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4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骨折术后腹胀机理及中医护理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闫小红 张晓岚 +2 位作者 李美妮 吴伟霞 马洁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对腰椎骨折术后腹胀机理及中医护理现状作一综述,西医认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及手术麻醉与药物因素是腰椎骨折手术后并发腹胀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机体阴寒凝滞,气机阻滞,导致经络不通;气血津亏,脏腑阴阳失衡,导致功能失调;... 对腰椎骨折术后腹胀机理及中医护理现状作一综述,西医认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及手术麻醉与药物因素是腰椎骨折手术后并发腹胀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机体阴寒凝滞,气机阻滞,导致经络不通;气血津亏,脏腑阴阳失衡,导致功能失调;督脉不通,阳气受损,寒邪凝滞脏腑,导致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胀症状。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中医护理主要以中医内治、穴位按摩与贴敷、中药热敷、揿针治疗为主,这些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术后 腹胀 机理 中医护理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的效果
2
作者 陈鑫 霍大勇 +1 位作者 王雪飞 张建勋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两组患者均采用...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两组患者均采用麻醉诱导行髋部骨折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静脉输注0.9%的生理盐水,观察组联合静脉输注同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动脉舒张压、动脉收缩压、心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低血压、咳嗽、呕吐、心动过缓)。结果两组的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均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且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骨折术患者在手术期间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高。因此,右美托咪定值得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术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镇痛效果 髋部骨折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周浩霖 刘青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80例接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膝关节功能稳定情况分为稳定组(61例)和不稳定组(1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80例接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膝关节功能稳定情况分为稳定组(61例)和不稳定组(1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危险因素。结果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80例患者中,HSS评分≤69分19例,占23.75%。膝关节功能稳定性试验结果:80例患者中,临床试验评估中出现膝关节功能不稳定19例,占23.75%。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折部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hatzker骨折分型、是否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是否进行康复训练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hatzker骨折分型Ⅳ~Ⅵ型(OR=1.863)、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OR=1.699)、术后并发症(OR=2.204)、未进行康复训练(OR=1.745)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膝关节功能不稳定,Ⅳ~Ⅵ型骨折、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存在术后并发症、未进行康复训练等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出现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不稳定 现状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味归芍合剂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临床观察
4
作者 赵国育 赵光辉 +4 位作者 陈星 熊恒 曾招升 李俊宇 于其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十七味归芍合剂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骨伤科2022年10月—2023年9月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经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十七味归芍合剂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骨伤科2022年10月—2023年9月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经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予以术后的基础治疗,并给予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基础治疗条件上给予服用十七味归芍合剂进行治疗,每组疗程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代谢指标及骨痂评分的变化,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观察指标:VAS、血清骨代谢指标及骨痂评分水平大致相同,P>0.05,所以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的VAS相较于治疗前有了明显的降低,特别是观察组的评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治疗后2组骨代谢指标及骨痂评分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有效率达到了93.33%,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七味归芍合剂能有效缓解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调节骨代谢,且临床效果优于基础西医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十七味归芍合剂 骨折术后 气滞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高龄患者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晓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高龄患者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高龄患者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全身麻醉下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分析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发生率、POD持续时间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结果:拔管前后,研究组的HR和M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OD发生率和POD发生率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方案应用在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高龄患者中,能够改善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术后谵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繁荣 詹正刚 +1 位作者 丁彧 郑玲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内固定术的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目的:分析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内固定术的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组在传统组麻醉的基础上联合针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联合组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舒张压低于传统组,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SPO_(2))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术后1、2、4、6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应用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中麻醉效果良好,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内固定 针刺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氢吗啡酮PCEA在老年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李华 郑雄伟 李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83-185,共3页
目的:研究地佐辛复合氢吗啡酮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ost epidural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EA)在老年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进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 目的:研究地佐辛复合氢吗啡酮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ost epidural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EA)在老年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进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地佐辛组和氢吗啡酮组,每组各40例,地佐辛组采用地佐辛进行镇痛,氢吗啡酮组采用地佐辛复合氢吗啡酮进行镇痛,比较地佐辛组和氢吗啡酮组患者住院时间,在术后1 h(T1)、术后8 h(T2)、术后12 h(T3),比较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T1、T2时两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T3时氢吗啡酮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地佐辛组(P<0.05)。T1、T3时两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差异,T2时地佐辛组呼吸频率低于氢吗啡酮组、平均动脉压高于氢吗啡酮组(P<0.05)。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地佐辛复合氢吗啡酮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对患者呼吸、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氢吗啡酮 老年股骨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型钳辅助复位在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叶积飞 黄淑明 +1 位作者 叶方 来贺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928-934,共7页
