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咯菌腈与苯醚甲环唑等三种药剂复配对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子耀 孟润杰 +4 位作者 马志强 韩秀英 张小风 王文桥 刘颖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4-188,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咯菌腈分别与丁香菌酯、吡唑醚菌酯或苯醚甲环唑3种药剂复配对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联合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咯菌腈与其他3种药剂复配对抑制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是否有增效作用。通过田间试验验证...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咯菌腈分别与丁香菌酯、吡唑醚菌酯或苯醚甲环唑3种药剂复配对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联合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咯菌腈与其他3种药剂复配对抑制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是否有增效作用。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咯菌腈与其他药剂有增效作用的桶混产品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咯菌腈与上述3种药剂按9种配比混合均无拮抗作用(增效系数均大于0.5),咯菌腈与苯醚甲环唑以5∶1复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 2.02),与丁香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的9种配比混合物有加和作用(SR介于0.5与1.5之间)。在田间咯菌腈与苯醚甲环唑以5∶1桶混,并以105g/hm2的剂量施用,防效可达85%以上、增产率40%以上,显著高于同浓度单剂的防效和增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病菌 咯菌腈 杀菌剂复配 增效作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菌室内杀菌剂筛选及配比试验 被引量:34
2
作者 梁伟伶 台莲梅 +3 位作者 靳学慧 左豫虎 王海鹏 孙明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8-171,共4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18种杀菌剂及药剂配比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腐霉利和异菌脲对马铃薯早疫病菌抑制效果好,有效中浓度(EC50)小于1μg/mL;代森锰锌与嘧菌酯混配,配比为4∶6、5∶5、6∶4、7∶3、8∶2、9...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18种杀菌剂及药剂配比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腐霉利和异菌脲对马铃薯早疫病菌抑制效果好,有效中浓度(EC50)小于1μg/mL;代森锰锌与嘧菌酯混配,配比为4∶6、5∶5、6∶4、7∶3、8∶2、9∶1均有增效作用,其中配比9∶1增效作用最好,其次是配比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菌 杀菌剂 生长速率法 混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马铃薯早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台莲梅 郑寰宇 +2 位作者 左豫虎 靳学慧 金光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生物学特性的多样性。[方法]通过平板培养研究分离自黑龙江省马铃薯早疫病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各分离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颜色、形态、成带现象等差异较大。其中...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生物学特性的多样性。[方法]通过平板培养研究分离自黑龙江省马铃薯早疫病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各分离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颜色、形态、成带现象等差异较大。其中的5个代表性供试菌株在PDA、CMA、O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均能在10~35℃生长,但最适温度有一定的差异;供试菌株均能在pH 4~10的条件下生长,最适pH为6~8;光照对各分离株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各菌株对pH、光的反应不完全一致。[结论]说明黑龙江省马铃薯早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菌拮抗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梁宁 蒋继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967-10968,共2页
[目的]筛选马铃薯早疫病菌拮抗微生物,并研究其抑菌效果,为利用微生物资源更加有效地控制马铃薯早疫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对峙培养和滤纸片法筛选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及其胞内物质或发酵产物,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分离抑菌物质。... [目的]筛选马铃薯早疫病菌拮抗微生物,并研究其抑菌效果,为利用微生物资源更加有效地控制马铃薯早疫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对峙培养和滤纸片法筛选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及其胞内物质或发酵产物,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分离抑菌物质。[结果]供试真菌和细菌的12个菌株中,11个菌株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但大多数菌株的直接抑菌作用强度与其胞内物质或发酵产物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枯草芽孢杆菌B309的直接抑菌率和发酵产物的抑菌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9.32%和75.22%;B401次之,其直接抑菌率和发酵产物的抑菌率分别为74.85%和72.03%。B309和B401的发酵产物硫酸铵饱和度分别在45%-55%和55%-65%时,获得的蛋白类物质的抑菌率最高,分别为69.34%和63.52%;蛋白类物质的含量也在上述硫酸铵饱和度时最高,B309为28.251μg/ml,B401为23.673μg/ml,非蛋白类物质无抑菌作用。[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在防治马铃薯早疫病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病菌 拮抗菌 抑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菌化学防治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范子耀 孟润杰 +3 位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韩秀英 张小风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24-27,共4页
综述了生产中马铃薯早疫病化学防治、主要防治药剂及其作用机理、早疫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性发生现状、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和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防治早疫病菌的杀菌剂抗性治理策略和研究展望。
关键词 马铃薯 马铃薯病菌 化学防治 抗药性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北部马铃薯早疫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园 杨志辉 +2 位作者 徐进 刘丽丽 朱杰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598-4601,共4页
