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初蕾 李星瑶 +4 位作者 张译元 唐红 郭延华 王立民 周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郭慧慧 包振民 +2 位作者 连姗姗 贺艳 胡晓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3,共7页
首次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中克隆了骨形态发生蛋白I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type Ⅰ receptor,cfBMPR1)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560bp,编码为519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eal-time qRT-PCR)分... 首次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中克隆了骨形态发生蛋白I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type Ⅰ receptor,cfBMPR1)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560bp,编码为519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eal-time 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fBMPR1基因在栉孔扇贝受精卵、4细胞期、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期、D型幼虫期和壳顶幼虫期等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其中胚胎时期表达量高于幼虫期,提示该基因在扇贝早期发育及幼虫形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成体组织,包括外套膜、鳃、性腺、肾、横纹肌和消化腺中也均检测到了cfBMPR1的表达,其中以性腺和横纹肌中表达量最高,暗示其参与了扇贝包括繁殖和肌肉生长发育等在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GF-β信号通路在扇贝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 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及其受体在生殖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管峰 杨利国 +1 位作者 程瑞禾 曹少先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licprotein ,BMP)又称骨形成蛋白 ,属于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本文从理化特性、受体种类、信号转导机制 ,以及在动物生殖调控中的作用和受体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多胎机制等方面 ,详细阐述了有关BMP近年... 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licprotein ,BMP)又称骨形成蛋白 ,属于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本文从理化特性、受体种类、信号转导机制 ,以及在动物生殖调控中的作用和受体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多胎机制等方面 ,详细阐述了有关BMP近年来的研究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受体 生殖调控 排卵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通过雌激素受体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诱导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分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晓峰 张荣华 +4 位作者 孙升云 王攀攀 杨丽 韩莉 金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51-2356,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素(ICT)对MC3T3-E1 subclone 14前体成骨细胞株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WST-8、BrdU法检测ICT对MC3T3-E1subclone 14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ICI182780阻断ER... 目的:观察淫羊藿素(ICT)对MC3T3-E1 subclone 14前体成骨细胞株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WST-8、BrdU法检测ICT对MC3T3-E1subclone 14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ICI182780阻断ER受体信号后,检测ICT和noggin对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I型胶原(Col I)和骨钙素(BGP)的影响;实时荧光PCR检测ICT对BMP-2、4、7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ER受体信号阻断后,ICT对Smad1/5/8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ICT(0.1μmol/L、1μmol/L)可以提高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ALP、Col I、BGP和矿化结节数量(P<0.01或P<0.05),表明ICT有促分化的作用,但对细胞活力和增殖指数无明显影响;阻断ER受体信号后,ICT促分化作用明显下降(P<0.01);ICT可以提高BMP-2、4 mRNA的表达(P<0.01),但对BMP-7 mRNA无作用(P>0.01);阻断ER信号后,ICT促Smad1/5/8磷酸化明显减弱(P<0.01)。进一步阻断BMP/Smad信号可以抑制ICT促分化的作用(P<0.01)。结论:ICT可以通过ER受体激活BMP/Smad信号通路,进而促进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素 细胞 受体 雌激素 形态发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调控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勇 王文波 +2 位作者 李吉友 卢宇 霍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浓度为100ng/ml和1000ng/ml时,椎间盘细胞中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与0ng/ml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在蛋白水平的检测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结论:BMP-2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调节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提示BMP-2可能对退变早期的椎间盘具有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SOX基因 胶原 基因表达 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廖妮 韦山良 梁飞新 麦华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cDNA3.1-hBMP2重组质粒,通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结果经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BMP2-cDNA。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hBMP2基因并构建成其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郑培惠 魏奉才 +2 位作者 晋国营 单秀丽 孙树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因和Ad-hBMP-2基因。用荧光显微镜每隔12h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并确定转染率,观察其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转染Ad-hBMP-2的细胞作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作骨钙素(OC)检测确定成骨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hBMP-2的表达。结果12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有52%的阳性表达细胞,48h后转染率达95%;转染Ad-hBMP-2后倍增时间延长,ALP、OC检测为阳性表达,hBMP-2蛋白转染后48h为阳性表达,并持续至第5代。结论ADSCs可以作为腺病毒转染的载体,转染Ad-hBMP-2基因后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2 腺病毒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江献芳 宋继传 李华 谢庆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固定期第2天A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BMP-2基因修饰BMSCs与Pluronic F-127复合物;B组注射等量BMP-2基因修饰BMSCs液;C组注射等量BMSCs液;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时处死半数动物获取标本,通过X线片、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结果通过X线片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经过统计软件分析,在固定2周和6周时,A组牵张区内骨密度和B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B、C、D组(P<0.01),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1);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隙内成骨质量好于C、D组,A组好于B组。结论 BMP-2基因修饰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Pluronic F-127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 髓间充质干细胞 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 牵张成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胚胎腭突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沐 刘学 +3 位作者 余东升 王成 王伟财 黄洪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BMPR2在胚胎腭部的表达。结果 at RA诱导小鼠形成体积较小的畸形腭突和明显的中缝腭裂畸形。BMPR2在GD15和GD17正常胚胎腭部有高水平的阳性表达,但在腭裂胚胎腭部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正常胚胎腭部Bmpr2 m RNA在GD15和GD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腭裂胚胎(P<0.05)。结论 at RA可导致小鼠胚胎腭突发育不良形成腭裂,并显著下调BMPR2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腭部发育的正常分子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维甲酸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建军 许晓军 +1 位作者 杨军 付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0,F0003,共3页
