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理论的节水型社会综合评价
1
作者 杨尚朴 苏晓成 +1 位作者 刘晓月 郑淑德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9-648,共10页
为了解决目前节水型社会评价模型中内容完备性不足、指标量化分级较为简单、权重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问题,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理论,结合组合赋权的单指标量化-多准则集成-多目标综合(SMI-P)评价方法构建节水型社会评... 为了解决目前节水型社会评价模型中内容完备性不足、指标量化分级较为简单、权重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问题,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理论,结合组合赋权的单指标量化-多准则集成-多目标综合(SMI-P)评价方法构建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丰富了节水型社会评价内容,明确各个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合理解释了节水型社会中各指标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组合赋权的SMI-P评价方法能够细化指标量化的等级划分,改善指标的量化方法并减小赋权误差;本文中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解决了目前节水型社会评价模型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分级较模糊和指标数据处理误差大的问题,评价结果更为清晰、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型社会 评价模型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理论 组合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建鹏 武江民 +1 位作者 贾腊春 曹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2-611,共10页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和熵权-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区(县)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分析各流域及各区(县)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有助于发现生态系统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管理恢复...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和熵权-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区(县)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分析各流域及各区(县)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有助于发现生态系统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管理恢复策略。结果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显著提升,2013—2016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2016年后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黄河干流流域1健康程度较高且健康值变化幅度最大,洮河流域健康状况改善较大,其余流域健康程度低且健康值涨幅较小。在整体准则层层面,黄河流域甘肃段驱动力、压力指数波动增长,状态与响应指数持续上升,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得到稳定改善。人口增长、人均水资源量、建设用地比例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是影响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变化的主要因素。优化土地利用、促进人口均衡分布、推动水资源均衡分配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促进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发展与生态屏障建设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生态系统健康 熵权-变异系数综合赋权 黄河流域甘肃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何晔宇 匡耀求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8,共7页
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风险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识别影响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将海岸带生态安全归纳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准则... 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风险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识别影响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将海岸带生态安全归纳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准则层,选取26个能够反映生态安全状况的因子来构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岸段两个沿海县(区)2007、2010、2013、2015、2016年的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惠东县这5年海岸带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预警(Ⅲ)、较安全(Ⅱ)、较危险(Ⅳ)、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大亚湾区海岸带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预警(Ⅲ)、预警(Ⅲ)、预警(Ⅲ)、较安全(Ⅱ)、较安全(Ⅱ)。(2)“十二五”规划所采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对惠州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于2013年有明显恶化,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措施及力度仍不足以抵消这一时期持续增加的生态环境压力,同时,海岸带生态环境对于响应措施的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3)影响惠州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的发展及污染物排放、人类活动密集及人类对海洋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政府响应措施实施力度、自然和人为原因所造成的海洋灾害和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海岸带生态安全 粤港澳大湾区 惠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理论视角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4,共6页
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根据DPSIR模型分析,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尚处于探索时期,同时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思想观念的束缚,面临着师资、与专业教育融合和氛围营造上的压力,形成了师资短... 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根据DPSIR模型分析,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尚处于探索时期,同时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思想观念的束缚,面临着师资、与专业教育融合和氛围营造上的压力,形成了师资短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创新创业文化匮乏的状态,出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不高、实用价值低、引导功能不足等问题。高校据此采取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与专业教育融合、培育文化氛围等响应措施。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还应当在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育方法理念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文化的建设上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理论 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涛 王珍 +1 位作者 赵乔 郭倩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41-145,153,共6页
为定量评估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以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集对分析和属性识别理论对黄柏河生态健康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柏河生态系统综合健... 为定量评估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以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集对分析和属性识别理论对黄柏河生态健康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柏河生态系统综合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的健康等级分别是良、中等和良,水体富营养化指数、农药施用强度、水土流失率等是影响黄柏河生态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集对分析 属性识别理论 黄柏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SLM的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时中 郭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56-2166,共11页