选取2009-2011年采集自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地的74株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用抑制分生孢子萌发的方法,进行嘧菌酯敏感性测定,旨在为生产上科学使用嘧菌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嘧菌酯的EC50介于0.01-0.13μg/m L之间... 选取2009-2011年采集自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地的74株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用抑制分生孢子萌发的方法,进行嘧菌酯敏感性测定,旨在为生产上科学使用嘧菌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嘧菌酯的EC50介于0.01-0.13μg/m L之间,平均EC50为0.04μg/m L。处于敏感基线的菌株(EC500.01-0.07μg/m L)占总数的87.84%。2009-2011年所采集的早疫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随年度略微有所下降,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也有差异。因此,河北省北部地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控仍可以使用嘧菌酯,但不可盲目,并实时检测菌株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病菌(alternaria solani) 嘧菌酯 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T-115D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高丽辉 左豫虎 +1 位作者 台莲梅 刘淑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8期45-47,50,共4页
为了明确木霉菌T-115D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拮抗作用和拮抗机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和木霉菌T-115D发酵液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生长的抑制试验,研究木霉菌T-115D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木霉菌能迅速占领大... 为了明确木霉菌T-115D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拮抗作用和拮抗机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和木霉菌T-115D发酵液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生长的抑制试验,研究木霉菌T-115D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木霉菌能迅速占领大部分空间,抑制马铃薯早疫病菌的生长,显微镜观察发现,木霉菌菌丝可缠绕和寄生早疫病菌菌丝;木霉菌发酵液对马铃薯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在木霉菌T-115D发酵液稀释3倍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90.4%,发酵原液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说明木霉菌T-115D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拮抗机制包括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营养空间竞争和寄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马铃薯病菌 拮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联合甲霜·噁霉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吕秀兰 金良 +4 位作者 郑先喆 张美权 董攀 李正国 任茂智 《南方农业》 2020年第7期1-7,共7页
2018年3—5月,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雷帕霉素对马铃薯早疫病的抑菌活性,雷帕霉素联合甲霜·噁霉灵的协同效应;并通过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在超微结构上观察,揭示雷帕霉素抑制马铃薯早疫病的机制。结果表明,雷帕霉素能有效抑制病原... 2018年3—5月,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雷帕霉素对马铃薯早疫病的抑菌活性,雷帕霉素联合甲霜·噁霉灵的协同效应;并通过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在超微结构上观察,揭示雷帕霉素抑制马铃薯早疫病的机制。结果表明,雷帕霉素能有效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雷帕霉素可导致病原菌菌丝节间膨大,细胞隔膜消失,胞内细胞器消失及细胞死亡;雷帕霉素联合甲霜·噁霉灵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甲霜·噁霉灵单独处理时,其IC50药物浓度约为0.5 mL·L^-1;雷帕霉素+甲霜·噁霉灵组合处理时,达到IC50所需要的甲霜·噁霉灵的浓度降低为0.05 m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甲霜·噁霉灵 马铃薯病菌 抑菌效果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菌分生孢子传播和病害发生的规律及与降雨的关系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建平 《马铃薯杂志》 1991年第4期209-213,共5页
本试验通过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d Solani (Ell.el marl) Jones etGroul]分生孢子的空气捕捉、病害系统观察及降雨条件的记载,研究了该病菌分生孢子传播、病害发生的规律及与降雨的相互关系。1981~1986年3年的研究表明,早疲病害分... 本试验通过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d Solani (Ell.el marl) Jones etGroul]分生孢子的空气捕捉、病害系统观察及降雨条件的记载,研究了该病菌分生孢子传播、病害发生的规律及与降雨的相互关系。1981~1986年3年的研究表明,早疲病害分生孢子在马铃薯整个生长期内均有传播,其发展形式呈“波浪”式增长;每次增长均是在雨后2~3天;降雨的数量、时期、频率和历期决定着孢子传播“波浪”的具体形式;前期降雨对整个孢子传播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病害发生呈“S”型增长;病害每次急剧增长都出现在孢子传播高峰期后的10~20天;病害的发展直接取决于空气传播的孢子。研究结果有助于马铃薯早疫病防治策略的制定以及预测预报和指导大田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菌 孢子 传播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春芳 田恒林 +4 位作者 沈艳芬 张远学 高剑华 程群 陈家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23-124,155,共3页
[目的]明确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35株马铃薯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和戊唑醇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所有菌株均表现出较强... [目的]明确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35株马铃薯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和戊唑醇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所有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的EC50为1.000 0~10.000 0μg/ml,平均为5.100 0μg/ml;戊唑醇的EC50为1.000 0~7.000 0μg/ml,平均为3.300 0μg/ml。[结论]该区域内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控仍可使用代森锰锌和戊唑醇,但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并实时监测菌株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森锰锌 戊唑醇 马铃薯病菌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PHR1基因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11
