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骨形态发生蛋白-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崔羽 杨少成 +1 位作者 刘娣 华育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14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猪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野猪、民猪、长白猪、北京黑猪、法系大白猪5个猪种268个个体BMP-6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BMP-6基因多态... 试验旨在研究猪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野猪、民猪、长白猪、北京黑猪、法系大白猪5个猪种268个个体BMP-6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BMP-6基因多态性与法系大白猪产仔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猪BMP-6基因CDS区1104位存在1个G→A的同义突变,产生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在野猪和民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高;在长白猪、北京黑猪和法系大白猪中,B等位基因频率高。不同基因型对法系大白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初步认为BMP-6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6基因 多态性 产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初蕾 李星瑶 +4 位作者 张译元 唐红 郭延华 王立民 周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模拟肽THR123对PVR发生及RPE细胞EMT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姚海佩 王方 王于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模拟肽THR123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分离自供体眼球的人原代RPE细胞,将其分为阴性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模拟肽THR123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分离自供体眼球的人原代RPE细胞,将其分为阴性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刺激组和THR123治疗组,分别用常规培养基、含10 ng/ml TGF-β2培养基、含10 ng/ml TGF-β2和5μg/ml THR123培养基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EMT标志物E-钙粘素(E-Cadherin)、纤连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BMP受体激活素受体样激酶2(ALK2)及转录因子锌指蛋白转录因子1(Snail1)表达;采用凝胶收缩实验检测各组RPE收缩功能差异;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RPE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跨上皮电阻检测RPE细胞上皮极性变化。取成年青紫蓝兔30只,采用玻璃体腔注射RPE细胞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建立兔PVR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R组、0.5μg/ml THR123组和5μg/ml THR123组分别在造模日及造模后7 d进行右眼相应浓度THR123玻璃体腔注射,采用检眼镜每7 d进行1次眼底观察,采用B型超声确认有无视网膜脱离,分别于造模后14和28 d进行PVR分级,造模后28 d空气栓塞法处死模型兔后取眼球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α-SMA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各组PVR进展差异。原代RPE细胞中加入BMP受体抑制剂LDN193189作为LDN抑制组,检测阴性对照组和LDN抑制组RPE细胞EMT标志物及功能差异;在RPE细胞中分别转染对照和Snail1的小干扰RNA作为siNC+TGF-β2组和siSnail1+TGF-β2组,检测各组RPE细胞EMT标志物及功能差异。结果阴性对照组、TGF-β2刺激组和THR123治疗组凝胶收缩比例、跨上皮电阻值及E-Cadherin、FN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38、136.30、38.50、2.53、53.54,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和THR123治疗组比较,TGF-β2刺激组凝胶收缩比例、跨上皮电阻值、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降低,α-SMA、FN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28 d,PVR组、0.5μg/ml THR123组和5μg/ml THR123组PVR分级分别为4.00±0.45、2.80±0.37和1.80±0.3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3、P=0.007),其中5μg/ml THR123组兔眼PVR分级显著低于P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5μg/ml THR123组兔眼视网膜前增生膜数量较PVR组和0.5μg/ml THR123组少,视网膜未见脱离。免疫荧光染色显示5μg/ml THR123组玻璃体腔及视网膜α-SMA表达较PVR组和0.5μg/ml THR123组明显减少。与阴性对照组和THR123治疗组比较,TGF-β2刺激组ALK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Snail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DN抑制组凝胶收缩比例、跨上皮电阻值和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FN、α-SMA和Snail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siNC+TGF-β2组相比较,siSnail1+TGF-β2组细胞凝胶收缩比例、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FN、α-SMA和Snail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P7模拟肽THR123可以激活BMP通路抑制Snail1表达,从而抑制RPE细胞EMT过程及PVR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和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4
作者 张文娟 胡敏 +3 位作者 杨林 周志芳 陈若虹 刘朝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CD)患者血浆BMP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浆中BMP4与炎症因子和血管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38名诊断为ACD的患者(ACD组)和38名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抽取ACD组患者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的静脉血,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BMP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BMP4与以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D组患者血常规结果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1.63(1.26,1.91)vs 3.43(2.16,6.61)]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6.37(5.26,7.74)vs 15.79(7.97,20.53)]升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5.67(4.41,7.14)vs3.43(2.07,3.74)]下降(均P<0.05);ACD组患者血浆BMP4[581.26(389.85,735.64)pg/mL vs 653.97(510.95,890.43)pg/mL]、TNF-α[254.16(182.96,340.70)pg/mLvs293.29(238.90,383.44)pg/mL]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1.54(1.08,2.13)ng/mL vs 1.85(1.30,2.54)ng/m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175.89(118.39,219.25)pg/mLvs135.92(95.80,178.04)pg/mL](均P<0.05)。2组间促炎因子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39(205.39,403.56)pg/mL vs 378.46(243.20,448.69)pg/mL;P=0.