为准确评估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空间滞后模型(SLM),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呈循环“升-降”的变化特征,各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东部地区大... 为准确评估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空间滞后模型(SLM),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呈循环“升-降”的变化特征,各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东部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最优,东北地区其次,而中西部地区欠佳,区域非均衡特征较为明显。2)以2012年为界,大气污染治理子系统指数排序差异显著;大气污染治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大子系统指数分别呈现“平稳发展”“波浪形升降”“先升后降”“整体下降”和“波动上升”的演变特征;截面上,大气污染治理压力指数最高,驱动力指数与状态指数居中,影响指数与响应指数最低,均呈不同的变动趋势。3)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高-高”“低-低”集聚特征;影响因素上,地方政府竞争、科技创新、贸易开放度显著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提升,上述因素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废气治理设施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作用相反,上述因素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阐释了提升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具体路径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大气污染 治理效果 空间效应 主成分分析 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物元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蕾 姜灵彦 高军侠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1,共5页
采用P-S-R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客观评价。采用物元和可拓理论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研究,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耕地粮食单产逐年增加,土地流失... 采用P-S-R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客观评价。采用物元和可拓理论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研究,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耕地粮食单产逐年增加,土地流失比例逐年降低,土地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人口压力过大,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仍然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GDP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第三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虽有所提升,但横向比较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紧迫。整体水平不容乐观,目前仍处于临界安全水平,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基于P-S-R模型的物元评价方法适用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物元分析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RANC模型的湖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雯媛 邹雨琳 +3 位作者 杨晓霞 肖童觉 刘新儒 刘圣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8,共10页
以湖南省“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为研究内容,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确定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基于排名和非层次比较法(AHP-RANC)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 以湖南省“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为研究内容,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确定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基于排名和非层次比较法(AHP-RANC)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环境优良天数比例、酸雨频率、地表水优Ⅲ比例、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生物丰度指数、各污染物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总量、污水处理率以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等是影响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逐步改善,由最低值0.291(2016年)波动上升至最高值0.705(2020年),PSR循环由一般变为较好;从综合分析结果来看,生态环境质量受“天”和“人”影响较大,“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层次分析-基于排名和非层次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晓雨婧 冯舒芮 夏建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5-181,共7页
为探究甘肃省各地区资源保障能力、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安全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对86个县级行政区生态安全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 416 2... 为探究甘肃省各地区资源保障能力、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安全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对86个县级行政区生态安全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 416 2,处于临界安全、预警状态。在空间维度上具有东部低于中部,中东部低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低于汉族地区的特征。在各子系统中,社会压力占压力子系统主导地位,人口密度平均贡献率最大;生态安全屏障指数占状态子系统的第一主要地位;响应子系统中,经济响应平均贡献率>文化响应>环境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生态系统结构有变化,但尚可维持基本功能,需要进行生态保护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层次分析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B模型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和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陈晴空 黄秦森 +2 位作者 况力 杨肃博 范剑平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671-5681,共11页
基于对重庆市50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项目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效益”(PSRB)框架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效益四个维度筛选确定评价指标,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已整治完成6个月以上的堰塘、沟渠和河流3种类型黑臭水体... 基于对重庆市50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项目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效益”(PSRB)框架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效益四个维度筛选确定评价指标,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已整治完成6个月以上的堰塘、沟渠和河流3种类型黑臭水体的11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评价,并跟踪评价了其中堰塘型黑臭水体在2023年6、8、10月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压力、状态、响应、效益各维度权重分别为0.27,0.21,0.36,0.16,权重较高的负向指标(C_(11)、C_(14)、C_(24)、C_(36))多于权重较高的正向指标(C_(31)、C_(41)),即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虽然得到了积极响应,但整治完成的水体仍存在较大压力,获得效益有限.11个典型案例中,10个案例的整治效果等级为“有效”,1个案例为“合格”.