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修复材料的性质评估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浩 张里程 +2 位作者 石涛 熊琦 唐佩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0-734,共5页
目的:评估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等3种天然骨骼基本成分构建成的三维多孔骨修复材料的理化性能和体内生物学性能,观察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载体的效果。方法: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 目的:评估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等3种天然骨骼基本成分构建成的三维多孔骨修复材料的理化性能和体内生物学性能,观察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载体的效果。方法: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及BMP-2为原料,通过化学交联和冷冻干燥的方法构建具有一定三维结构的骨修复材料。通过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结构性能;通过表面能谱、X线衍射观察材料的理化性能;将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种植在材料表面,观察MSCs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生和分化;将该复合材料种植在大鼠体内,观察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和异位成骨情况。结果:骨修复材料在植入局部保持完整的支架结构,具有利于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多孔结构。通过肌肉埋植,在异位诱导形成了骨组织,并且随着骨组织的形成,支架逐渐降解吸收。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骨形态发生蛋白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特性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用品 胶原 羟基磷灰石 素硫酸盐 形态发生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狗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廷宝 范清宇 +3 位作者 张殿忠 周勇 裘秀春 文艳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8,I001,共4页
用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的材料修复狗股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骨缺损。显露狗右侧股骨中段 ,微波诱导高温 5 0℃、2 0min原位灭活 ,造成 2 5cm× 1 0cm骨缺损 ,植入复合材料 ,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 用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的材料修复狗股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骨缺损。显露狗右侧股骨中段 ,微波诱导高温 5 0℃、2 0min原位灭活 ,造成 2 5cm× 1 0cm骨缺损 ,植入复合材料 ,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线照相、99mTc MDP骨显像、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发现 ,该复合材料极易塑形 ,能用于修复各种形状的骨缺损并能早期负重 ,其内部存在有利于新生血管长入的不规则间隙 ,最终与宿主骨达到“生物铆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微波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二聚体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 刘云松 +3 位作者 吕珑薇 陈彤 吴刚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成骨诱导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二聚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7heterodimer,BMP-2/7)在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 ASCs,以成骨诱... 目的:探讨新型成骨诱导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二聚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7heterodimer,BMP-2/7)在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 ASCs,以成骨诱导培养基(osteogenic medium,OM)中添加150μg/L BMP-2/7为实验组,以单纯OM为阳性对照组(OM组),以常规增殖培养基(proliferation medium,PM)为阴性对照组(PM组)。体外诱导的第1、4和7天检测细胞DNA含量,第7和14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定量检测,第21和28天进行茜素红染色及定量检测,第1、4、7和14天分别进行成骨相关基因的检测。体内实验使用6只裸鼠,于其背部正中做皮肤切口,向两侧分离出4个皮下植入腔,分别植入:(1)单纯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支架(支架对照组);(2)β-TCP支架+h ASCs(体外PM培养1周)(增殖细胞对照组);(3)β-TCP支架+h ASCs(体外OM培养1周)(诱导细胞对照组);(4)β-TCP支架+h ASCs(体外OM+150μg/L BMP-2/7培养1周)(实验组)。植入后4周进行取材,标本制成组织学切片,进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结果:体外诱导后第1天,实验组细胞DNA含量与PM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时实验组细胞DNA含量较PM组升高(P<0.05),第7天时组间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诱导7天和14天后,实验组的ALP染色及定量检测均高于OM组和PM组(P<0.05);第21和28天矿化结节染色及钙沉积定量检测均高于OM和PM组(P<0.05)。诱导第1天时实验组的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COL-1A1)的表达量即高于PM组(P<0.05),诱导第4天时骨钙素(osteocalcin,OC)基因表达量即开始升高,第4、7和14天的基因表达量较OM和PM组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分析可见实验组和诱导细胞对照组的h ASCs能分泌出嗜酸性较强的均质细胞外基质,出现了强嗜酸性的类骨组织;与诱导细胞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外基质嗜酸性更强,类骨组织的面积更大,结构更加典型;其他两对照组均未见矿化基质和类骨组织生成。Masson三色染色分析可见实验组呈强阳性表现,细胞基质中充满绿染的胶原;诱导细胞对照组和增殖细胞对照组的细胞基质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现,但较之实验组,胶原的数量明显减少;单纯支架组未见胶原的表达。