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刺激声骨导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敏姣 林颖 +3 位作者 刘嘉伟 樊小勤 钟波 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刺激声骨导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BC-oVEMP)特征,分析其反应阈、潜伏期和振幅,探讨其最佳刺激声,并获得正常值范围,为临床诊断前庭疾病提供参考。方... 目的分析不同刺激声骨导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BC-oVEMP)特征,分析其反应阈、潜伏期和振幅,探讨其最佳刺激声,并获得正常值范围,为临床诊断前庭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500、1000、2000 Hz短纯音及短声对20例(40耳)正常青年人进行BC-oVEMP测试,刺激声起始强度为仪器每个频率可输出的最大峰值等效力级(force level,FL),以5 dB FL为步阶测试至阈值,分别记录其n1-p1潜伏期、振幅、波间期,得出其对称性和振幅比。结果在最大输出强度下,500、1000、2000 Hz短纯音及短声四种刺激声诱发的BC-oVEMP n1-p1引出率分别为100.0%、85.0%、42.50%及52.50%;反应阈分别为127.63±4.76、130.89±3.06、114.94±2.54、117.25±3.98 dB FL;n1波潜伏期分别为10.14±0.62、11.80±1.66、13.61±0.81、12.52±0.82 ms;p1波潜伏期分别为15.65±1.09、16.08±1.61、17.59±0.98、16.32±0.54 ms;n1-p1振幅分别为12.14±5.85、2.80±1.82、2.69±1.14、2.85±1.78μV。结论500、1000、2000 Hz短纯音及短声四种骨导刺激声均可诱发出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最大输出强度下500 Hz短纯音BC-oVEMP引出率和振幅最高,为最佳刺激声,便于椭圆囊及其传导通路的相关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导眼肌前庭诱发性肌源电位 短纯音 短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声强度对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睿 许珉 +2 位作者 张青 杨引通 陈彦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3-758,共6页
目的:了解刺激声强度差异对正常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oVEMP)和颈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影响。方法... 目的:了解刺激声强度差异对正常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oVEMP)和颈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影响。方法选择国人正常人35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6例,女19例,年龄4~40岁(20.80±8.89),以500Hz tone brust为刺激音,按照100、95、90、85、80、75 dB nHL依次进行气导oVEMP和cVEMP检测,计算VEMP在不同刺激声强度的引出率、nI潜伏期、pI潜伏期、nI-pI波间期、振幅值和AR值,进行波形参数计算和声强度组间对比。结果全组正常人oVEMP和cVEMP的阈值分别为86.5±4.37 dB nHL、83.57±4.52 dB nHL。随着刺激声强度的减弱,无论oVEMP还是cVEMP,均表现出引出率下降、振幅减低等特点。在刺激声强度为100 dB nHL和95 dB nHL时,oVEMP和cVEMP的引出率均为100%,两者之间图形参数差异并不显著。结论随着刺激声强度的减弱,oVEMP和cVEMP出现引出率下降、振幅减低的趋势。对于40岁以下的国人人群,建议采用95 dB nHL作为VEMPs测试的最大起始刺激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声强度 前庭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导振动刺激下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传导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成颖 张玉忠 +4 位作者 陈耔辰 马伟军 吴宝俊 许珉 张青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索骨导振动(BCV)刺激诱发的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cVEMP)在传导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从2018.1-2018.6在门诊及住院部选取传导性耳聋患者65耳,双耳均行纯音听阈、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耳声发射、颞骨CT、气导... 目的探索骨导振动(BCV)刺激诱发的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cVEMP)在传导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从2018.1-2018.6在门诊及住院部选取传导性耳聋患者65耳,双耳均行纯音听阈、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耳声发射、颞骨CT、气导声刺激(ACS)及骨导振动刺激的VEMPs检查,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1.传导性耳聋患者中,平均骨气导差(PTA)大于20dB与小于20dB的BCV-VEMPs引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传导性耳聋患者中BCV-VEMPs和ACS-VEMPs引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3.其中36例单耳传导性耳聋患者中患侧和健耳BCV-VEMPs引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该36例患者患耳及健耳BCV-VEMPs的阈值、振幅、n1潜伏期、p1潜伏期、波间期等参数分别进行比较,oVEMP的阈值、振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余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VEMPs在传导性听力损失的患者中可稳定引出,在临床上可以将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VEMPs作为气导声刺激诱发的VEMPs的替代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前庭诱发电位 声刺激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青年人骨导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正常值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户红艳 能玲玲 +3 位作者 王乐 李玲 李盼盼 叶放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6-701,共6页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健康青年人骨导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conducted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的临床正常值范围。