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治疗成年人骨性Ⅱ类错牙合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张皓岩 李欣怡 +3 位作者 石芯宁 李江阳 吴聿淼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4,共7页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深覆盖;影像学检查,ANB角为6.2°,骨性Ⅱ类错牙合。通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配合4枚微种植钉,经过20个月的治疗,患者拔牙间隙关闭完成,牙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前牙内收,下颌骨逆旋,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应用隐形矫治器配合微种植体支抗可以在成年人拔牙病例中实现良好的牙齿三维方向控制,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类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骨性ⅱ类错牙合 前磨 过山车效应 种植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牙合女性患者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度的CBCT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军 王紫仪 张晓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6-901,共6页
目的:分析骨性Ⅱ类错牙合女性患者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骨性Ⅱ类错牙合30例及个别正常牙合10例治疗前CBCT数据,以眼耳平面、腭平面及牙合平面测量上颌磨牙倾斜度,并将患者测量项目与个别正常牙合... 目的:分析骨性Ⅱ类错牙合女性患者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骨性Ⅱ类错牙合30例及个别正常牙合10例治疗前CBCT数据,以眼耳平面、腭平面及牙合平面测量上颌磨牙倾斜度,并将患者测量项目与个别正常牙合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将骨性Ⅱ类高角、均角和低角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把不同垂直骨面型间的测量项目与下颌平面角及牙合平面角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FH平面、腭平面及牙合平面为参考平面时,骨性Ⅱ类U6较个别正常牙合更加远中倾斜。以腭平面及FH平面为参考时,骨性Ⅱ类低角组到高角组,U6有远中倾斜趋势。以牙合平面为参考时,U7在高角组到低角组有远中倾斜趋势。结论:为代偿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不调,骨性Ⅱ类错牙合U6有远中倾斜。骨性Ⅱ类U6随下颌平面角的增加代偿性远中倾斜,但U7远中倾斜趋势不明显。无论何种骨性Ⅱ垂直骨面型,U6代偿性倾斜移动以维持咬合力沿牙齿长轴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上颌磨近远中倾斜角度 锥形束CT 垂直面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潘成琼 李明 +5 位作者 秦燕军 严斌 程磊 赵宏 王林 赵春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正畸的效果。方法:对7名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的轻度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矫治前后的CBCT进行三维测量分析。结果:骨皮质切开的患者前牙内收时间为3.2个月;上中切牙明显内收,上...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正畸的效果。方法:对7名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的轻度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矫治前后的CBCT进行三维测量分析。结果:骨皮质切开的患者前牙内收时间为3.2个月;上中切牙明显内收,上颌牙槽骨也有内收,随着上颌切牙的内收上唇内收明显。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成人患者能够加速牙齿移动,并尽可能地实现前牙的整体内收,改善了患者软组织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切开术 骨性ⅱ类错牙合 正畸加速 锥形束CT(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季海宁 梁源 +2 位作者 隋珂 高麒 丁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及垂直骨面型对其的影响。方法:纳入64名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对照组选择正常15名,进行锥形束CT的拍摄,对前牙区牙槽骨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骨性Ⅱ类错患者根据...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及垂直骨面型对其的影响。方法:纳入64名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对照组选择正常15名,进行锥形束CT的拍摄,对前牙区牙槽骨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骨性Ⅱ类错患者根据垂直骨面型的不同进行分组整理分析。结果:骨性Ⅱ类错患者前牙区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及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性Ⅱ类错高角组患者前牙区唇舌侧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厚度均低于低角组(P<0.05)。结论:骨性Ⅱ类错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尤其是切牙区牙槽骨厚度较低,高角组低于低角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垂直面型 形态 锥形束CT(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投影建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艺萌 高辉 +1 位作者 肖丹娜 方姝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将骨性Ⅱ类错牙合牙弓及基骨弓的三维影像测量数据投影到二维平面,建立描述其形态的数学模型。方法:选取3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锥形束CT资料,确定牙弓标志点(Fa)和基骨弓标志点(Ba)并进行测量,蜂群算法确定牙合平面,Matlab 7.0软... 目的:将骨性Ⅱ类错牙合牙弓及基骨弓的三维影像测量数据投影到二维平面,建立描述其形态的数学模型。方法:选取3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锥形束CT资料,确定牙弓标志点(Fa)和基骨弓标志点(Ba)并进行测量,蜂群算法确定牙合平面,Matlab 7.0软件计算二维坐标,获得消除三维值的二维投影点图。结果:建立描述骨性Ⅱ类错牙合牙弓和基骨弓形态的Beta函数模型:1)牙弓:上颌Y=41.01[1-(2X/61.08)2]0.73,下颌Y=37.35[1-(2X/59.55)2]0.717;2)基骨弓:上颌Y=29.15[1-(2X/65.63)2]0.721,下颌Y=30.91[1-(2X/79.19)2]1.242。结论:建立与骨性Ⅱ类错牙合牙弓及基骨弓形态拟合度较高的函数方程,所得函数及测量数据可指导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数学模型 二维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张琦 徐晓媛 +5 位作者 吴聿淼 张晗 胡志强 袁佳敏 崔宇琛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8-515,共8页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较少。