结论:BMP-2/7在h ASCs的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h ASCs的体外和体内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 细胞分化 异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人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武鹏宇 戴立里 +1 位作者 唐静 呙琳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处理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活化及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探索BMP-...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处理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活化及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探索BMP-7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80、40、20ng/ml)BMP-7及TGFβ1(5ng/ml)处理人肝星状细胞LX-2,CCK8法检测LX-2增殖,免疫化学染色法观察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与Ⅰ型胶原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Ⅰ、Ⅱ型受体mRNA,Smad3、Smad7mRNA的表达。结果经TGFβ1刺激后,LX-2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BMP-7(80、40、20ng/ml)处理后,LX-2细胞增殖均被抑制,抑制率分别为28.9%、19.6%、10.5%(P<0.01)。TGFβ1处理组与细胞对照组比较,LX-2表达α-SMA和Ⅰ型胶原增加(P<0.01),加入BMP-7(20、40、80ng/ml)处理48h后可抑制细胞活化和胶原表达,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增强而增强(P<0.01,P<0.05)。5ng/mlTGFβ1处理48h后,TβRⅠ、TβRⅡ、Smad3mRNA表达增加(P<0.01),Smad7mRNA表达减少(P<0.01)。BMP-7可减少Smad3mRNA表达(P<0.01),增加Smad7mRNA表达(P<0.01,P<0.05),但对TβRmRNA的表达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BMP-7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Ⅰ型胶原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GFβ/Smad通路中Smad3mRNA表达,增加Smad7mRNA表达,从而拮抗TGFβ1的促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urf1调节因子在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骨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恒锋 何崇儒 +1 位作者 高金巍 徐卫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3-785,共3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明确具有诱导成骨作用的生长因子。其通过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活化细胞内一系列Sm ad蛋白,经Sm ad蛋白介导,将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在一系列辅助因子的作用下,启动成骨基因的表达。细胞内源性Smurf1对这一整个过程...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明确具有诱导成骨作用的生长因子。其通过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活化细胞内一系列Sm ad蛋白,经Sm ad蛋白介导,将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在一系列辅助因子的作用下,启动成骨基因的表达。细胞内源性Smurf1对这一整个过程起抑制作用。本文就Smurf1调节因子在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骨生成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SMAD蛋白质 Smur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A、ⅠB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成良 金小岚 +2 位作者 侯建红 栗群英 黄迎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介质中 ,17β -雌二醇 (E2 )对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ⅠA ,ⅠB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生成的作用。方法 :用 1,2 5 (OH) 2 D3 和地塞米松 (DEX)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介质中 ,17β -雌二醇 (E2 )对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ⅠA ,ⅠB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生成的作用。方法 :用 1,2 5 (OH) 2 D3 和地塞米松 (DEX)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应用半定量RT -PCR技术 ,观察不同浓度E2 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 -ⅠA ,ⅠBmRNA表达的影响 ,以α-磷酸奈酚为底物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VanGieson染色法显示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E2 能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 -ⅠAmRNA的表达 ,且呈剂量依赖性 ,随E2浓度增加 ,BMPR -ⅠAmRNA从 (2 3 7± 1 7) %降至 (16 3± 1 5 ) % (P <0 0 5 )和 (8 3± 1 2 ) % (P <0 0 1) ;BMPR -ⅠBmRNA随E2 浓度增加而增加 ,从 (1 3± 0 6 ) %增至 (5 7± 2 0 ) % (P <0 0 5 )和 (15 3± 3 0 ) % (P <0 0 1)。ALP活性随E2 浓度增加而降低 ,从 (42 6± 2 5 )U·L-1·g-1protein降至 (10 8± 1 5 )U·L-1·g-1protein和 (3 6± 1 7)U·L-1·g-1pro tein(P <0 0 1) ;细胞Ⅰ型胶原的含量随E2 浓度增加而减少。结论 :E2 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 -ⅠAmRNA的表达 ,降低成骨细胞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髓基质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Smads信号通路及其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侯斐 刘瑞霞 阴赪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后,机体对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及其下游的Smads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拮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致肝纤维化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后,机体对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及其下游的Smads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拮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致肝纤维化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种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探讨了BMP-7/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形态发生蛋白质 SMAD蛋白质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同时释放两种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支架的制备