目的:评价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2)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由健康青年男性髂骨抽取骨髓培养MSC,BMP-2基因转染后,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转基因MSC的BMP-2基因表达,原位杂交... 目的:评价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2)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由健康青年男性髂骨抽取骨髓培养MSC,BMP-2基因转染后,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转基因MSC的BMP-2基因表达,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成骨活性,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转染后细胞稳定表达BMP-2基因,核心结合因子a1、骨钙素、骨桥素、I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外有胶原分泌和钙盐沉积。结论:Ad-BMP-2基因转染可以提高MSC的体外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基因转染 间充质干细胞 腺痛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RNA的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金丹 曾位森 +4 位作者 裴国献 齐凤菊 魏宽海 王珂 陈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经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MSCs)mRNA的表达。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后利...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经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MSCs)mRNA的表达。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后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转染包装细胞PT67,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并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原位杂交、RT-PCR检测hBMP-7mRNA在MSCs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经hBMP-7基因转染的MSCs可表达外源性BMP-7mRNA。结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可以将hBMP-7转染至MSCs中并表达外源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表达 组织工程 mRNA HBMP-7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贵秀 李利文 +3 位作者 邹定全 江兴华 王亚平 徐军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2-670,共9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及其受体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方法::取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并切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P2,4,7及其受体BMPRⅠa,BMPRⅠb,BMPⅡ的表达。结果:在正常成年...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及其受体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方法::取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并切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P2,4,7及其受体BMPRⅠa,BMPRⅠb,BMPⅡ的表达。结果: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背角感觉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部分小胶质细胞和部分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MPRⅠa和BMPRⅠb。少突胶质细胞及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BMPRⅡ受体,灰质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未见BMPRⅡ受体表达,白质的部分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MPRⅡ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未检测出BMP2,4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表达。BMP7在所有的APC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及NeuN阳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中表达,在正常脊髓的部分星形胶质细胞中可见表达。磷酸化的pSmad 1/5/8蛋白表达见于所有的少突胶质细胞及神经元、部分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软膜下脊髓周边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这些细胞也是RC2阳性细胞(即放射状胶质细胞)。结论:BMP2,4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不表达,BMP受体、BMP7及磷酸化的pSmad 1/5/8蛋白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的多种细胞中表达,提示BMP信号在成体脊髓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形态发生蛋白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促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珂 杜建明 +1 位作者 罗仁惠 曹颖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1-424,429,共5页
目的观察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rAAV-BMP7)复合Bio-Oss的基因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并与Bio-Oss复合。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胫骨植入种植体,并制备直径8mm、深4mm的种植体周骨... 目的观察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rAAV-BMP7)复合Bio-Oss的基因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并与Bio-Oss复合。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胫骨植入种植体,并制备直径8mm、深4mm的种植体周骨缺损,A组骨缺损区填入rAAV-BMP7/Bio-Oss复合物;B组仅填入Bio-Oss;C组不充填材料。术后4、8周分期处死动物,取样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A、B组骨缺损处均有新骨形成,A组较B组新骨形成更早、新生骨量更多、骨成熟程度更高(P<0.05)。结论rAAV-BMP7复合Bio-Oss较单纯植入Bio-Oss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形成新骨,新骨量大且成熟度高,并能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7 基因治疗 再生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与卵巢早衰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丽丽 刘春莲 徐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4-346,共3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是重要的卵母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它在卵泡发育早期以较低水平特异性地表达于卵巢,影响卵泡刺激素(FSH)对颗粒细胞甾体激素分泌水平的调控,是与颗粒细胞增生、FSH依赖性细胞分化相关的卵母细胞特异性调节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是重要的卵母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它在卵泡发育早期以较低水平特异性地表达于卵巢,影响卵泡刺激素(FSH)对颗粒细胞甾体激素分泌水平的调控,是与颗粒细胞增生、FSH依赖性细胞分化相关的卵母细胞特异性调节因子,对卵泡的早期发育极其重要。目前研究认为其基因突变可能是卵巢早衰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形态发生蛋白-15 卵泡发育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伟光 谢延平 +3 位作者 闫亮 胡志恒 王浩 林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OPLL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BMP-4上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6007C>T(rs17563),-5826G>A(r...