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汉族青少年骨强度指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白静雅 何烨 +3 位作者 马斌 莫晓丹 欧阳思维 海向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兰州汉族青少年跟骨骨强度指数(bone strength index,SI)变化规律,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662例(男345例,女317例)兰州汉族青少年SI及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去脂体... 目的调查分析兰州汉族青少年跟骨骨强度指数(bone strength index,SI)变化规律,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662例(男345例,女317例)兰州汉族青少年SI及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去脂体重、脂肪量4项体成分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探讨SI的影响因素。结果总体来看,随年龄增加,兰州汉族青少年SI以及身高、体重、BMI、去脂体重、脂肪量5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但是,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段各指标的增长速度存在差异,一般在17岁组或18岁组达到峰值,其中14岁左右为骨发育速度高峰。SI仅在总体上和13岁组存在性别差异且女性大于男性。SI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去脂体重、脂肪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性别、年龄和BMI是SI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兰州汉族青少年SI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间变化规律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及B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汉族 青少年 骨强度指数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和体成分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姿幻 辛宏 +5 位作者 崔卓 李佳颖 庾芝霞 周波 王晓红 张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54-1059,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沈阳市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和体成分变化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影响骨强度指数的主要因素。方法 2017年4月选取沈阳汉族医学生1 949例(男生721例,女生1 228例),年龄19~21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 目的调查分析沈阳市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和体成分变化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影响骨强度指数的主要因素。方法 2017年4月选取沈阳汉族医学生1 949例(男生721例,女生1 228例),年龄19~21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学生右足跟骨骨强度及体成分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研究骨强度指数与体成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沈阳汉族医学生男、女生骨强度指数均在19岁时最高,之后20岁和21岁时骨强度指数均降低,且只有女生差异显著(P<0.01);男生各年龄组骨强度指数值均大于女生(P<0.01)。汉族男生各年龄组脂肪含量、体脂率及水肿系数均显著低于同年龄组女生结果(P<0.01);除了19岁年龄组中腰臀围比,男生各年龄段体重、总水分、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骨质、蛋白质、肌肉量、瘦体重、骨骼肌含量及基础代谢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女生结果(P<0.01或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与BMI和骨骼肌含量正相关(P<0.01),与脂肪含量负相关(P=0.000)。结论沈阳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在20岁和21岁时显著下降,女生骨强度指数下降情况较为严重,是骨质疏松的重点防护对象;BMI和骨骼肌含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而脂肪含量是引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强度指数 体成分 汉族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特点及与体成分关系研究
3
作者 白静雅 张红东 +3 位作者 海向军 汪玉堂 何进全 何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调查藏族大学生的跟骨骨强度指数,获得该人群骨强度指数随性别及年龄的变化特点。同时分析藏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及其与体成分之间的关系,为该群体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及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800... 目的调查藏族大学生的跟骨骨强度指数,获得该人群骨强度指数随性别及年龄的变化特点。同时分析藏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及其与体成分之间的关系,为该群体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及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800例(男400例,女400例)藏族大学生右足跟骨骨强度指数及体成分等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骨强度指数与体成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藏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曲线的一般变化特点为从21岁组起随年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男生各年龄组骨强度指数值均大于女性;(2)藏族男生骨强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22岁组,藏族女生骨强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20岁组;(3)与其他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比较得知,藏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较高;(4)藏族大学生各项体成分指标与骨强度指数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藏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较高,骨质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骨强度指数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LDL/HDL比值与骨强度以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斌 宁珂 +1 位作者 陈超 叶山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LDL/HDL比值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强度以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26例,其中113例已绝经,将患者分为未绝经组与已绝经... 