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符来想 程迅生 +2 位作者 马武秀 陈聪聪 陈肖松 《安徽医学》 2013年第5期521-52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cm骨缺损,海水浸泡3 h,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兔。A组为对照组,植入自... 目的初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cm骨缺损,海水浸泡3 h,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兔。A组为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B、C、D三组为实验组,B组植入自体髂骨/可吸收胶原海绵(ACS)/BMP-2;C组植入自体髂骨/ACS/VEGF;D组植入自体髂骨/ACS/BMP-2/VEGF。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切取标本,每组每个时相点根据随机原则取6个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痂灰度值、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各时相点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①1、2周时,四组X线差异不明显,4、8、12周时B、C、D三组与A组的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骨缺损修复早期BMP-2、VEGF二者相互促进,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①BMP-2、VEGF单独应用均能促进海水浸泡兔桡骨开放性骨缺损的修复。②BMP-2和VEGF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修复,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开放性缺损 自体移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外显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凭青 闫艳 +2 位作者 储明星 狄冉 方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64,共6页
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外显子2、3在济宁青山羊、安哥拉、波尔、内蒙古绒山羊4个品种共191个个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并对... 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外显子2、3在济宁青山羊、安哥拉、波尔、内蒙古绒山羊4个品种共191个个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并对济宁青山羊BMP2基因2个外显子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4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在4个山羊品种中均无多态性;山羊扩增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人、黑猩猩、牛、犬、大鼠、小鼠6个物种的同源性分别为86.5%~91.3%和88.8%~99%;与其他物种相比,山羊BMP2扩增片段推导氨基酸序列存在3处特有突变,分别是位于第131、353、365位的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变为苏氨酸(P131T)、天冬氨酸(V353D)、脯氨酸(L365P)。可见,哺乳动物BMP2基因外显子2、3序列保守性强,该区域可能不是影响山羊高繁殖力的功能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lerostin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尧 何耀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Sclerostin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两位男性车祸伤致截肢患者的骨髓组织进行体外人BMSCs培养。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三组,1组未做转染(Mock),2组转染对照siRNA,3组转染Sc... 目的探讨Sclerostin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两位男性车祸伤致截肢患者的骨髓组织进行体外人BMSCs培养。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三组,1组未做转染(Mock),2组转染对照siRNA,3组转染Sclerostin(骨形态发生蛋白抑制剂)siRNA,均采用含有0.1μg/m L BMP-2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分别在诱导培养的第0、3、7天,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采用Cy QUANT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DNA含量。在培养的第14天,采用RT-PCR方法检测骨相关基因骨钙素(OCN)、骨钙蛋白(OC)及骨桥蛋白(OPN),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分析试剂盒进行ALP活性分析,采用BCA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蛋白含量。结果在诱导培养的第3、7天,3组细胞增殖活性、DNA含量均高于1、2组(P均<0.05)。在诱导培养的第14天,3组OCN、OC、OPN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含量均高于1、2组(P均<0.05);1、2、3组ALP活性分别为1.00%±0.08%、1.12%±0.09%、2.50%±0.03%,3组高于1、2组(P均<0.05)。结论抑制Sclerostin表达可以促进BMP-2诱导的人BMSCs的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 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SCLEROSTIN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松质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雪盛 孙建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制备脱细胞松质骨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载体,观察其异位成骨状况。方法取猪椎体松质骨,做脱细胞、脱脂处理。以兔为实验动物,将BMP-2与脱细胞松质骨复合,植入皮下组织,复合兔自体新鲜红骨髓及单纯脱细胞骨植入作为对照。另将... 目的制备脱细胞松质骨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载体,观察其异位成骨状况。方法取猪椎体松质骨,做脱细胞、脱脂处理。以兔为实验动物,将BMP-2与脱细胞松质骨复合,植入皮下组织,复合兔自体新鲜红骨髓及单纯脱细胞骨植入作为对照。另将脱细胞松质骨小柱复合BMP-2植入兔听泡内,以不含BMP-2脱细胞松质骨作为对照。术后3个月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兔健康状况良好,术后3个月材料形状无明显变化,周围组织有少量血管增生,无明显免疫排斥现象,实验组病理学检查发现有新骨形成,对照组中复合自体红骨髓材料中有少量新生骨,单纯材料组仅有纤维结缔组织充填。植入听泡的复合BMP-2脱细胞松质骨与听泡骨壁接触部位结合紧密,表面被再生黏膜覆盖,病理学检查发现有新骨形成,而对照耳仅有黏膜覆盖,无新骨形成。