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路径及驱动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杰鲲 韩文杰 +1 位作者 康忠燕 梁璐璐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9-76,共8页
分析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路径,寻求区域贡献及其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对落实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技术创新产出重心测算模型及重心迁移的区域贡献模型,并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变... 分析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路径,寻求区域贡献及其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对落实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技术创新产出重心测算模型及重心迁移的区域贡献模型,并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分解为人员投入、经济基础、投入强度和经费产出效率四方面效应,同时对2001-2017年的专利授权数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中国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可分为四个阶段,重心分别向东南、东北、西北和向南迁移;华南、华东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快速增加是2001-2005年重心迁移的主要推力,华东、西北和华南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快速增加则分别是2005-2012年、2012-2016年和2016-2017年的主要推力。结合各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分析和各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技术创新产出增加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产出重心 迁移路径 区域贡献 驱动因素分解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消费量增长驱动因素分解与调控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东景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38-142,共5页
文章构建IPAT扩展模型,将我国能源消费量增长分解为城镇人口变动效应、农村人口变动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效应、区域人口比例变动效应、分产业能源强度变动效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对我国2001—2015年能源消费量增长驱动因素的分解结果表... 文章构建IPAT扩展模型,将我国能源消费量增长分解为城镇人口变动效应、农村人口变动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效应、区域人口比例变动效应、分产业能源强度变动效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对我国2001—2015年能源消费量增长驱动因素的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是驱动能源消费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并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城镇人口增长的增量化效应明显高于农村人口减少的减量化效应;能源强度效应是能源消费减量化的最重要因素,存在明显的产业间差异;产业结构调整在能源消费量变动中减量化效应不明显;区域人口比例变动驱动能源消费量增长的作用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T 驱动因素分解 增量化 减量化 调控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重心迁移路径及驱动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杰鲲 康忠燕 +1 位作者 韩文杰 梁璐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78,共8页
论文以2006—2016年各省份可再生能源电力产量为基础,测算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重心,并分析重心迁移特征;构建重心迁移的区域贡献模型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变动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对中国七大区域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8年、... 论文以2006—2016年各省份可再生能源电力产量为基础,测算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重心,并分析重心迁移特征;构建重心迁移的区域贡献模型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变动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对中国七大区域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8年、2008—2013年、2013—2014年、2014—201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重心分别向西南、西北、西南、东北方向迁移。第一、三阶段的主要推力是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加,第二阶段的主要推力是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加,第四阶段的主要推力则是华东、华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加。结合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变动的驱动因素分析和有关各省份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重心 迁移路径 区域贡献 驱动因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驱动因素分解的能源消费预测——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迪 任庚坡 +2 位作者 李琦芬 毛俊鹏 桂雄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9-277,共9页
将上海市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分解为3部分,综合预测上海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需求趋势。采用ARIM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E1;情景分析法预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增能源消费E2;历年统计数据预测产业结构调整... 将上海市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分解为3部分,综合预测上海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需求趋势。采用ARIM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E1;情景分析法预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增能源消费E2;历年统计数据预测产业结构调整及节能技改减少量E3。预测结果显示:组合模型能有效降低平均相对误差,提高预测精度,指标分析全面,适用于上海市工业能源消费预测。预测趋势表明:“十三五”后期上海市工业能源消费将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较为平缓;进入“十四五”时期,上海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将进一步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因素分解 ARIMA-BP组合模型 能源消费预测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碳达峰
5
作者 王硕 徐艺诺 +4 位作者 翁大维 张煌帆 温晓娟 胡喜生 张兰怡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5-1327,共13页
随着道路交通碳排放量的不断攀升,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加剧。近年来,在工业、能源等领域,结合因素分解模型与碳排放预测模型的双模型方法已显示出其在揭示碳排放关键驱动因素和探明碳达峰路径方面的优势,但在道路交通领域的应用尚显不足。... 随着道路交通碳排放量的不断攀升,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加剧。近年来,在工业、能源等领域,结合因素分解模型与碳排放预测模型的双模型方法已显示出其在揭示碳排放关键驱动因素和探明碳达峰路径方面的优势,但在道路交通领域的应用尚显不足。利用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获取2001年至2019年中国道路交通碳排放数据,并采用GDIM方法对影响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包括GDP、道路交通能源消耗量、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人口总量、道路交通人均碳排放量、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和道路交通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其次,设计五种逐层递进的情景,以评估不同政策组合下的减排潜力;最后,运用LEAP模型对2021-2035年中国道路交通的碳达峰情况进行情景仿真和预测。结果显示:(1)在各驱动因素中,GDP是影响交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而人均GDP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2)在各情景模拟中,中经济发展强效低碳情景(SLSC)和中经济发展强化低碳情景(ELSC)展现出最佳的减排效果,预计在2024年均能实现碳达峰,其峰值碳排放量分别为1399.9Mt和1402.69Mt;在所有车型中,商用车碳排放将于2020年的744Mt增长至2035年的约800-1300Mt,相较于其他车型,其碳减排潜力巨大;(3)尽管摩托车的碳排放量在三种车型中最低,但其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摩托车在单独实行“摩改电”措施后无法实现碳达峰,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管控措施配合其他政策同步实施才能实现碳达峰。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及方法在交通运输碳减排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 情景分析 碳达峰 驱动因素分解 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LE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28,162,共7页
