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患者血清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宪顺 韦雨柔 +7 位作者 何敏聪 林锟 田佳庆 詹芝玮 林天烨 何晓铭 何伟 魏秋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4-1510,共7页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中囊性变具有“双刃剑”作用,活血通络法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佳,但对囊性变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调节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患者血清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中囊性变具有“双刃剑”作用,活血通络法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佳,但对囊性变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调节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患者血清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作用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收治的60例SI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另选取同时期在医院体检正常且无激素使用史3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给予活血通络胶囊(2 g/次,3次/d)及碳酸钙(600 mg/次,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碳酸钙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个月,同时患肢加以限制性负重。采集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骨保护素(OPG)、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的表达水平,以门诊复诊方式分别于患者出院后第6、12个月进行2次随访,以股骨头塌陷定义为终点事件。以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坏死面积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组研究对象基线RANKL、PDGF-BB、OPG、CTNNB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组RANKL、PDGF-BB均高于正常组,OPG、CTNNB1均低于正常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和组别对RANKL、PDGF-BB、VEGFA、OPG、CTNNB1水平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RANKL、PDGF-BB、VEGFA、OPG、CTNNB1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第6个月治疗组RANKL水平高于对照组,第12个月治疗组PDGF-BB水平高于对照组,第6、12个月VEGFA、OPG、CTNN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髋关节VAS评分、坏死面积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髋关节VAS评分、坏死面积评分低于治疗前,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髋关节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活血通络法能上调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RANKL、PDGF-BB、VEGFA、OPG和CTNNB1蛋白表达水平,有效促进SIONFH患者骨修复及改善临床症状,推测该疗法通过“骨吸收/成血管/成骨”三元修复网络促进囊性变骨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激素性股头坏死 髋关节病 活血通络 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抑制蛋白KIAA0753和CCSAP表达并通过钙信号阻断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的成骨分化
2
作者 王吉春 钱正霞 +1 位作者 李梦雪 汪长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6-465,共10页
目的探究高糖对蛋白KIAA0753和CCSAP的影响,以及高糖条件下KIAA0753和CCSAP与成骨分化以及钙信号通路三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利用5.5和25 mmol·L^(-1)葡萄糖浓度的成骨培养基诱导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通过Western blo... 目的探究高糖对蛋白KIAA0753和CCSAP的影响,以及高糖条件下KIAA0753和CCSAP与成骨分化以及钙信号通路三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利用5.5和25 mmol·L^(-1)葡萄糖浓度的成骨培养基诱导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KIAA0753和CCSAP蛋白表达情况;转染过表达质粒进入人胚肾细胞(HEK-293T),免疫共沉淀检测蛋白KIAA0753和CCSAP相互作用;利用成骨培养基分别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和不同诱导时间处理MC3T3-E1细胞,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KIAA0753、CCSAP、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蛋白的表达情况,然后再设置5.5、25 mmol·L^(-1)和25 mmol·L^(-1)+OE-CCSAP组MC3T3-E1细胞,依次检测KIAA0753、OCN、OPN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ALP活性;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糖尿病鼠模型数据集筛选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MC3T3-E1细胞分别设置5.5、25 mmol·L^(-1)和25 mmol·L^(-1)+OE-KIAA0753组,Western blot检测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beta,CAMK2B)、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5.5 mmol·L^(-1)组相比,25 mmol·L^(-1)抑制成骨细胞中KIAA0753和CCSAP蛋白表达,且蛋白KIAA0753和CCSAP存在相互作用。同时25 mmol·L^(-1)也抑制成骨细胞ALP、OPN、OCN蛋白表达,在25 mmol·L^(-1)的条件下过表达CCSAP上调KIAA0753、OCN、OPN、ALP的表达。糖尿病鼠模型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信号受体、信号调控”等方面。25 mmol·L^(-1)葡萄糖抑制成骨细胞中CAMK2B、PLN蛋白的表达,且在25 mmol·L^(-1)的条件下过表达KIAA0753上调CAMK2B、PLN蛋白的表达。结论高糖抑制KIAA0753和CCSAP蛋白表达,抑制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成骨分化和钙信号传导,过表达CCSAP挽救高糖对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以及过表达KIAA0753逆转高糖对钙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KIAA0753 CCSAP 蛋白相互作用 分化 钙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7通过调控NF-κB通路抑制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转化并参与抑制其钙化
3
作者 马晨越 贺琼逸 +2 位作者 王猛 柴萌 张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研究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的作用及对模式识别受体(TLR)/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和成骨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IL-37在钙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HA-SMCs钙化模... 目的:研究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的作用及对模式识别受体(TLR)/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和成骨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IL-37在钙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HA-SMCs钙化模型,模型组加入100 ng/ml IL-37或100μmol/L PDTC预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结节;qPCR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IL-37 mRNA水平;qPCR、Western blot检测TLR、NF-κB、p-NF-κB、RUNX相关转录因子(RUNX2)、碱性磷酸酶(ALP)、SMA、平滑肌22α(SM2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凋亡率升高,同时模型组产生明显的橘红色钙化结节,TLR、NF-κB等炎症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IL-37、RUNX2、BMP2、ALP的mRNA表达上调,SMA、SM22α的mRNA表达下降,p-NF-κB、RUNX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与造模组相比,IL-37预处理组细胞增殖率下降,凋亡率降低(P<0.05),钙化结节明显减少,TLR、NF-κB等炎症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RUNX2、BMP2、ALP的mRNA表达下调,SMA、SM22α的mRNA表达升高,p-NF-κB、RUNX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抑制剂PDTC组在细胞因子表达上呈现相同趋势。