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0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尺骨鹰嘴锁定板固定大转子的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胡秀年 兰伟斌 +5 位作者 陈日江 王伟涛 廖元军 李龙建 胡志龙 邱剑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尺骨鹰嘴锁定板和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46例,分为钢丝捆绑组(24例)和钛板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尺骨鹰嘴锁定板和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46例,分为钢丝捆绑组(24例)和钛板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初次下地时间以及术后1月、6月、12月髋关节功能VAS、Harris评分。结果 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钢丝组优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初次下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术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2月钛板组优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1月钛板组优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固定大转子骨折相比,钛板固定具有更好的早期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关节置换 骨折固定 钢丝 尺骨鹰嘴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前后四物汤加味与肝素联合预防血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余作取 王锋 +1 位作者 戴寿旺 王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2-506,共5页
目的:评价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至术前,术后使用... 目的:评价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至术前,术后使用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14 d,对照组术后单独使用肝素14 d,测量所有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小腿周径、疼痛VAS评分、凝血功能、D-二聚体,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评价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T、APTT、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处理组患者的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FIB和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患者术后24、7d的平均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患者的术后24、7 d和2周的D-二聚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处理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和术后7 d处理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小腿周径比较中处理组在术前、术后7 d和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术后联合四物汤加味和肝素,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促进下肢肿胀消退和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四物汤加味 肝素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外侧壁的理念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源(综述) 吕扬 周方(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多为跌倒时髋部着地致伤,常见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常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3]。目前,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尽早手术、防止卧床并发症早已是共识,国内许多医院对此类骨折开辟“绿色通道”,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有显著提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部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小转子 外侧壁 髋关节囊 骨质疏松 卧床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同侧股骨颈骨折1例
5
作者 宁太国 潘利平 +1 位作者 叶一林 曹永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0-613,共4页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患者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据估计,到2025年将有260万人遭受髋部骨折,到2050年将达到700万到2100万人^([1])。手术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保守治疗仅用于骨折前不能行走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患者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据估计,到2025年将有260万人遭受髋部骨折,到2050年将达到700万到2100万人^([1])。手术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保守治疗仅用于骨折前不能行走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常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式,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包括骨骼强度、复位程度、内固定物的选择、术后疼痛和康复的管理等。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骨折不愈合、内植物切出、假体周围骨折、股骨头坏死等^([2])。当患者骨折愈合后出现髋部疼痛、步态异常等表现时需警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粗隆间骨折 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瑞 孙振江 +1 位作者 徐永申 穆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4,共8页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高龄患者FIF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骨折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分析
7
作者 黄英浩 王欣 楚海建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髓内钉固定骨折面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法,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构建了计及股骨层状结构特点和肌肉力作用的髓内固定系统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缓步行走条件下固定系统的力学响应.为... 髓内钉固定骨折面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法,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构建了计及股骨层状结构特点和肌肉力作用的髓内固定系统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缓步行走条件下固定系统的力学响应.为定量化评估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提出安全因数的概念,并基于这一概念定量化考察了头钉定位参数对固定系统力学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固定系统在股骨与头钉、主钉与头钉,以及主钉与锁钉的接触区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是评估髓内固定系统力学可靠性的关键区域.