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肋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宗荣 孙佳程 +4 位作者 王晖 殳辰杰 沈默雷 庄振华 李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9-475,共7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肋骨骨折内固定术(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rib fractures,SSRF)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23年8月~2024年11月我院7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单孔胸腔镜联合...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肋骨骨折内固定术(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rib fractures,SSRF)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23年8月~2024年11月我院7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SSRF为胸腔镜组,42例采用小切口肌肉保留技术行传统开放SSRF为开放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管总引流量、疼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等级以及内固定的稳定性。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67.9±26.7)ml vs.(96.1±38.3)ml,t=-3.508,P=0.001]、疼痛缓解时间[(59.5±12.7)h vs.(67.9±13.9)h,t=-2.647,P=0.010]、术后住院时间[(9.0±2.2)d vs.(10.3±2.5)d,t=-2.332,P=0.023]和切口愈合等级(Z=-2.867,P=0.004)显著优于开放组。开放组在手术时间[(82.7±20.4)min vs.(116.6±30.6)min,t=5.350,P=0.000]、胸管总引流量[(417.5±116.5)ml vs.(575.2±191.4)ml,t=4.064,P=0.000]、包裹性胸腔积液发生率(2.4%vs.22.6%,χ2=5.532,P=0.019)方面优于胸腔镜组。2组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劳动能力,无明显胸痛、胸闷等症状,无胸廓塌陷畸形,内固定装置无移位、脱落。结论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SSRF安全可行,更适用于暴露困难被肩胛骨覆盖的后肋骨骨折或竖脊肌深面的椎旁肋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朝宇 张建强 +4 位作者 徐文强 范永飞 马秀林 刘其鑫 王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早期疗效与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小儿骨科应用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1例... 目的探讨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早期疗效与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小儿骨科应用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1例青少年股骨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3.5±2.1)岁,体重(60.2±6.5)kg,受伤至手术时间(4.4±1.8)d,左侧20例、右侧11例;收集所有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末次随访时下肢全长、股骨头最高点平面与股骨大粗隆顶点平面间距离(articulotrochanteric distance,ATD)、股骨颈最宽径(widest femoral neck diameter,FND)以及颈干角,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31例均采取侧卧位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青少年型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手术时间(67.9±20.4)min,术中出血量(124.4±34.8)mL;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8±5.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31/31),患侧及健侧下肢全长、ATD、FND、颈干角、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4.2±5.1)cm比(84.1±5.2)cm、(30.3±1.4)°比(31.1±1.3)°、(27.7±1.9)°比(27.4±1.4)°、(132.0±2.9)°比(131.7±2.7)°、(95.7±2.0)分比(96.1±1.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近端畸形、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功能障碍或内固定松动。结论侧卧位斯氏针摇杆技术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 髓内 治疗结果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杨俊 高辉 +1 位作者 侯鹏程 周江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lateral humeral condylar fracture,LHCF)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鹰潭一八四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94例LHCF患儿临床...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lateral humeral condylar fracture,LHCF)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鹰潭一八四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94例LHCF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部位、受伤方式、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情况、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等。随访6~12个月,进行疗效判定,并根据是否出现针道感染、肘内外翻、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分为正常组(84例)和并发症组(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LHCF的手术时间为(56.62±8.95)min,术中出血量为(2.34±0.36)mL,住院时间为(4.93±1.15)d。疗效优52例、良33例、可6例、差3例,疗效优良率为90.43%(85/94)。随访期间出现钉道感染4例,肘内翻1例,肘外翻2例,延迟愈合1例,关节僵硬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10/94)。单因素分析显示,BMI、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和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LHCF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儿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 治疗结果 后并发症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失血特点分析 被引量:107
4
作者 侯国进 周方 +2 位作者 张志山 姬洪全 田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通过对Gamm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nail,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了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特点。方法:回... 目的:通过对Gamm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nail,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了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诊治的408例采用Gamma3、PFNA及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变化,计算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并比较Gamma3组、PFNA组及DHS组的失血量区别。结果:Gamma3治疗组患者共9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4.7±25.0)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103.5±83.0)mL,平均总失血量为(831.9±474.8)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28.3±455.5)mL。PFNA治疗组患者共84例,平均手术时间为(69.0±27.1)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91.5±111.4)mL,平均总失血量为(825.7±478.0)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34.2±455.7)mL。DHS治疗组患者共4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97.5±25.0)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283.6±142.1)mL,平均总失血量为(695.7±502.4)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12.1±457.6)mL。结论:通过3种内固定方式的比较发现,DHS治疗粗隆间骨折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Gamma3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较多,临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围手 失血 骨折固定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中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55
