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骨盆骨转移瘤 被引量:4
1
作者 巩庆雷 刘训伟 +4 位作者 周遵伟 王志国 李尊勇 谢志勇 孙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540-1543,154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骨成形术和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骨盆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骨盆骨转移瘤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应用经皮骨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6例应用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统计并比较分... 目的比较经皮骨成形术和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骨盆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骨盆骨转移瘤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应用经皮骨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6例应用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统计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MDA评价。结果 1)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 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 3) MDA评价,实验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骨转移瘤客观缓解率为78. 26%和69. 57%,高于对照组的54. 35%和47. 8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5)。结论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对骨盆骨转移瘤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经皮骨成形术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肘关节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U型切骨成形术的治疗体会
2
作者 蔡希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6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肘关节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U型切骨成形术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行晚期肘关节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U型切骨成形术病例。结果:本组9例病例均按期拆线、拔针,其中有8例Ⅰ期愈合,1例... 目的:探讨晚期肘关节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U型切骨成形术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行晚期肘关节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U型切骨成形术病例。结果:本组9例病例均按期拆线、拔针,其中有8例Ⅰ期愈合,1例经换药后1个月愈合。术后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病灶清除U型切骨成形术对晚期肘关节全关节结核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结核 病灶清除术 骨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皮骨成形术的微创技术治疗椎外骨转移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哲 于凌 +1 位作者 刘训伟 刘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252-1254,共3页
骨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通常会引发病理性骨折,顽固性疼痛以及运动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骨转移分为椎体转移与椎外转移,由于椎外骨转移较为少见,发生部位分散,针对不同的发生部位,在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术后功能和术... 骨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通常会引发病理性骨折,顽固性疼痛以及运动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骨转移分为椎体转移与椎外转移,由于椎外骨转移较为少见,发生部位分散,针对不同的发生部位,在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术后功能和术后并发症风险等进行综合考量后,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因此疼痛性椎外骨转移的治疗是姑息治疗中一个新的、隐蔽的、具有挑战性的领域。经皮骨成形术、肿瘤消融术、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作为椎外骨转移治疗的常规微创手段,在骨肿瘤的局部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以经皮骨成形术为基础,彼此之间相互联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叠加,能够协同治疗、相互弥补,进一步提高椎外骨转移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为椎外骨转移治疗提供了更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外转移 经皮骨成形术 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肿瘤消融术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的效果评估
4
作者 周遵伟 李辉坚 尹志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4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以期更加完善治疗方案。方法34例骨转移瘤患者,均行经皮骨成形术及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了3.5~8年,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疼痛及身体... 目的探讨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以期更加完善治疗方案。方法34例骨转移瘤患者,均行经皮骨成形术及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了3.5~8年,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疼痛及身体活动受限状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其要求的设备较为简单,技术易掌握,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瘤 经皮骨成形术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与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董玉欣 朱宝权 +3 位作者 孙志乾 李茹雪 李帅 李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与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脊柱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而未施行骨水泥治疗的16例(22节椎体)患者为观察组,进行骨水泥治疗患者而未施行^(125)I粒...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与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脊柱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而未施行骨水泥治疗的16例(22节椎体)患者为观察组,进行骨水泥治疗患者而未施行^(125)I粒子植入的16例(21节椎体)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卡式功能状态评分(KPS)、癌痛复发住院时间、生存期状况等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性。结果32例患者均分别进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并进行了7~35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KPS评分、VAS评分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后3天、1个月、3个月的KP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68.8%、25.0%,疾病稳定(SD)率分别为25.0%、56.3%,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6.