目的:探讨辅助复位工具F型钳在股骨干骨折复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7~92(53.38±18.81)岁... 目的:探讨辅助复位工具F型钳在股骨干骨折复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7~92(53.38±18.81)岁;左侧9例,右侧12例;骨折AO分型,A型7例,B型8例,C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3(4.62±3.34)d;采用F型钳辅助复位。对照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0~92(51.96±20.43)岁;左侧12例,右侧12例;骨折AO分型,A型11例,B型8例,C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3(6.29±3.04)d;采用传统复位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切开复位比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于术后6、12个月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16.60±3.4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开复位例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58.19±7.93)min、(88.10±44.45)ml、(25.29±5.54)次、0例、(4.76±0.77)个月,对照组分别为(79.33±22.94)min、(222.92±144.45)ml、(47.46±26.25)次、5例、(7.13±1.8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88.62±4.48)分,优于对照组(79.21±8.91)分(F=21.948,P=0.000);两组术后6个月支撑物使用、疼痛、下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中爬楼梯、疼痛评分(9.62±1.20)、(19.76±1.92)分,优于对照组(7.83±2.04)、(21.88±2.88)分(P<0.05);两组其他项目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型钳器械操作简单,易学易用,与传统的复位方法相比,在股骨干骨折复位中,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透视次数,加快骨折临床愈合,使膝关节获得更加早期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人型支原体导致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报告
9
作者 王芳 刘松华 +2 位作者 何平 郑海波 郭忠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54-56,共3页
人型支原体可定植于人体泌尿生殖系统,为机会性致病菌,其引起的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较为罕见。由于人型支原体缺乏细胞壁,革兰染色阴性,常规细菌培养易漏检,感染后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该文分析2例骨折术后人型支原体伤口感染患者的临... 人型支原体可定植于人体泌尿生殖系统,为机会性致病菌,其引起的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较为罕见。由于人型支原体缺乏细胞壁,革兰染色阴性,常规细菌培养易漏检,感染后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该文分析2例骨折术后人型支原体伤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检验确诊及微生物药敏结果,以提高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对生殖道以外部位人型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型支原体 部位感染 骨折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 Ⅰ区骨折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曹源 白梁宇 +4 位作者 崔增桢 符玉亮 李修智 吕扬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例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的资料,其中CS组20例,LCP组4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CS组手术时间短于LCP组[37(15~74)min vs.50.5(28~102)min,P=0.002]。骨折均愈合。术后即刻CS组VAS评分较LCP组低[3(2~5)分vs.4(2~5)分,P=0.004],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CS组AOFAS中足评分较LCP组高[52(23~62)分vs.49(23~62)分,P=0.038],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CP组1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远期慢性疼痛,6例术区异物感,其中5例1年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CS组仅1例术区异物感。结论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均可有效治疗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空心加压埋头螺钉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较轻,更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骨折内固定 螺钉 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髋螺钉切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郝有亮 周方 +6 位作者 姬洪全 田耘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侯国进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髓内钉固定术后发生髋螺钉切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8年8月接受髓内钉治疗的5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资料,其中,男167例,女351例;年龄65~97岁。根据是否发生髋螺钉切出,...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髓内钉固定术后发生髋螺钉切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8年8月接受髓内钉治疗的5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资料,其中,男167例,女351例;年龄65~97岁。根据是否发生髋螺钉切出,将其分为愈合组508例和切出组1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再按照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对切出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按照1∶4的比例,匹配出愈合组40例。对影响髋螺钉切出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髋螺钉切出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愈合组和切出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ASA分级、AO分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复位质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在尖顶距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位质量差[OR=23.138,95%CI(2.163,247.551),P=0.009]和尖顶距≥25 mm[OR=30.538,95%CI(2.935,317.770),P=0.004]是导致髋螺钉切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位质量差和尖顶距≥25 mm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时发生髋螺钉切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尖顶距的最佳数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老年人 骨折固定 髓内 内固定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车祸致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时间、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曲军 吴金海 胡润武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车祸致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车祸致胫腓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53例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车祸致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车祸致胫腓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53例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A组),47例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踝关节功能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缩短(P<0.05);术后7 d,两组NRS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升高,且与B组相比,A组NRS评分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更低,AOFAS评分更高(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与B组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车祸致胫腓骨骨折,其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方面较钢板内固定术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骨折固定 带锁髓内钉 愈合时间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现红 张培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应用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中医针灸,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应用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中医针灸,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疼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5)。康复训练后,实验组疼痛评分(62.37±2.6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9±2.74)分(P<0.05)。康复训练后,实验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77.59±2.97)分高于对照组的(63.45±2.19)分(P<0.05)。康复训练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22.32±5.29)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3.65±5.39)分低于对照组的(54.32±6.22)、(56.31±6.25)分(P<0.05)。