5
作者 田卫东 李声伟 +2 位作者 潘剑 高振南 郑晓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98例面中部骨折病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手术切开复位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临床效果及...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98例面中部骨折病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手术切开复位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例共98例,男性占78.6%,好发于21~40岁年龄段。伤因,车祸伤占32.6%,工伤事故的打击伤占24.5%,跌伤占17.3%。骨折以上颌骨为主的联合骨折为最多(72.45%)。行骨折Ⅰ期处理的45例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Ⅱ期处理的42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联合应用是治疗面中部骨折,尤其是复杂骨折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中部骨折 坚固内固定 骨折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2
6
作者 商澜镨 周方 +3 位作者 姬洪全 张志山 刘晓光 田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1-716,共6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优劣,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57例,获得随访78例,其中男...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优劣,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57例,获得随访7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59例,年龄15~90 岁,平均60.5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3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6例.根据AO分型,A型49例,B型21例,C型8例.行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24例(微创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4例(非微创组).术后行体格检查、X线片检查随访,使用VAS评分评估术后1周、术后6个月以上肩关节疼痛程度,使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ASES评分评估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肩关节功能水平.结果:78例获得随访患者随访时间为6~85个月,平均33.8个月.根据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手术时间(P=0.002)、术后住院日(P=0.001)、患者满意度(P=0.029)、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024)、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P=0.012)、术后3个月ASES评分(P=0.001)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愈合时间(P=0.446)、术后6个月以上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894)、术后6个月以上Constant-Murley评分(P=0.122)、术后6个月以上ASES评分(P=0.351)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内固定松动2例(8.3%),外展受限1例(4.2%),非微创组未愈合1例(1.9%),内固定松动1例(1.9%),外展受限1例(1.9%),均无内固定断裂、肱骨头坏死.结论: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式是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在患者早期(术后1周)疼痛控制和早期(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手术更有优势,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传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 外科手 微创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7
7
作者 侯国进 周方 +6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张雅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74,共8页
目的:探索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4例患者... 目的:探索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4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男性74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39.1±13.2)岁。伤椎分布在T12(42例)、L1(72例)和L2(30例),骨折类型为A3(90例)、B1(25例)和B2(29例)。根据取出内固定物后末次随访矫正度丢失是否>5°,将患者分为再发后凸组和无再发后凸组,再发后凸组共纳入92例,无再发后凸组共纳入52例。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20~11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对患者影像学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伤椎楔形角、Gardner畸形等指标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术后1年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形角不再因取钉发生变化,而局部后凸角和Gardner畸形在取钉术后仍出现后凸加重(P<0.05);伤椎上、下椎间盘高度随访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单因素分析可见,再发后凸组和无再发后凸组患者的性别、年龄(36.9岁vs.43.0岁)、上位椎间盘损伤与否、CT值(174 vs.160)、术前节段后凸角(16.6°vs.13.3°)、术前伤椎楔形角(16.7°vs.13.6°)、术前Gardner畸形(19.1°vs.15.2°)及术前椎体前缘的高度比(0.65 vs.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2.88,95%CI:1.196~6.933)、上位椎间盘损伤(OR:2.962,95%CI:1.062~8.258)及术前伤椎楔形角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取出内固定物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患者经后路短节段跨伤椎内固定能取得满意的术后即刻效果,但随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男性、上位椎间盘损伤及术前伤椎楔形角是内固定物取出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 椎弓根螺钉 脊柱后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8
作者 李祖兵 赵怡芳 +2 位作者 孙俊勇 杨学文 东耀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4-485,共2页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骨折固定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1
9
作者 芦浩 姜保国 +4 位作者 付中国 张殿英 王天兵 徐海林 张培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15例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患者,依据骨折分型、内固定失效时间以及内固定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15例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患者,依据骨折分型、内固定失效时间以及内固定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肩关节疼痛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5~101个月,平均43.8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患侧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82~100分,平均93.3分;健侧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85~100分,平均96.7分,双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随访时有8例患者的患侧肩关节没有疼痛,而另外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1~3分,患侧和健侧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锁骨骨折术后早期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是内固定稳定性不佳,可通过更换内固定治疗,而晚期失败是由骨折不愈合所引起,萎缩性骨不连应使用锁定钢板进行桥接固定并使用自体髂骨植骨,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固定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 被引量:12
