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毛泽东发起湖南自治运动的原因
1
作者 田永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7-102,共6页
近年来,史学界对毛泽东同志1920年发起的湖南自治运动褒贬不一,但对其原因却很少有人问津。笔者认为,只有深入地探讨其动机之后,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本文拟从毛泽东发起湖南自治运动的主客观因素方面作些分析,以期作引玉... 近年来,史学界对毛泽东同志1920年发起的湖南自治运动褒贬不一,但对其原因却很少有人问津。笔者认为,只有深入地探讨其动机之后,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本文拟从毛泽东发起湖南自治运动的主客观因素方面作些分析,以期作引玉之砖。 1920年,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取得了胜利,军阀张敬尧退出了湖南。湖南各阶层人民异常兴奋,极想因此而使“湖南人管理湖南自己的事情”,实行“湖南自治”。青年毛泽东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两月间连续发表十余篇文章,欲“划湖南为桃园”,建立“湖南共和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湖南自治 湖南人 自治运动 《大公报》 “湖南共和国” 联省自治 张敬尧 湘人 驱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湖南的五四运动”看毛泽东策略思想的胚芽
2
作者 肖铁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0-13,4,共5页
1919年五四运动中,湖南人民积极投入了反日爱国斗争,并进一步发展成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湘的运动(1919、9、——1920、6)。因此驱张运动被称为“湖南的五四运动”。以毛泽东为首的新民学会,是这一运动的领导核心,青年毛泽东成为人们公认的... 1919年五四运动中,湖南人民积极投入了反日爱国斗争,并进一步发展成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湘的运动(1919、9、——1920、6)。因此驱张运动被称为“湖南的五四运动”。以毛泽东为首的新民学会,是这一运动的领导核心,青年毛泽东成为人们公认的领袖人物。毛和他的;战友对当时的形势的分析和对群众的争斗的引导,表现出一定的领导艺术。他后来总结出有关中国革命的一整套策略理论,其中的某些原则,可以从驱张运动中窥察到部分胚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张运动 毛泽东 五四运动 策略思想 张敬尧 胚芽 北军 学联 《民众的大联合》 新民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民学会与湖南早期干部的成长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国珍 《湖湘论坛》 1992年第1期41-43,共3页
湖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湖南是全国建党基础最好的省份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在大革命时期,湖南是全国革命重心之一。湖南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原因是多方... 湖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湖南是全国建党基础最好的省份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在大革命时期,湖南是全国革命重心之一。湖南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它与湖南具有一批才华横溢、思想坚定的好干部是分不开的。而这批干部的迅速成长与新民学会的作用是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就是说新民学会对湖南早期干部成长作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希同行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形势 大革命时期 创立过程 驱张运动 学会会员 罗章龙 革命热情 赵恒惕 解放事业 领导骨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青年社团 少年中国学会
4
作者 周海南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共3页
1919年12月18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易培基、学生毛泽东率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赴京请愿团"到京,进行"驱张运动"。毛泽东在京"驱张"期间(即1920年1月),由王光祈介绍,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
关键词 少年中国学会 青年社团 五四时期 师范学校 驱张运动 湖南省 毛泽东 王光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幽默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鸿俊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4-45,共2页
毛泽东同志1929年为红四军干部制订的《教授法》第六条规定:“说话要有趣味。”他模范地实行了这一规定,他不仅在做报告、演讲、讲课时幽默风趣,生动活泼,而且平时说话也诙谐有趣,妙语连珠。凡是与毛泽东交谈过的人,都为他那幽默风趣的... 毛泽东同志1929年为红四军干部制订的《教授法》第六条规定:“说话要有趣味。”他模范地实行了这一规定,他不仅在做报告、演讲、讲课时幽默风趣,生动活泼,而且平时说话也诙谐有趣,妙语连珠。凡是与毛泽东交谈过的人,都为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所感染,称赞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风趣 教授法 妙语连珠 驱张运动 语言艺术 中央局 张干 向上爬 集体食堂 武汉大学校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巨人的魄力青年毛泽东为何不留学?
6
作者 任武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4-35,共2页
到国外去留学打工,几十年前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数人在欧洲战场上丧生,法国等国家缺乏劳动力,于是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提倡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勤工就是勤“打工”,俭学就是过着俭朴的读书生活。那时,毛... 到国外去留学打工,几十年前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数人在欧洲战场上丧生,法国等国家缺乏劳动力,于是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提倡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勤工就是勤“打工”,俭学就是过着俭朴的读书生活。那时,毛泽东和他的挚友蔡和森等就在他们所组织的新民学会内响应。他们认为赴法国勤工俭学,到国外去可以开阔视野,吸收世界上有益的新思潮和科学技术,又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对闭塞的中国,对求学无门求业无路的青年来说是个佳音。于是他们从1918年开始就积极酝酿,推动青年到北京、保定等地的留法预备班学习法文,准备出国。毛泽东又多次到上海欢送青年到法国去,然而地自己却没有去。这是为什么?一位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外国学者说:因为毛泽东没有学好外语,所以他后来始终没有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东方巨人 赴法勤工俭学 新民学会会员 俄国 法国 留法 驱张运动 蔡和森 俄罗斯研究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青年毛泽东在上海
7
作者 傅绍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51-56,共6页
从1919年到1926年,风华正茂的毛泽东10次来到上海,以他自己的革命实践,促进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也为上海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历史功绩永垂史册。 一 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显赫而震撼人心的年份。这年3月,26岁的毛泽东第一次... 从1919年到1926年,风华正茂的毛泽东10次来到上海,以他自己的革命实践,促进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也为上海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历史功绩永垂史册。 一 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显赫而震撼人心的年份。这年3月,26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上海,逗留了2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陈独秀 国共合作 农民运动 上海 张敬尧 驱张运动 农运 中共中央 国民党右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