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李雷 韩露 吴更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31-2236,共6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48),偶数为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48),偶数为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上颌前牵引治疗,观察组予以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颌面部软组织指标(LL-EP、NLA、G-SnPg)、硬组织指标[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下颌平面角度(MP-SN)、颌平面与眶耳平面(FH)角度(MP-FH)、上颌骨位置(A-OLP)、下颌骨位置(Pg-OLP)、Y轴角度(Y轴角)]、舌骨位置、牙性指标[H-X、H-Y、H-MP、H-F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LL-EP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SNA、ANB、MP-SN、MP-FH、A-OLP及Y轴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H-X、H-Y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U1-NA较对照组大,覆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可显著提升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软硬组织结构、舌骨位置及牙性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化钛板 生长发育期 [牙合]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琦 徐晓媛 +5 位作者 吴聿淼 张晗 胡志强 袁佳敏 崔宇琛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8-515,共8页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较少。本文作者报道1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正畸治疗前分次拔除阻生智齿18、28、38和48及正畸牙15、25、34和44,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术前正畸,矢状向建立尖牙及磨牙超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3~14 mm,水平向匹配上下颌牙弓形态;正颌手术术式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BSSRO)及颏成形术;术后精细调整咬合。患者术后上下颌骨关系恢复正常,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由12.3°改善为4.7°;尖牙和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根平行度良好,无明显牙根吸收;面部软组织侧貌显著改善,面突角(N-Sn-Pg)由143.9°改善为162.8°。术后1年疗效稳定。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高效完成复杂病例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与固定矫治器相比,该技术更有利于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及牙周健康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合)畸形 无托槽隐形矫治 高角(牙合)畸形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角型骨性Ⅲ类患者拔牙掩饰性或手术治疗后上气道容积和舌骨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景胙 刘浩洁 +4 位作者 林成钊 刘振浩 翟烨 郭舒瑜 徐荣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目的比较2种矫治方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气道影响差异,尤其关注气道容积、形态、腭角、下颌旋转及骨位移等方面的具体改变,并通过寻找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的气道指标,以期为预防OSAHS提供新的监测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 目的比较2种矫治方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气道影响差异,尤其关注气道容积、形态、腭角、下颌旋转及骨位移等方面的具体改变,并通过寻找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的气道指标,以期为预防OSAHS提供新的监测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临床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n=18)和掩饰性治疗(n=18)组。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锥形束CT及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气道容积、横径、腭角、下颌骨及舌骨等变化。结果掩饰性治疗后鼻咽容积、舌咽容积均有增大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鼻咽容积、气道鼻咽段和舌咽段横径、腭角、下颌旋转及舌骨位移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舌咽段横径、腭角及舌骨至蝶鞍点距离等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舌咽段截面积、腭角及舌骨的改变较掩饰性治疗组明显。OSAHS的易感人群多出现舌骨下移及气道最小截面积减小,因此在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时应格外注意其气道形态的改变,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饰正畸治疗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合]畸形 气道容积 位移 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高角开牙合拔除下颌磨牙正畸治疗1例
4
作者 武川清 余兵 +2 位作者 张湘宜 任娅岚 刘亚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该文介绍1例成人骨性Ⅲ类高角开[牙合]病例,通过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并竖直第三磨牙,解除开,建立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及磨牙良好的尖窝咬合关系。
关键词 [牙合] 高角 开[牙合] 拔除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Angle Ⅲ类错合咀嚼运动的肌电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彦恒 傅民魁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本研究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合患者咀嚼运动和正中 位大力咬合的肌电活动进行测量,并与正常 成人比较发现: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正中 位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前后束肌电活动均较正常成人低,肌力较小。咀嚼运动... 本研究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合患者咀嚼运动和正中 位大力咬合的肌电活动进行测量,并与正常 成人比较发现: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正中 位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前后束肌电活动均较正常成人低,肌力较小。咀嚼运动时.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嚼肌、颞肌肌电活动均较正常成人低,咀嚼循环活动期较正常成人长.间歇期较正常成人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错he 大力咬合 咀嚼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联合MSE掩饰性矫治骨性Ⅲ类病例1例
6
作者 祁娜 李洪涛 +3 位作者 王晓莉 梁靖雯 叶茜 安晓莉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6-439,共4页
本文报告1例骨性Ⅲ类伴全牙列反[牙合]的矫治病例,通过上颌骨性扩弓器(maxillary skeletal expander,MSE)扩弓,下颌采用隐形矫治器远移磨牙,成功地完成了正畸掩饰性治疗。