本文作者报道1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正畸治疗前分次拔除阻生智齿18、28、38和48及正畸牙15、25、34和44,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术前正畸,矢状向建立尖牙及磨牙超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3~14 mm,水平向匹配上下颌牙弓形态;正颌手术术式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BSSRO)及颏成形术;术后精细调整咬合。患者术后上下颌骨关系恢复正常,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由12.3°改善为4.7°;尖牙和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根平行度良好,无明显牙根吸收;面部软组织侧貌显著改善,面突角(N-Sn-Pg)由143.9°改善为162.8°。术后1年疗效稳定。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高效完成复杂病例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与固定矫治器相比,该技术更有利于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及牙周健康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治疗 ()畸形 无托槽隐形矫治 高角()畸形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1例
7
作者 曾宇 王晓璇 +4 位作者 张茂奇 张爱娟 高雅 熊晖 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732,共6页
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病例。本病例在正颌手术前正畸去代偿阶段,实施改良PAOO术式,包括保留龈乳头切口设计、... 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病例。本病例在正颌手术前正畸去代偿阶段,实施改良PAOO术式,包括保留龈乳头切口设计、全厚瓣翻瓣术、超声骨刀牙根间骨皮质切开术、无胶原屏障膜覆盖的骨增量技术(仅使用骨移植材料)以及创新缝合方法。术后24个月的随访显示,术区唇侧骨板厚度显著增加,角化龈宽度明显改善,且长期疗效稳定,未出现显著牙龈退缩或重度牙周组织炎症反应。该改良术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手术创伤及相关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加速成正畸 皮质切开术 硬组织增量 正畸-正颌联治疗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联合正颌治疗骨性Ⅱ类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袁佳敏 王宋庆 +3 位作者 吴聿淼 崔宇琛 张琦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7-1114,共8页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常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ICR),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颌面部畸形。本文报道1例骨性Ⅱ类高角并发ICR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24岁,主诉前牙开牙合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诊为ICR。采用牙合板治疗稳...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常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ICR),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颌面部畸形。本文报道1例骨性Ⅱ类高角并发ICR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24岁,主诉前牙开牙合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诊为ICR。采用牙合板治疗稳定髁突吸收后,实施正畸联合正颌治疗。治疗后4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牙齿排列整齐,散在间隙完全关闭,前突面型明显改善(ANB角减少4.2°),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弹响症状消失,建立稳定的Ⅰ类咬合关系。三维CT复查显示髁突骨质重建良好,关节间隙恢复正常。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患者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均获得明显改善。对于ICR患者应在髁突吸收稳定后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牙合板治疗可作为有效的术前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髁突吸收 骨性ⅱ类错牙合 高角病例 正畸正颌联治疗 板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赵健 史舒雅 +2 位作者 李超群 李昕 侯德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头帽口外弓+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矫治时间、治疗后6个月头影测量指标、微笑美学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矫治成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矫治时间[(14.3±3.6)月]低于对照组[(20.1±4.2)月,P<0.05];两组矫治后切牙唇倾度(U1-L1,L1-MP,U1-SN)、ANB、上颌中切牙内收量(U1-Ptm)、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量(U6-SP)、覆盖(OJ)、覆颌(OB)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矫治前后U6-SP变化量低于对照组,U1-L1、U1-SN、U1-Ptm、L1-MP变化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牙根吸收、上颌窦底感染、创伤性溃疡、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能缩短矫治时间,前牙内收效果更佳,微笑美观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嵴 微种植体 ()畸形 微笑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髁突 稳定[]板 正畸 正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口呼吸患者肥大腺样体和扁桃体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郄会 李丹 +4 位作者 李晨曦 芦琳 窦晨雷 张帆 单丽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骨性Ⅱ类错[牙合]口呼吸患者肥大腺样体、扁桃体的变化及转归。方法:纳入9~16岁替牙期(平均10.6岁)和恒牙期(平均14.1岁)骨性Ⅱ类患者104例,其中实验组54例(口呼吸患者),对照组50例(鼻呼吸患者),记录扁桃体大小。采用头颅... 目的:探讨儿童骨性Ⅱ类错[牙合]口呼吸患者肥大腺样体、扁桃体的变化及转归。方法:纳入9~16岁替牙期(平均10.6岁)和恒牙期(平均14.1岁)骨性Ⅱ类患者104例,其中实验组54例(口呼吸患者),对照组50例(鼻呼吸患者),记录扁桃体大小。采用头颅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并计算A/N值。结果:口呼吸组恒牙期与替牙期A/N值(%)分别为56.9±7.2和54.7±12.6(P>0.05);鼻呼吸组分别为49.3±9.3和40.3±11.8(P<0.05)。口呼吸组A/N值在替牙期和恒牙期均大于鼻呼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值是口呼吸独立影响因素(P<0.05),腺样体肥大与扁桃体肥大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口呼吸患者肥大腺样体持续到恒牙期。A/N值是发生口呼吸的独立危险因素。腺样体肥大与扁桃体肥大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呼吸 [] 腺样体肥大 扁桃体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垂直向颅面部骨关系的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小雪 杨陆一 +3 位作者 滕蓉 宁磊 王守东 牡琦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4-799,共6页
