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骨胶囊对大鼠骨折模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玉林 范乃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650-1651,共2页
目的:研究生骨胶囊对骨折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在大鼠股骨中下段1/3交界处造成其骨折,连续给药,分别于给药后10、20及30天测定骨折处矿物密度,病理组织学分析骨折部位修复组织软骨化及骨化的程度,同时研究其血小... 目的:研究生骨胶囊对骨折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在大鼠股骨中下段1/3交界处造成其骨折,连续给药,分别于给药后10、20及30天测定骨折处矿物密度,病理组织学分析骨折部位修复组织软骨化及骨化的程度,同时研究其血小板、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连续给予生骨胶囊10、20及30天后,生骨胶囊组的骨密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损伤后骨组织于10、20及30天给药组的组织学形态都有所增生修复,并且骨化程度较好;给药后生骨胶囊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性,对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无影响。结论生骨胶囊可以加快骨矿沉积速率,提高骨密度,促进大鼠骨损伤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骨胶囊 骨折模型 骨物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前壁骨折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
2
作者 许博文 张青松 +4 位作者 安思琪 裴宝瑞 李浩 戴世龙 吴啸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建立髋臼前壁骨折模型,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20个防腐成人半骨盆标本,建立髋臼前壁骨折模型。将骨折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真骨盆上缘重建接骨板固定,B组采用真骨盆内缘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采用顺行拉力螺... 目的建立髋臼前壁骨折模型,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20个防腐成人半骨盆标本,建立髋臼前壁骨折模型。将骨折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真骨盆上缘重建接骨板固定,B组采用真骨盆内缘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采用顺行拉力螺钉固定,D组采用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对各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测量骨折断端水平位移,计算剪切刚度,比较4组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结果相同加载载荷下,骨折断端水平位移:A组>B组>C组>D组,内固定剪切刚度:D组>C组>B组>A组。载荷为400 N时各组水平位移及内固定剪切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荷为800 N至2000 N时,除C组与D组间水平位移及内固定剪切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前壁骨折模型可用于髋臼前壁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采用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壁骨折的稳定性高于重建接骨板固定方式,其中顺行拉力螺钉固定与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稳定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壁骨折 骨折模型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椎体骨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崔健超 江晓兵 +5 位作者 杨志东 梁德 任辉 沈耿杨 唐晶晶 林顺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6-669,共4页
胸腰椎椎体骨折是脊柱骨折的常见类型,其与外伤和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通常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多由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所致,而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则多由低能量损伤所致,甚至单纯站立位也可导致椎体骨折[1]。胸腰椎椎体骨折可导... 胸腰椎椎体骨折是脊柱骨折的常见类型,其与外伤和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通常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多由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所致,而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则多由低能量损伤所致,甚至单纯站立位也可导致椎体骨折[1]。胸腰椎椎体骨折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瘫痪等并发症[2],约有20%-40%的患者伴随有神经损伤[3]。胸腰椎椎体骨折已成为脊柱外科医生和科研学者的研究重点。但由于人体研究受诸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椎体 动物模型 椎体骨折 低能量损伤 脊柱外科医生 高能量损伤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骨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分析的建模方法评估与优化
4
作者 占师 冯成龙 +2 位作者 王苗 胡海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1-241,共1页
目的平面截骨模型是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常规方法,但该方法对骨折特征的过度简化或影响内固定效果评估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通过个性化仿真方法检验截骨模型的评估效果,探究适用于内固定稳定性分析的优化建模方案。方法基于8... 目的平面截骨模型是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常规方法,但该方法对骨折特征的过度简化或影响内固定效果评估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通过个性化仿真方法检验截骨模型的评估效果,探究适用于内固定稳定性分析的优化建模方案。方法基于8名骨折患者双侧股骨CT影像,在患侧重建真实骨折模型,健侧构建平面截骨模型。以上述两组模型分别模拟5种常规内固定术式(共建骨折内固定模型80例),采用Two-way ANOVA及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评估截骨模型精确度。基于相关结果,结合深度学习和参数化建模方法,探讨模型改进方案。结果13种评价参数中8种受内固定类型影响(P<0.05),2种受骨折形态影响(P<0.01),无参数受两者交互作用影响。真实骨折组中Alpha术式劣于Inverted术式(P=0.002),而截骨模型结论相反(P=0.016)。结合深度学习和参数化建模的新模型相较截骨模型,在骨切割率和压缩效果指标上与真实骨折模型更为接近(P<0.05)。结论平面截骨模型在评估内固定稳定效果时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尤其以骨切割率和压缩效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时更为突出。临床应基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个性化特征综合评估内固定效果,以指导治疗方案决策;结合深度学习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在该领域极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效果 骨折模型 深度学习 压缩效果 骨折形态 骨折内固定 模型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和维生素D膳食补充对大鼠踝关节骨折创伤模型破骨细胞活性和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彭亮 杨鹏 +2 位作者 刘冲 杨金丰 马三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2-817,共6页