关键词 MSE扩弓 磨牙远移 隐形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后缩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婧 周鑫(综述) 陈莉莉(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严重影响颜面美观、口颌系统功能,严重的下颌后缩可引发全身系统性疾病,甚至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危及生命。下颌后缩的病因并不明确,但基因、不良习惯和内分泌功能异常等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目前功能... 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严重影响颜面美观、口颌系统功能,严重的下颌后缩可引发全身系统性疾病,甚至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危及生命。下颌后缩的病因并不明确,但基因、不良习惯和内分泌功能异常等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目前功能矫形治疗、正畸掩饰性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治疗下颌后缩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方法,文章讨论了下颌后缩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治疗成年人骨性Ⅱ类错牙合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皓岩 李欣怡 +3 位作者 石芯宁 李江阳 吴聿淼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4,共7页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深覆盖;影像学检查,ANB角为6.2°,骨性Ⅱ类错牙合。通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配合4枚微种植钉,经过20个月的治疗,患者拔牙间隙关闭完成,牙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前牙内收,下颌骨逆旋,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应用隐形矫治器配合微种植体支抗可以在成年人拔牙病例中实现良好的牙齿三维方向控制,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类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合 前磨牙 过山车效应 种植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Angle III类错替牙期患者语音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杰 范存晖 王兰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 :探讨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牙合对语音功能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 ;对发音异常的语音进行声学分析。方法 :3 8名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 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选择 40名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做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 2组儿童的... 目的 :探讨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牙合对语音功能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 ;对发音异常的语音进行声学分析。方法 :3 8名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 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选择 40名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做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 2组儿童的语音进行判听 ,记录错误音素及错误类型 ,并应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对错误音素进行语音声学分析。结果 :①骨性AngleIII类错牙合替牙期患者大多数存在发音异常 ,主要集中于 /z ,c ,s/等咝音上 ;②正常清咝音VOT >0 ,而错牙合组错误音素的VOT =0。结论 :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angleⅲ类错he 替牙期 语音功能 发音障碍 牙列 嗓音起始时间 V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1例
10
作者 曾宇 王晓璇 +4 位作者 张茂奇 张爱娟 高雅 熊晖 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732,共6页
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病例。本病例在正颌手术前正畸去代偿阶段,实施改良PAOO术式,包括保留龈乳头切口设计、... 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病例。本病例在正颌手术前正畸去代偿阶段,实施改良PAOO术式,包括保留龈乳头切口设计、全厚瓣翻瓣术、超声骨刀牙根间骨皮质切开术、无胶原屏障膜覆盖的骨增量技术(仅使用骨移植材料)以及创新缝合方法。术后24个月的随访显示,术区唇侧骨板厚度显著增加,角化龈宽度明显改善,且长期疗效稳定,未出现显著牙龈退缩或重度牙周组织炎症反应。该改良术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手术创伤及相关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加速成正畸 皮质切开术 硬组织增量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快速扩弓方式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效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韩磊 鲁桐 +1 位作者 朱培香 李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2-1432,共11页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骨支抗式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作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及位置。方法·选取一名替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上颌发育不足的...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骨支抗式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作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及位置。方法·选取一名替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上颌发育不足的青少年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建立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骨支抗式、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而后将前述模型组装成为上颌复合体和骨支抗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1)、上颌复合体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2)。依次根据扩弓方式、牵引位置的不同,在模型1、2中分别建立以下工况:①根据扩弓方式,将模型1设置为A组,模型2设置为B组。②根据牵引位置,将上述2组继续分为试验组Ⅰ组(牵引钩位于双侧尖牙颊侧)、Ⅱ组(牵引钩位于双侧第一前磨牙颊侧)和Ⅲ组(牵引钩位于双侧第二前磨牙颊侧)。同时,分别将A、B组中不联合前方牵引设置为对照组(即为A0组、B0组)。采用图表分析的方法对A、B组在不同牵引位置时的颅颌面骨缝应力分布特征,以及颅颌面骨骼点、颅颌面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位移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在颅颌面骨缝应力分布特征方面,A、B组中翼突上颌缝的等效应变最大,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其等效应变均逐渐增加;AⅠ组各骨缝的最大主应变大于BⅠ组。