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骨量(peak bone density,PBD)以及随增龄骨丢失率(rate of bone loss,RBL)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目的探讨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骨量(peak bone density,PBD)以及随增龄骨丢失率(rate of bone loss,RBL)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AX),对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体检人群的20899名的腰椎L1~4、左股骨颈上段BMD进行测定,按检测不同部位、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出PBD的均值±标准差和RBL(%)。参照WHO的规定,对≥50岁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与本数据库人群中同性别、同部位PBD比较,-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结果 (1)各部位PBD出现在25~27岁,腰椎PBD男性为1.066±0.153,女性为1.025±0.095;左股骨颈上段PBD,男性为0.920±0.136,女性为0.796±0.132。(2)女性在47岁前BMD处于平台期,围绝经后BMD加速丢失,以腰椎尤为显著,年RBL在1.13%~2%;男性累计RBL随年龄逐渐上升,年丢失率约在0.21%~0.68%,但各年龄段左股骨颈上段的RBL始终高于腰椎。(3)以本地区人群数据库作为参照,男性骨质疏松检出率为腰椎3.1%,左股骨颈上段9.47%;女性腰椎48.8%,左股骨颈上段5.02%。结论南宁地区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的腰椎、男性的股骨颈可能骨折风险更高。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8955例长春市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提供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及峰值骨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目的通过8955例长春市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提供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及峰值骨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8955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10岁分为一年龄组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结果长春市区男女BMD峰值分别为0.6244±0.098、0.5050±0.064,其BMD峰值出现在30岁年龄段,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9岁男性OP发生率为6.95%,女性为8.52%;60~69岁男性OP发生率为19.66%,女性为35.44%;70~79岁男性OP发生率为38.39%,女性为60.64%;80岁以上男性OP发生率为58.17%,女性为72.73%。结论不同年龄组及同年龄组两性间比较BMD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OP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仪器检测的BMD数据存在差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骨量(peak bone density,PBD)以及随增龄骨丢失率(rate of bone loss,RBL)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AX),对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体检人群的20899名的腰椎L1~4、左股骨颈上段BMD进行测定,按检测不同部位、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出PBD的均值±标准差和RBL(%)。参照WHO的规定,对≥50岁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与本数据库人群中同性别、同部位PBD比较,-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结果 (1)各部位PBD出现在25~27岁,腰椎PBD男性为1.066±0.153,女性为1.025±0.095;左股骨颈上段PBD,男性为0.920±0.136,女性为0.796±0.132。(2)女性在47岁前BMD处于平台期,围绝经后BMD加速丢失,以腰椎尤为显著,年RBL在1.13%~2%;男性累计RBL随年龄逐渐上升,年丢失率约在0.21%~0.68%,但各年龄段左股骨颈上段的RBL始终高于腰椎。(3)以本地区人群数据库作为参照,男性骨质疏松检出率为腰椎3.1%,左股骨颈上段9.47%;女性腰椎48.8%,左股骨颈上段5.02%。结论南宁地区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的腰椎、男性的股骨颈可能骨折风险更高。
文摘目的通过8955例长春市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提供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及峰值骨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8955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10岁分为一年龄组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结果长春市区男女BMD峰值分别为0.6244±0.098、0.5050±0.064,其BMD峰值出现在30岁年龄段,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9岁男性OP发生率为6.95%,女性为8.52%;60~69岁男性OP发生率为19.66%,女性为35.44%;70~79岁男性OP发生率为38.39%,女性为60.64%;80岁以上男性OP发生率为58.17%,女性为72.73%。结论不同年龄组及同年龄组两性间比较BMD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OP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仪器检测的BMD数据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