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综合运用NCBI、DNAMAN、DNAStar、TMHMM Server v.2.0、PsortⅡ、SignalP等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推测绵羊BMP4基因序列性质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为探究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综合运用NCBI、DNAMAN、DNAStar、TMHMM Server v.2.0、PsortⅡ、SignalP等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推测绵羊BMP4基因序列性质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磷酸化位点、保守性结构域和二级结构,并用SWISS-MODEL Workspace预测三维结构。结果显示,绵羊BMP4基因与各物种的BMP4基因存在很高的同源性,编码蛋白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很可能位于细胞核中,且存在信号肽。BMP4具有18个磷酸化位点,通过功能域的预测发现,含有2个功能域,即TGF-β超家族和TGF-β前肽超家族。这与BMP4基因家族的功能相一致,证明了绵羊BMP4是一种生长因子,具有信号传导功能。蛋白三维结构预测结果与模板3bmp.1.A同源性达到了88.29%。绵羊BMP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以后实践中深入研究其功能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脱钙骨基质和切断跟腱诱导的异位骨化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为异位骨化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动物模型:(1)构建BMP4重组腺病毒,实验组裸鼠的一侧腓肠...目的:建立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脱钙骨基质和切断跟腱诱导的异位骨化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为异位骨化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动物模型:(1)构建BMP4重组腺病毒,实验组裸鼠的一侧腓肠肌内注入50μl1×107pfu BMP4重组腺病毒液,对照组腓肠肌内注入50μl1×107pfu空病毒液。4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2)无菌条件下,股后外侧入路,将50mg脱钙骨基质植入裸鼠股后肌群内,4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3)20只小鼠于跟腱中点行跟腱切断术,10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4周后,注射BMP4重组腺病毒的动物均出现异位骨,注射空病毒组未见异位骨形成。4周后,植入脱钙骨基质的动物均出现异位骨。10周后,行跟腱切断术的动物均在跟腱部位出现异位骨。结论:BMP4、脱钙骨基质和切断跟腱可有效诱导异位骨化,结果稳定可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CD)患者血浆BMP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浆中BMP4与炎症因子和血管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38名诊断为ACD的患者(ACD组)和38名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抽取ACD组患者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的静脉血,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BMP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BMP4与以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D组患者血常规结果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1.63(1.26,1.91)vs 3.43(2.16,6.61)]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6.37(5.26,7.74)vs 15.79(7.97,20.53)]升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5.67(4.41,7.14)vs3.43(2.07,3.74)]下降(均P<0.05);ACD组患者血浆BMP4[581.26(389.85,735.64)pg/mL vs 653.97(510.95,890.43)pg/mL]、TNF-α[254.16(182.96,340.70)pg/mLvs293.29(238.90,383.44)pg/mL]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1.54(1.08,2.13)ng/mL vs 1.85(1.30,2.54)ng/m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175.89(118.39,219.25)pg/mLvs135.92(95.80,178.04)pg/mL](均P<0.05)。2组间促炎因子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39(205.39,403.56)pg/mL vs 378.46(243.20,448.69)pg/mL;P=0.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MP4水平与促炎因子IL-1β(r=0.35)、TNF-α(r=0.31)以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r=0.47)呈正相关,与抗炎因子IL-10呈负相关(r=-0.37;均P<0.01)。结论:ACD患者血浆BMP4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血管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文摘为探究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综合运用NCBI、DNAMAN、DNAStar、TMHMM Server v.2.0、PsortⅡ、SignalP等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推测绵羊BMP4基因序列性质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磷酸化位点、保守性结构域和二级结构,并用SWISS-MODEL Workspace预测三维结构。结果显示,绵羊BMP4基因与各物种的BMP4基因存在很高的同源性,编码蛋白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很可能位于细胞核中,且存在信号肽。BMP4具有18个磷酸化位点,通过功能域的预测发现,含有2个功能域,即TGF-β超家族和TGF-β前肽超家族。这与BMP4基因家族的功能相一致,证明了绵羊BMP4是一种生长因子,具有信号传导功能。蛋白三维结构预测结果与模板3bmp.1.A同源性达到了88.29%。绵羊BMP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以后实践中深入研究其功能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建立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脱钙骨基质和切断跟腱诱导的异位骨化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为异位骨化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动物模型:(1)构建BMP4重组腺病毒,实验组裸鼠的一侧腓肠肌内注入50μl1×107pfu BMP4重组腺病毒液,对照组腓肠肌内注入50μl1×107pfu空病毒液。4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2)无菌条件下,股后外侧入路,将50mg脱钙骨基质植入裸鼠股后肌群内,4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3)20只小鼠于跟腱中点行跟腱切断术,10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4周后,注射BMP4重组腺病毒的动物均出现异位骨,注射空病毒组未见异位骨形成。4周后,植入脱钙骨基质的动物均出现异位骨。10周后,行跟腱切断术的动物均在跟腱部位出现异位骨。结论:BMP4、脱钙骨基质和切断跟腱可有效诱导异位骨化,结果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