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OPLL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BMP-4上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6007C>T(rs17563),-5826G>A(rs1957860),3564C>T(rs2855532)和IVS-160C>T(rs2071047)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 两组间位点rs17563、rs2855532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中rs17563带C+基因型与C-基因型骨化椎体数量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前者骨化椎体数量明显少于后者;rs2855532T+基因型与T-基因型骨化椎体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骨化椎体数量多于后者。余两位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P-4基因的两个单核酸多态性位点rs17563、rs2855532等位基因型突变与OPLL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化症 形态发生蛋白-4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储明星 桑林华 +2 位作者 狄冉 王金玉 徐作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0期54-57,共4页
作者主要介绍了骨形态发生蛋白15的结构、功能与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定位,并讨论了该基因与哺乳动物繁殖性能的关系。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15 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初步活性测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礼初 梁国栋 +5 位作者 杜靖远 付士红 陈飞 郑启新 肖宝筠 侯云德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92-295,共4页
构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体, 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 成熟肽的0.36 kb 基因片段与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 成... 构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融合体, 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 成熟肽的0.36 kb 基因片段与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 成熟肽的0.44kb 基因片段连接,得到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 融合基因; 经测序鉴定后,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2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 温度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初步纯化后测定其对培养小鼠成骨样细胞增殖、分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克隆质粒转化的工程菌,经42℃诱导4~6 h 后,高效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 在SDS-PAGE上出现一新的蛋白带, 分子量约29 ku,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 ,表达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初步纯化、裂解、复性后的BMP-2/7 蛋白具有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增殖及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BMP-2/7 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融合基因 构建 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早衰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丽丽 刘春莲 +3 位作者 徐仙 陈琰 梅巳 李彩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卵巢早衰(POF)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探讨BMP-15突变与POF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63例POF患者(POF组)和62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BMP-15编码区特异扩增,PCR产... 目的:通过对卵巢早衰(POF)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探讨BMP-15突变与POF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63例POF患者(POF组)和62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BMP-15编码区特异扩增,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发现3个突变位点,位于第1外显子的rs3810682(-9C>G)和rs79377927(788_789insTCT),第2外显子的rs17003221(852C>T)。其中rs3810682(-9C>G)和rs17003221(852C>T)在POF组和对照组中均有发现,且该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POF组和对照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POF组中发现2例rs79377927(788_789insTCT),该位点基因型在POF组中为3.17%。结论:BMP-15的rs79377927(788_789insTCT)位点基因突变与POF发病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形态发生蛋白15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的兔骨骼肌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尚咏 伍骥 +1 位作者 卢世璧 袁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基因对兔骨骼肌干细胞 (SMSCs)体外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pEGFP rhBMP 2的扩增、浓度及纯度鉴定。脂质体包裹质粒DNA ,转染SMSCs后测定转染率。检测rhBMP 2、碱性磷酸... 目的初步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基因对兔骨骼肌干细胞 (SMSCs)体外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pEGFP rhBMP 2的扩增、浓度及纯度鉴定。脂质体包裹质粒DNA ,转染SMSCs后测定转染率。检测rhBMP 2、碱性磷酸酶 (ALP)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脂质体介导 pEGFP rhBMP 2SMSCs转染后最大转染率为 14 18% ,rhBMP 2、ALP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呈阳性 ,而 pEGFP转染的细胞和未染细胞rhBMP 2、ALP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弱阳性。 结论SMSCs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脂质体介导质粒rhBMP 2的基因转移安全性好 ,但转染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阳离子脂质体 骼肌干细胞 基因治疗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时志斌 强辉 +2 位作者 樊立宏 王坤正 党晓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并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的无致病性重组的腺相关病毒(AAV),以其作为基因载体感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检测病毒生物学活性及功能。方法从含有hBMP-7基因的pBluescript KS-hBMP7... 目的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并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的无致病性重组的腺相关病毒(AAV),以其作为基因载体感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检测病毒生物学活性及功能。方法从含有hBMP-7基因的pBluescript KS-hBMP7质粒中扩增出hBMP-7片段,构建重组骨架质粒pAAV-hBMP7-IRES-GFP。将此质粒和AAV包装质粒pAAV-RC、辅助质粒pAAV-Helper共转染AAV-293细胞,通过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BMP7-IRES-GFP。感染AAV-HT1080测定病毒滴度,应用该重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兔BMSCs,荧光细胞计数法检测病毒最佳感染复数,Western blot法检测BMP-7基因的体外表达,成骨诱导实验检测BMP-7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质粒经酶切、测序验证正确。重组腺相关病毒感染滴度约为3.6×1011v.p./mL。重组病毒感染兔BMSCs的最佳感染复数为5×104v.p/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病毒rAAV-hBMP7-IRES-GFP转染组BMSCs细胞内有BMP表达。成骨诱导实验证实rAAV-hBMP7-IRES-GFP表达的BMP体外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结论成功制备了rAAV-hBMP7-IRES-GFP病毒,实验获得的病毒载体滴度高、感染性好,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的需要,为进一步体内和体外研究基因治疗促进骨愈合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7 腺相关病毒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