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翻修术式治疗寰枢椎后路复位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庆海 王超 +4 位作者 闫明 许南方 田英轮 王圣林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4,共9页
目的:研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患者因寰枢椎术后复位不足而进行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21年8月因寰枢椎复位不足产生神经压迫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研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患者因寰枢椎术后复位不足而进行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21年8月因寰枢椎复位不足产生神经压迫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翻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和B组(“后前后”联合入路,即后路内固定拆除及植骨块截骨、前路经口咽寰枢松解复位、再次后路固定融合术)。研究本组病例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的变化、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手术过程有无并发症及并发症的种类和数量,手术前后延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的大小。其中脊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的改善率(JOA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7-治疗前评分)]×100%。寰枢关节脱位的影像学改善率用延脊髓角改善率[CMA改善率=(术后角度-术前角度)/术前角度×100%]表示,并在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2例因寰枢椎复位不足行翻修术的IAAD患者术前均存在脊髓病,其中A组14例,B组18例。A组术前JOA评分13.00±1.96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15.54±1.08分,术前CMA 132.66°±9.36°,术后末次随访CMA 144.74°±11.18°,住院时间21.93±14.07d,手术时间211.43±92.64min,术中出血量279.29±345.17mL。B组术前脊髓功能JOA评分11.78±3.23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14.97±1.47分,术前CMA 126.28°±11.06°,术后末次随访CMA 154.71°±6.50°,住院时间35.83±26.19d,手术时间368.83±118.55min,出血量534.50±324.66mL。A组翻修手术并发症率为57.1%,JOA改善率为(68.00±15.16)%,CMA改善率为(9.23±6.23)%;B组翻修手术并发症率为33.3%,JOA改善率(63.59±10.89)%,延脊髓角改善率(23.21±9.83)%。A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而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性。B组的CMA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而两组的脊髓病改善率(JOA改善率)及翻修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寰枢椎后路复位不足病例的翻修术并发症较高、临床疗效较差。后前后联合手术相对于经口齿状突切除术的CMA改善率较优,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解除脊髓压迫的同时可完全恢复颈椎力线。初次手术应做到寰枢解剖复位,尽量避免在寰枢复位不足状态下实行固定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修手术 寰枢关节脱位后入路手术 骨性脱位经口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