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MP4水平与促炎因子IL-1β(r=0.35)、TNF-α(r=0.31)以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r=0.47)呈正相关,与抗炎因子IL-10呈负相关(r=-0.37;均P<0.01)。结论:ACD患者血浆BMP4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血管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性疾病 形态发生蛋白-4 炎症 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促进成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莉红 陈晨 +1 位作者 马语笛 梁睿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0,共9页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囊形态结构;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泡法表征微囊缓释性能;细胞Calcein-AM/PI染色及CCK-8法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48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微囊作用MC3T3-E1细胞后对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2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微囊均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的趋化作用最佳。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缓释时间长,且初始爆发量减少了约25%。成骨诱导14、21 d后,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形成的钙沉积结节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多。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控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BMP-2的释放,发现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能够更好地诱导MC3T3-E1细胞的长期骨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 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调控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勇 王文波 +2 位作者 李吉友 卢宇 霍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浓度为100ng/ml和1000ng/ml时,椎间盘细胞中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与0ng/ml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在蛋白水平的检测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结论:BMP-2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调节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提示BMP-2可能对退变早期的椎间盘具有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SOX基因 胶原 基因表达 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654-5p通过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2调控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魏均强 陈华 +6 位作者 郑晓飞 张伯勋 王岩 唐佩福 佘飞 宋青 黎檀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明确萎缩性骨不连组织水平表达上调的hsa-miR-654-5p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中对其预测靶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探索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调控功能。方法分离培养hBMSCs,将第4代hBMSCs培养16 h... 目的明确萎缩性骨不连组织水平表达上调的hsa-miR-654-5p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中对其预测靶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探索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调控功能。方法分离培养hBMSCs,将第4代hBMSCs培养16 h后分别按相应体系转染细胞,再培养48 h后取六孔板内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进行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取24孔板内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当hBMSCs中hsa-miR-654-5p过表达时,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发生明显下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BMP2的预测靶位点直接受hsa-miR-654-5p的抑制调控,该靶位点被突变后hsa-miR-654-5p对BMP2的抑制作用消失。结论 hsa-miR-654-5p可通过作用于BMP2的特定靶位点而直接抑制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hsa-miR-654-5p的变化在成骨分化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形态发生蛋白2 分化 实时定量PCR 蛋白印迹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廖妮 韦山良 梁飞新 麦华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cDNA3.1-hBMP2重组质粒,通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结果经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BMP2-cDNA。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hBMP2基因并构建成其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郑培惠 魏奉才 +2 位作者 晋国营 单秀丽 孙树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因和Ad-hBMP-2基因。用荧光显微镜每隔12h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并确定转染率,观察其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转染Ad-hBMP-2的细胞作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作骨钙素(OC)检测确定成骨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hBMP-2的表达。结果12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有52%的阳性表达细胞,48h后转染率达95%;转染Ad-hBMP-2后倍增时间延长,ALP、OC检测为阳性表达,hBMP-2蛋白转染后48h为阳性表达,并持续至第5代。结论ADSCs可以作为腺病毒转染的载体,转染Ad-hBMP-2基因后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2 腺病毒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江献芳 宋继传 李华 谢庆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固定期第2天A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BMP-2基因修饰BMSCs与Pluronic F-127复合物;B组注射等量BMP-2基因修饰BMSCs液;C组注射等量BMSCs液;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时处死半数动物获取标本,通过X线片、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结果通过X线片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经过统计软件分析,在固定2周和6周时,A组牵张区内骨密度和B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B、C、D组(P<0.01),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1);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隙内成骨质量好于C、D组,A组好于B组。