结论:IL-37可抑制HA-SMCs钙化,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及细胞成骨表型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7 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转化 TLR/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调控H型血管在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中药活性成分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樊佳煊 张维 +1 位作者 崔瑞 曹林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12,共7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短链非编码RNA分子,通过转录翻译、剪切结合等过程,调节骨免疫信号、应激反应,发挥促血管生成、损伤骨修复等功能;H型血管在新骨形成中发挥成血管-成骨耦联作用,促进缺损部位骨再生。近年miRNA调控缺氧诱导... 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短链非编码RNA分子,通过转录翻译、剪切结合等过程,调节骨免疫信号、应激反应,发挥促血管生成、损伤骨修复等功能;H型血管在新骨形成中发挥成血管-成骨耦联作用,促进缺损部位骨再生。近年miRNA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Notch、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Wnt/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等影响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迁移募集、增殖分化,促进H型血管-成骨耦联以改善骨稳态,进而防治骨代谢疾病。该文阐释miRNA调控H型血管-成骨耦联中的作用,以期为改善骨稳态提供靶点与通路;此外,中药活性成分影响miRNA差异性表达来促进H型血管新生,为临床防治骨代谢疾病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H型血管 血管-耦联 稳态 代谢 中药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修饰时间对乳铁蛋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复合物结构及成骨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翟珍妮 廉小妮 +3 位作者 郑佳雨 陈慧伶 樊凤娇 方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68,共8页
为通过利用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提升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引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探索其与LF共价结合的潜力,旨在提升LF的生物活性并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圆二色光... 为通过利用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提升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引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探索其与LF共价结合的潜力,旨在提升LF的生物活性并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圆二色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内源性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等技术,研究共价作用时间对LF-EGCG复合物结构、热稳定性及成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GCG与LF共价结合0.5 h时,LF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复合物的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1304.00,相比LF下降约85.03%)。在复合物中蛋白质量浓度为100μg/mL条件下,LF-EGCG复合物能够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24 h增殖率提升至1.43)并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处理7 d增加至15.27 U/g,相比对照组提高56.61%)。本研究可为LF的功能化改性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其在骨健康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共价反应 结构表征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促进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6
作者 冯妮 李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探讨芦丁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与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通路的调节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HEDs,经鉴定后将SHEDs随机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芦丁低、中、高... 目的探讨芦丁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与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通路的调节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HEDs,经鉴定后将SHEDs随机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芦丁低、中、高剂量组(0.1、0.5、1μmol/L)和抑制剂组(1μmol/L芦丁+10μmol/L 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数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试剂盒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Runx2、OCN、ALP及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芦丁低、中、高剂量组SHEDs光密度值、矿化结节数量、ALP活性、Runx2、OCN、ALP mRNA和蛋白水平、p-JAK2/JAK2、p-STAT3/STAT3显著升高(P<0.05);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减弱了芦丁对SHEDs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增强作用(P<0.05)。结论芦丁可促进SHEDs增殖和成骨分化,其机制与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骨-成血管耦联”理论探讨中医药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3
7
作者 郭雪峰 于睿 +2 位作者 任艳玲 张成亮 常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0,共5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NO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又被视为“不死癌症”,若不及时干预将导致患者面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近些年研究证实,“成骨-成血管耦联”途径研究SNOFH发生发...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NO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又被视为“不死癌症”,若不及时干预将导致患者面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近些年研究证实,“成骨-成血管耦联”途径研究SNOFH发生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SNOFH中医病机责之于脾肾亏虚为本,瘀血为病,痰阻为渐,毒聚为损。“成骨-成血管耦联”机制与“瘀去-新生-骨合”中医理论存在高度契合性。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中医药治疗SNOFH不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等优势,还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促进股骨头血管重建与再生以及股骨头坏死骨修复等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瘀去-新生-骨合”理论,临床上多采用补肾活血类中药及中药复方用于SNOFH防治,运用“成骨”之健脾补肾药,“成血管”之活血化瘀药,祛除“抑制因素”之化痰药、祛湿药,有步骤、有层次的治疗SNOFH取得显著效果。因此,从“成骨-成血管耦联”角度探讨SNOFH中医药干预的科学内涵已成为当今研究新热点,能够为后续SNOFH的防治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头坏死 -血管耦联 瘀去-新生- 中医药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自噬在运动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易小艳 曾炘瑜 +4 位作者 刘宇威 杨雨欣 钟程浩 胡健博 陈祥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9,共14页