结论脱细胞松质骨复合/BMP-2具有诱导成骨能力,并可在听泡空腔特殊部位诱导成骨,是一种很好的异位诱导成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髓基质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体外培养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跃 许刚 +1 位作者 齐晓丽 田克立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不同浓度(分别为1 ng/ml、10 ng/ml、100 ng/ml)、不同时间干预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rhBMP-2对细...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不同浓度(分别为1 ng/ml、10 ng/ml、100 ng/ml)、不同时间干预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rhBMP-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e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结果BMP-2对HT-29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00 ng/ml浓度24 h内抑制作用最强。随时间延长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BMP-2作用24 h后Hoe-chest 33342染色可见核固缩、核碎裂等细胞凋亡表现增加明显。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MP-2在一定作用时间、浓度条件下对结肠癌HT-29细胞有明确的抗增殖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结肠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物对犬胫骨骨折愈合中4种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梁倩 陈智华 +3 位作者 亢心 年聚盆 王雯慧 韩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纤维蛋白凝胶(FG)与妥布霉素复合物加速骨折愈合。bFGF与rhBMP-2和妥布霉素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将具有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复合物注入犬胫骨骨折处,并做内固定,于... 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纤维蛋白凝胶(FG)与妥布霉素复合物加速骨折愈合。bFGF与rhBMP-2和妥布霉素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将具有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复合物注入犬胫骨骨折处,并做内固定,于术后第2周,采集犬胫骨骨折处样品,每隔2周采集1次,共采集4次,将每次采集的样品制成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种因子,并对组织切片进行分析,用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图象分析管理系统,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试验组第2周表达强阳性,而对照组阳性表达较弱;前4周,试验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强于对照组;前8周,试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bFGF与rhBMP-2和妥布霉素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复合物在骨折愈合具有中促进细胞增殖、黏附、趋化、分化,以及骨折末端血管生长和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透明质酸水凝胶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BMSCs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麻凤玉 吴彬 +3 位作者 章旭 管大凡 齐豹 孟纯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透明质酸水凝胶(hyaluronic acid hydrogel,HAH)包封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BMP-2)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对细...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透明质酸水凝胶(hyaluronic acid hydrogel,HAH)包封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BMP-2)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对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培养BMSCs;通过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及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对BMSCs进行鉴定。体外制备不同浓度的HAH并构建携带BMP-2腺病毒载体转染至BMSCs。实验分为5组:0g/L HAH+Ad-BMP-2 BMSCs组、2g/L HAH+Ad-BMP-2 BMSCs组、4g/L HAH+Ad-BMP-2 BMSCs组、8g/L HAH+Ad-BMP-2 BMSCs组和12g/L HAH+Ad-BMP-2 BMSCs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HAH下Ad-BMP-2 BMSCs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三维重建。在第1、2、4、6、8、10、12、14天不同时相点使用CCK-8法检测Ad-BMP-2 BMSCs的增殖活性;ELISA检测各组BMP-2的表达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三维重建可见Ad-BMP-2 BMSCs在不同浓度HAH中呈现不同的形态:Ad-BMP-2 BMSCs在2、4、8g/L HAH中可多个方向铺展,具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在12g/L HAH中呈圆形。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显示:多组间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g/L HAH+Ad-BMP-2 BMSCs组和8g/L HAH+Ad-BMP-2 BMSCs组增殖活性最佳。ELISA检测BMP-2表达结果显示:各组均可表达BMP-2,8g/L HAH+AdBMP-2 BMSCs组表达BMP-2最高,且与其他4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HAH中Ad-BMP-2 BMSC细胞形态、增殖活性、BMP-2的表达均不同,8g/L HAH包封下具有最显著的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水凝胶 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水泥 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
9