结论 BMP-2基因修饰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Pluronic F-127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 髓间充质干细胞 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 牵张成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与卵巢早衰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丽丽 刘春莲 徐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4-346,共3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是重要的卵母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它在卵泡发育早期以较低水平特异性地表达于卵巢,影响卵泡刺激素(FSH)对颗粒细胞甾体激素分泌水平的调控,是与颗粒细胞增生、FSH依赖性细胞分化相关的卵母细胞特异性调节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是重要的卵母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它在卵泡发育早期以较低水平特异性地表达于卵巢,影响卵泡刺激素(FSH)对颗粒细胞甾体激素分泌水平的调控,是与颗粒细胞增生、FSH依赖性细胞分化相关的卵母细胞特异性调节因子,对卵泡的早期发育极其重要。目前研究认为其基因突变可能是卵巢早衰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形态发生蛋白-15 卵泡发育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伟光 谢延平 +3 位作者 闫亮 胡志恒 王浩 林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OPLL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BMP-4上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6007C>T(rs17563),-5826G>A(r...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OPLL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BMP-4上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6007C>T(rs17563),-5826G>A(rs1957860),3564C>T(rs2855532)和IVS-160C>T(rs2071047)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 两组间位点rs17563、rs2855532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中rs17563带C+基因型与C-基因型骨化椎体数量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前者骨化椎体数量明显少于后者;rs2855532T+基因型与T-基因型骨化椎体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骨化椎体数量多于后者。余两位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P-4基因的两个单核酸多态性位点rs17563、rs2855532等位基因型突变与OPLL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化症 形态发生蛋白-4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正婷 许滢洁 +1 位作者 杨德钊 孟凡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用胶原蛋白海绵,C组不使用移植物。于拔牙后18周、24周开展种植手术,并编为A1、A2;B1、B2;C1、C2组,种植术中发现有牙槽嵴顶骨缺损的病例测量牙槽嵴缺损的最大近远中径(L)、颊舌径(W)及深度(H),计算体积(V)值(V=L×W×H);无牙槽骨顶骨缺损的病例取种植窝骨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A1、A2组牙槽嵴顶骨缺损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32、0.14;B1、B2组分别为:0.75、0.43;C1、C2组分别为:0.72、0.37。A1B1组间、A2B2组间、A1C1组间及A2C2组间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及A1C1组间新生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用于骨壁缺损的拔牙位点保存可缩短成骨时间(18周),减少不良愈合的发生,为后期种植手术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口腔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6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丽 刘明 刘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6,BMP-6)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分别置正常对照、75μmol·L-1 H2O2(H2O2组)、75μmol·L-1 H2O2+150 ng·mL-1 ...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6,BMP-6)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分别置正常对照、75μmol·L-1 H2O2(H2O2组)、75μmol·L-1 H2O2+150 ng·mL-1 BMP-6(H2O2+BMP-6组)及150 ng·mL-1BMP-6(BMP-6组)环境中培养0 h、3 h、6 h、9 h及12 h后,用MTT法观察细胞的活性,确定试剂的干预时间。选定作用时间后采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h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蛋白及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作用3 h及6 h后,H2O2组、BMP-6组及H2O2+BMP-6组细胞活性(3 h为0.524 8±0.024 0、1.012 5±0.017 7、0.591 7±0.099 8;6 h为0.459 3±0.030 9、1.077 5±0.021 4、0.582 0±0.013 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MP-2、MMP-9、TIMP-1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H2O2组、BMP-6组及H2O2+BMP-6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的不同时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2O2组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MMP-2、MMP-9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含量表达明显增加,而TIMP-1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均是降低的。BMP-6组MMP-2、MMP-9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IMP-1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均是升高的。BMP-6+H2O2组MMP-2、MMP-9的水平均较单纯H2O2组的水平低,而TIMP-1的水平是升高的。结论 H2O2是通过打破基质金属蛋白及其抑制剂的平衡起到氧化损伤作用。而BMP-6可以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6 氧化应激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基质金属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初步活性测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礼初 梁国栋 +5 位作者 杜靖远 付士红 陈飞 郑启新 肖宝筠 侯云德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92-295,共4页
构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体, 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 成熟肽的0.36 kb 基因片段与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 成... 构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体, 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 成熟肽的0.36 kb 基因片段与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 成熟肽的0.44kb 基因片段连接,得到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 融合基因; 经测序鉴定后,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2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 温度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初步纯化后测定其对培养小鼠成骨样细胞增殖、分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克隆质粒转化的工程菌,经42℃诱导4~6 h 后,高效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 在SDS-PAGE上出现一新的蛋白带, 分子量约29 ku,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 ,表达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初步纯化、裂解、复性后的BMP-2/7 蛋白具有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增殖及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BMP-2/7 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融合基因 构建 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舌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娟 张君 +3 位作者 王旭霞 薛立伟 宋洪宁 张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舌癌Tca8113细胞后,对Tca8113细胞形态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感染复数(MOI)为0、50、100的腺病毒为载体的BMP-2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舌癌Tca8113细胞。