成骨细胞(osteoblasts, OB)自噬调控骨代谢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OB自噬可通过介导含RUN结构域和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的Beclin-1相互作用蛋白(run and cysteine rich domain containing Beclin-1 interacting protein, RUBCN)... 成骨细胞(osteoblasts, OB)自噬调控骨代谢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OB自噬可通过介导含RUN结构域和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的Beclin-1相互作用蛋白(run and cysteine rich domain containing Beclin-1 interacting protein, RUBCN)、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of transcription 1,SIRT1)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等因子来调控由衰老、氧化应激、雌激素缺乏以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s)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OB自噬亦可通过激活Notch受体蛋白和叉头框蛋白O亚家族(forkhead box protein O subfamily, FoxO),上调成骨转录因子(如Runx2和Osterix)的表达并介导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mTOR)、Wnt以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 terminal kinase, JNK)等途径作用于OB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分化,进而调节OP。运动是改善OP的重要手段,其分子机制与上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I3K)、腺苷一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和SIRT1的表达密切相关。这些因子可激活关键因子或通路(包括AMPK、mTOR、Wnt、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mTOR和核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 NF-κB)),调控下游靶基因(β-catenin、mTOR、FoxO3a和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基因表达来上调自噬因子(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s,ATG)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表达,促进OB自噬以恢复体内动态平衡,进而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改善OP。然而,运动、OB自噬和OP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目前缺乏系统性综述。因此,我们对OB自噬在运动改善OP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为OP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运动 质疏松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6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研究进展
9
作者 拦玉鑫 曹林忠 +4 位作者 刘德孙 马小成 张勇杰 蒋玮 胡康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0-574,共5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多向分化功能的细胞,在骨代谢和骨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是一个多机制协同调控的复杂过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多向分化功能的细胞,在骨代谢和骨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是一个多机制协同调控的复杂过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功能密切相关,并通过影响Runx2、Osx、PPAR-γ和C/EBPα的表达水平,调节下游信号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成脂分化。笔者就HDAC6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和成骨分化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去乙酰化酶6 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磷诱导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分化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验证
10
作者 倪英群 杨矛 +7 位作者 杨迪 郭呈林 朱文君 俞雅琴 卢芹 骆金芝 吴春琴 方朝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0-627,共8页
目的:采用m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高磷诱导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VSMCs钙化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将人VSMCs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细胞中加入高磷培养基,对照组细胞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目的:采用m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高磷诱导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VSMCs钙化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将人VSMCs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细胞中加入高磷培养基,对照组细胞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于相同条件下培养。调整2组稳定转染VSMCs的状态,培养12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表现并拍照。采用Hisat2软件筛选DEGs,采用Stringtie软件从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和细胞成分(CC)3个方面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Von Kossa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钙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肿瘤蛋白53(Tp5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轻链1(Ftl1)和糖基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1(GPLD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共2 524个DEGs,其中1 368个DEGs表达上调,1 156个DEGs表达下调;2组细胞DEGs聚类分离明显。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达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微管细胞骨架组织的调节、细胞极性、蛋白质定位和细胞周期调控等BP,构建细胞膜部分、微管组织、染色体和着丝粒区等CC,发挥与磷脂酰肌醇磷酸盐、 Rho鸟苷酸三磷酸酶(GTPase)蛋白结合、参与跨膜转运和调节蛋白激酶活性等MF;表达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细胞质翻译、蛋白质膜定位、mRNA代谢和蛋白质内质网定位等BP,构建核糖体亚单位、细胞膜和自噬体等CC,发挥与单链DNA、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生长因子结合、调节蛋白激酶活性和催化作用等MF。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富集7条信号通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生物合成;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富集18条信号通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铁死亡。RT-qPCR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GPX4、Ftl1和T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GPL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α-SM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ALP和BMP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钙化的VSMCs与正常细胞存在DEGs,铁死亡和GPI锚定的生物合成信号途径是高磷诱导下肢VSMCs钙化的关键信号通路,主要由GPX4、Ftl1、Tp53和GPLD1共同介导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分化 细胞钙化 mRNA测序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通过组蛋白修饰酶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表观基因学研究