基于1998—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数据,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并进行了动态演进分析、LMDI因素分解和公平性评价,研究发现:(1)从核密度动态演变来看,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较大幅度提高,但省际之间的差距逐... 基于1998—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数据,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并进行了动态演进分析、LMDI因素分解和公平性评价,研究发现:(1)从核密度动态演变来看,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较大幅度提高,但省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从LMDI因素分解来看,经济因素为农业碳排放的增加因素,而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可以减少农业碳排放。(3)从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来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种植业具有“高碳—低效益”的特点,畜牧业则呈现“低碳—高效益”的特点。最后提出加大农业技术应用、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制订农业碳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碳排放 驱动因素分解 公平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用水量演变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易桐 朱玲億 吴敏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9-23,31,共6页
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并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六大地区,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农业用水量驱动因素分解为农业用水强度、农业化、省份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全国人均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六大驱动因素,探究了... 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并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六大地区,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农业用水量驱动因素分解为农业用水强度、农业化、省份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全国人均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六大驱动因素,探究了各驱动因素对农业用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业用水强度和农业化对农业用水量的减少都起到正向作用,且农业用水强度效应占主导作用;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对农业用水量的减少均起到负向作用,且经济增长效应占主导作用。依据结果,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兼顾农业用水强度,达成节水型经济增长新常态;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控制其对节水产生的负面影响;投入资金加强农业用水强度效应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量 LMDI 地区视角 驱动因素分解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碳排放测算与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杨 马琼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为厘清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各驱动要素间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LMDI指数分解模型,对新疆1993—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对驱动要素进行分解,总结农业碳排放随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VAR模型进一步梳理各驱动要素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 为厘清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各驱动要素间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LMDI指数分解模型,对新疆1993—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对驱动要素进行分解,总结农业碳排放随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VAR模型进一步梳理各驱动要素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累计效果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劳动力>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碳排放在短期内能促进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与农业经济水平的发展,但也会阻碍农业生产结构的协调;长期来看农业生产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结构都会抑制碳排放的增长;从方差分解来看农业碳排放能自解释31.55%,各驱动因素合计解释6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农业碳排放 LMDI指数分解模型 驱动因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造股东价值的目标管理模式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明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创造股东价值的目标管理是通过分析、控制股东价值驱动因素和业务价值驱动因素及相关指标的方式,将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和绩效薪酬管理紧密结合而对创造股东价值的过程进行管理。
关键词 股东价值最大化 价值驱动因素分解 目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隐含碳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1994~2017年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中华 赵玉焕 SU Bin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65,共14页
近年来,国际贸易隐含碳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合理测算国际贸易隐含碳有助于世界各国制定可行性能源环境政策及建设性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策略,进而合理划分碳排放责任。本文旨在对这一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全文... 近年来,国际贸易隐含碳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合理测算国际贸易隐含碳有助于世界各国制定可行性能源环境政策及建设性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策略,进而合理划分碳排放责任。本文旨在对这一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全文以1994~2017年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对国际贸易隐含碳研究文献进行总量及特征分析;评述了国际贸易隐含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关于中国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构建多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国际贸易隐含碳与加工出口贸易隐含碳相关议题将是该领域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文献计量法 投入产出模型 驱动因素分解 加工出口贸易 复杂隐含碳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