8
作者 卢春闻 王超 +4 位作者 袁佳滨 丁慕晨 徐晓博 石志才 毛宁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研制一种可同时释放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生物活性复合支架,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和相分离法制备负载BMP-2和BMP-7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PGLA-PEG)微球和三维... 目的研制一种可同时释放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生物活性复合支架,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和相分离法制备负载BMP-2和BMP-7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PGLA-PEG)微球和三维多孔的聚己内酯(PCL)支架。然后采用改良的二氯甲烷熏蒸法将PGLA-PEG微球黏附在PCL支架上,形成同时负载BMP-2和BMP-7的复合支架,并检测BMP-2和BMP-7的缓释效果。将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分别种植在复合支架和传统支架中,研究支架上的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制备的复合支架能同时缓慢地释放BMP-2和BMP-7。细胞培养第10天,复合支架上的细胞活性优于传统支架(P<0.01),细胞形态正常。复合支架上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蛋白、骨钙素、骨桥蛋白3种成骨基因的mRNA水平均高于传统支架(P<0.05,P<0.01)。结论成功研制出一种可同时释放BMP-2和BMP-7的生物活性复合支架,并可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组织工程 形态发生蛋白质 聚合物 组织支架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9
作者 毕霞 徐卫东 +3 位作者 吴岳嵩 龚德军 袁扬 黄盛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表达。方法:RT-PCR法获得BMP-7基因。将其克隆至pcDNA3.1/CT-GFP质粒中,PCR扩增hBMP-7/GFP融合基因片段,与线性化p... 目的: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表达。方法:RT-PCR法获得BMP-7基因。将其克隆至pcDNA3.1/CT-GFP质粒中,PCR扩增hBMP-7/GFP融合基因片段,与线性化pAxCAwt腺病毒载体连接,转染大肠杆菌LE392,筛选重组腺病毒黏粒,大量扩增后与DNA-TPC共转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hBMP-7/GFP。用重组病毒液转染兔BMSCs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P-7的表达。结果:经过多聚酶链反应及酶切鉴定证明获得了BMP-7重组腺病毒基因组,并包装出重组腺病毒,滴度为4.4×108pfu/ml。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证明BMP-7在重组腺病毒转染后的BMSC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结论:成功制备BMP-7重组腺病毒,为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重组腺病毒 髓祖代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10
作者 王兴宇 汪春兰 +3 位作者 李栋梁 赵宇 王帮河 何金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构建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hBMP)-4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MP-4。方法将质粒pCS2(+)/hBMP-4用EcoRⅠ单酶双切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载体pcDNA3·1(+)用EcoRⅠ酶切线性化,对上述两种酶切产物分别回收纯化后进行连接,筛... 目的构建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hBMP)-4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MP-4。方法将质粒pCS2(+)/hBMP-4用EcoRⅠ单酶双切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载体pcDNA3·1(+)用EcoRⅠ酶切线性化,对上述两种酶切产物分别回收纯化后进行连接,筛选出正确的转化子,并进一步转染COS-7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进行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获得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及基因测序提示构建正确,RT-PCR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Western-blot检测到hBMP-4蛋白表达。结论利用非定向克隆技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真核表达载体中,为进一步研究目的基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11
作者 李欣 费建民 崔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 1,CDMP1)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在高密度细胞球培养体系下CDMP1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 目的探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 1,CDMP1)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在高密度细胞球培养体系下CDMP1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21d后观察诱导后软骨细胞表型的变化,分别用阿新蓝染色方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球中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来评估BMSCs是否向软骨细胞分化。结果诱导后的细胞团可表达特异软骨基质Ⅱ型胶原与GAG。结论在CDMP1生长因子诱导下,BMSCs体外可向软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髓间充质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磷酸钙共沉淀支架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构建新型组织工程化骨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蔚然 张晓 +3 位作者 刘云松 吴刚 葛严军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5,共10页