11
作者 何建伟 晏春艳 +5 位作者 杨宗树 高永昌 蒋雯 方钦正 戴晓琴 曹薇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与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相关性。方法BMSCs成骨诱导培养,用TGF-β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与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相关性。方法BMSCs成骨诱导培养,用TGF-β1、SB431542和TGF-β1+SB431542干预。分为4组:BMSCsCtrl-3d组(A组),BMSCs-Ctrl-ost3d组(B组),BMSCs-TGF-β1-ost3d组(C组),BMSCs-TGF-β1-SB1UMost3d组(D组)。用qRT-PCR方法检测各组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mRNA表达量。结果(1)与A组比较,B组DM3B、KDM4A、KDM4B、KDM4C、KDM4D、KDM5A、KDM5B、KDM5C、KDM6A、KDM6B、EZH1的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2)与B组比较,C组KDM3B、KDM4A、KDM4C、KDM4D、KDM5C、EZH1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KDM5B、KDM6A、KDM6B的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而KDM4B、KDM5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3)与C组比较,D组KDM3B、KDM6A、KDM6B的mRNA表达发生明显改变(P<0.05);KDM4C、KDM4D、KDM5C和EZH1的mRNA改变不显著(P>0.05),KDM4A的mRNA发生非特异性改变(P<0.05)。结论TGF-β1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和TGF-β1/非Smad信号调控部分相关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化酶的表达,从而促进了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蛋白甲基化酶 TGF-Β1/SMAD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19调控miR-149-5p/BMP2轴对BMSCs的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骨再生的影响
12
作者 张怀贵 姑再阿依·买买提 唐卫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9-1068,共10页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在足骨骨折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骨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BMSCs分为微小RNA-149-5p(miR-149-5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mimic-NC)组和miR-149-5p-模拟物(miR-mim...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在足骨骨折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骨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BMSCs分为微小RNA-149-5p(miR-149-5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mimic-NC)组和miR-149-5p-模拟物(miR-mimic)组并分别转染lncRNA H19-wt和lncRNA H19-mut重组质粒,或分别转染骨形成蛋白2(BMP2)3′UTR-wt和BMP2 3′UTR-mut重组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体外研究lncRNA H19对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与机制,将BMSCs分为对照组和成骨诱导组(成骨组),对成骨诱导下的BMSCs分别转染相应的质粒后分为成骨+si-NC组、成骨+si-H19组、成骨+si-H19+miR-inhibitor-NC组、成骨+si-H19+miR-inhibitor组、成骨+si-H19+pcDNA-NC组、成骨+si-H19+pcDNA-BMP2组。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验和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另建立小鼠足骨骨折模型,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pcD-null组、模型+pcD-H19组,每组9只。采用ALP活性实验评估成骨分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lncRNA H19、miR-149-5p、BMP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MP2、骨钙蛋白(OCN)、骨基质细胞分化因子osterix(OS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在转染lncRNA H19-wt的细胞中,miR-mimi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mimic-NC组(P<0.05),在转染BMP2 3′UTR-wt的细胞中,miR-mimi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mimic-NC组(P<0.05)。与对照组比,成骨组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miR-149-5p的表达降低(P<0.05)。与成骨+si-NC组比,成骨+si-H19组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降低,miR-149-5p的表达增加(P<0.05)。与成骨+si-H19+miR-inhibitor-NC组比,成骨+si-H19+miR-inhibitor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miR-149-5p的表达降低(P<0.05)。与成骨+si-H19+pcDNA-NC组比,成骨+si-H19+pcDNA-BMP2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的ALP活性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降低,miR-149-5p的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pcD-null组比,模型+pcD-H19组的ALP活性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miR-149-5p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lncRNA H19通过miR-149-5p/BMP2轴促进BMSCs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的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H19 分化 小鼠 蛋白2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3调节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减轻牙周炎大鼠炎症反应促进成骨
13
