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初蕾 李星瑶 +4 位作者 张译元 唐红 郭延华 王立民 周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枢、内关穴分别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棕色脂肪中UCP1/BMP3b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闫煜杭 钱丹颖 +5 位作者 鲁晓涵 刘肖儿 邹玲悦 白桦 于美玲 卢圣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0-608,共9页
目的观察天枢穴和内关穴分别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心功能以及棕色脂肪组织(BAT)中UCP1/BMP3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电针改善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方法以健康成年小鼠和BAT切除小鼠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对应分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天枢穴和内关穴分别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心功能以及棕色脂肪组织(BAT)中UCP1/BMP3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电针改善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方法以健康成年小鼠和BAT切除小鼠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对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关组、天枢组。在适应性喂养1周后,干预组分别进行20 min的双侧内关穴或天枢穴电针预处理,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BAT切除组在电针前进行肩胛部BAT切除,其余干预与前保持一致。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变化;TTC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cTnT和BMP3b水平;qPCR法检测小鼠BAT中β3-AR、UCP1、BMP3b mRNA的相对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BAT中BMP3b和心脏中p-Smad1/5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左心室EF、FS降低(P<0.001),白色梗死区域面积增大(P<0.001),血清中cTnT水平升高(P<0.001),BAT中β3-AR、UCP1、BMP3b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BMP3b的蛋白表达升高(P<0.01)。血清中的BMP3b含量升高(P<0.001),心脏中p-Smad1/5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天枢组和内关组小鼠的左心室EF、FS均升高(P<0.001),白色梗死区域面积减小(P<0.001),血清中cTnT水平下降(P<0.05,P<0.01);天枢组BAT中β3-AR、UCP1、BMP3b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BMP3b的蛋白表达升高(P<0.01),心脏中p-Smad1/5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内关组无明显变化。在BAT切除后,与模型组相比,内关组小鼠的左心室EF、FS升高(P<0.001),白色梗死区域面积减小(P<0.001),血清中cTnT下降(P<0.001),而天枢组无明显变化;内关组和天枢组心脏中p-Smad1/5的蛋白表达和血清中BMP3b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天枢穴或内关穴电针预处理都可以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天枢穴的保护效应可能通过影响棕色脂肪中UCP1/BMP3b信号通路产生,而内关穴不依赖该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电针预处理 内关 天枢 棕色脂肪 解偶联蛋白1 形态发生蛋白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E.coli中的可溶性表达
3
作者 杨维琳 林陈水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家族中的成员,有很强的骨诱导作用.为了获得可溶性的rhBMP-7,利用SOE-PCR法获得链球菌G蛋白B1域(GB1)目的基因,构建GB1、连接肽、6His-tag、EKsite(Asp-Asp-Asp-Asp-Lys)和BMP-7融合表... 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家族中的成员,有很强的骨诱导作用.为了获得可溶性的rhBMP-7,利用SOE-PCR法获得链球菌G蛋白B1域(GB1)目的基因,构建GB1、连接肽、6His-tag、EKsite(Asp-Asp-Asp-Asp-Lys)和BMP-7融合表达型载体,转化E.coliBL21(DE3).工程菌在28℃下经0.1mmol/L IPTG诱导后,可获得表观分子量约为28kD的以可溶形式表达的GB1-BMP-7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7(bMP-7) 链球菌G蛋白b1域(Gb1) SOE-PCR法 可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保护素联合替硝唑治疗牙周炎小鼠的疗效及与血清RANKL、MCP-1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一 莫安春 +1 位作者 谢永林 邵艳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2期1943-1946,共4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骨保护素联合替硝唑治疗牙周炎小鼠的疗效及对血清RANKL、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清洁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20只,模型组、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使用Kimura等报道的方法建模,替硝唑组小鼠接受替硝唑灌胃,... 目的:探究重组人骨保护素联合替硝唑治疗牙周炎小鼠的疗效及对血清RANKL、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清洁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20只,模型组、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使用Kimura等报道的方法建模,替硝唑组小鼠接受替硝唑灌胃,重组人骨保护素组在替硝唑组的基础上在牙周袋间隙注入重组人骨保护素治疗。观察并记录四组小鼠牙周变化情况,并进行牙龈评级。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显观察上皮组织形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4、IL-6、RANKL和MCP-1水平。结果:干预后模型组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包括红肿、出血以及深牙周袋,牙齿明显松动,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小鼠基本恢复,并且重组人骨保护素组小鼠牙龈评级优于替硝唑组和模型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干预后模型组组织出现水肿、血管扩张以及大量的炎性浸润,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小鼠的上皮结构完整且排列较为紧密、有序。干预后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的IL-4显著高于模型组而IL-6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干预后重组人骨保护素组IL-4显著高于替硝唑组而IL-6显著低于替硝唑组(P<0.05)。干预后替硝唑组和重组人骨保护素组均显著降低,重组人骨保护素组RAKNL和MCP-1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重组人骨保护素联合替硝唑对牙周炎小鼠的牙龈和牙齿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降低血清中RAKNL和MCP-1水平,抑制骨吸收,保护牙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替硝唑 重组人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5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2 位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马倩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信号通路、钙离子(Ca^(2+))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Src、Akt)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等骨代谢重要通路,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LRP5)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等易感基因,载脂蛋白E(Apo E)、Klotho蛋白(Klotho)、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涎蛋白(BSP)等相关蛋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调控骨代谢,作用重叠相互联系,互为结果,已在本专业领域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保护素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钙离子信号通路 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受体信号通路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Hedghog信号通路 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维生素D受体基因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Ⅰ型胶原α1和Ⅰ型胶原α2基因 甲状旁腺素基因 降钙素受体基因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受体基因 载脂蛋白E Klotho蛋白 形态发生蛋白 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激活蛋白-1 硬化蛋白 靶向治疗 质疏松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高维 李晓进 +3 位作者 张学美 谭琳 聂波 李惠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47-3950,共4页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研究其与骨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护骨蛋白(OP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研究其与骨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护骨蛋白(OP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mRNA转录情况,进而探讨其在MM骨病中的作用。结果:U266及MBD患者中,RANKL、MIP-1α及大部分NSE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骨损害程度基本呈正相关,MM中OPG的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骨髓瘤骨病是一个多因子、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的、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髓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 蛋白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