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PR-IB基因作为绵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二勇 史洪才 +4 位作者 武坚 刘明军 简子健 白杰 徐新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3,共4页
利用BMPR-IB基因作为湖羊、小尾寒羊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多胎性能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基因在湖羊、小尾寒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的多态性,并与其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羊在... 利用BMPR-IB基因作为湖羊、小尾寒羊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多胎性能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基因在湖羊、小尾寒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的多态性,并与其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羊在BMPR-IB基因编码序列746碱基处均检出与BooroolaMerino相同的A→G突变,可分为3种基因型(BB型、B+型和++型)。湖羊中几乎全部为BB基因型;小尾寒羊中以BB和B+基因型为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以B+基因型为主;BMPR-IB基因与产羔数显著相关,是上述3种羊的多胎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基因(bmpr—ib) 多胎性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绵羊品种BMPR-IB基因RFLP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凤丽 刘永斌 +5 位作者 王峰 王瑞 田春英 刘美霞 魏建民 荣威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154,共4页
为了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IB)基因对绵羊排卵控制的作用,进一步寻找与多胎绵羊相关的遗传标记,为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繁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影响Booroola Merino高产性能的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 为了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IB)基因对绵羊排卵控制的作用,进一步寻找与多胎绵羊相关的遗传标记,为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繁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影响Booroola Merino高产性能的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内蒙古地方品种,蒙古羊、呼伦贝尔羊、内蒙古细毛羊与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共206只绵羊个体的基因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与绵羊进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繁殖力的中国美利奴羊多胎品系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与Booroola Merino绵羊相同的突变(A746G),而低繁殖力的蒙古羊、呼伦贝尔羊、内蒙古细毛羊则没有发生这种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基因多态性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基因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钝性脊髓损伤后BMPRIa型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华凤 江兴华 +5 位作者 邹定全 曹启林 吕静 李媛 张慧芳 王亚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4-1130,共7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BMPRIa型受体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先检测3种BMP受体(BMPR)Ia、Ib、II型在正常成体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运用大鼠钝性脊髓损伤模型,以150kdyn的撞击力直接撞击脊髓,观察动物撞击后1、3、7、14、30、...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BMPRIa型受体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先检测3种BMP受体(BMPR)Ia、Ib、II型在正常成体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运用大鼠钝性脊髓损伤模型,以150kdyn的撞击力直接撞击脊髓,观察动物撞击后1、3、7、14、30、60d后脊髓中BMPRIa的表达改变。结果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BMPRIa、II型受体主要在少突胶质细胞、灰质神经元中表达,在部分星形胶质细胞和大多数小胶质细胞中表达。灰质神经元中未检测到Ib型受体的表达或表达很低。脊髓损伤后,BMPRIa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激剧增加,高表达可持续至损伤后1个月;脊髓损伤诱导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BMPRIa明显增加。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BMPRIa受体在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激剧增加,BMPRIa高表达提示BMP信号在胶质细胞的重要病理生理作用,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BMP信号的功能作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Ia ib) II受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BMPR1A基因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文禹粱 郭晓飞 +4 位作者 马琳 张效生 张金龙 赵生国 储明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6,共8页
为探索BMPR1A基因在不同生理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和不同繁殖力(单羔组和多羔组)小尾寒羊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多样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采用qPCR技术检测BMPR1A基因在小尾寒羊14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 为探索BMPR1A基因在不同生理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和不同繁殖力(单羔组和多羔组)小尾寒羊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多样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采用qPCR技术检测BMPR1A基因在小尾寒羊14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技术对BMPR1A基因3个SNPs位点在大群中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qPCR结果显示,BMPR1A在1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脑、下丘脑和甲状腺组织高表达;BMPR1A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多羔组下丘脑和卵巢组织表达量均高于单羔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分型发现BMPR1A基因g.41128335A>T和g.41127600C>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达到显著水平。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3个SNPs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发现,3个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均无显著相关,但g.41128335A>T和g.41127598A>G位点突变型产羔数基本上均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初步表明,BMPR1A基因表达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3个SNPs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说明它们可能均不是影响BMPR1A基因功能的关键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小尾寒羊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基因(bmpr1A) 基因表达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产羔数 高繁殖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