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健康评分(40.35±4.12)分、心理健康评分(43.01±2.99)分、社会活动评分(41.41±2.31)分高于对照组的(31.89±2.01)、(37.89±2.78)、(35.35±1.16)分(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应用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康复中有显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中医针灸 骨折术后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黎天才 陈丽青 +3 位作者 张荣 匡小敏 刘小勤 吴开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4期96-99,178,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例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82例老年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例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82例老年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1)和联合组(n=41)。常规组进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组则加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术后加强镇痛情况和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摆体位时及术后12、24、48 h,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麻醉前和术后1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摆体位时,联合组MAP、HR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术后加强镇痛例数少于常规组,首次加强镇痛用药时间长于常规组,术后72 h内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和常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32%和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患者股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疼痛程度、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摆体位时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加强镇痛情况和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 股骨骨折内固定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20例
15
作者 张成宝 喻德富 +3 位作者 余润泽 陈涛 张彪 沈政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2023年6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术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20例,出院后统计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对患者进行随...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2023年6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术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20例,出院后统计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54.5 min、住院时间(12.20±3.59)d。术后随访3~36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30±1.75)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块再移位、创伤性关节炎、髁间窝撞击、膝关节粘连僵硬、膝关节游离体等并发症。截止至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90.85±3.27)分,IKDC评分(91.15±2.66)分;健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P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效果良好,骨折复位良好、锚钉固定稳定、膝关节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 骨折内固定 双排锚钉固定 骨折 胫骨髁间棘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与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谢发荣 方益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4期38-40,共3页
目的: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结合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市南京一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PRP组与基础组,每组43例... 目的: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结合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市南京一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PRP组与基础组,每组43例。基础组采用膝关节镜清理结合微骨折术治疗,PRP组采用膝关节镜清理结合微骨折术、关节腔内注射PRP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评分、膝关节活动幅度、膝关节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PRP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P<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住院时间少于基础组(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膝关节活动幅度与膝关节运动功能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PRP组疼痛程度低于基础组,膝关节活动幅度及膝关节运动功能高于基础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PRP组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结合术后关节腔内注射PRP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镜下微骨折 富血小板血浆 膝关节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联合术后康复训练在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7
作者 丁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3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联合术后康复训练在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联合术后康复训练在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脂联素、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7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活力、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3)。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联合术后康复训练在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
18
作者 郑玉芳 《北方药学》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80例患者为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处理组和局部给药组,各40例。所有患者接受围术期护理,无处理组患者在术...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80例患者为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处理组和局部给药组,各40例。所有患者接受围术期护理,无处理组患者在术前全切皮时无特殊处理,局部给药组在切皮前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对比两组的手术与愈合指标、术后疼痛、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局部给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无处理组,出血量少于无处理组(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术后3h、6h,局部给药组的VAS评分低于无处理组(P<0.05),术后12h、24h,两组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局部给药组、无处理组的伤口愈合不良总发生率分别为2.50%、7.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术前局部注射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且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锁骨骨折内固定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熊才 唐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湘潭县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3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采取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实施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与研究组(实施全髋关节... 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湘潭县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3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采取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实施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与研究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每组174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静脉血供情况、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静脉血供,减轻疼痛,加快骨折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 全髋关节置换 老年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冉贵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163-166,共4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n=40,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对两组干预...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n=40,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的Lysholm评分、下肢症状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肢血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下肢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血流速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活动能力,缓解下肢症状,改善患肢血流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骨折患者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