目的:构建可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仿生磷酸钙(biomimetic calcium phosphate,BioCaP)共沉淀三维支架(BMP-2-coprecipitated biomimetic calcium phosphate,BMP-2-BioCaP),检测其理化特性,探究其... 目的:构建可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仿生磷酸钙(biomimetic calcium phosphate,BioCaP)共沉淀三维支架(BMP-2-coprecipitated biomimetic calcium phosphate,BMP-2-BioCaP),检测其理化特性,探究其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SCs)体内外成骨分化的影响,最终构建以h ASCs和BMP-2-BioCaP为基础的新型组织工程化骨。方法:构建BMP-2-BioCaP三维缓释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体外检测其缓释能力。将BMP-2-BioCaP颗粒分别浸泡于增殖培养基(proliferation medium,PM)与成骨诱导培养基(osteogenic medium,OM)中,每2天提取上清液用于h ASCs的体外培养。CCK-8实验检测各组h ASCs的体外增殖能力,诱导7 d及14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活性定量检测,14 d及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及矿化沉积定量分析,4 d及14 d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体内实验使用6只裸鼠,于其背部正中做皮肤切口,向两侧共分离出4个皮下植入腔,分别植入:(1)单纯BioCaP支架,(2)BioCaP支架+h ASCs,(3)BMP-2-BioCaP缓释支架,(4)BMP-2-BioCaP缓释支架+h ASCs(实验组)。植入4周后取材,标本制成组织学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BioCaP表面由不规则晶体组成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孔直径约为5~10μm,加入BMP-2后,不影响BioCaP原有的立体结构。缓释曲线结果显示,蛋白质在前2天释放速度较快,随后释放速度放缓并于5 d后趋于平稳,之后每天释放量较稳定,至第21天仍有少量释放,累积释放量达20%。CCK-8结果显示,BMP-2-BioCaP缓释支架不会影响h ASCs的早期增殖。诱导7 d与14 d后,OM+BMP-2-BioCaP组ALP染色及活性定量检测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诱导21 d后,OM+BMP-2-BioCaP组矿化结节染色及钙沉积定量检测均高于其他组(P<0.01)。诱导4 d时OM+BMP-2-BioCaP组的Runt相关转录因子2基因(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与ALP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诱导14 d时RUNX2、ALP、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HE染色分析可见,实验组和BMP-2-BioCaP缓释支架组中,细胞外基质呈强嗜酸性,出现类似骨陷窝的结构,并可见包含其中的类骨细胞。与BMP-2-BioCaP缓释支架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外基质嗜酸性更强,类骨组织的面积更大,结构更加典型,其他组未见矿化基质和类骨组织形成。结论:BMP-2-BioCaP支架能够实现BMP-2的良好缓释,并能显著促进h ASCs的体内外成骨分化,以h ASCs和BMP-2-BioCaP为基础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磷酸钙 沉淀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参与心血管疾病形成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安琪 于丹丹 +1 位作者 张之然 赵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9-1141,共3页
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参与心血管疾病形成的研究逐渐增多;不同的BMP分型在机体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有着显著性差异,主要通过信号传导通路,诱导且参与血管动脉的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可累及冠状动脉、肺动脉、肾动脉等全身血管系统,从而... 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参与心血管疾病形成的研究逐渐增多;不同的BMP分型在机体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有着显著性差异,主要通过信号传导通路,诱导且参与血管动脉的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可累及冠状动脉、肺动脉、肾动脉等全身血管系统,从而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管壁硬化,甚至阻力升高、心脏扩大等等。因此,对BMP的深入研究将有望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形态发生蛋白质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1及其相关金属蛋白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冬瑛 朱全胜 丘钜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0-694,699,共6页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BMP-1) and its related molecules are members of metalloendoproteinase astacin family, including BMP-1, mTLD, mTLL-1 and mTLL-2. Even though all of them lack of the ability to induce bone o...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BMP-1) and its related molecules are members of metalloendoproteinase astacin family, including BMP-1, mTLD, mTLL-1 and mTLL-2. Even though all of them lack of the ability to induce bone or cartilage formation directly, they play key roles in numerable activities in ECM from embryo to adult, then affect the procedure and the result of osteogenesis and bone remodeling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y are critical in maturation and deposition of some major collagen types, and in regulating the signaling of some growth factors in TGF-β superfamily by degradation of TGF-β inhibitor such as Chordin. The investigations about tissue distribution of BMP-1 and its related proteinases and also gene knock-out studies strongly indicate that they play key roles in osteogenesis and bon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胶原 生长物质 金属内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蛋白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大鼠炎性牙髓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涛 姜婷 +2 位作者 魏青梅 李宜芬 David L.Kaplan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4-819,共6页