方法 选择30名(60耳)健康青年人为研究对象,男15人,女15人,平均年龄(25.28±4.32)岁,使用B81骨振子...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健康青年人骨导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conducted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的临床正常值范围。方法 选择30名(60耳)健康青年人为研究对象,男15人,女15人,平均年龄(25.28±4.32)岁,使用B81骨振子进行骨导振动(bone-conducted vibration,BCV)诱发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检测,以60dB nHL给声强度作为起始刺激强度,记录BCV-cVEMP和BCV-oVEMP的引出率、潜伏期、波间期、波幅和阈值,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V-cVEMP和BCV-oVEMP的引出率均为100%(60/60);BCV-cVEMP的阈值为(41.80±2.99)dB nHL,P1、N1潜伏期分别为(16.05±1.76)ms和(26.43±2.66)ms,波间期为(10.11±2.03)ms,波幅为(86.93±60.45)μV;BCV-oVEMP的阈值为(45.00±3.50)dB nHL,P1、N1潜伏期分别为(18.25±2.40)和(12.19±2.31)ms,波间期为(6.09±0.99)ms,波幅为(10.33±9.90)μV。受试者左右耳BCVcVEMP和BCV-oVEMP的P1潜伏期(P=0.421,P=0.672),N1潜伏期(P=0.889,P=0.662),波间期(P=0.116,P=0.553),波幅(P=0.819,P=0.509)和阈值(P=0.425,P=0.0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V-VEMP对于健康青年人是一项稳定可靠的前庭功能检查。本实验室健康青年人BCV-VEMP正常值的建立,可为BCV-VEMP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球囊和椭圆囊 振动刺激 前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Hz不同时程短纯音骨导眼性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研究
5
作者 樊小勤 林颖 +4 位作者 刘嘉伟 董晨 王敏姣 钟波 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比较500 Hz不同时程短纯音诱发骨导眼性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BC-oVEMP)的波形差异,以探讨BC-oVEMP最佳时程的刺激声参数。方法选择20例听力正常的健康青年人(男女各10例... 目的比较500 Hz不同时程短纯音诱发骨导眼性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BC-oVEMP)的波形差异,以探讨BC-oVEMP最佳时程的刺激声参数。方法选择20例听力正常的健康青年人(男女各10例,年龄20~25岁,平均22.0±2.0岁)为研究对象,由听觉诱发电位仪输出500 Hz不同时程短纯音,经功率放大器放大,由激振器在受试者头颅正中近发际线(Fz)处施加骨导振动,单侧记录BC-oVEMP的n1潜伏期、P1潜伏期、n1-P1波间期、n1-P1振幅、振幅比、双侧不对称比。结果500 Hz不同时程(以上升时间-平台期-下降时间表示,单位为ms)刺激声均引出BC-oVEMP,相同上升/下降时间、不同平台期的短纯音(2-0-2、2-1-2、2-2-2、2-4-2、2-8-2 ms)诱发的BC-oVEMP的n1潜伏期、P1潜伏期、n1-P1波间期、n1-P1振幅、振幅比、双侧不对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1振幅随平台期的延长先增大再减小,其中2-1-2、2-2-2 ms的短纯音诱发BC-oVEMP的n1-P1振幅最大。相同平台期、不同上升/下降时间(1-2-1、2-2-2 ms)的短纯音诱发BC-oVEMP的n1潜伏期、P1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上升/下降时间的延长,n1、P1潜伏期均出现延长;n1-P1波间期、n1-P1振幅、振幅比、双侧不对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1振幅随上升/下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BC-oVEMP在听力健康青年人中可诱发出良好的波形,500 Hz上升/下降时间为1 ms、平台期为2 ms的短纯音可作为BC-oVEMP优先刺激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椭圆囊 前庭功能 前庭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耳聋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 被引量:21
6
作者 舒博 叶胜难 +3 位作者 林有辉 林少莲 胡婕 林丁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诊断为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36例,进行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分析对比oVEMP的...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诊断为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36例,进行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分析对比o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分别以突聋对侧耳和2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25例(50耳)为对照,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结果突聋组患耳oVEMP引出率为44.4%(16/36),突聋组对侧健耳oVEMP引出率为52.7%(19/36);对照组oVEMP引出率为100%(50/50)。