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总生存期(OS)分别是27.3个月、19.5个月,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6.4个月、1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癌痛复发住院时间分别为15.9天、1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骨水泥成形术与^(125)I粒子植入术均是治疗脊柱骨转移瘤可行、有效的方式,与骨水泥成形术相比,^(125)I粒子植入术可以更有效减轻癌痛、延长生存期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 水泥成形术 椎体转移 疗效评价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治疗老龄真空征型的椎间不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赵晓明 娄啸霄 +1 位作者 高军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PCD)对患有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上伴有真空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中心于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7例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伴真空征的患者,对其...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PCD)对患有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上伴有真空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中心于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7例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伴真空征的患者,对其采用PCD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中出血及住院总时间。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及腰椎JOA评分来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状况的改善。同时,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的椎间隙高度的改变并统计椎间隙截面骨水泥分布率。结果27例行PCD手术的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1.85)d,手术时间单节段(32.3±4.51)min、双节段(53.6±12.17)min、三节段(74.4±6.33)min、四节段(90.0±10.36)min,术中出血量(6.11±4.97)mL,较传统椎间融合术有明显降低。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的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脊椎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影像学方面,术后患者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改善,同时操作节段椎间隙中切面骨水泥弥散相对良好。脊柱的力学稳定性得到恢复。结论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不适宜行开放手术的患者,PCD是一种可待选择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不稳 真空征 经皮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CD) 老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在老年人椎体骨水泥成形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吕东方 宋玉民 胡效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在老年人椎体病变骨水泥成形术中的价值。方法:57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计划行骨水泥成形术,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区别陈旧性骨折、新鲜骨折和骨挫伤,对新鲜骨折和骨挫伤的6...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在老年人椎体病变骨水泥成形术中的价值。方法:57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计划行骨水泥成形术,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区别陈旧性骨折、新鲜骨折和骨挫伤,对新鲜骨折和骨挫伤的61个椎体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CT扫描确诊64个椎体压缩骨折,MRI共检查出83个椎体病变,包括新鲜骨折42个、陈旧骨折22个、骨挫伤19个,对照术前CT和MRI检查结果,64个CT扫描确诊的椎体压缩骨折,通过MRI检查均认为有治疗意义的椎体仅为42个,占治疗的68.85%(42/61),57例患者61个椎体手术均成功,疼痛完全缓解53例,显著缓解4例,无效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计划行老年人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前,进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至关重要,应该作为术前的必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脂肪抑制序列 放射学 介入性 聚甲基丙烯酸类 脊柱疾病 骨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骨挫伤的应用(附19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乔志正 张金书 胡效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骨挫伤的方法、疗效、安全性。方法 19例老年人椎体骨挫伤患者,术前CT扫描,并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确诊,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弓根入路,骨水泥(PMMA)的粉液比例为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骨挫伤的方法、疗效、安全性。方法 19例老年人椎体骨挫伤患者,术前CT扫描,并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确诊,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弓根入路,骨水泥(PMMA)的粉液比例为1:1~1:4,用量为2~5ml。结果 19例老年人21个椎体骨挫伤患者手术均成功,疼痛完全缓解17例,显著缓解1例,轻度缓解1例,无效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骨挫伤的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治疗安全,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挫伤 放射学 介入性 聚甲基丙烯酸类 脊柱疾病 骨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树超 刘静 +2 位作者 张守领 肖银普 李泽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85-787,884,共4页
目的:分析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 in the elderly,OVCF)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 目的:分析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 in the elderly,OVCF)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老年OVCF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分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组和网袋组(n=64),分别给予PKP或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于术前、术后1 m以及术后3 m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术后3 m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网袋组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住院天数和PKP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以及椎体前缘、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 m以及术后3 m两组患者ODI评分以及Cobb角均较术前下降,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均较术前上升(P<0.05),但是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 m以及术后3 m两组患疼痛程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KP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网袋组(18.75%)(P<0.05)。结论:PKP和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均可促进OVCF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不影响手术进程,但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 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对老年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作用观察
