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V什么X”的驳难语力及其心理参量
- 1
-
-
作者
池昌海
杨城
-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
出处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6-13,共8页
-
文摘
汉语常见结构“V什么X”蕴含着强烈的驳难性特征,其形成一是由于“V”的语义泛化,二是由于[+否定]“什么”的语用表达及语义漂白,二者双线并行才完成了整个结构的语法化。考察该构式原生驳难、次生驳难的类型特征和跨域表现,有助于发现其语法化的机制,解释其梯级强度的驳难语力。研究发现正是由于“什么”的嵌入,才使得整个结构具备[+陈述][+反问][+口语][+驳难]的语用语义特征,并使其负面评价功能公式化;特别是当该构式为[+陈述]语气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者来说较难分辨;尽管“X”呈现积极、消极、中立三类情况,但是说话者的真正意图才是言语行为的最终取向。这启示我们,无论汉语本体研究还是汉语教学研究,言语的最终目的都是说话人的取效行为,“意图优先”①的指导原则对理解言语行为有重要价值。
-
关键词
“V什么X”
语义漂白
驳难性
语力
心理参量
-
Keywords
“V shenme(什么)X”
semantic bleaching
difficulty of refutation
language power
psychological parameters
-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