组间对比显示突聋组患耳和对侧耳与对照组oVEMP引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突聋组患耳和对侧耳oVEMP引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聋组患耳、对侧耳、对照组正常耳组间比较,oVEMP的N1潜伏期、P1潜伏期、波间期、振幅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突聋患者在耳蜗受损的同时可以伴有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可以通过o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 椭圆囊 前庭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G修正对颈部及眼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澜 赵苗苗 +10 位作者 李清溪 刘兴健 谌国会 熊芬 谢林怡 兰兰 王大勇 吴子明 冀飞 赵立东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研究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修正对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建立修正后的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 VEMP)及ocularVestibular Evoked Myoge... 目的研究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修正对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建立修正后的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 VEMP)及ocular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 VEMP)正常值范围,为临床上准确评估前庭感受器功能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500Hz tone-burst刺激声对20名(40耳)听力正常且无耳蜗及前庭系统疾病的正常青年人进行c VEMP及o VEMP测试。受试者年龄为20-30岁,平均年龄(23.76±2.81)岁。测试强度为100d B n HL,通过ER-3A标准插入式耳机给声,测试时体位采取坐姿。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能引出清晰可重复的c VEMP及o VEMP波形。Tone-burst c VEMP的P1潜伏期为14.13±1.97(ms),N1潜伏期为21.54±2.23(ms),幅值为1.63±0.60(μV)。Tone-burst o VEMP的N1潜伏期为10.15±0.72(ms),P1潜伏期为15.79±1.01(ms),幅值为1.38±1.02(μV)。cVEMP修正前后的振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正前后比值达到40~50倍。结论 EMG修正对振幅标准化有重要意义,其中对c VEMP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建立一组EMG修正后VEMPs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能够更准确评估双侧不对称性。Tone-burst c VEMP及o VEMP引出率高,可作为临床上评估椭圆囊和球囊功能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诱发电位 振幅标准化 电图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对迷路积水定位诊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林少莲 林有辉 +3 位作者 舒博 胡婕 林丁丁 叶胜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膜迷路积水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0例膜迷路积水患者患者及38例(76耳)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分析对比oVEMPs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 (1)病例... 目的探讨膜迷路积水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0例膜迷路积水患者患者及38例(76耳)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分析对比oVEMPs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 (1)病例组患耳和健耳的oVEMP引出率和振幅均低于对照组;(2)病例组患耳和健耳的oVEMP与对照组oVEMP引出率、峰-峰波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病例组与对照组振幅比、不对称性比较差异具有著性意义结论 oVEMP可以作为迷路积水异常变化的客观量化评估指标,并迷路积水的确诊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迷路积水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 椭圆囊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佩杰 罗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是一种评估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新方法,主要反映前庭一眼动反射,可以对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临床上可以用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上半规...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是一种评估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新方法,主要反映前庭一眼动反射,可以对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临床上可以用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综述oVEMP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的临床应用。 1 oVEMP概述 强大的声音刺激和骨导振动可以兴奋人类的前庭末梢感受器,经过特定的反射通路引起躯体部分浅表骨骼肌收缩,这种电反应过程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电极在保持一定张力的骨骼肌表面记录下来,称为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收缩 皮肤表面电极 鉴别诊断 反射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导和骨振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与突发性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爱凤 陈云飞 +3 位作者 黄爱萍 陈禹武 王小姣 顾东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与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31例突发性聋患者行气导和骨振动诱发的颈肌VEMPs、眼肌VEMPs(ACS-cVEMP、BCV-cVEMP、ACS-oVEMP、BCV-oVEMP)。