目的探讨钙和维生素D(Ca/VitD)膳食对大鼠踝关节骨折创伤模型破骨细胞活性和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Ca/VitD缺乏饮食组(D)及Ca/VitD补充饮食组(S),建立踝关节骨折创伤模型。通过... 目的探讨钙和维生素D(Ca/VitD)膳食对大鼠踝关节骨折创伤模型破骨细胞活性和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Ca/VitD缺乏饮食组(D)及Ca/VitD补充饮食组(S),建立踝关节骨折创伤模型。通过大鼠血清分析、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μCT)分析、组织形态计量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及大鼠创伤愈伤组织的基因表达分析研究Ca/VitD缺乏饮食是否会损害骨修复。此外还探讨了从创伤的时间点开始在饮食中补充Ca/VitD是否能增强骨折愈合。结果与C组相比,D组骨密度(BMD)显著降低(P<0.05),骨量减少(P<0.001),纤维组织量增加(P<0.05)。在骨折的愈伤组织中,D组破骨细胞的数量和表面明显增加(P<0.01)。踝关节骨折后补充Ca/VitD,与D组相比,S组愈伤组织中的骨量显著增加(P<0.001),而纤维组织减少(P<0.05)。此外,S组表现出较高的骨折愈合率(P<0.05)。S组I型胶原C端端肽(CTX)水平减少,碱性磷酸酶(ALP)和X连锁磷酸盐调节基因(Phex)表达增加(P<0.05)。与此同时,S组iFGF23及cFGF23的血清水平均显著升高,与D组,C组相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iFGF23:cFGF23三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手足创伤后补充Ca/VitD可减少Ca/VitD缺乏饮食者破骨细胞活性和骨量增加,改善骨修复。对临床术后护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破骨细胞活性 骨量 踝关节骨折创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增生胶囊对大鼠实验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爱民 周学志 +5 位作者 刘会玲 于敏志 范志勇 史正亮 张华 孙文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12-713,共2页
关键词 WISTAR大鼠 抗骨质增生胶囊 实验性骨折 疗效分析 保持呼吸道通畅 胫骨结节 骨折模型 肌注麻醉 骨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与后内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胫骨近端1/3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分析
7
作者 许毅博 路遥 +2 位作者 马腾 李忠 张堃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4-24,共1页
目的比较并观察胫骨近端1/3骨折前外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与后内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Sawbones第4代人工胫骨模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3组,每组5例。其中对照组为单纯髓内钉内固定,外侧钢板组为前外侧辅助... 目的比较并观察胫骨近端1/3骨折前外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与后内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Sawbones第4代人工胫骨模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3组,每组5例。其中对照组为单纯髓内钉内固定,外侧钢板组为前外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内侧钢板组为后内侧钢板结合髓内钉。骨折模型拟模拟AO分型41-A1型骨折,水平截骨平面位于胫骨髓内钉近端锁定钉远端0.5 cm即近端关节面以远5~6 cm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 生物力学特点 髓内钉固定 关节面 前外侧 骨折模型 后内侧 AO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注射Neuritin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京敏 史晨辉 +4 位作者 王维山 孙益明 彭方亮 张杰 董金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720-724,共5页
为了观察Neuritin在SD大鼠骨折模型中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2只,对照组24只。各组动物取右侧股骨,切断中段股骨后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制作骨折模型。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实验组根据... 为了观察Neuritin在SD大鼠骨折模型中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2只,对照组24只。各组动物取右侧股骨,切断中段股骨后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制作骨折模型。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实验组根据用药剂量实验组分为A、B、C 3组,各组分别每日给予Neuritin 0.1、0.05、0.025μm/L局部注射治疗,并分别于用药后1、2、4周处死,通过拍摄X线片、测量骨痂体积、做病理切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大体标本观察及X线拍片显示:实验组各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骨折愈合骨化速度明显增快,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而A组显著快于C组大鼠(P<0.05)。(2)骨痂体积测量结果显示:同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痂体积明显增大,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各组之间,A组明显大于C组大鼠(P<0.05)。(3)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实验各组在相同时间点内其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局部注射Neuritin后可使动物骨折模型的骨痂含量增加,骨痂骨化速度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ITIN 骨折动物模型 骨折愈合 局部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点固定”与“三点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
9
作者 吕琳 徐子环 +3 位作者 李鹏飞 王永钦 章浩伟 倪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17-217,共1页
目的比较"两点固定"和"三点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异。方法对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左小腿及足部CT扫描,通过Mimics软件建立足-小腿的肌肉骨骼模型。通过Hypermesh对完整跟骨进行切割,建立San... 目的比较"两点固定"和"三点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异。方法对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左小腿及足部CT扫描,通过Mimics软件建立足-小腿的肌肉骨骼模型。通过Hypermesh对完整跟骨进行切割,建立SandersⅢ型骨折模型。对模型模拟固定,"两点固定"采用桡骨远端钢板进行固定,"三点固定"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固定。分析两种固定模型在足部静态站立和行走状态时的生物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稳定性 生物力学特征 MIMICS软件 三点固定 骨折模型 CT扫描 跟骨锁定钢板 固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芷跌打膏”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颖花 冶冬阳 +2 位作者 李日飞 王培祥 李引乾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3,共4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模型、醋酸腹腔注射致小鼠疼痛模型、家兔骨折模型,观察"乌芷跌打膏"的抗炎、镇痛、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乌芷跌打膏"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 本研究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模型、醋酸腹腔注射致小鼠疼痛模型、家兔骨折模型,观察"乌芷跌打膏"的抗炎、镇痛、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乌芷跌打膏"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手术所致家兔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乌芷跌打膏 耳壳肿胀模型 骨折模型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