在颅颌面骨骼位移趋势方面,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在水平向上A、B试验组的鼻骨和上颌骨均向右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在矢状向上该2组的鼻骨均向后移动且位移趋势均减小、上颌骨均向前移动且位移趋势均增大,在垂直向上该2组的鼻骨均向下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上颌骨均向上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在颅颌面骨骼点(ANS、PNS)位移趋势方面,A组中上颌平面(ANS-PNS平面)发生顺时针旋转,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该平面顺时针旋转趋势减小;而B组中ANS-PNS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该平面逆时针旋转趋势更加明显。在上颌牙列位移趋势方面,A、B试验组的中切牙在水平向、矢状向、垂直向上的位移均为负值,即存在远中、唇向、伸长的位移趋势,第一磨牙在水平向上的位移均为负值,即存在颊向位移趋势;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中切牙牙冠的唇向移动趋势增大,第一磨牙牙冠从远中移动变为近中移动。结论·临床上前方牵引位置放于后侧有利于上颌骨前移;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可选择不同的扩弓方式联合前方牵引,在实现上颌骨前移的同时实现上颌平面的有利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式快速扩弓 牙支持式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三维有限元分析 [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支抗式与骨支抗式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子煜 曹斐然 +2 位作者 吴贝贝 杨梓 王元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比较应用牙支抗式(FM)与前腭旁正中区域微螺钉种植支抗(MSI/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将18例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 目的:比较应用牙支抗式(FM)与前腭旁正中区域微螺钉种植支抗(MSI/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将18例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n=9),分别采用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方案(FM)和用MSI/FM支抗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的治疗方案(MSI/FM)。两组均以交替快速上颌骨扩张和收缩(Alt-RAMEC)的方式结合双侧约3.92 N、相对于平面向前、向下30°的前方牵引力,纠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通过Lortho头影测量软件对两组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描画重叠并分析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两组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和Ⅲ类错[牙合]均得到明显改善,MSI/FM组患者的平均矫治时间较短。FM组在以下测量指标中T0和T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NA、ANB、Co-A、Co-Gn、 Wits、S-Go、Na-Me、MP、 U1-SN、UADH、LADH、Overjet、UL-EP增加,U1-L1减小。MSI/FM组在以下测量指标中T0和T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NA、ANB、Co-A、Wits、Na-Me、MP、Y轴角、U1-SN、Overjet、UL-EP增加,SNB、Co-Gn-Co-A、S-Go/N-Me、U1-L1、L1-MP减小。结论:FM和MSI/FM分别与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均可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MSI/FM组平均矫治时间较短、骨性效应较显著、牙性代偿较轻,上颌综合长度向前生长明显、下颌生长方向改善明显、上前牙代偿性唇倾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微螺钉种植体 支抗 交替快速上颌扩张和收缩 上颌前方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胡小蓓 张昆 +1 位作者 张建云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的变化,探究舌形态变化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收集患者术...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的变化,探究舌形态变化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1个月(T1)、术后6~12个月(T2)的螺旋CT影像资料,测量T0、T1、T2期舌在口内的相对位置、舌相对于颅底的矢状向位置、垂直向位置、舌长度、舌高度、舌正中矢状截面面积及口内舌体积,并分析其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的相关性。结果:正颌术后,舌在口内的位置更靠后上,较T0期,T2期L2、L3、L4分别增大(2.08±2.76)mm、(1.88±2.48)mm、(1.64±2.31)mm。与T0期相比,T1期舌高度显著增加,而舌矢状向位置、舌长度、口内舌体积显著减小;T2期舌高度恢复至T0期水平,而舌矢状向位置、舌长度、口内舌体积仍显著减小,分别减小(4.41±5.53)mm、(4.81±6.96)mm、(6.04±13.62)cm 3。舌矢状向位置、口内舌体积的变化量与下牙槽座点的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r=0.394,r=0.452)。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在固有口腔内更靠后上,口内舌体积减小,提示舌发生自适应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双颌手术 舌形态 舌体积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赵健 史舒雅 +2 位作者 李超群 李昕 侯德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头帽口外弓+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矫治时间、治疗后6个月头影测量指标、微笑美学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矫治成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矫治时间[(14.3±3.6)月]低于对照组[(20.1±4.2)月,P<0.05];两组矫治后切牙唇倾度(U1-L1,L1-MP,U1-SN)、ANB、上颌中切牙内收量(U1-Ptm)、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量(U6-SP)、覆盖(OJ)、覆颌(OB)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矫治前后U6-SP变化量低于对照组,U1-L1、U1-SN、U1-Ptm、L1-MP变化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牙根吸收、上颌窦底感染、创伤性溃疡、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能缩短矫治时间,前牙内收效果更佳,微笑美观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牙槽嵴 微种植体 (牙合)畸形 微笑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联合正颌治疗骨性Ⅱ类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袁佳敏 王宋庆 +3 位作者 吴聿淼 崔宇琛 张琦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7-1114,共8页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常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ICR),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颌面部畸形。本文报道1例骨性Ⅱ类高角并发ICR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24岁,主诉前牙开牙合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诊为ICR。采用牙合板治疗稳...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常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ICR),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颌面部畸形。