作者 彭泽驰 姜海滨 +3 位作者 丁丽丽 杨志浩 杨志辉 朱杰华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9,共7页
PHR1是平衡植物抗病性与低磷胁迫抗性的关键因子。为研究马铃薯StPHR1基因的性质和功能,探明StPHR1在马铃薯抵抗早疫病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以马铃薯为材料,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了马铃薯StPHR1基因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St... PHR1是平衡植物抗病性与低磷胁迫抗性的关键因子。为研究马铃薯StPHR1基因的性质和功能,探明StPHR1在马铃薯抵抗早疫病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以马铃薯为材料,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了马铃薯StPHR1基因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StPHR1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亲缘关系,随后利用qRT-PCR技术分析StPHR1在早疫病菌侵染马铃薯时和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量,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进行了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StPHR1基因CDS全长为1 353 bp,编码45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_(2147)H_(3399)N_(595)O_(711)S_(18),分子质量为49.51 ku,理论等电点为5.07,编码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StPHR1蛋白与拟南芥的亲缘关系最近;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StPHR1蛋白和其他PHR1一样,在其蛋白C末端同时具有MYB-CC和MYB保守结构域。相对表达量分析发现,StPHR1被茄链格孢和水杨酸显著诱导表达,推测StPHR1可能在茄链格孢侵染马铃薯和水杨酸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亚细胞定位显示,StPHR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推测StPHR1可能通过其MYB转录因子活性和响应水杨酸参与调控马铃薯对茄链格孢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菌 StPHR1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菌的不同菌株在11种培养基上的生长和产孢能力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汉松 王智发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1989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18个菌株、茄子和番茄早疫病菌(A、solani)的各1个菌株、黄瓜的1个分离物(Alternaria sp.),共21个菌株在11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与产孢能力。有16个菌株分别在8种培养基上产生同心轮纹... 本文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18个菌株、茄子和番茄早疫病菌(A、solani)的各1个菌株、黄瓜的1个分离物(Alternaria sp.),共21个菌株在11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与产孢能力。有16个菌株分别在8种培养基上产生同心轮纹状菌落。在25℃下培养5天后,菌落面积在菌株间和培养基间的差异都很大,从5~15到5~50平方厘米不等;低温(15C)下继续培养7天后,菌落面积增量为5~50倍不等,气生菌丝高度依培养基和菌株的不同从1到10毫米不等。由色差目测,建立了产孢量从0到4.0的9个等级,显微镜计数表明,能准确反映产孢能力的量和梯度关系。比较指出,产孢量在培养基间的差异大于菌株间的差异。据综合分析,供试的11种培养基可被分为:宜于产孢型、宜于生长菌丝型、中间型和不适型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 产孢 番茄病菌 气生菌丝 alternaria 轮纹状 分离物 琼脂粉 生理学特性 显微镜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源杀菌剂先导化合物筛选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志刚 杨自文 +1 位作者 王开梅 张遵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896-5899,共4页
以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作为产孢病原菌的代表,进行了孢子浓度和培养时间对其敏感性影响的筛选试验;以小麦颖枯病菌(Septoria nodorum Berk)作为不产孢病原菌的代表,进行了菌丝碎片计数,同时比较了接菌浓度和培养时间对其敏... 以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作为产孢病原菌的代表,进行了孢子浓度和培养时间对其敏感性影响的筛选试验;以小麦颖枯病菌(Septoria nodorum Berk)作为不产孢病原菌的代表,进行了菌丝碎片计数,同时比较了接菌浓度和培养时间对其敏感性影响的筛选试验;用两个杀菌剂标准样品进行了筛选稳定性比较试验,同时对576个微生物源提取物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筛选必须控制接菌浓度和培养时间,从而保持适当的活性敏感度,才能得到稳定的筛选结果。适当降低接菌浓度和缩短培养时间可以提高活性样品的敏感度,有效的减少低活性样品的漏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病菌(alternaria solani) 小麦颖枯病菌(Septoria nodorum Berk) 先导化合物 杀菌活性 微生物源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青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陆宁海 吴利民 +3 位作者 郎剑锋 杨蕊 赵荣艳 石明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84-2486,共3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i)的抑...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i)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浓度为0.1 g/mL时,冬青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部位提取液的抑菌活性不同,其中冬青果实和枝条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弱,树皮提取液的抑菌活性次之,叶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 抑菌作用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 番茄病菌(alternaria solani) 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i) 活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链格孢属病原菌的RAPD分析
15
作者 姚亮亮 丁俊杰 +5 位作者 张铉哲 顾鑫 杨晓贺 赵海红 申宏波 刘伟 《中国马铃薯》 2013年第6期365-369,共5页
利用RAPD技术分别对分离自黑龙江省各地区的90株链格孢属病原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 2.0进行链格孢属病原菌的聚类分析。RAPD分析结果表明,引物OPE-19扩增后产生的各个群体间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60~1.00。在68.0%相似性水... 利用RAPD技术分别对分离自黑龙江省各地区的90株链格孢属病原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 2.0进行链格孢属病原菌的聚类分析。RAPD分析结果表明,引物OPE-19扩增后产生的各个群体间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60~1.00。在68.0%相似性水平上可划分为3个主要RAPD组群和8个次要RAPD组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链格孢属病原菌RAPD组群与寄主植物和分离地区之间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属病原菌 RAPD 马铃薯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