目的探讨LDL/HDL比值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强度以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26例,其中113例已绝经,将患者分为未绝经组与已绝经组。运用超声骨密度仪(QUS)分别测量受试者的骨强度指数(stiffness index,SI),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程等,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骨钙素(BGP)、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血清1型胶原交联β-C-末端肽(β-CTX),并计算TC/HDL比值(THR)、LDL/HDL比值(LHR)。采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模型(FRAX)计算患者10年任何重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PMOF)、髋部骨折(PHF)概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血脂指标与SI相关性,进一步评估LHR与骨代谢、PMOF和PHF等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未绝经组相比,已绝经组SI[(79.96±11.35)VS(92.50±15.95),P<0.001)]、BGP[(13.47±4.11)VS(21.00±10.90),P=0.039)]、PINP [(34. 59±16.16)VS(56.70±37.33),P=0.016]降低,β-CTX[(590. 71±263. 24) VS (423. 07±198. 04),P=0. 021]、LHR[(2.16±0.76)VS (1.89±0.81),P=0.040)]、PMOF[(3.67±1.28)VS(1. 50±0.14),P=0.009]、PHF[(1.44±0.61)VS(0.65±0.12),P=0.00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SI与PMOF、PHF呈负相关(β=-0. 749;β=-0. 681,P均<0.001);(3)分别校正年龄与BMI(β=-0. 245,P=0. 006),Hba1c与病程(β=-0. 240,P=0. 009),年龄、BMI、Hba1c、病程和肌酐(β=-0. 248,P=0. 005),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LHR与SI均有显著负相关;(4)LHR与PMOF、PHF、β-CTX呈正相关(β=0. 336;β=0. 319;β=277,P均<0.05),与BGP、PINP呈负相关(β=-0. 310;β=-0. 298,P均<0.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LHR与SI、FRAX骨折风险评分以及骨代谢指标相关,高LHR可能引起SI下降、骨折风险增高,其机制可能与成骨减少、破骨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绝经后 LDL/HDL值 骨强度指数 折风险 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东乡族成人跟骨骨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苏露 海向军 +7 位作者 马力扬 何进全 马斌 顾巧玲 叶蓁蓁 杨涛 何烨 马卫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甘肃东乡族人群的跟骨骨强度指数(SI),获得该地区成人定量超声骨量峰值,同时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该人群骨强度指数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GE EXPRESSⅡ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 目的通过调查甘肃东乡族人群的跟骨骨强度指数(SI),获得该地区成人定量超声骨量峰值,同时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该人群骨强度指数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GE EXPRESSⅡ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448例20~83岁东乡族成人右脚跟骨骨密度,计算T值、骨强度指数及骨折风险系数,将测试结果按性别,每10岁作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结果 1东乡族男女跟骨骨强度指数变化规律不一致,男性跟骨SI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先降低再增加,峰值出现在40~岁年龄组,50岁后跟骨SI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女性跟骨SI呈波浪式变化,峰值出现在20~岁年龄组,随后逐渐下降,40~岁略有升高,50岁以后急剧下降。2东乡族男性SI明显大于女性,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东乡族人群60~岁身高、体重与跟骨SI呈正相关。结论 1东乡族男女跟骨SI变化规律明显不一致,50岁以后男性SI表现为缓慢下降,而女性表现为快速下降。2获得东乡族健康人群跟骨SI峰值,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成人 骨强度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族成人低骨量与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樊洁 欧阳思维 海向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0-544,共5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东乡族成人骨量与骨骼肌量变化规律,探讨骨量降低与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甘肃省东乡族432例(男性198例,女性234例)成人骨密度、骨强度及四肢骨骼肌量进行测量及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多组比较采用单... 目的分析甘肃省东乡族成人骨量与骨骼肌量变化规律,探讨骨量降低与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甘肃省东乡族432例(男性198例,女性234例)成人骨密度、骨强度及四肢骨骼肌量进行测量及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东乡族成年男性骨强度指数及骨骼肌质量指数峰值出现在40~岁、女性出现在20~岁年龄组。②东乡族成人不同年龄段均出现低骨量与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情况。③骨量减少会导致骨强度指数及骨骼肌质量指数降低。④骨量异常情况下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明显。⑤骨量降低与年龄、骨强度指数、骨骼肌质量指数显著相关。结论骨量减少与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显著相关,骨量异常是肌少症前期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肌少症 骨强度指数 骼肌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