将每个检查的结果分别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与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31例突发性聋患者行气导和骨振动诱发的颈肌VEMPs、眼肌VEMPs(ACS-cVEMP、BCV-cVEMP、ACS-oVEMP、BCV-oVEMP)。将每个检查的结果分别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CS-cVEMP正常组、异常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42%(15/21)、30.00%(3/10);ACS-oVEMP正常组、异常组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36.36%(4/11);BCV-cVEMP正常组、异常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54%(16/26)、40.00%(2/5);BCV-oVEMP正常组、异常组有效率分别为62.50%(15/24)、42.86%(3/7)。以上4种VEMP正常组、异常组的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ACS-cVEMP和ACS-oVEMP均异常组的有效率为66.67%(6/9),至少有一项正常组的有效率31.82%为(7/2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V-cVEMP和BCV-oVEMP均异常组的有效率为0%(0/4),至少有一项正常组的有效率为33.33%(9/2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BCV-cVEMP和BCV-oVEMP均异常可能预示突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突发 振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检测眼性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可行性研究
11
作者 马荣 田永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同步检测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正常人及23例梅尼埃病患者分别进... 目的探讨同步检测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正常人及23例梅尼埃病患者分别进行oVEMP和cVEMP同步检测和单独检测,两种检测方式所用仪器和坐姿相同,检测参数设置相同,分别比较两种检测方式下两组对象oVEMP和cVEMP的振幅、潜伏期、波间期及双侧耳不对称比。结果正常人左、右耳的oVEMP及cVEMP的引出率、振幅、潜伏期、波间期与不对称比在两种形式同步检测与各方式单独检测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种方式同步检测时梅尼埃病患者的患耳及对侧耳的oVEMP及cVEMP引出率、振幅、潜伏期、波间期及不对称比与各方式单独检测的结果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正常人和梅尼埃病患者,oVEMP和cVEMP检测可同步进行,但检测参数应与单独检测时设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诱发电位 同步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检测技术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2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8 位作者 刘博 吴子明 傅新星 王武庆 刘波 区永康 张小莉 冷杨名 刘兴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共6页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是一项用于客观评价前庭耳石器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的检测技术。相对于比较成熟的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而言,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刺激类型、电极导联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达成共识的关键环节。为促进国内...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是一项用于客观评价前庭耳石器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的检测技术。相对于比较成熟的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而言,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刺激类型、电极导联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达成共识的关键环节。为促进国内规范的实验室检查标准,实现标准化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记录和结果分析,特制订本检查记录和结果判读的临床检测技术专家共识,其内容主要包括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基本概念、刺激和记录参数、观测指标以及结果判读和临床应用等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诱发电位 临床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尼埃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饶任东 孙勍 +4 位作者 彭新 计莉 张永彬 王宁 单希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 VEMP)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梅尼埃病患者o VEM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6例梅尼埃病患者及27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 目的通过对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 VEMP)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梅尼埃病患者o VEM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6例梅尼埃病患者及27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o VEMP测试,分析对比oVEMP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 