作者 张雪颖 孟鑫 +3 位作者 刘志臻 张康 冀洪海 孙敏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8,共13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Rb3)在牙周炎症环境中对成骨的促进作用,并阐述其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干性鉴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Calcein-AM)与碘化丙啶(PI)检测...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Rb3)在牙周炎症环境中对成骨的促进作用,并阐述其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干性鉴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Calcein-AM)与碘化丙啶(PI)检测Rb3对hPDLSCs活力的影响。体外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10μg/mL脂多糖(LPS)组、10μg/mL LPS+100μmol/L Rb3组和10μg/mL LPS+200μmol/L Rb3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成骨诱导后各组hPDLSCs的ALP活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成骨诱导后各组hPDLSCs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PDLSCs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相关蛋白表达情况。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组、结扎+Rb3组。对左侧磨牙-上颌骨组织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检测完成后,将左侧磨牙-上颌骨制作牙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炎细胞浸润、附着丧失情况。马松(Masson)染色检测牙龈胶原纤维的破坏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UNX2蛋白、p-ERK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法检测大鼠牙龈组织中TGF-β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清IL-6蛋白表达情况。大鼠心脏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占比。采用GraphPad Prism 10.1.2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b3对hPDLSCs活性无影响。hPDLSCs成骨诱导后的qRT-PCR与ALP染色结果显示Rb3可抑制炎症性hPDLSCs内IL-6、IL-8基因表达,促进TGF-β基因表达,同时促进炎症性hPDLSCs成骨分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b3抑制炎症性hPDLSCs p-ERK蛋白表达。micro-CT、Masson染色、HE染色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的形成,同时抑制牙周纤维组织破坏、附着丧失及炎症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分化。ELISA与qRT-PCR结果显示Rb3可抑制牙周炎大鼠IL-6蛋白表达,促进TGF-β基因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RUNX2蛋白表达,抑制p-ERK蛋白表达。结论Rb3可能通过调控p-ERK通路减轻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并促进hPDL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3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分化 牙周炎 牙槽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miR-31表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4
作者 张雅琪 米靖 +2 位作者 杨景荣 李欣明 李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2-419,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数期DPSCs分为对照组(不处理)、NC组(转染随机序列对照物miRNA)、Agomir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和联合组(转染miR-31模拟...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数期DPSCs分为对照组(不处理)、NC组(转染随机序列对照物miRNA)、Agomir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和联合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m同时加入XAV939)。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DPSCs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DPSCs中钙质沉积,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检测各组DPSCs成骨分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DPSCs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NC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Agomir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Agomir组比较,联合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NC组DPSCs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cateni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Agomir组DPSCs中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gomir组比较,联合组DPSCs中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上调miR-31可促进DP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1 牙髓干细胞 分化 细胞增殖 Β-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促进成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莉红 陈晨 +1 位作者 马语笛 梁睿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0,共9页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囊形态结构;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泡法表征微囊缓释性能;细胞Calcein-AM/PI染色及CCK-8法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48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微囊作用MC3T3-E1细胞后对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2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微囊均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的趋化作用最佳。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缓释时间长,且初始爆发量减少了约25%。成骨诱导14、21 d后,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形成的钙沉积结节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多。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控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BMP-2的释放,发现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能够更好地诱导MC3T3-E1细胞的长期骨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 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血管促进成血管-成骨耦联在骨折愈合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承印 罗志强 +3 位作者 简功辉 齐新宇 熊辉 李汪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由此产生的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与骨生成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被称为“成血管-成骨耦联”机制。近年来,一种以高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由此产生的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与骨生成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被称为“成血管-成骨耦联”机制。近年来,一种以高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CD31)及唾液糖蛋白内粘蛋白(EMCN)为特征的新型毛细血管亚型,即H型血管,被鉴定并发现在调控成血管-成骨耦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将对H型血管促进成血管-成骨耦联的作用机制及调控H型血管新生的相关分子与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血管 血管新生 血管-耦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修饰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调节
17
作者 侯宜锦 章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4,共8页