10
作者 熊建 付中国 +8 位作者 张殿英 姜保国 王天兵 徐海林 薛峰 陈建海 党育 张培训 杨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远端LIS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远端LIS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对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1个月。8例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假体未见松动,至随访时骨折愈合好。患膝术后关节活动度平均为0~94°,患膝外翻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膝关节功能平均HSS评分为79.38分,Lysholm评分为80.25分,优良率均为87.5%。结论:LISS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结合植骨及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 关节成形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股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针固定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隆 李文毅 +3 位作者 张艳芹 王树茂 郑淑慧 李西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032-2034,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带锁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带锁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男20例,女3例,年龄21~63岁,平均33.7岁。骨折部位:股骨干16例,胫骨干4例,肱骨干... 目的探讨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带锁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带锁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男20例,女3例,年龄21~63岁,平均33.7岁。骨折部位:股骨干16例,胫骨干4例,肱骨干3例。初次手术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15例,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8例。骨折不愈合的时间为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后9~38个月,平均17个月。X线示肥大性骨折不愈合14例,萎缩性骨折不愈合9例。均采用保留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松质骨植骨术治疗。术中检查均证实骨折端存在旋转不稳定。结果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4.5个月。23例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14周。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植骨术可有效消除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是治疗髓内针术后骨折不愈合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 髓内 骨折 不愈合 骨移植 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隆 李文毅 +5 位作者 郑旺 王树茂 郑淑慧 李西成 李旭明 孙喜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89-169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肱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的成人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其中微创钢板组17例,带锁髓内针组43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分析肱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的成人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其中微创钢板组17例,带锁髓内针组43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随访时间:微创钢板组8~36个月,平均(19.77±6.79)个月,带锁髓内针组9~42个月,平均(21.90±8.5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带锁髓内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操作相对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 外科手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行为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曹海涛 张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74-2377,共4页
目的探讨正念行为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已行髋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且康复运动安全性评分在71~100分的老年患者6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并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正念行为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已行髋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且康复运动安全性评分在71~100分的老年患者6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锻炼;试验组在早期康复锻炼基础上给予正念行为训练,90 min/次,1次/周,历时12周,共12次。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评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评分、心境状态量表( POmS)评分、正念水平评分。结果对照组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试验组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上述3例患者被剔除,其余患者进入统计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OmS各量表评分及正念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紧张-焦虑评分、忧郁-沮丧评分、疲惫-惰性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活力-好动评分及正念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紧张-焦虑评分、忧郁-沮丧评分低于治疗前( P﹤0.05);试验组治疗后患者的紧张-焦虑评分、忧郁-沮丧评分、疲惫-惰性评分低于治疗前,活力-好动评分及正念水平评分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正念行为训练可强化康复锻炼,有助于加快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心境状态,为进一步探索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行为训练 骨折 骨折固定 康复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4
作者 崔卓航 洪建明 陈恩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8-929,共2页