压力维度中“水域人口负荷较大”、“截污纳管破损”、“黑臭底泥残留”以及响应维度中“水体整治投资较高”、“运维管护执行力度不足”是对整治效果带来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黑臭水体 影响因素 压力-状态-响应-效益(PSRB)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整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江春燕 罗志军 +1 位作者 赵杰 赵越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294-298,共5页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是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基于DPSIR-TOPSIS模型构建了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2006—2015年的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提出提高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结果表明:(1)江西省2006—2015年的...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是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基于DPSIR-TOPSIS模型构建了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2006—2015年的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提出提高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结果表明:(1)江西省2006—2015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处于不断提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较不安全转为临界安全状态。(2)各子系统中,除压力系统有下降外,驱动力系统、状态系统、影响系统、响应系统生态指数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3)2015年江西省各地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值中,南昌市为0.6,且高于全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 TOPSIS模型 江西省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湖北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赛 蹇雪莹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3期203-207,共5页
为了有效评估湖北省2014—2018年生态安全状况,选取了湖北省10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选取人口自然增长率、固废综合利用率、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 为了有效评估湖北省2014—2018年生态安全状况,选取了湖北省10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选取人口自然增长率、固废综合利用率、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13个指标构建湖北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湖北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推动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 生态安全评价 主成分分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因子分析
13
作者 王炎强 王悦 成驰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32-4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耕地生态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各影响因子逐年的变化情况及主要障碍因子,为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保护提供建议。依据2011—2020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河北省耕...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耕地生态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各影响因子逐年的变化情况及主要障碍因子,为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保护提供建议。依据2011—2020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此系统评估该省在此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指数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0年河北省的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水平从“临界安全”等级上升至“较安全”等级,整体上显示出上升趋势;(2)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分为2011—2017年、2017—2020年2个阶段,第一阶段受农药、化肥和农膜的影响导致安全指数下降;第二阶段农业向高层次的绿色发展转型,安全指数上升;(3)2011—2020年主要障碍因素由有效灌溉面积比、第一产业比重及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强度转变为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比重。基于此,提出发展绿色农业、加大耕地治理投入、控制人口增长、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民众耕地保护意识等改善耕地生态安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障碍因子 影响机制 指标评价体系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SIR模型在成都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小玲 刘凡菲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7-363,共7页
成都市生态安全评价对协调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建立成都市2010—2022年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多... 成都市生态安全评价对协调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建立成都市2010—2022年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多因子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成都市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现从中度预警状态转变为安全状态,生态安全指数由0.267上升至0.724。其中,驱动力指数由0.057上升至0.102,压力指数由0.044上升至0.117,状态指数由0.029上升至0.089,影响指数由0.103上升至0.228,响应指数由0.034上升至0.187。城市扩张、工农业污染、公共政策与公民素质是影响成都市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能源体系、交通体系、农业结构5个角度提出了维护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态安全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湖北省长江干流城市群水生态安全评估及未来趋势预测
15
作者 张晓晴 廖星月 +2 位作者 李果 任大军 张淑琴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18-1632,共15页
湖北省是长江干流流经里程超千里的唯一省份,长江干流城市水生态安全直接影响该区域高质量发展。基于DPSIR模型,评估湖北省长江干流8个城市群在2008-2022年期间,水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5年的发... 湖北省是长江干流流经里程超千里的唯一省份,长江干流城市水生态安全直接影响该区域高质量发展。基于DPSIR模型,评估湖北省长江干流8个城市群在2008-2022年期间,水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湖北省长江流域干流城市水生态安全受驱动力、影响、状态三大子系统的影响。生态环境用水量、污水处理总量为主要影响因子,人均GDP、农林牧渔总产值、人均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和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次要影响因子。2)在子系统得分中,武汉市驱动力、影响子系统得分最高,恩施州压力、状态、响应子系统得分最高。3)2008-2022年间,湖北省长江干流8个地级市水生态安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仅鄂州市、黄石市在中度警告和重度警告间波动,处于高风险区。整体而言,湖北省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从中度预警上升至预警状态,呈向好趋势,但内部空间差异较大。4)2023-2027年,湖北省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状况将进一步改善,但仍有城市水生态安全处于中度-预警状态,需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对水污染进行控制,并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水生态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安全评价 时空格局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 熵权法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评价安康市旅游生态安全
16
作者 郭若琳 张淑兰 +1 位作者 郭秀秀 庞仙君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0-84,共5页