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遗传学机制之一,在染色质结构、核小体定位、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组蛋白修饰方式对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过程进行调控并影响骨稳态。本文对组... 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遗传学机制之一,在染色质结构、核小体定位、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组蛋白修饰方式对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过程进行调控并影响骨稳态。本文对组蛋白修饰在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及功能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修饰 稳态 细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3对成骨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和糖酵解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尚辰 赵波 +1 位作者 李艳清 李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4-999,共6页
目的 探究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3(far upstream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3,FUBP3)介导糖酵解对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骨... 目的 探究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3(far upstream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3,FUBP3)介导糖酵解对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外周血和接受入院24 h、接受治疗1、2、3、4周时FUBP3 mRNA的表达水平,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组织FUB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C3T3-E1细胞分为sh-NC组、sh-FUBP3组、pcDNA组、pcDNA-FUBP3组,MTT和EdU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s type 1,Glut1)、Glut3蛋白,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se, ALP)活性、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生成量。结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外周血中FUBP3 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组织中FUB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入院24 h、接受治疗1、2、3、4周时外周血,发现随着治疗时间增加FUBP3 mRNA逐渐降低,呈时间依赖性,在治疗4周时表达水平最低(P<0.05)。与sh-NC组相比,sh-FUBP3组FUB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活性和EdU阳性细胞比率、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ALP活性明显增加,Glut1、Glut3、Runx2、OPN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pcDNA组相比,pcDNA-FUBP3组FUB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细胞活性和EdU阳性细胞比率、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ALP活性明显降低,Glut1、Glut3、Runx2、OPN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外周血和骨组织中FUBP3表达上调,敲低FUBP3抑制成骨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和糖酵解,过表达FUBP3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3 糖酵解 细胞 增殖 分化 质疏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蛋白体外消化产物特性及其成骨活性分析
19
作者 徐豪伟 林松毅 +3 位作者 刘瑶 刘柯欣 胡胜杰 孙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8-197,共10页
本研究以南极磷虾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蛋白质水解度、肽得率、消化率和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最佳消化时间下不同质量浓度消化产物上清液的体外成骨活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蛋白经模拟胃肠消化... 本研究以南极磷虾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蛋白质水解度、肽得率、消化率和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最佳消化时间下不同质量浓度消化产物上清液的体外成骨活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蛋白经模拟胃肠消化后,上清液中蛋白质水解度、肽得率、消化率、水解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并在肠液消化120 min时达到平衡,此时水解度为42.67%、肽得率为35.30%、消化率为82.21%。利用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模型对不同消化时间点的南极磷虾蛋白消化产物上清液进行体外成骨活性评价,发现不同时间点的南极磷虾蛋白消化产物上清液均具有一定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且肠液消化120 min产物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最好。同时,通过活/死细胞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茜素红染色实验验证了南极磷虾蛋白肠液120 min消化产物上清液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通过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内钙元素的沉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与矿化,从而调节成骨细胞成骨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蛋白的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蛋白 模拟胃肠液消化 MC3T3-E1细胞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调蛋白经PI3K/AKT通路促进ATDC5细胞成骨分化
20
作者 王心怡 王心茹 +1 位作者 王硕 王家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究双调蛋白(amphiregulin, Areg)对ATDC5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ATDC5细胞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Areg的表达;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究双调蛋白(amphiregulin, Areg)对ATDC5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ATDC5细胞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Areg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胫骨生长板Areg表达量。Areg过表达或敲低慢病毒感染ATDC5细胞,CCK-8检测Areg对ATDC5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Areg对ATDC5细胞诱导成骨分化7 d或14 d相关标志物Sox9、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typeⅡalpha1chain, Col2α1)、Ⅹ型胶原蛋白(collagentypeⅩalpha1chain, ColⅩα1)、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影响;甲苯胺蓝、阿尔新蓝和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形成。Western blot和染色检测ATDC5细胞诱导成骨分化7 d及加入p-蛋白激酶B(p-protein kinase B,p-AKT)抑制剂MK2206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AKT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外基质变化。结果:Areg在ATDC5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始终表达,并于7 d达到峰值;胫骨生长板可见软骨细胞高表达Areg;过表达Areg后细胞活力,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和细胞外基质形成显著增加;敲低Areg后则表现为相反的结果;Areg过表达激活了PI3K/AKT通路,p-AKT抑制剂部分逆转了PI3K/AKT通路的激活和Areg过表达对软骨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促进作用。结论:Areg促进ATDC5细胞增殖,且部分经PI3K/AKT通路促进ATDC5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增殖 向分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