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舌癌Tca8113细胞后,对Tca8113细胞形态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感染复数(MOI)为0、50、100的腺病毒为载体的BMP-2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舌癌Tca8113细胞。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Tca8113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ca8113细胞BMP-2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Tca8113细胞增殖能力,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MOI为100时转染率最高,转染前后Tca8113细胞形态变化不大,Western blot检测到Tca8113细胞BMP-2的表达,转染后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结论腺病毒介导的人BMP-2在体外能够抑制舌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腺病毒 基因转染 舌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德宇 杜靖远 +3 位作者 王洪 刘勇 郭晓东 刘维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4-686,共3页
为了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 7(rh BMP- 7)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 (BMSCs)后的表达及表达产物对 BM-SCs增殖的影响 ,用脂质体介导法将 rh BMP- 7基因转染 BMSCs,用逆转录 PCR技术和免疫组化 SABC法分别检测其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 ;再... 为了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 7(rh BMP- 7)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 (BMSCs)后的表达及表达产物对 BM-SCs增殖的影响 ,用脂质体介导法将 rh BMP- 7基因转染 BMSCs,用逆转录 PCR技术和免疫组化 SABC法分别检测其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 ;再用 3H- Td R掺入法检测基因表达产物对正常培养的 B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细胞能高效表达外源基因 ,且表达时间长达 4周 ;基因表达产物能明显促进 BMS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7 髓基质细胞 基因转染 脂质体介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的兔骨骼肌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尚咏 伍骥 +1 位作者 卢世璧 袁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基因对兔骨骼肌干细胞 (SMSCs)体外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pEGFP rhBMP 2的扩增、浓度及纯度鉴定。脂质体包裹质粒DNA ,转染SMSCs后测定转染率。检测rhBMP 2、碱性磷酸... 目的初步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基因对兔骨骼肌干细胞 (SMSCs)体外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pEGFP rhBMP 2的扩增、浓度及纯度鉴定。脂质体包裹质粒DNA ,转染SMSCs后测定转染率。检测rhBMP 2、碱性磷酸酶 (ALP)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脂质体介导 pEGFP rhBMP 2SMSCs转染后最大转染率为 14 18% ,rhBMP 2、ALP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呈阳性 ,而 pEGFP转染的细胞和未染细胞rhBMP 2、ALP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弱阳性。 结论SMSCs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脂质体介导质粒rhBMP 2的基因转移安全性好 ,但转染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阳离子脂质体 骼肌干细胞 基因治疗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腺病毒载体异位成骨
19
作者 韩冬 李建军 +2 位作者 孙鸿斌 张巨 王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5-988,F0002,共5页
目的:评价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carrying the human BMP-2 gene,AdBMP-2)成骨能力并探讨其成骨机制。方法:应用AdBMP-2体外感染兔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7 d后观察hBMP-2和碱性磷... 目的:评价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carrying the human BMP-2 gene,AdBMP-2)成骨能力并探讨其成骨机制。方法:应用AdBMP-2体外感染兔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7 d后观察hBMP-2和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21 d后观察感染细胞钙结节形成能力。同时将AdBMP-2行裸鼠腓肠肌组织内注射,术后20 d取材,观察hBMP-2的表达及肌组织内异位成骨情况。结果:AdBMP-2可高效感染BMSC并获得hBMP-2的有效表达,ALP表达增高并形成钙结节。AdBMP-2在体内同样表达hBMP-2,并且以软骨化骨的方式启动成骨。结论:感染AdBMP-2的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AdBMP-2在体内有着良好的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形态发生蛋白 基因 遗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可溶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瑾 陈洪 林陈水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是一类调节骨组织发育的生长因子,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活性最强,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最具研究意义.为获得能高效表达溶解性高的人骨形成蛋白-2(BMP-2)的基因工程菌,用PCR方法扩增得到BMP-2的基因序列,直接将PCR... 骨形态发生蛋白是一类调节骨组织发育的生长因子,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活性最强,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最具研究意义.为获得能高效表达溶解性高的人骨形成蛋白-2(BMP-2)的基因工程菌,用PCR方法扩增得到BMP-2的基因序列,直接将PCR产物连接到胞内融合表达型T载体质粒pMT-L上,构建包括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连接肽、6个His、EKsite(Asp-Asp-Asp-Asp-Lys)和BMP-2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DH5α,经抗性筛选和菌落PCR鉴定,抽提阳性克隆质粒转化表达宿主E.coli BL21(DE3),成功构建可在大肠杆菌细胞质内表达MBP-BMP-2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菌.工程菌经0.1mmol/L IPTG诱导后,可获得表观分子量约为55kD的以可溶形式表达的BMP-2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BMP-2) 菌落PCR 麦芽糖结合蛋白 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