目的:探讨将丝蛋白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作为盖髓剂,治疗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大鼠炎性牙髓的效果。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1)未手术正常对照组;(2)... 目的:探讨将丝蛋白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作为盖髓剂,治疗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大鼠炎性牙髓的效果。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1)未手术正常对照组;(2)空白对照组(无盖髓剂);(3)氢氧化钙组;(4)静电纺丝丝蛋白组(简称丝蛋白组);(5)静电纺丝丝蛋白复合BMP-2组(简称丝蛋白复合BMP-2组)。将第2∽5组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开髓并放置LPS,不使用盖髓剂或使用相应盖髓剂,然后封闭开髓孔。所有组于术后第3、7、14天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及CD1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image-pro plus(IPP)软件测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光密度(D)值。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丝蛋白复合BMP-2组在各盖髓组中,术后7及14 d炎性细胞分级最低,其次是氢氧化钙组及丝蛋白组,空白对照组最高;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分级的高低顺序则相反。CD1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及7 d,使用盖髓剂的3个组之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4 d时丝蛋白复合BMP-2组D值(0.145±0.011)显著低于空白对照(0.287±0.019)、氢氧化钙(0.170±0.017)、丝蛋白(0.175±0.018)3个组(P〈0.05)。结论:丝蛋白复合BMP-2应用于炎性牙髓的盖髓,能减轻炎症,诱导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提高对炎性牙髓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脂多糖 牙髓炎 牙髓覆盖术 丝素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瓣作为BMP载体构建血管化骨组织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宽海 裴国献 +5 位作者 王珂 田雪梅 金丹 陈滨 郑晓勇 马忠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0-481,T001,共3页
为探讨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载体构建血管化骨组织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特征 ,制作兔桡骨下段15mm骨缺损 ,将去神经化的指深屈肌肌瓣转位至缺损区 ,作为BMP载体来修复骨缺损 ,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原位末端标记 (TUN... 为探讨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载体构建血管化骨组织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特征 ,制作兔桡骨下段15mm骨缺损 ,将去神经化的指深屈肌肌瓣转位至缺损区 ,作为BMP载体来修复骨缺损 ,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原位末端标记 (TUNEL)等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过程及生物学变化。结果发现 ,骨骼肌逐渐发生萎缩 ,2周时肌瓣内可触及串珠状团块 ,有大量软骨细胞生成 ,沿肌间隙分布 ;6周时骨桥与宿主骨紧密结合 ,软骨溶解区有大量编织骨形成 ,出现骨髓腔并与宿主骨髓腔再通 ,肌纤维被增殖的间充质细胞、软骨细胞及结缔组织所分割 ;8周时肌纤维几乎完全消失 ,新生骨组织呈条索状桥接两断端 ;组织学显示骨骼肌萎缩的同时 ,部分细胞核出现崩解 ,并有凋亡小体出现 ;TUNEL染色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瓣 BMP载体构建 形态学 骨形态学发生蛋白质类 新生血管化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股骨柄与SL-PLUS MIA股骨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斌 周建华 +2 位作者 杨军 牛鸣纲 李皓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78-80,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羟基磷灰石(HA)梯度涂层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股骨柄与SLPLUS MIA股骨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息县人民医院行THA的60例患者(60髋)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研究分析羟基磷灰石(HA)梯度涂层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股骨柄与SLPLUS MIA股骨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息县人民医院行THA的60例患者(60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SL-PLUS MIA股骨柄,观察组采用HA梯度涂层复合BMP股骨柄,观察髋关节活动度、BMD、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标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和Harris评分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12个月1、2、6、7区BMD低于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假体松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A梯度涂层复合BMP股骨柄与SL-PLUS MIA股骨柄行THA均具有不错的疗效,有利于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髋关节活动度,但HA梯度涂层复合BMP股骨柄术后骨量丢失少,假体松动发生风险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形态发生蛋白质2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钛基生物材料表面骨形态发生蛋白修饰的固定与评价方法
18
作者 任晓帅 魏世成 苏晓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4-607,共4页
