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驼背鲈消化系统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区又君 勾效伟 李加儿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6,共8页
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分别用HE和AB-PAS染色法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食道内表面分布较多宽大的粘膜褶;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胃小凹和胃腺最多,盲囊... 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分别用HE和AB-PAS染色法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食道内表面分布较多宽大的粘膜褶;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胃小凹和胃腺最多,盲囊部厚度最大;前、中、后肠粘膜褶丰富,后肠粘液细胞密度最大;幽门与前肠交界处有幽门盲囊10-13个,结构与前肠相似。食道,胃,前、中、后肠及幽门盲囊均以分泌中性粘多糖的Ⅱ型粘液细胞为主。驼背鲈消化系统的结构表现出与其肉食性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消化系统 组织学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肝脏结构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静香 李加儿 +1 位作者 区又君 王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8-394,共7页
采用HE、Mallory氏三色法、Heidenhain氏Azan染色,PAS反应,组织块银浸染方法,对组织切片染色处理,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肝组织中肝细胞界限不明显,不存在双核现象,有暗细胞... 采用HE、Mallory氏三色法、Heidenhain氏Azan染色,PAS反应,组织块银浸染方法,对组织切片染色处理,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肝组织中肝细胞界限不明显,不存在双核现象,有暗细胞和亮细胞之分,胞质中细胞器丰富,有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溶酶体,高尔基体很难观察到,仅在胆小管和狄氏间隙的附近发现。此外,在肝血窦的附近观察到成纤维细胞、枯否氏细胞和贮脂细胞。肝组织中胆管数量众多包括肝叶中央胆管、支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小叶内胆管,并且在中央静脉附近偶见辐射状排列的肝细胞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肝脏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1 位作者 吴勇 刘楚吾 《南方水产》 CAS 2008年第5期51-54,共4页
采用PCR-DNA测序技术,对驼背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获得长度为1141bp的Cyt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组成平均是T为29.1%,C为32.3%,A为23.2%,G为14.0%,A+T的碱基百分比总体上略大于C+G,平均值分别是52.3%和46.3%。与... 采用PCR-DNA测序技术,对驼背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获得长度为1141bp的Cyt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组成平均是T为29.1%,C为32.3%,A为23.2%,G为14.0%,A+T的碱基百分比总体上略大于C+G,平均值分别是52.3%和46.3%。与其它鱼类相同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含量相似。在由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中,亮氨酸(Leu)所占的比例最高,为1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细胞色素b(Cyt b)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攻角下驼背鲸减摇鳍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7
4
作者 金鸿章 潘艳 杨波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9-1226,共8页
通过应用仿驼背鲸前缘突起来提高船用翼的水动力特性已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为验证前缘突起的高度和突起个数与升力的关系,选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船模水池实验室所做的减摇鳍动态水动力性能实验用的标准N... 通过应用仿驼背鲸前缘突起来提高船用翼的水动力特性已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为验证前缘突起的高度和突起个数与升力的关系,选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船模水池实验室所做的减摇鳍动态水动力性能实验用的标准NACA0015 4号矩形鳍为研究对象,对其前缘进行正弦波变形,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普朗特升力线性理论和切比雪夫数值逼近法,得出了前缘突起个数对升力的影响不大而突起幅值对升力有显著的决定性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摇鳍 驼背 普朗特升力线性理论 切比雪夫数值逼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与野生驼背鲈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邱勇 李洋 +1 位作者 严峰 朱丹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1,共3页
对野生与养殖驼背鲈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养殖驼背鲈肌肉中的水分含量、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等与野生驼背鲈相比没有明显区别(P>0.05),而养殖驼背鲈肌肉中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驼背鲈(P<0.05)。脂肪酸... 对野生与养殖驼背鲈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养殖驼背鲈肌肉中的水分含量、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等与野生驼背鲈相比没有明显区别(P>0.05),而养殖驼背鲈肌肉中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驼背鲈(P<0.05)。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鲜味氨基酸(FAA)含量明显低于野生驼背鲈(P<0.05),但是必需氨基酸(EAA)含量高于野生驼背鲈。因此从营养角度看,养殖驼背鲈不仅主要粗营养成分与野生驼背鲈相近,而且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更高。但是由于养殖驼背鲈比野生驼背鲈肌肉中脂肪含量高,且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较低,因此在口感方面味道没有野生驼背鲈鲜美,且油腻感较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 养殖 驼背 营养成分 氨基酸 不饱和脂肪酸 鲜味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区又君 谢菁 《南方水产》 2007年第5期49-53,共5页