作者 汤正婷 许滢洁 +1 位作者 杨德钊 孟凡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用胶原蛋白海绵,C组不使用移植物。于拔牙后18周、24周开展种植手术,并编为A1、A2;B1、B2;C1、C2组,种植术中发现有牙槽嵴顶骨缺损的病例测量牙槽嵴缺损的最大近远中径(L)、颊舌径(W)及深度(H),计算体积(V)值(V=L×W×H);无牙槽骨顶骨缺损的病例取种植窝骨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A1、A2组牙槽嵴顶骨缺损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32、0.14;B1、B2组分别为:0.75、0.43;C1、C2组分别为:0.72、0.37。A1B1组间、A2B2组间、A1C1组间及A2C2组间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及A1C1组间新生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用于骨壁缺损的拔牙位点保存可缩短成骨时间(18周),减少不良愈合的发生,为后期种植手术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口腔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股骨头坏死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雁儒 张辉 +3 位作者 卡卡 马辉 李军伟 黄文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1,167,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治疗兔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兔BMSCs,采用电转法分别转染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BMP-2质粒...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治疗兔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兔BMSCs,采用电转法分别转染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BMP-2质粒和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VEGF质粒,分为4组,空白组、VEGF组、BMP-2组、混合培养组.免疫蛋白印迹检测各组BMSCs的BMP-2和VEGF蛋白的表达.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的含量.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ANFH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转染上述4组质粒,减压后植入ANFH模型,收集股骨头标本分别做X线检查、股骨头组织H-E染色检查.结果:体外实验显示,ALP活性和钙含量,空白组<VEGF转染组<BMP-2转染组<混合转染组.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第4、8周X线和组织学观察,VEGF和BMP-2真核表达载体联合转染BMSCs组股骨头修复效果优于其他3组.结论:VEGF和BMP-2均能提高BMSCs体外培养中ALP的含量和促进体外培养时BMSCs向骨细胞转化.VEGF复合BMP-2转染BMSCs可增强骨坏死区骨修复和血运重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形态发生蛋白-2 髓间充质干细胞 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春瑜 杨明 +6 位作者 杨春莉 赫美 曲敏 张帅 徐伟 陈凤莲 王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59-461,465,共4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2(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是骨基质分泌的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定向分化和异位成骨的生长因子,临床应用前景广阔。BMP-2可以通过天然牛骨中和基因重组诱导表达后分离纯... 骨形态发生蛋白-2(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是骨基质分泌的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定向分化和异位成骨的生长因子,临床应用前景广阔。BMP-2可以通过天然牛骨中和基因重组诱导表达后分离纯化两种方法制备,受到天然牛骨中含量过少和活性提取的限制,主要采用基因重组方法。本文系统地介绍了BMP-2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分离纯化 诱导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效果。方法建立30只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进行分组。模型组和BMP-2治疗组(即BMP-2组)进一步制作左胫骨中段横行骨折模型,并于骨折当天在骨折局部分别皮下注射对照病毒和BM...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效果。方法建立30只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进行分组。模型组和BMP-2治疗组(即BMP-2组)进一步制作左胫骨中段横行骨折模型,并于骨折当天在骨折局部分别皮下注射对照病毒和BMP-2质粒的慢病毒,而对照组不作骨折处理,只在相应部位皮下注射等体积的PBS。4d后分别处死各组3只大鼠,用Western blot检测骨折局部皮下BMP-2的表达情况;治疗8周后处死其余大鼠,取左胫骨进行X线检查并评分,测定骨密度及骨的生物力学指标,观察骨痂组织学变化。结果 BMP-2组大鼠骨折处皮下组织B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BMP-2组大鼠胫骨X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是BMP-2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BMP-2组大鼠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MP-2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BMP-2组大鼠胫骨3点弯曲参数(最大载荷、最大应力、破坏载荷和破坏应力)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均明显下降,而BMP-2组各参数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骨痂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软骨性骨痂较多,骨小梁较细,排列稀疏紊乱,而BMP-2组大鼠可见大量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变,新生形成大量编织骨小梁。结论慢病毒介导的BMP-2能促进骨形成,促进骨折部位愈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形态发生蛋白(BMP-2) 质疏松性 密度 弯曲参数 基因治疗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植骨融合在腰椎不稳症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甄敏钢 侯辰光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1年第10期20-21,23,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HAC﹚行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23例﹙27个节段﹚腰椎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辅助以rhBMP-2结合nHAC...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HAC﹚行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23例﹙27个节段﹚腰椎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辅助以rhBMP-2结合nHAC椎间植入融合椎体。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手术后平均随访13.5月,按照JOA评价标准,优1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6.9%。