oVEMP在病例组患侧的引出率为41.7%、健侧为55%,对照组为100%;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侧、健侧及对照组间o VEMP的振幅及不对称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各波潜伏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整体来讲,梅尼埃病患者oVEMP引出率随听力学分期升高而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梅尼埃病患者无论健侧还是患侧,其oVEMP异常均较显著,且以患侧变化显著,提示MD患者的椭圆囊功能受损,oVEMP可用于评估MD患者椭圆囊功能,且进一步对其诊疗作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诱发电位 椭圆囊 前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玉忠 张滟 +9 位作者 魏馨雨 陈耔辰 徐勇 成颖 高滢 陈飞云 胡娟 许珉 任晓勇 张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VEMP)的波形特征。方法对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21例(42耳)(LVAS组)、年龄和性别相... 目的探讨儿童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VEMP)的波形特征。方法对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21例(42耳)(LVAS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非LVAS聋哑症患儿14例(28耳)(非LVAS聋哑症组)及健康儿童12例(24耳)(健康对照组)进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 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 cVEMP)检测,比较三组各波的引出率及波形特点。结果与非LVAS聋哑症组比较,LVAS组oVEMP的引出率较高(P<0.001),阈值较低(P<0.001)、振幅较高(P=0.003),n1、p1波潜伏期、n1-p1波间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LVAS聋哑症组患儿相比较,LVAS组患儿cVEMP的引出率较高(P=0.017),阈值较低(P=0.001),p1波潜伏期较短(P=0.009);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VAS组患儿的oVEMP振幅较高(P=0.027),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EMP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AS患儿oVEMP及cVEMP引出率较非LVAS聋哑组高,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VEMP可用于评估LVAS患儿的前庭耳石器功能状态,但是并不恒定地都表现为阈值低、振幅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水管综合征 前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爽 刘亭彦 孙秀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是气导声刺激或骨导振动刺激人体前庭感受器(椭圆囊)或直流电刺激前庭上神经,于对侧眼下斜肌表面记录到的短潜伏期电位变化,是临床评价椭圆囊和/或前庭上神经通路功能的常用手段。国内外研究发现,oVEMP除存在个体...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是气导声刺激或骨导振动刺激人体前庭感受器(椭圆囊)或直流电刺激前庭上神经,于对侧眼下斜肌表面记录到的短潜伏期电位变化,是临床评价椭圆囊和/或前庭上神经通路功能的常用手段。国内外研究发现,oVEMP除存在个体间差异外,也会受测试方法、参数设置等因素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结论基础上,对oVEMP常见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进行总结,为规范oVEMP的测试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端超 章碧云 钟时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0-406,共7页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是通过刺激微纹区的Ⅰ型毛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肌源性反应,主要反映球囊、椭圆囊的功能及前庭颈、前庭眼反射通路的完整性。VEMPs目前主要应用于前庭、中枢相关疾病的诊...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是通过刺激微纹区的Ⅰ型毛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肌源性反应,主要反映球囊、椭圆囊的功能及前庭颈、前庭眼反射通路的完整性。VEMPs目前主要应用于前庭、中枢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将就其信号产生、参数正常值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颈反射 前庭反射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在听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少莲 林有辉 +3 位作者 舒博 胡婕 林丁丁 叶胜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0-904,共5页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在听神经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听神经瘤患者(AN)26名为研究对象,听力正常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分析对比两组之间oV...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在听神经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听神经瘤患者(AN)26名为研究对象,听力正常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分析对比两组之间oVEMPs和cVEMP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听神经瘤组cVEMP和oVEMP的引出率较低,cVEMP的振幅减小,cVEMP和oVEMP的幅度比和不对称比(AR)增大,oVEMP的n10潜伏期较长,cVEMP和oVEMP结果与瘤体大小、听力损失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VEMP和oVEMP检测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引出率较低、VEMP振幅减小可能有助于听神经瘤筛查和诊断;cVEMP和oVEMP易于操作且稳定性高,联合检查可提高听神经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应用在中国15年 被引量:31