研究利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方法制备了驼背鲈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背鲈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48=48t,NF=48。结果显示,驼背鲈在鱼类系统演化上应属于高位... 研究利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方法制备了驼背鲈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背鲈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48=48t,NF=48。结果显示,驼背鲈在鱼类系统演化上应属于高位类群,但在鲈形目中,其在进化上仍属相对原始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对饲料中最适维生素C和维生素D_3的需求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崔婧 骆剑 +1 位作者 严峰 陈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8期7843-7845,7848,共4页
[目的]为探讨驼背鲈商业饲料中维生素的适宜添加量提供依据。[方法]以L-抗坏血酸-2-磷酸镁盐为维生素C源,以胆钙化醇为维生素D3源,研究饲料中维生素添加水平对驼背鲈生长和体组织成分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组驼背鲈的增重率... [目的]为探讨驼背鲈商业饲料中维生素的适宜添加量提供依据。[方法]以L-抗坏血酸-2-磷酸镁盐为维生素C源,以胆钙化醇为维生素D3源,研究饲料中维生素添加水平对驼背鲈生长和体组织成分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组驼背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维生素添加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浓度为70 mg/kg、维生素D3浓度为2 000 IU/kg组驼背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并不影响鱼体的肥满度和内脏比指数,但却对肝体比指数有显著影响。鱼体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不受饲料中维生素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对鱼体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结论]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驼背鲈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适宜添加量为70 mg/kg,维生素D3的适宜添加量为2 000 I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维生素C 维生素D3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妇女妊娠的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艳 费英俊 葛莉娜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7期512-513,共2页
关键词 驼背妇女 妊娠合并症 护理 脊柱后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9
作者 王静香 李加儿 +1 位作者 区又君 王永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5期50-54,共5页
利用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镜下可区分6种类型的细胞: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和浆细胞。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线粒体、少数囊泡;根据细胞中... 利用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镜下可区分6种类型的细胞: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和浆细胞。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线粒体、少数囊泡;根据细胞中的颗粒形态大小和细胞核的形态,可将粒细胞分为4种类型:I型粒细胞、II型粒细胞、III型粒细胞和IV型粒细胞。单核细胞圆形,表面较平整,偶有伪足伸出,空泡多见;淋巴细胞的胞质少,仅在细胞核边缘处形成薄薄的一层,细胞器少;血栓细胞异染色质丰富,沿核膜呈带状分布,胞质中有较多大小不等的空泡和少量的线粒体;浆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成层分布包绕在核周围。此外可见到嗜曙红细胞吞噬红细胞、血栓细胞成群聚集分布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血细胞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患者矫形手术前后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其桃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5期271-272,共2页
1995~ 1999年 ,对 12例驼背患者行驼背楔形截骨矫形术。结果 :术后畸形矫正 35~ 6 5°,身高增加 10~2 5 cm ,双眼能平视。护理要点 :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检查血常规、血沉及心、肺、肝、肾功能 ;备皮、备血 ;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 1995~ 1999年 ,对 12例驼背患者行驼背楔形截骨矫形术。结果 :术后畸形矫正 35~ 6 5°,身高增加 10~2 5 cm ,双眼能平视。护理要点 :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检查血常规、血沉及心、肺、肝、肾功能 ;备皮、备血 ;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及床上大小便训练。 2术后患者平卧 2 4h后行轴位翻身至身体与床面呈 45°位置 ,每 2 h翻身 1次 ;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液情况、脊髓压迫症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症状等 ;术后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矫形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梦淇 陈超 +5 位作者 李炎璐 贾瑞锦 于宏 梁友 蔡春有 庞尊方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53,共9页
对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各发育期的时间和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0的海水中,受精卵历时27 h 25 min完成整个... 对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各发育期的时间和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0的海水中,受精卵历时27 h 25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从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到肌节形成、各器官的逐渐形成、变化、完善等一系列的胚胎发育和变化过程;根据其卵黄囊消长情况、鳞片的覆盖状态、体色发生的不同变化以及第二背鳍和腹鳍的消长,将胚后发育分为仔、稚、幼鱼3个阶段。在水温22-26℃、盐度29-31、DO≥5 mg/L的条件下,2-3 d仔鱼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生长发育至31 d,仔鱼已变态进入稚鱼期;培育至57 d,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等石斑鱼类早期发育的共性生长特征及其体表特性体色变化特征为驼背鲈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胚胎发育 仔稚幼鱼 形态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攻角下仿驼背鲸鳍叶片气动性能分析
