苷骨架片处方,并进行体外释放机制研究。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结合其他辅料混合均匀,以直接压片法制备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对处方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处方的体外释药规律,并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优化处方的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性能良好,可持续释药24h,药物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结论通过BBD-RSM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的处方优化,优化处方达到去氧氟尿苷缓释骨架片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氧氟尿苷 骨架缓释片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体外释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