10
作者 钟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小剂量骨水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病理性骨折老年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0... 目的:分析改良小剂量骨水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病理性骨折老年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0例。前者使用常量骨水泥PVP,后者使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PVP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量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时,与常量骨水泥相比,改良小剂量骨水泥可达到同样的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同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病理性 老年患者 改良小剂量水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型Kümmell病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吉鹏 孙传 +3 位作者 向学强 刘振辉 吴海安 杜盛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型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37例Ⅲ型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11例,女26例;年龄61~84(68.6±4.2)岁;病程2~10(6.5±2.3)个月...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型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37例Ⅲ型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11例,女26例;年龄61~84(68.6±4.2)岁;病程2~10(6.5±2.3)个月;Frankle分级,C级9例,D级20例,E级8例。所有患者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60(22.4±10.9)个月,手术时间(240.9±77.4)min,术中出血量(315.0±149.2)ml,术后引流量(220.8±72.0)ml,术后住院时间(12.6±4.7)d。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红肿1例,感染1例,未出现骨水泥松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术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P<0.05),Cobb角小于术前(P<0.05)。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结果进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35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是Ⅲ型Kümmell病一种安全有效且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折固定术 质疏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不同黏度骨水泥效果比较 被引量:36
12
作者 郭永贤 宋世江 +1 位作者 王娟 林雪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应用不同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OVCF患者70例,随机分为高黏度组和低黏度组各35例,分别采用高黏度和低黏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行PVP。比较两组单个...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应用不同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OVCF患者70例,随机分为高黏度组和低黏度组各35例,分别采用高黏度和低黏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行PVP。比较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周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VAS及ODI均降低(P均<0.01),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黏度组骨水泥分布不均发生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均低于低黏度组(P均<0.05);两组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中应用高黏度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OVCF的效果均较好,但高黏度骨水泥的分布情况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 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水泥渗漏 高黏度水泥 低黏度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海 李永刚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6期446-449,457,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骨转移瘤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17例骨转移患者,59处骨转移病灶(55处在椎体,3处在四肢骨,1处在骨盆),其中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8.9岁,影像学检查均证实有骨转移瘤(X线片、CT及MRI)。临床伴...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骨转移瘤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17例骨转移患者,59处骨转移病灶(55处在椎体,3处在四肢骨,1处在骨盆),其中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8.9岁,影像学检查均证实有骨转移瘤(X线片、CT及MRI)。临床伴有明显持续性骨痛,症状持续时间为2~18个月,平均5.7个月。17例患者59处骨转移灶均给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强度的变化情况、镇痛药使用评分并行SF-12健康状况调查。结果17例59处病灶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的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5.0~9.5(平均7.9±1.2)减少为治疗后的3.1~6.8(平均5.1±1.0)(P<0.01)。患者的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治疗前的3~4(平均3.6±0.6),减少为治疗后的1~3(平均2.4±1.1)(P<0.01)。SF-12健康调查评分:治疗前为-17~-33,平均-30.00±4.03,治疗后为-18~-33,平均-26.00±3.94(P<0.05)。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2.3个月,患者疼痛均较术前减轻,17例患者中1例在治疗期间出现1个椎体新发的压缩性骨折。结论应用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成形术 转移瘤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骨水泥弥散分布与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杨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对临床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其中114例资料完整完成随访。根据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进...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对临床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其中114例资料完整完成随访。根据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伤椎后凸角(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变化及并发症。结果:114例术后随访6个月,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1级42例(36.8%),男14例,女28例,年龄(73.43±7.91)岁;2级36例(31.6%),男10例,女26例,年龄(71.22±8.06)岁;3级36例(31.6%),男9例,女27例,年龄(74.81±6.91)岁;4级0例(0%)。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1、2、3级患者,术后及术后1、3、6个月的随访中VAS、ODI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3组间在术后随访的同一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渗漏方面,弥散分布等级2级15例(41.7%)、3级23例(63.9%),高于弥散分布1级8例(19%)(P<0.05)。