为推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安康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生态安全指数法和障碍度模型法对2018—2022年陕西省安康市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全面分析... 为推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安康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生态安全指数法和障碍度模型法对2018—2022年陕西省安康市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18年的0.29增至2022年的0.60,生态安全等级从Ⅱ级提升至Ⅳ级,整体呈向好趋势。其中,驱动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影响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压力指数和响应指数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变化。障碍度分析显示,旅游收入、旅游人数、旅客运输量、旅客周转量、科学技术支出占比和节能环保支出占比是影响安康市旅游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此外,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旅游经济活动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生态压力,但也凸显了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生态安全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 陕西省安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辛安泉域岩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17
作者 张云飞 高旭波 王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83,共12页
[目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及环境管理科学等多个领域,成为评价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的有效工具.然而,很少有指标能... [目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及环境管理科学等多个领域,成为评价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的有效工具.然而,很少有指标能够反映当地有关部门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尤其在一些水资源水质和水量分布差异过大的地区,为此需要对模型的响应层指标进行优化.[方法]在指标选取和权重计算过程中,针对研究区的特点,在响应层中加入了大中型水库供水覆盖范围的指标,用以反映当地有关部门对于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同时,在对大中型水库供水覆盖范围的评价中,综合考虑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两方面的因素.[结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在DPSIR模型中将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两方面的评价结果相结合,使得大中型水库供水覆盖范围的最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贴合,从而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研究区岩溶水资源的承载力情况.[结论]大中型水库供水覆盖范围指标的引入以及评价方法很好地反映了水资源的调蓄能力,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当前的水资源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 调蓄能力 大中型水库 供水覆盖范围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安全综合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18
作者 侯彩霞 陈柯成 付汉良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9,共9页
为评价西北地区水安全状况并识别其障碍因子,将水安全划分为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三部分,构建水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对2015—2020年西北地区的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建立障碍度模... 为评价西北地区水安全状况并识别其障碍因子,将水安全划分为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三部分,构建水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对2015—2020年西北地区的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建立障碍度模型诊断出影响不同区域水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水安全水平普遍有所上升,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西北地区的水安全格局具有显著的地理特征,中部区域的水安全状况最佳,东部区域次之,西部区域相对较差;水环境安全是西北地区水安全的最薄弱环节,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东部区域主要存在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的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中部区域则存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和城市用水系统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而西部区域主要受制于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集对分析 障碍因子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及对策
19
作者 邱廉 刘瑜 +2 位作者 陈冉 刘珍珍 毛惠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0-26,共7页
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估2013—2022年浙江省生态安全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浙江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上升态势,由2013年的极不安全状态上升至2022年的较安全状态,全省生态系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资源... 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估2013—2022年浙江省生态安全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浙江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上升态势,由2013年的极不安全状态上升至2022年的较安全状态,全省生态系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资源环境压力、生态系统状态、人类活动响应3项指数对浙江省生态安全格局均呈正向贡献;部分指标的提升已经接近瓶颈,后续生态安全状态的提升面临较大压力。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快速妥善应对各项风险挑战、全面维护浙江省域生态安全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层次分析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闫林君 陈慧鑫 +2 位作者 鲍学英 王起才 李亚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3-1623,共11页
山区地质复杂、环境敏感、生态脆弱,致使铁路隧道建设难度大,且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较高要求。绿色设计作为绿色建设的先行环节,对减少隧道建设对资源环境的扰动作用,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起关键引领作用。为定量评... 山区地质复杂、环境敏感、生态脆弱,致使铁路隧道建设难度大,且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较高要求。绿色设计作为绿色建设的先行环节,对减少隧道建设对资源环境的扰动作用,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起关键引领作用。为定量评估山区铁路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衡量隧道设计的绿色程度,提出一种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分析方法。首先,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以隧道设计参数为驱动力指标、资源环境状况为状态指标、隧道设计措施为响应指标,构建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各指标分级标准;其次,运用一种具有自学习自调整能力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对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进行评估;再次,以驱动力指标和响应指标为分析对象,运用考虑指标间关联关系及叠加效应的敏感性分析法,甄别对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隧道设计因素;最后,以某山区铁路隧道工程为例,得到该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值为4.7157,对应等级为较好,表明该隧道工程绿色设计水平较好,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较合理、环境保护力度较大,可为其他类似工况隧道工程的绿色设计提供借鉴。此外,分析结果显示,注浆加固效果是导致该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变化最敏感的因素,其次为清污分流比例,可着重从这2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的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及明确隧道工程优化设计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隧道工程 资源环境影响效应 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