研究还表明,髓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力学可靠性,降低头钉高度有利于提高髓内固定系统的力学可靠性,而头钉近端钉角(proximal nail angle)对固定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髓内固定系统 力学可靠性 结构优化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经皮穿刺导板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何一波 罗张风 +5 位作者 田宇 蒋帅 谢龙辉 邵怡雯 李莉 饶利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经皮穿刺导航模板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间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3D组和传统组,每组各18例。传统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经皮穿刺导航模板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间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3D组和传统组,每组各18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徒手置钉,3D组应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导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克氏针穿刺次数、术中X线曝光次数、影像指标和随访结果。结果3D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和克氏针穿刺次数均低于传统组(P<0.001),影像学评价显示,3D组螺钉间距、螺钉与股骨颈轴线夹角平均低于传统组,3D组螺钉分布面积比与螺钉至颈皮质距离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未见股骨头坏死病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定位技术结合3D打印经皮穿刺导板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精度和复位质量,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克氏针穿刺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3D打印 数字定位 经皮穿刺导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骨复汤联合针刺、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患者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彭媛 李润东 +2 位作者 辛沂青 张叶熙 徐乐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80-2484,共5页
目的探究活血骨复汤联合针刺、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及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骨复汤,疗程3个月。检测... 目的探究活血骨复汤联合针刺、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及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骨复汤,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骨代谢指标(tPINP、BGP、ALP、BMP-2、OPG、IGF)、骨密度与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Harris、VAS、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降低(P<0.05),骨代谢指标、骨密度、Harris评分、SF-36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骨复汤联合针刺、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改善骨代谢情况与髋关节功能,提高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骨复汤 针刺 康复训练 股骨骨折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林伟民 林小龙 +4 位作者 王盈盈 林俊 郭卫中 林成寿 林旺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2-929,共8页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与股骨普通逆行髓内针、股骨内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以研究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的优势。方法设计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对1名男性志愿者的下肢骨进行CT扫描,建...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与股骨普通逆行髓内针、股骨内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以研究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的优势。方法设计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对1名男性志愿者的下肢骨进行CT扫描,建立股骨三维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分割以建立股骨远端A2、A3型骨折模型。建立内固定物三维模型。对于A2型骨折,采用股骨内髁逆行小型髓内针(小型组)、标准型髓内针(标准组)、普通逆行髓内针(普通组)以及股骨内髁锁定钢板(钢板组)进行内固定。对于A3型骨折,则分别采用上述一种内固定物联合外髁钢板进行内固定。对A2、A3型骨折模型施加600 N轴向载荷及4 N·m扭转载荷,观察各组模型中股骨位移、应力,内固定物位移、应力,内固定物与骨骼间微动量,以及骨折两断端相对位移。结果A2、A3型骨折轴向载荷下标准组及标准联合组的内固定物位移峰值、应力峰值最小。A2、A3型骨折扭转载荷下标准组及标准联合组的股骨和内固定物位移峰值最小。标准联合组骨折两断端相对位移最小。结论对比股骨内髁锁定钢板和普通逆行髓内针,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在减少应力集中和降低内固定物失效风险方面显示出力学优势,可以单独用于治疗股骨远端A2型骨折,或者联合股骨外髁钢板用于固定股骨远端A3型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股骨内髁 逆行髓内针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犬股骨骨折的影像诊断与手术治疗
11
作者 陈茜 杨贵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9期240-242,共3页
犬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对宠物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文章介绍了1例犬股骨骨折病例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术后X光片复查及对犬动态跟踪观察,结果显示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达到预期,患犬行为恢复正常... 犬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对宠物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文章介绍了1例犬股骨骨折病例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术后X光片复查及对犬动态跟踪观察,结果显示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达到预期,患犬行为恢复正常,骨折复位稳定性佳,运动功能测试显示关节活动范围及力量均未受到明显影响。未来依托高精度三维影像诊断技术构建的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的研究将为犬骨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策略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影像诊断 手术治疗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光 左楠 +3 位作者 祁宝昌 谭磊 朱东 孙大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3-787,共5页
目的评估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与徒手置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21例患者为机器人组,徒手置钉手术的19例... 目的评估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与徒手置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21例患者为机器人组,徒手置钉手术的19例患者为徒手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导针调整次数以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徒手置钉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股骨颈骨折治疗具有精准、高效、智能等显著优势,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副损伤发生的可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微创手术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芯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艳宝 袁宇飞 +5 位作者 任志鑫 颜珍珍 张开 季庆辉 谢延平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194-10198,共5页