目的: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部垂直向各标志点的定量关系方程,并将不同性别患者测量值用同一公式表达。方法:选取10~18岁未经治疗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共155例,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和SN-MP)值分为高角组5... 目的: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部垂直向各标志点的定量关系方程,并将不同性别患者测量值用同一公式表达。方法:选取10~18岁未经治疗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共155例,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和SN-MP)值分为高角组50例、均角组58例和低角组47例。每组随机选取5例作为检验样本,其余为实验样本。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参数测量[前面高(N-Me)、上面高(N-Ans)、前鼻棘至上中切牙切缘垂直距离(Ans-U1)、下中切牙切缘至颏下点的垂直距离(L1-Me)、下面高(Ans-Me)、后面高(N-Go)、鼻根点至蝶鞍点的垂直距离(N-S)、蝶鞍点至关节点的垂直距离(S-Ar)、关节点至下颌角点的垂直距离(Ar-Go)、蝶鞍点至下颌角点的垂直距离(S-Go)、下颌角(∠Go)、面角(Facial angle)和后面高前面高比(S-Go/N-Me)]。确定与颅面结构相关的影响因子,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方程参数获得相关方程,将优化方程所得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误差比较。结果:高角、均角和低角组组内不同性别患者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同一类型不同性别组合并进行组间比较,大部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角组患者,年龄与Ans-U1呈正相关关系(r=0.470),N-Me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964),Ans-U1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05)、与面角呈负相关关系(r=-0.023),N-Go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926),L1-Me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98)、与∠Go呈负相关关系(r=-0.468);均角组患者,年龄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531),Ans-U1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78)、与面角呈负相关关系(r=-0.262),Ans-Me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920)、与N-Ans呈负相关关系(r=-0.560)、与Ar-Go呈负相关关系(r=-0.652),N-Go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867)、与N-Ans呈正相关关系(r=0.252)、与L1-Me成正相关关系(r=0.754),S-Ar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671)、与Ar-Go呈负相关关系(r=-0.250)、与L1-Me呈正相关关系(r=0.552);低角组患者,年龄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602)、与下颌角呈负相关关系(r=-0.346)、与L1-Me呈正相关关系(r=0.576),N-Me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69)、与N-Go呈正相关关系(r=0.859)、与面角呈负相关关系(r=-0.177),N-Ans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605)、与Ans-U1呈负相关关系(r=-0.113),Ans-Me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869)、与面角呈正相关关系(r=0.070)、与Ans-U1呈正相关关系(r=0.785),N-Go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859)、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829)。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了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患者颅面部垂直向各标志点的定量关系方程。高角组,年龄=5.883 6+0.269×Ans-U1,N-M=22.026 6+1.494 5×Ans-Me,Ans-U1=34.959 4+0.454 5×Ans-Me-0.409 7×Facial angle,N-Go=-4.588 2+0.472 4×N-Me,L1-Me=-12.590 5+0.532 2×Ans-Me+0.124 3×∠Go;均角组,年龄=-2.944 1+0.146 8×N-Me,Ans-U1=18.917 0+0.476 4×Ans-Me-0.230 2×Facial angle,Ans-Me=-0.620 5+1.014 5×N-Me-0.974 1×N-Ans-0.057 6×Ar-Go,N-Go=1.631 1+0.897 8×S-Go+0.919 7×N-S+0.168 8×L1-Me,S-Ar=-1.823 1+0.845 3×S-Go-0.867 0×Ar-Go+0.202 4×L1-Me;低角组,年龄=11.740 6+0.152 7×S-Go-0.169 9×∠Go+0.252 5×L1-Me,N-Me=61.153 0+0.964 3×Ans-Me+0.628 6×N-Go-0.689 2×Facial angle,N-Ans=-4.949 2+1.065 8×N-Me-2.316 5×Ans-U1,Ans-Me=-25.180 0+0.418 4×N-Me+0.280 3×Facial angle+0.477 6×Ans-U1,N-Go=8.684 2+0.409 9×N-Me+0.403 3×S-Go。遗传算法建立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部垂直向的方程可以表明其垂直向定量关系,并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生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垂直面型 生长预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雪(综述) 罗梦奇(综述) +5 位作者 JoannaBek Ser Yun(综述) 刘洋(综述) 李继华(综述) 白丁(审校) 韩向龙(审校) 祝颂松(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临床上,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常常伴随着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部分病例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这类病例的矫治方案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治疗有赖于系统的检查... 