在邻近椎体骨折方面,弥散分布等级2级7例(19.4%)、3级8例(22.2%),均低于1级18例(42.9%)。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2、3级相比1级均能有效改善伤椎的后凸畸形和前柱高度丢失(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散分布的不同等级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且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2级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纠正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而且发生骨水泥渗漏及非手术椎体骨折的风险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质疏松性 脊柱 水泥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横窦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26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国锋 元少鹏 肖伟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1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跨横窦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跨横窦骨瓣成形术治疗的26例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平扫检查确诊,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跨横窦骨瓣成形术清除横窦骑跨性硬... 目的探讨跨横窦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跨横窦骨瓣成形术治疗的26例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平扫检查确诊,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跨横窦骨瓣成形术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示: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已清除,横窦减压效果良好,骨瓣复位良好。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术后恢复良好21例,重度残疾1例,中度残疾4例。结论跨横窦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血肿清除彻底,能更好地避免横窦受压,骨瓣复位符合解剖学的要求,可作为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硬膜外血肿 横窦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文武 柳申鹏 +1 位作者 李庭苇 梁秋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观察碳酸钙D_3颗粒、骨化三醇胶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患者,给... 目的观察碳酸钙D_3颗粒、骨化三醇胶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患者,给予碳酸钙D_3颗粒、骨化三醇胶丸联合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生活质量;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骨密度(BMD);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的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BMD为(0.81±0.03)g/m^2,高于治疗前的(0.72±0.06)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6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4例可耐受,2例因过度敏感给予对症处理;治疗后,所有患者血钙、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碳酸钙D_3颗粒、骨化三醇胶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椎体压缩 水泥成形术 碳酸钙D3颗粒 化三醇胶丸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口内进路水平截骨颏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海鹏 张国志 +1 位作者 汤剑明 黄盛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91-491,共1页
口内进路水平截骨颏成形术是矫正各种颏部畸形的常规手术。目前颏成形术常规采用来复锯或摆动锯等电动骨切割方式进行,术中面临着电动骨切割工具损伤颏神经、损伤颏部舌侧肌血管等风险。损伤颏神经可导致患者暂时或永久性下唇麻木;损... 口内进路水平截骨颏成形术是矫正各种颏部畸形的常规手术。目前颏成形术常规采用来复锯或摆动锯等电动骨切割方式进行,术中面临着电动骨切割工具损伤颏神经、损伤颏部舌侧肌血管等风险。损伤颏神经可导致患者暂时或永久性下唇麻木;损伤颏部舌侧肌血管可引发口底血肿形成,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窒息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截成形术 口内进路 超声 应用 颏部畸形 常规手术 下唇麻木 血肿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后窝肿瘤行骨瓣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丰 鲜继淑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33-34,共2页
总结145例颅后窝肿瘤行颅后窝骨瓣成形术术后发生颅内血肿、肺部感染、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与皮下积液的护理经验。提出实施预见性护理和加强高危时段病情观察是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颅后窝肿瘤 成形术 并发症 颅内血肿 肺部感染 颅神经损伤 脑脊液漏 皮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OVCF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韦巍 薛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4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应用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方法治疗,实验组应用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应用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方法治疗,实验组应用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的活动能力评分(L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两组LAS、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穿刺高粘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OVCF的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LAS与VA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高粘水泥椎体成形术 老年 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体位对经皮球囊撑开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祥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讨论手术体位对经皮球囊撑开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将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手术体位采取过伸俯卧位,对照组采取常规俯卧位,观察2组患... 目的讨论手术体位对经皮球囊撑开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将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手术体位采取过伸俯卧位,对照组采取常规俯卧位,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手术效果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在摆放体位后可达到较大程度的椎体复位,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在经皮球囊撑开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手术中,过伸体位对缓解疼痛、恢复骨折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并掌握术中摆放体位的要点,以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撑开水泥填充椎体成形术 质疏松 椎体压缩 手术体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