结论 rhBMP-2结合nHAC行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纳米晶胶原基材料 脊柱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史传道 李鹏 +2 位作者 张志勇 张荣强 李娟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7期12-1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SD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和股骨组织中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造模后各实验组SD大鼠进行治疗,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实验组S... 目的:通过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SD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和股骨组织中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造模后各实验组SD大鼠进行治疗,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实验组SD大鼠股骨骨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SD大鼠股骨组织中BMP-2蛋白表达。结果: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与空白模型组相比骨小梁变粗变密,骨连续性较好,排列较规则,呈网状结构;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与空白模型组相比骨小梁厚度、平均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增大(P<0.05),骨组织中BMP-2的表达增强(P<0.05),抗疏健骨颗粒中剂量组BMP-2的表达高于大、小剂量组(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能够通过调节骨组织BMP-2表达,促进骨组织重建,改善绝经后骨形态的病理变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质疏松症 组织形态 形态发生蛋白-2 抗疏健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糖尿病大鼠种植体周围的表达
15
作者 张丽彦 赵彬 +2 位作者 何东宁 武峰 张宏宇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应用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实验性2型糖尿病(T 2DM)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2(BM P-2)的表达水平,探讨影响糖尿病种植体骨整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试图为发现新的治疗糖尿病骨整合方法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将48只大鼠均分为正常... 目的:应用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实验性2型糖尿病(T 2DM)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2(BM P-2)的表达水平,探讨影响糖尿病种植体骨整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试图为发现新的治疗糖尿病骨整合方法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将48只大鼠均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按40 m g/kg腹腔内一次性注射枸橼酸钠链脲佐菌素溶液建立T 2DM模型。在胫骨近骺端种植纯钛种植体。种植后2,4,8周分批分次处死动物。采用不带种植体脱钙标本硬组织切片、脱钙标本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骨形态BM P-2的表达并做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镜下观察糖尿病组骨形成滞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BM P-2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者的骨质疏松化倾向可能与糖尿病种植修复较正常者失败率高有关,糖尿病者BM P-2的减少可能是影响种植体骨整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种植体 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釉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治 秦青 +2 位作者 高鹏 孙聪 张乐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2, BMPR-Ⅱ)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成釉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灭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培养iPS,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2, BMPR-Ⅱ)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成釉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灭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培养iPS,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检测成釉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ameloblast serum-free conditioned medium,ASF-CM)或对照培养基培养iPS细胞14 d后,其BMPR-Ⅱ表达情况;采用BMPR-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或其阴性对照预处理iPS,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计数检测ASF-CM或对照培养基对iPS表达多种成釉标志蛋白的影响。结果:经ASF-CM处理的iPS中BMPR-Ⅱ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ASF-CM培养组iPS中成釉蛋白、釉质素及细胞角蛋白-14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BMPR-ⅡsiRNA预处理可显著逆转ASF-CM促iPS成釉分化的作用(P<0.05)。结论:BMPR-Ⅱ信号转导在ASF-CM诱导的iPS成釉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诱导多能干细胞 成釉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芯片表面生物改性用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检测
17
作者 陈婧 何宏燕 刘昌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1-399,共9页