12
作者 田素梅 李东伟 祁武超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7-56,共10页
为研究大攻角下前缘突节结构对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FLUENT数值模拟,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分别对标准叶片和仿驼背鲸鳍叶片进行气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攻角下仿生叶片的气动性能并不如标准叶片。当攻角α≥20°之后... 为研究大攻角下前缘突节结构对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FLUENT数值模拟,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分别对标准叶片和仿驼背鲸鳍叶片进行气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攻角下仿生叶片的气动性能并不如标准叶片。当攻角α≥20°之后,标准叶片出现明显的失速特性,此时带有前缘突节的仿生叶片升力系数也有所降低,但下降趋势比较平缓,大攻角下仿生叶片的升力系数始终高于标准叶片,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风力机叶片特定截面处的速度云图以及叶片表面压强和流线的分布情况表明,叶片前缘特殊的突节结构相当于一个漩涡制造器,正弦前缘波峰处优良的气动性能是仿生叶片在大攻角下依然具有较高的升力系数的主要原因。前缘突节的幅值和个数是影响仿生叶片气动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驼背鲸鳍 前缘突节 仿生叶片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驼背鲈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善发 董宏标 +1 位作者 王茜 张家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79,共6页
为研究温度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低温组(24℃±1℃)、常温组(28℃±1℃)和高温组(32℃±1℃),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21.38±1.27)g的驼背鲈幼鱼30尾,养... 为研究温度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低温组(24℃±1℃)、常温组(28℃±1℃)和高温组(32℃±1℃),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21.38±1.27)g的驼背鲈幼鱼30尾,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试验结束后分析其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驼背鲈幼鱼在水温为24~32℃时均能较好生长,水温28℃时其生长性能最佳,体质量增长率达(55.81±8.15)%,显著高于24、32℃组(P<0.05);驼背鲈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4、28、32℃时耗氧率分别为(0.20±0.01)、(0.23±0.02)、(0.28±0.02)mg/(g·h),窒息点分别为(1.55±0.04)、(1.81±0.06)、(2.18±0.12)mg/L;温度系数(Q10)分析发现,试验鱼对高温区间(28~32℃)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高于低温区间(24~28℃);驼背鲈幼鱼的临界耐受温度随养殖温度升高而升高,24~32℃下的临界高温(θC,h)和临界低温(θC,l)分别为37.12~41.05℃和12.70~17.76℃,正常生长水温下驼背鲈对升温的敏感性弱于降温;32℃组幼鱼肝脏和鳃组织HSP70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背鲈幼鱼耗氧率、窒息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温32℃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适宜水温28℃时其存活率和生长速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温度 生长 耗氧率 热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温度胁迫对驼背鲈(♀)×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抗氧化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玲 陈超 +5 位作者 李炎璐 刘莉 陈建国 李文升 马文辉 刘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6,共8页
本研究设置温度突变组(21℃、24℃、28℃、32℃和35℃)和温度渐变组(每天升温1℃),探讨不同程度的温度变化胁迫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s♀)与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品种(鼠龙斑)抗氧化及消... 本研究设置温度突变组(21℃、24℃、28℃、32℃和35℃)和温度渐变组(每天升温1℃),探讨不同程度的温度变化胁迫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s♀)与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品种(鼠龙斑)抗氧化及消化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渐变组的摄食量、消化酶活性等均比温度突变组高。温度突变组:21℃~32℃的摄食量、消化酶活性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但35℃有下降趋势。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呈显著上升趋势,35℃组在7 d有所降低,肝脏中SOD在21℃~28℃胁迫前后无显著差异,32℃与35℃呈先下降再回升的趋势。血清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在21~28℃变化趋势一致,均逐渐增加,而32℃与35℃血清与肝脏中CAT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血清中丙二醛(MDA)在32℃先上升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均为逐渐降低的状态,肝脏中的MDA均为先升高再降低。温度渐变组:血清中的SOD和CAT均为先上升再下降,肝脏中的SOD在3 d与胁迫前无明显变化,在7 d时显著上升,而肝脏中CAT在3 d和7 d均显著下降;肝脏和血清中的MDA都有逐渐下降趋势。温度突变组中胃蛋白酶与肠道中的脂肪酶在21℃、24℃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先下降再回升的趋势,其他各组胃蛋白酶呈逐渐上升趋势,脂肪酶先上升再下降,淀粉酶含量低且变化不明显。温度渐变组的胃蛋白酶和脂肪酶都显著增加,淀粉酶变化幅度不显著。综上,温度渐变对鼠龙斑幼鱼摄食和抗氧化性具有促进作用,温度突变对鼠龙斑幼鱼抗氧化性影响明显,胁迫时间延长可能对鱼体肝脏抗氧化体系有损害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减少急性温度胁迫对鱼体造成的应激反应,可以通过渐变温度驯化达到养殖需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 温度胁迫 抗氧化性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发育及生长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振通 田永胜 +8 位作者 成美玲 吴玉萍 张晶晶 李子奇 王林娜 马文辉 庞尊方 孙礼娟 翟介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新品种,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开展以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为母本、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为父本的杂交育种试验。