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PET/CT早期动态显像与常规显像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毓艺 张连娜 +3 位作者 冯瑾 张良 杜昊燃 杨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早期动态灌注成像技术结合传统常规显像,评估^(18)F-FDG灌注与代谢参数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早期动态灌注成像技术结合传统常规显像,评估^(18)F-FDG灌注与代谢参数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良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0±14.0)岁。以病理及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术后感染的金标准。对^(18)F-FDGPET/CT早期动态显像进行重建处理得到时间放射性曲线,分析骨折部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的达峰时间、早期动态显像峰值(EDSUV_(max))、达峰速率。常规显像获得骨折部位SUV_(max)值及靶本底比值(TB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获得EDSUV_(max)值与常规显像SUVmx值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最佳阈值,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在早期动态显像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者骨折部位EDSUV_(max)值为5.3(4.1,8.0),高于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的4.0(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达峰时间缩短、峰时提前,在时间放射性曲线中,感染者均表现为早期达峰后下降,而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为持续上升型曲线。在常规显像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者骨折部位SUVmx值、TBR值分别为11.2(6.0,14.0)、4.97(2.90,7.30),均高于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的4.80(3.25,7.05)、2.80(2.3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获得EDSUVmx值与常规显像SUV_(max)值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最佳界值分别为6.5和8.1,获得的灵敏度分别为42.1%、63.2%,特异度分别为100%、90.5%。结论:早期动态与常规"8F-FDGPET/CT显像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效能大致相当,早期动态显像获得的时间放射性曲线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动态显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