临床上,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常常伴随着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部分病例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这类病例的矫治方案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治疗有赖于系统的检查、明确的诊断、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思维、科学的治疗方案与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文基于文献汇总及本团队近年来临床多学科会诊与治疗经验,对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伴或不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复杂病例诊疗进展及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方案及流程,以期为相关临床多学科诊疗标准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最大尖交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评价双颌手术影响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昆 邹维娜 +2 位作者 蒲玉梅 胡小蓓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采用螺旋CT分析双颌手术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男4例,女8例)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天(T1)、术后6~12个月(T2)... 目的:采用螺旋CT分析双颌手术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男4例,女8例)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天(T1)、术后6~12个月(T2)的螺旋CT数据,测量T0、T1、T2上气道各平面矢状径、横径、截面积、上气道各段长度、容积等指标,分析患者T0、T1、T2的上气道三维变化。结果:鼻咽前界平面垂直径、鼻咽段、舌咽段气道长度及上气道总长度在术后3 d及术后6~12个月显著减小,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分别减小(3.42±3.68)mm、(3.42±3.68)mm、(2.83±3.89)mm、(6.02±8.23)mm。鼻咽前界平面截面积、鼻咽下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腭咽下界平面横径、腭咽段气道容积在术后3 d时显著减小,但在术后6~12个月恢复到手术前水平。舌咽上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舌咽下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舌咽段气道容积在术后3 d无显著变化,在术后6~12个月显著增大,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分别增大(3.90±3.83)mm、(25.16±68.21)mm2、(3.26±3.74)mm、(34.55±89.41)mm2、(1091.63±1382.39)mm3。术后6~12个月舌咽段气道容积的变化量与B点的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结论: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会造成舌咽段气道增大,增大量与下颌骨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腭咽段气道在术后出现暂时性缩窄,但在术后6~12个月恢复到手术前水平;鼻咽段气道、喉咽段气道及上气道总容积无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双颌手术 上气道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及牙槽骨改建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玉 胡鑫浓 +1 位作者 崔圣洁 施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应用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的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和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完成术前正畸及正颌手... 目的:应用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的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和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完成术前正畸及正颌手术的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中,筛选出30例术前正畸前后拍摄了头颅侧位片和CBCT的患者。测量术前正畸前后与下前牙角度及线距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包括:下中切牙(L1)长轴-眶耳平面角(L1-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angle,L1-FH)、L1长轴-下颌平面角(L1-mandibular plane angle,L1-MP)、L1长轴-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交角(L1-nasion-supramental angle,L1-NB)、L1切缘到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线距)等。利用CBCT测量并评估术前正畸前后下前牙唇/舌侧骨开裂长度(d-La/d-Li)及骨开裂/骨开窗发生情况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L1的d-Li变化量与年龄、术前正畸疗程及治疗前头影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与术前正畸牙周风险相关的因素。结果:经过术前正畸治疗,L1-FH、L1-MP、L1-NB、L1-NB线距分别变化了11.56°±5.62°、-11.13°±5.53°、-11.57°±5.43°、(-4.99±1.89)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个测量牙位中,45个术前正畸前(T0)唇侧存在骨开裂/骨开窗,而术前正畸后(T1)不再骨开裂/骨开窗;142个T0时舌侧不存在骨开裂/骨开窗,而T1时出现了骨开裂/骨开窗。术前正畸后下侧切牙(L2)、下尖牙(L3)及下前牙(L1+L2+L3)的d-La分别减小了(0.95±2.22)mm、(1.20±3.23)mm及(0.68±2.50)mm,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正畸后L1、L2、L3及L1+L2+L3的d-Li分别增加了(4.43±1.94)mm、(4.53±2.35)mm、(3.19±2.80)mm及(4.05±2.4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1的d-Li变化量与治疗前的L1-FH值成正相关(r=0.373,P=0.042)。结论: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在减数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后经过完善的术前正畸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下前牙去代偿效果,但下前牙舌侧牙周风险升高。