为了开发一种快速、特异、精准的基于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质量浓度检测方法,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与... 为了开发一种快速、特异、精准的基于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质量浓度检测方法,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筛选合适的用于rhBMP-2的特异抗体,并基于调控抗体的特异性方向的策略,采用等离子体-蛋白A方法对高分子微流芯片的检测微流道孔进行修饰,以评价抗体蛋白在微流芯片表面的吸附效率以及最终的检测信号强度。结果表明:用等离子体处理微流道后,蛋白A和筛选的抗体成功包埋到微流芯片的检测孔表面。等离子体处理功率越高,抗体的吸附效果越好;当等离子体功率为100 W、处理时间为30 s时,第1抗体的吸附效果最好。改性后的微流孔可以有效地检测rhBMP-2质量浓度,在0~2 000 pg/mL范围内,rhBMP-2的质量浓度与荧光平均密度呈线性相关,而传统96孔ELISA法的线性区间范围是0~250 pg/mL。与传统ELISA法的试剂用量(600μL/样品)相比,微流芯片-ELISA方法试剂用量减少约97.3%。可见,本文开发的微流芯片表面改性技术具备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及环境检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微流控检测 表面改性 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钉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温成 王希杰 +1 位作者 韩俊成 王汉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100-1106,共7页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IMN)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MIPPO)技术应用于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IMN)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MIPPO)技术应用于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胫腓骨骨折患者105例,分为MIPPO组53例和IMN组52例。其中MIPPO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1.74±6.05)岁;IMN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40.59±5.26)岁。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3、7d血小板活化指标,术前及术后4、8周血清TGF-β1、BMP-2水平。结果:MIPPO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IMN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7 d的GMP-140、PAC-1、CD63、CD61水平均提高,但MIPPO组低于IMN组(P<0.05);两组术后4、8周血清TGF-β1、BMP-2水平均较术前提高,且MIPPO组提高幅度大于IMN组(P<0.05);MIPPO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MN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与MIPO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均可改善踝关节功能,但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的优势,且血小板活化轻,血清TGF-β1、BMP-2水平改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固定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胫腓 血小板活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化阳 王皓宇 +4 位作者 黄明 高明杰 冯磊 方镇 李进悦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47例四肢长骨不连的患者,按照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观察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26例和对照组(自体骨)21例。比较2组手术切口、植骨区反应、手术时...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47例四肢长骨不连的患者,按照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观察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26例和对照组(自体骨)21例。比较2组手术切口、植骨区反应、手术时间、手术费用、骨折愈合、功能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现过敏和免疫排斥反应。所有患者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无植骨区骨质感染、切口周围皮肤红肿或窦道形成。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高、骨不连愈合时间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较多渗液发生率、骨不连治愈率及功能优良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治疗四肢长骨不连中具有来源广泛、安全可靠、加速骨愈合等优点,是理想的植骨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四肢长 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对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大鼠异位成骨的X射线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岩 陈国栋 庞天舒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异位成骨过程中,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SIM),探讨SIM对rhBMP-2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①以牛松质骨为原料经过脱脂、脱蛋白等步骤制备牛骨基质明胶载体,将辛伐他汀和rhBMP-2分别与BMG载... 目的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异位成骨过程中,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SIM),探讨SIM对rhBMP-2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①以牛松质骨为原料经过脱脂、脱蛋白等步骤制备牛骨基质明胶载体,将辛伐他汀和rhBMP-2分别与BMG载体复合;②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高剂量实验组;B组:低剂量实验组;C组:对照组;③将复合体植入大鼠股后部肌袋中,术后15d、30d、60d对实验大鼠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结果①大体观察:各组组织块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变硬,范围变大;②X线结果,各组植入部位术后15d、30d未见显影,于术后60d各组可见不同密度的影像,B组和C组钙化明显,成高密度影像;A组成低密度影像。成骨区灰度值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结论高浓度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rhBMP-2的促进成骨作用;低浓度辛伐他汀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证实了rhBMP-2在促进成骨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诱导 X射线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