为了研究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应用髓芯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住院的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60例,分为髓芯减压术组(对照组,A组)30例,髓芯减压联合负压... 为了研究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应用髓芯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住院的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60例,分为髓芯减压术组(对照组,A组)30例,髓芯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术组(观察组,B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内股骨头MRI低密度体积的变化,并对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最后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B组患者术后6个月,股骨头MRI低密度体积明显减少,与A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可见髓芯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术可以促进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愈合,并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芯减压 负压吸引术 股骨骨折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揉骨正”中医特色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琳珏 郭锐 +1 位作者 李钦宗 王爱国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基于“筋揉骨正”理论观察中医特色康复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基于“筋揉骨正”理论观察中医特色康复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Intertan或PFNA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三期辨证治疗。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髋关节功能、骨强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揉骨正”理论采用中医特色康复疗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骨密度,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揉骨正 三期辨证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康复 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髋关节功能 骨强度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在不同运动负荷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研究
15
作者 王颖 马剑雄 +1 位作者 柏豪豪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6-46,共1页
目的生物力学在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探究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在不同运动负荷下的力学特性,为骨折康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纳入股骨颈骨折术后复位质量评价良好的患者30例。建立双侧股骨颈模型(健侧与... 目的生物力学在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探究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在不同运动负荷下的力学特性,为骨折康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纳入股骨颈骨折术后复位质量评价良好的患者30例。建立双侧股骨颈模型(健侧与患侧),首先以健侧镜像模型为标准,测量患侧股骨复位量化参数,包括股骨头小凹最低点位移,股骨头中心位移,股骨头空间偏转角度。然后建立股骨颈有限元模型,结合Any Body人体建模仿真软件,建立不同运动模拟,并将产生的关节力、肌肉力、力矩及约束条件生成环境变量施加于有限元模型;动作包括站立、步行、起立和下蹲,其中下蹲和起立分别由九个节段动作完成,下蹲由模型站立位起始,每下蹲一节段髋关节与膝关节弯曲15°,直至135°停止,起立则是相反的动作过程。结果30例股骨股骨头小凹最低点平均距离9.22±4.42 mm,股骨头中心平均距离为5.32±2.98 mm,股骨头平均偏转角度为19.73°±11.61°。站立时平均应力峰值为18.97±7.8 MPa,步行过程中平均应力峰值为66.85±36.18 MPa,起立过程中平均应力峰值为61.74±114.38 MPa,下蹲过程中平均应力峰值为1607.04±869.58 MPa。结论30例股骨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移位。4个日常动作中,站立时股骨颈受力最小,其次是起立和步行,下蹲时股骨颈受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立位 股骨骨折 偏转角度 股骨头坏死 生物力学 镜像模型 量化参数 环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北辰 杨耀琦 +3 位作者 鲍其远 温竣翔 张伟滨 万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1-898,共8页
目的·探究在接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中,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 目的·探究在接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中,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PFNA手术的80岁及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4例,根据术后是否早期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148),所有患者完成术后6周和12周2次随访。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按照1∶3的比例进行匹配,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分型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2组患者匹配后的一般资料,以及2次随访时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术后12周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PSM法匹配后得到实验组患者25例和对照组患者6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6周和12周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16.0%和9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和73.8%,均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2周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良好的手术复位(OR=12.52,95%CI 2.67~58.74,P=0.001)、术后早期使用唑来膦酸(OR=10.14,95%CI 1.01~102.09,P=0.049)和更高的血清白蛋白水平(OR=1.15,95%CI 1.02~1.29,P=0.025)为骨折愈合的促进因素,而不稳定型骨折(OR=0.10,95%CI 0.03~0.31,P=0.000)为不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PFNA手术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术后早期使用唑来膦酸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且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除此之外良好的术中复位、更高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利因素,而不稳定型骨折为骨折愈合的阻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妮 