Ti-based biomaterial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dental and bone implant material although its bioacti-vity still needs improvement especially for dental implant.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 bound to Ti-based mat... Ti-based biomaterial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dental and bone implant material although its bioacti-vity still needs improvement especially for dental implant.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 bound to Ti-based materials will attract th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 cells,which benefits the response to the protein-material surface,and finally leads to new bone formation.Several methods including physically mixing,coating,plasma immobilization and cross-linking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BMPs bind to Ti-based biomaterials.The latest research papers are focu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MPs,and the methods to bind BMPs to Ti-based biomaterial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fter protein immobilizatio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生物相容性材料 形态发生蛋白质 氨基酸特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形成蛋白-7及其受体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剑锋 袁发焕 李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不同时点肾脏中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及其受体BMPR-Ⅱ、ALK-2、ALK-3、ALK-6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分别于术后1d...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不同时点肾脏中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及其受体BMPR-Ⅱ、ALK-2、ALK-3、ALK-6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分别于术后1d、3d、7d、14d处死,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BMP-7、BMPR-Ⅱ、ALK-2、ALK-3、ALK-6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BMP-7的蛋白定位和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输尿管梗阻组肾组织BMP-7及其受体BMPR-Ⅱ、ALK-2、ALK-3的mRNA表达于术后第1d即出现下降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递减,而ALK-6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7蛋白在对照组中高度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管及肾间质,肾小球内基本无表达。在梗阻组随梗阻时间延长、肾间质损害加重,BMP-7蛋白表达呈进行性下降。结论:在肾间质损害过程中BMP-7及其受体BMPR-Ⅱ、ALK-2、ALK-3于病变早期即出现表达下调,早于肾间质纤维化病理改变的出现,BMP-7及其受体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介导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输尿管梗阻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4参与调控胚胎舌形态发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彦秋 林久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采用胚胎舌体外培养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对舌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向标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MP4及其拮抗剂Noggin,以所加因子及其浓度的不同分... 目的:采用胚胎舌体外培养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对舌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向标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MP4及其拮抗剂Noggin,以所加因子及其浓度的不同分为6个实验组,BMP4分为3组,浓度分别为0.03 mg/L,0.3 mg/L,1 mg/L;BMP4的拮抗剂Noggin分为3组,浓度分别为1 mg/L,3 mg/L,10 mg/L;标准培养基培养组为对照组。将解剖获得的大鼠胚胎第13天(embryonic day 13,E13)的胚胎舌在培养基中格栅法培养3 d,固定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记录胚胎舌;分别测量胚胎舌全长、舌前1/8、舌前1/4和舌体1/2宽度,统计分析测量结果。胚胎舌内放置经PBS和BMP4(667 mg/L)溶液处理的凝胶颗粒,以PBS组为对照组,在标准培养基中培养3 d后,制成冰冻切片,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1)舌形态:舌体长度明显改变(P<0.05),相对对照组舌体长度(1 037.8±126.2μm),BMP4各浓度组舌体长度明显变短(0.03 mg/L组877.3±67.6μm,0.3 mg/L组838.5±88.9μm,1 mg/L组718.7±38.6μm),Noggin各浓度组变化不明显(1 mg/L组1 191.1±75.7μm,3 mg/L组1 169.8±108.7μm,10mg/L组1 241.3±17.4μm);舌前1/8宽度明显改变(P<0.05),相对对照组(639.1±106.2μm),BMP4各浓度组舌前1/8宽度明显变窄(0.03 mg/L组332.1±80.9μm,0.3 mg/L组305.1±51.3μm,1 mg/L组276.9±45.9μm),Noggin各浓度组除10 mg/L组外,舌前1/8宽度加宽(1 mg/L组815.5±90.3μm,3 mg/L组857.6±87.1μm,10 mg/L组807.1±113.8μm);舌前1/4宽度改变明显(P<0.05),相对对照组(653.7±101.6μm),BMP4各浓度组舌前1/4宽度明显变窄(0.03 mg/L组421.3±43.8μm,0.3 mg/L组407.3±15.6μm,1 mg/L组363.7±24.7μm),而Noggin各浓度组明显加宽(1 mg/L组838.0±130.5μm,3 mg/L组947.2±34.9μm,10mg/L组889.4±74.6μm);舌体1/2宽度变化明显(P<0.05),相对对照组(683.1±79.8μm),BMP4各浓度组舌体1/2宽度明显变窄(0.03 mg/L组567.3±35.8μm,0.3 mg/L组548.4±30.5μm,1 mg/L组457.4±48.0μm),Noggin各浓度组舌体1/2有增宽趋势,与其他两组比较,3 m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mg/L组776.2±134.1μm,3 mg/L组964.3±44.3μm,10 mg/L组777.2±46.7μm)。(2)BMP4凝胶颗粒周围Ki67阳性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结论:(1)BMP4可影响E13胚胎舌形态发育,使舌体呈现短、窄、尖的外形;(2)BMP4抑制胚胎舌的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胚胎发育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