借助人工授精技术,同时以驼背鲈作为对照,利用显微镜(Nikon E200)以及解剖... 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新品种,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开展以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为母本、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为父本的杂交育种试验。借助人工授精技术,同时以驼背鲈作为对照,利用显微镜(Nikon E200)以及解剖镜(Olympus)对杂交子代以及驼背鲈的胚胎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观察、测量与比较。结果显示,在水温27℃、盐度30、pH 8.1,微流水、微充气的条件下,杂交子代受精卵经历24 h 50 min完成胚胎发育,驼背鲈为25 h 8 min。胚后发育经历前期仔鱼(0~3日龄)、后期仔鱼(4~40日龄)、稚鱼期(41~60日龄)和幼鱼期(61日龄以后)4个时期完成变态发育。至330日龄时杂交子代与驼背鲈全长分别为(23.57±0.94)cm、(18.35±0.72)cm,体质量分别为(220.5±25.3)g、(142.6±0.58)g,杂交子代生长速度快,全长与体质量分别是驼背鲈的1.28与1.55倍;与驼背鲈在外部形态上相比,杂交子代体型细长,头部较大,体表有无序分布的黑色圆斑纹,各部分鳍小。通过对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发现驼背鲈(♀)×蓝身大斑石斑鱼(♂)远缘杂交组合是可行的,而且杂交子代具有生长速度快的杂交优势,为石斑鱼远缘杂交和石斑鱼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蓝身大斑石斑鱼 杂交 胚胎发育 变态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室内池塘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鲁 严峰 +3 位作者 陈国华 骆剑 吴廷昌 邱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909-8910,8913,共3页
[目的]改进驼背鲈的育苗方法。[方法]选择3龄以上的驼背鲈亲鱼进行海水网箱养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释放激素(LRH-A3)混合悬浊液进行催产。通过向育苗池中定时定量加入高级虾片和EM菌的方法进行驼背鲈的育苗。[结果]驼背鲈仔鱼... [目的]改进驼背鲈的育苗方法。[方法]选择3龄以上的驼背鲈亲鱼进行海水网箱养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释放激素(LRH-A3)混合悬浊液进行催产。通过向育苗池中定时定量加入高级虾片和EM菌的方法进行驼背鲈的育苗。[结果]驼背鲈仔鱼在水泥池水温22~26℃、盐度28%~32%、pH 7.9~8.7的条件下,经30 d培育,平均鱼体全长达3.3 cm,仔鱼变态发育成幼鱼。[结论]驼背鲈可在室内池塘通过亲鱼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EM菌+高级虾片方法是经济有效的驼背鲈育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姿势性驼背体育康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金钱 卢健 《山东体育科技》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为了探讨体育康复方法对于矫正姿势性驼背的效果,选取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03、04、05级的本科学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在19~23岁之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同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用体育康复方法进行姿势性驼... 为了探讨体育康复方法对于矫正姿势性驼背的效果,选取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03、04、05级的本科学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在19~23岁之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同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用体育康复方法进行姿势性驼背的矫正练习,对照组同学不进行姿势性驼背的矫正练习。实验证明,姿势性驼背的体育康复方法不但对于矫正姿势性驼背具有良好的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势性驼背 体育康复 矫正练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程度对背部合体衣身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利云 何瑛 童静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70,共4页
为找出驼背体衣身样板结构的变化规律,对驼背体衣身样板的制作、修正、自动设计与生成提供技术支持,对160/84A标准人台进行补正,模拟驼背体背部形态,生成5个不同驼背程度的驼背体模型。采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得到各驼背体模型后衣身合体三... 为找出驼背体衣身样板结构的变化规律,对驼背体衣身样板的制作、修正、自动设计与生成提供技术支持,对160/84A标准人台进行补正,模拟驼背体背部形态,生成5个不同驼背程度的驼背体模型。采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得到各驼背体模型后衣身合体三维样板,转化为平面样板。将各平面样板叠加拟合,量化平面样板中各关键点的位移变化,分析总结驼背体后衣身平面样板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背部每抬高0.8 cm时,后衣身平面样板的各个关键部位均呈现较为规律的等差数列变化,相关部位的省量也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特殊体型 人台补正 衣身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体工学谈驼背体型服装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麻乐乐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5-37,共3页
本文从人体工学的角度论述研究驼背体型服装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利用图片展示驼背人体与正常人体的比较。同时,在正常人体情况下的日本文化式原型的基础上针对驼背人体的特点进行版型方面的补正。文章将驼背人体大致分为:一般驼背人体(... 本文从人体工学的角度论述研究驼背体型服装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利用图片展示驼背人体与正常人体的比较。同时,在正常人体情况下的日本文化式原型的基础上针对驼背人体的特点进行版型方面的补正。文章将驼背人体大致分为:一般驼背人体(轻微驼背人体)与严重驼背人体。从中探讨驼背体型服装的版型补正与结构处理技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工学 驼背体型 服装结构 形体补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抢救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老年驼背患者1例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晓蔚 赵志萍 张晓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抢救措施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老年人 驼背 术后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