本文报道1例骨性Ⅱ类高角并发ICR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24岁,主诉前牙开牙合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诊为ICR。采用牙合板治疗稳定髁突吸收后,实施正畸联合正颌治疗。治疗后4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牙齿排列整齐,散在间隙完全关闭,前突面型明显改善(ANB角减少4.2°),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弹响症状消失,建立稳定的Ⅰ类咬合关系。三维CT复查显示髁突骨质重建良好,关节间隙恢复正常。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患者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均获得明显改善。对于ICR患者应在髁突吸收稳定后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牙合板治疗可作为有效的术前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髁突吸收 牙合 高角病例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合板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SE结合MEAW治疗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病例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一诺 李莹 +1 位作者 徐静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本病例应用上颌骨性扩弓器(MSE)结合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对1名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患者进行单纯正畸掩饰治疗。保持16个月后观察,疗效稳定无复发。
关键词 下颌偏斜 上颌扩弓器 多曲方丝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牙矫治对成年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玉 姜欢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结构的变化,分析拔牙矫治对该类患者上气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目的:通过对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结构的变化,分析拔牙矫治对该类患者上气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60例,根据是否进行减数矫治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每组3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Dolphin软件对患者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组织结构进行定点描绘和测量,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相关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拔牙组患者悬雍垂尖与中咽壁点的距离(U-MPW)、会厌谷点与下咽壁点的距离(V-LPW)、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下内交角(U1-SN)和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上内交角(L1-MP)明显减小(P<0.05),[牙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夹角(OP-SN)和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明显增大,(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非拔牙组患者矫治后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明显减小(P<0.05),OP-SN和L1-MP明显增大(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在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变窄,主要发生在上气道口咽段和喉咽段,而舌骨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高角 [牙合] 上气道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唐娜 赵志河 +1 位作者 廖春晖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面型 矢状面型 [牙合] [牙合] 颏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矫治中扩弓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1
19
作者 马文盛 卢海燕 +2 位作者 董福生 胡骁颖 栗兴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前方牵引与单纯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分为A、B组,A组15例采用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B组16例采用单纯前方牵引矫治。2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前方牵引与单纯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分为A、B组,A组15例采用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B组16例采用单纯前方牵引矫治。2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23个测量项目,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并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A组疗程平均10.14个月,B组平均9.77个月(P>0.05)。Pancherz分析结果表明,A、B组上颌基骨分别前移2.99mm和3.33mm;A组下颌基骨后移0.07mm,B组下颌基骨前移0.80mm;A、B组前牙覆盖分别增加4.51mm和6.37mm,磨牙关系改善分别为4.97mm和4.73mm。以上项目除前牙覆盖的变化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A组下颌磨牙在下颌基骨中前移了1.18mm,B组下颌磨牙在下颌基骨中后移了1.20mm(P<0.05)。从2组矫治前后治疗变化量的比较来看,矫治后2组上颌前牙的唇倾度均有增加,但B组较A组增加更多(P<0.05)。结论对早期骨性Ⅲ类错采用前方牵引矫治,无论快速扩弓与否,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早期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孟耀 刘进 +3 位作者 郭鑫 邓凯雄 刘曼 周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研究采用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需行前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植入骨种植钉配合面框式前牵引,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力值为(3.5±0.1)N。治... 目的研究采用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需行前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植入骨种植钉配合面框式前牵引,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力值为(3.5±0.1)N。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采用Legan&Burstone软组织分析法以及相关硬组织测量,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Ⅲ类错均得到改善,鼻底趋于丰满,颏部顺时针旋转,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上下面高比、鼻唇角、上唇突度及颏唇沟深度无明显变化。上前牙无明显变化,下前牙舌倾,上颌骨向前生长,A点前移,SNA、ANB增大;SNB减小,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结论骨种植钉前牵引可促进上颌生长,使面中份丰满,且对上颌前牙轴倾度无影响,从而纠正骨性Ⅲ类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前牵引 面部软组织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