目的比较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1998~2005年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中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内固定78例和全髋关节置换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合并症、术前风险、早期并发... 目的比较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1998~2005年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中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内固定78例和全髋关节置换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合并症、术前风险、早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远期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内固定术较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但其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功能优良率则高于内固定。结论内固定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但因其术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高,其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 髋关节置换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缘坏死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丽国 孙立山 +3 位作者 冯艳红 李书奎 李民 尹桂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30-731,73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皮瓣愈合的围手术期因素,查找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降低皮缘坏死发生率。方法:对32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例切口皮缘坏死,坏死率为21.9%,坏死部位...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皮瓣愈合的围手术期因素,查找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降低皮缘坏死发生率。方法:对32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例切口皮缘坏死,坏死率为21.9%,坏死部位均为L形拐角的近端顶点处。结论: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及规范手术操作,可以降低皮缘坏死率,但是局部解剖及伤情因素仍是造成皮瓣坏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 外科皮瓣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下运用锁定加压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戈涛 张光明 +1 位作者 邝炯祥 侯之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MIPPO术,内固定材料选用AO专利SYNTHSE的LCP钛板,使用普通3.5系统LCP钛板32例... 目的:探讨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MIPPO术,内固定材料选用AO专利SYNTHSE的LCP钛板,使用普通3.5系统LCP钛板32例,胫骨干骺端LCP10例。骨折按AO分型为A2型10例、A3型9例、B2型12例、C1型11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右侧18例,左侧24例,平均年龄为44.5(26~75)岁。结果:所有患者均在4周复查X线片,可见骨折端骨痂生长,14周骨折端出现大量骨痂,骨折线消失。平均随访时间13.6(4~25)个月。平均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6周。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5例,良14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2.9%。局部皮肤出现水泡2例,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病例。结论:MIPPO技术下运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美观,患者依从性好,固定可靠,愈合率高,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少,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等优点。但术中需在X线透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以保证手术效果,对设备要求较高,手术内固定材料价格目前较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 微创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骨骨折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东耀峻 李祖兵 +3 位作者 张壁 赵吉宏 金辉喜 魏民宪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颧骨骨折早期手术复位径路和固定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骨折临床研究计划 ,本文对 1996 .1~1999.8收治的 40例颧骨骨折临床资料 ,着重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0例中 36例早期手术复位和固定。 36例中 2 9例... 目的 :探讨颧骨骨折早期手术复位径路和固定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骨折临床研究计划 ,本文对 1996 .1~1999.8收治的 40例颧骨骨折临床资料 ,着重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0例中 36例早期手术复位和固定。 36例中 2 9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 ,7例采取局部小切口。应用坚固内固定及其与钢丝骨间栓结联用占76 .4% (2 6 / 34 ) ,单纯钢丝骨间栓结为 14.7% (5 / 34 )。结论 :早期手术复位固定者达 90 % (36 / 40 ) ,较陈旧性颧骨骨折二期复位容易、效果好。坚固内固定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骨折 复位 骨折固定 经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贺小张 王桃 +3 位作者 廖鹏 王俊东 许绍林 彭庶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技术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后出现骨延迟愈合的原因及预后,为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应...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技术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后出现骨延迟愈合的原因及预后,为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应用ESIN技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且术后复查发现骨折延迟愈合的9例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年龄、受伤机制、骨折部位、手术方式、出院后管理及后期康复情况等资料,收集针对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进行相应治疗后的结果。结果9例患儿中,男6例,女3例;学龄前期(4~6岁)1例,学龄期(7~12岁)6例,青春期(13~18岁)2例;骨折部位:肱骨1例、尺桡骨2例、股骨2例、胫骨4例;高能量损伤(包括车祸伤、高处坠落伤和重物砸伤)7例,低能量损伤(摔伤、扭伤等)2例;开放性损伤3例,闭合性损伤6例;切开复位4例,闭合复位5例。9例患儿经处理后骨折均已完全愈合,愈合时间6~21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0.5个月。2例尺桡骨双骨折延迟愈合患儿经延长石膏固定时间、制动后骨折愈合;2例胫骨骨折延迟愈合患儿经支具保护下适当负重后骨折愈合;1例股骨骨折延迟愈合患儿经取出ESIN改髋人字管型石膏外固定后骨折愈合;1例胫骨、1例肱骨及1例股骨延迟愈合患儿经抗感染、患肢制动后骨折愈合;1例胫骨延迟愈合患儿经断端自体骨植骨+石膏固定处理后骨折愈合。结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骨折后骨延迟愈合的治疗方式不同,本组病例采用了加强固定、增加断端应力刺激、抗感染、植骨重建等方法,均达骨性愈合。去除引起延迟愈合的因素、稳定骨折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 髓内 弹性髓内钉 骨折 不愈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坐骨神经阻滞及股神经阻滞在开放性骨折清创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桂枝 杨惠菊 +3 位作者 康定坤 常庚申 仝平欣 于国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503-503,共1页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开放性骨折 清创 骨折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锋生 陈瑞光 陈鸿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70-271,共2页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方法 :分析我科从 1995年以来 5 6例踝关节复杂骨折病人的手术治疗情况 ,按Danis Weter分类 ,B型 42例 ,C型 14例。采用AO技术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 ,1/ 3环形钢板固定或螺丝钉固定 ...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方法 :分析我科从 1995年以来 5 6例踝关节复杂骨折病人的手术治疗情况 ,按Danis Weter分类 ,B型 42例 ,C型 14例。采用AO技术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 ,1/ 3环形钢板固定或螺丝钉固定 ,术后常规弹力绷带固定及患肢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5 6例中 5 1例得到随诊 5~ 2 4个月 ,平均 13个月 ,按Teeny和Wiss提出的评分标准 ,临床疗效优良者 48例 ( 94% )。结论 :应用AO技术 ,采取有效、坚强的内固定和早期积极功能锻炼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 固定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