18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2-445,共4页
近10年,前庭功能检查有一定进步,其中之一即前庭肌源性电位的逐渐成熟并在临床应用。本文总结这一领域在国内近15年的发展历程,总结这一方法目前的应用情况成绩,同时也指出该方法的不足,以促进国内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EMP在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永春 曹忠胜 +2 位作者 贾松涛 韩雨 罗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4-540,共7页
目的研究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频率振幅比在单侧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中的特异性以及在梅尼埃病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确诊的单... 目的研究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频率振幅比在单侧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中的特异性以及在梅尼埃病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确诊的单侧梅尼埃病患者34例(34患耳、34对耳)、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17例(34耳)和年龄相仿的健康志愿者15例(30耳)行oVEMP测试,分别用500Hz、1000Hz短纯音刺激,统计引出率;比较MD患耳组与其他各组oVEMP的振幅大小;计算并比较MD患耳组与其他各组的频率振幅比(在1000Hz频率刺激时引出的振幅与500Hz处引出振幅的比值);描述梅尼埃病患侧耳频率振幅比分别基于健康对照组、前庭性偏头痛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行分析;计算频率振幅比与年龄、听力、病程的相关性系数并分析。结果梅尼埃病组有26例能引出oVEMP(引出率为76.47%),前庭性偏头痛组有14例(引出率为82.35%),健康对照组有13例(引出率为86.67%);振幅比较:500Hz频率刺激下引出的振幅在MD患耳组分别与MD对耳组、健康对照组、VM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Hz频率处引出的振幅在MD患耳组分别与MD对耳组、健康对照组、VM组之间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率振幅比比较:MD患耳组分别与MD对耳组、VM组、健康对照组相比频率振幅比均显著增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MD患耳频率振幅比基于健康对照组ROC曲线所得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数值为0.84,临界点为0.86,灵敏度为0.96,特异度是0.65;MD患耳基于VM组所得AUC为0.89,临界点为0.93,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93;MD患耳频率振幅比与年龄、听力及病程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5、0.13和0.31,显著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梅尼埃病患者患耳oVEMP 1000/500频率振幅比无论与MD对耳组、健康对照组还是前庭性偏头痛组比较都存在较显著的增高,且与年龄、听力、病程无明显相关性,是一种较稳定的辅助工具用于MD的诊断以及与VM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诱发电位 频率振幅比 前庭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病与前庭上、下神经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锦玲 石力 +3 位作者 孙伟 谢娟 韩丽萍 高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5-410,共6页
目的观察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伴发前庭上、下神经损害的特点,分析其与AN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AN患者的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观察V... 目的观察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伴发前庭上、下神经损害的特点,分析其与AN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AN患者的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观察VEMP波形、潜伏期及振幅,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前庭神经受损与AN患者听力损害程度、年龄及病程的关系。结果70例(139耳)AN患者中VEMP引出38耳(27.3%),未引出101耳(72.7%),ENG冷热试验半规管功能正常106耳(76.3%),异常33耳(23.7%),两种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EMP引出的38耳中,左、右耳的潜伏期均值P13为24.54±5.388及25.17±6.068ms,N23为31.38±5.766及32.02±6.058ms,对照组P13为17.04±1.781及17.49±2.291ms;N23为25.05±2.864及25.81±3.273ms,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耳的振幅均值为60.16±34.732及43.83±31.288μV,对照组为147.16±50.026及135.66±54.737μV,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N患者VEMP是否引出与听力损害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及病程无相关性(P>0.05)。AN患者ENG的半规管功能是否正常与病程有相关性(P<0.05),与听力损害程度及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AN患者伴发前庭下神经损害的几率远大于前庭上神经,表现为VEMP波形未引出或潜伏期延长、振幅低;VEMP是否引出与听力损害程度有相关性,ENG的半规管功能异常与病程有相关性,提示AN患者听神经病变极易累及前庭下神经及其终器球囊;VEMP与ENG联合应用可对AN伴发前庭神经病变的范围作出较全面可靠的评估,应作为AN诊断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前庭诱发电位 震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