这种风险可能与治疗前下前牙相对眶耳平面的唇倾程度相关,在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设计时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开裂 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功能矫治器对比传统功能矫治器前导下颌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磊 李紫薇 +3 位作者 康芙嘉 王宋庆 谢尊玄 朱宪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目的 以传统功能矫治器为对照,对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 目的 以传统功能矫治器为对照,对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组研究者按照PICOS条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查文献、提取数据,并使用ROBINS-I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总样本量283例。隐形矫治器与功能矫治器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时,SNA、SNB、ANB、下颌体长度、上前牙角度、覆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下颌平面角变化存在0.90°的差异;对照组下颌支生长量比隐形组多1.10 mm;隐形组下牙唇倾度比对照组少1.94°。结论 隐形组在前导下颌时能更好地控制下颌前牙的唇倾度,下颌平面角基本保持不变,下颌升支的生长量不如对照组,临床中应当采用辅助措施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前导下颌 隐形矫治器 功能矫治器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外科手术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颖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3-1075,共3页
上气道的形态和通畅度与呼吸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而下颌骨发育不足有可能促使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出现上气道狭窄现象,情况严重者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目前,临床治疗重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主要采取正... 上气道的形态和通畅度与呼吸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而下颌骨发育不足有可能促使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出现上气道狭窄现象,情况严重者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目前,临床治疗重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主要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式主要包含下颌骨矢状劈开术、双颌前徙术、颏成形术及牵张成骨术等。为了更好地理解上气道形态与OSAHS之间的关系,探求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更有效的临床治疗途径,本文将回顾不同手术方法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及OSAHS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上气道 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正畸-正颌联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角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非常规拔牙正畸再治疗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群智 俞沣洋 +3 位作者 张佳男 卢海平 胡颖超 邵佳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6-868,共3页
该文介绍1例正畸再治疗病例,患者高角、上下牙弓前突、下颌后缩,双侧咬合为完全远中关系,垂直向生长严重不调。通过非常规拔牙矫治,配合微螺钉及高位牵引,进行三维方向上的控制,最终患者面型及咬[牙合]关系得到较大改善。
关键词 [] 正畸再治疗 微螺钉 非常规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矫治器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形态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彪 路荣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比较研究口腔矫治器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前后上气道三维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口腔矫治器对多导睡眠监测仪及白天嗜睡量表诊断为OSAS且为骨性Ⅱ类[牙...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比较研究口腔矫治器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前后上气道三维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口腔矫治器对多导睡眠监测仪及白天嗜睡量表诊断为OSAS且为骨性Ⅱ类[牙合]畸形的36例患者进行治疗,戴用矫治器治疗4个月后,进行CBCT扫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OSAS患者治疗前后腭咽、舌咽等不同部位上气道形态的三维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在戴用可调式矫治器4个月时,所有患者的腭咽容积测量值均显著增加(P<0.05);低角和均角患者的舌咽各项测量值均显著提高(P<0.05),高角患者的舌咽测量值中仅矢状向变化有显著差异,其余测量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治疗器治疗下颌后缩的OSAS患者时,能显著改善低角患者和均角患者的上气道形态,但高角患者的上气道形态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矫治器 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 []畸形 上呼吸道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上尖牙牙槽骨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郝璐 刘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1-356,共6页
目的:比较运用2种方法内收上前牙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尖牙旋转及牙槽骨形态的改变。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其中15例拔牙治疗,15例非常规拔牙治疗,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术前术后CBCT影像扫描,分别对其上颌双侧尖... 目的:比较运用2种方法内收上前牙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尖牙旋转及牙槽骨形态的改变。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其中15例拔牙治疗,15例非常规拔牙治疗,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术前术后CBCT影像扫描,分别对其上颌双侧尖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厚度、牙槽骨高度及尖牙牙根旋转范围、尖牙牙根旋转距离进行测量。利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与非常规拔牙矫治后,上颌尖牙牙槽骨厚度、牙槽骨高度及尖牙牙根旋转范围和旋转距离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非常规拔牙矫治比较,拔牙矫治后,尖牙更加直立,牙根的移动范围更大,唇侧牙槽骨吸收更多,而远中牙槽骨高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成人患者 正畸治疗 上尖形态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