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愈合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杜范艳 莫霖 肖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0-1456,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愈合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预估骨折愈合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愈合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预估骨折愈合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诊疗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复诊信息、骨痂形成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使用SPSS 23.0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建立骨痂形成和骨折临床愈合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251例患儿,月龄13~161个月,平均月龄(69.49±2.16);男性153例(60.96%),女性98例(39.04%);伸直型229例(91.23%),屈曲型22例(8.76%);骨痂形成(距骨折)(17.21±5.73) d,骨痂形成(距手术)(13.66±5.68) d,骨折临床愈合(距骨折)(46.67±13.52) d,骨折临床愈合(距手术)(41.24±12.98) d。(2)骨痂形成与等待手术时间和总蛋白值有关,骨折临床愈合与月龄(X_(1))、骨折发生在秋季(X_(2))、等待手术时间(d)(X_(3))、纤维蛋白原(X_(4))、手术时长(min)(X_(5))、白蛋白、骨折分型有关;(3)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可预测骨痂形成时间的5.5%或6.2%,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20.8%。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愈合时间(距离骨折发生时间点)Y=22.274+0.118X_(1)-5.233X_(2)+0.047X_(3)+3.139X_(4)+0.058X_(5),R^(2)=0.225,调整后R^(2)0.208,德宾-沃森系数=1.953,F=13.528,P=0.001。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在每年7~9月,患儿年龄越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越短;通过缩短等待手术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值、缩短手术时间等方式可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利用回归方程可初步预测骨折愈合时间,协助医患安排复诊和取出装置,避免长期石膏固定和多次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1号汤结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骨折疗效及对骨密度、骨折愈合速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姚文华 张晋峰 马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究骨折1号汤结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骨折疗效及对骨密度、骨折愈合速度影响。方法研究合计纳入75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均由医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予以对照组38例患者常规内固定治... 目的探究骨折1号汤结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骨折疗效及对骨密度、骨折愈合速度影响。方法研究合计纳入75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均由医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予以对照组38例患者常规内固定治疗,予以对照组37例患者常规内固定+骨折1号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动状态疼痛消失时间及静息状态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肿胀疼痛、瘀斑、头晕眼花、便秘尿赤、口渴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骨密度指标变化、并发症情况、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治疗满意度。结果较对照组(78.95%,30/38),观察组有效率(94.59%,35/37)高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活动状态疼痛消失时间及静息状态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胀疼痛、瘀斑、头晕眼花、便秘尿赤、口渴等中医症状积分、骨密度指标、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肿胀疼痛、瘀斑、头晕眼花、便秘尿赤、口渴等中医症状积分、骨密度指标、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疼痛、瘀斑、头晕眼花、便秘尿赤、口渴等中医症状积分、骨密度指标、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0.00%,0/37)低于对照组患者(10.53%,4/38)(P<0.05);较对照组(81.58%,31/38),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97.30%,36/37)更高(P<0.05)。结论骨折1号汤结合内固定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患者骨折愈合快,骨密度指标改善,并发症率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十分认可,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骨折1号汤 内固定 疗效 骨密度 骨折愈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与切开逆行交锁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浩 骆立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748,共2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逆行交锁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髁上骨折40例,其中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钉治疗20例(A组),切开逆行交锁钉治疗20例(B组)。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按Kolmert...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逆行交锁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髁上骨折40例,其中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钉治疗20例(A组),切开逆行交锁钉治疗20例(B组)。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按Kolmert评分标准,A组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0例;B组优7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两组疗效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90.0%vs75.0%,P=0.246)。结论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逆行交锁钉 关节镜下 治疗 疗效比较 切开 骨折愈合时间 手术时间 统计学差异 膝关节功能 术中出血 评分标准 B组 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科骨愈汤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骏 陈定爽 刘东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究伤科骨愈汤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观察组81例采用伤科骨愈汤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究伤科骨愈汤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观察组81例采用伤科骨愈汤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81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踝、膝关节功能评价,膝关节活动度,患肢肿胀评分,血清ALP、IGF、TGF-β1、BGP水平及并发症情况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7.53%(7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60/8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作对比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胫骨、腓骨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的短,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asmussen膝关节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具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伸膝、屈膝活动度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肢肿胀评为4分的患者比对照组占比低,具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ALP、IGF、TGF-β1、BG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血清ALP、IGF、TGF-β1、BG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3%(1/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18/81),具明显差异(P<0.05)。结论伤科骨愈汤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治疗胫腓骨骨折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VAS评分,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膝关节、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患肢肿胀的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科骨愈汤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胫腓骨骨折 治疗优良率 骨折愈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化宇 沈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0-820,共1页
关键词 颌骨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研究 骨折愈合时间 手术复位 手法复位 中药治疗 复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