张奕 +1 位作者 廖永成 杨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02-280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3月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3月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手术过程中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手术伤口均愈合良好,未发现伤口感染或不愈合病例,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是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手术配合 骨科手术机器人 空心螺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内固定螺钉对治疗股骨颈骨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杨博 胡泽华 +1 位作者 高伟韬 张凯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06-3314,共9页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在Pauwels II型股骨颈骨折中应用传统实心螺钉及低刚度空心螺钉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低刚度空心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基于1例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志愿者的股骨二维CT影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股骨三维模型重...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在Pauwels II型股骨颈骨折中应用传统实心螺钉及低刚度空心螺钉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低刚度空心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基于1例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志愿者的股骨二维CT影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股骨三维模型重建,采用Geomagic软件对模型进行平滑降噪处理,随后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2种内固定螺钉的三维模型,与股骨骨折模型进行装配。最后,采用Abaqus软件按照单足站立状态下的实际生物力学状态设置载荷及边界条件,完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空心螺钉和实心螺钉的内固定模型上各螺钉应力峰值的标准差分别为12.71 MPa和85.34 MPa,股骨远端应力峰值分别为78.72 MPa和79.64 MPa,股骨整体位移峰值分别为2.020 mm和2.086 mm,骨折面应力峰值分别为216.4 MPa和210.2 MPa;空心螺钉可使多螺钉间应力分配更加均匀,提高螺钉承载能力及疲劳寿命;空心螺钉组股骨具有更小的应力及位移,表明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采用空心螺钉组时,骨折面附近应力小幅度提高,对骨折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骨折 空心螺钉 实心螺钉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尸体标本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鸿鹄 赵春鹏 +5 位作者 卑明健 李波 朱罡 王豫 宋迎春 吴新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3-762,共10页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探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效果。方法以4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股骨为实验对象(男2例,女2例),参考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8个股骨干骨折模型(依据AO分型:A1型1例,A2型...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探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效果。方法以4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股骨为实验对象(男2例,女2例),参考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8个股骨干骨折模型(依据AO分型:A1型1例,A2型3例,A3型2例,B2型2例),使用本团队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完成标本骨的自动复位并记录术中配准时间、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总时间。截骨与复位后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测量截骨前与复位后股骨长度和前倾角,利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术前和复位后股骨三维模型匹配,测量复位误差,以评价骨折复位精度和质量。结果8例股骨干骨折标本均通过机器人系统完成了有效复位。术中配准平均时间为(33.3±3.7)min,骨折复位平均时间为(34.8±3.3)min,手术总时间平均为(68.0±4.1)min。复位后与复位前的长度差为(1.6±1.6)mm,前倾角差为(4.1±3.5)°。8例标本的平均复位误差为(4.3±2.2)mm。结论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可以辅助完成股骨干骨折的闭合复位,复位过程符合临床手术流程,具有较高的复位精度和操作可行性,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复位时间,避免了骨折端切开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同时也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放射线暴露,为股骨干闭合复位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骨折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朝宇 张建强 +4 位作者 徐文强 范永飞 马秀林 刘其鑫 王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早期疗效与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小儿骨科应用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1例... 目的探讨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早期疗效与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小儿骨科应用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1例青少年股骨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3.5±2.1)岁,体重(60.2±6.5)kg,受伤至手术时间(4.4±1.8)d,左侧20例、右侧11例;收集所有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末次随访时下肢全长、股骨头最高点平面与股骨大粗隆顶点平面间距离(articulotrochanteric distance,ATD)、股骨颈最宽径(widest femoral neck diameter,FND)以及颈干角,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31例均采取侧卧位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青少年型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手术时间(67.9±20.4)min,术中出血量(124.4±34.8)mL;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8±5.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31/31),患侧及健侧下肢全长、ATD、FND、颈干角、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4.2±5.1)cm比(84.1±5.2)cm、(30.3±1.4)°比(31.1±1.3)°、(27.7±1.9)°比(27.4±1.4)°、(132.0±2.9)°比(131.7±2.7)°、(95.7±2.0)分比(96.1±1.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近端畸形、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功能障碍或内固定松动。结论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治疗结果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