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裕藻、沈尹默1920年代和教育界的势位之争
1
作者 陆建德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4,111,共10页
民国初期,北京教育界多门户派系之争,章太炎的浙籍弟子一度在北京大学占主导地位,他们还得到在京城广有人脉的李鸿藻之子李石曾的支持。蔡元培主持北大,一心鼓励学生潜心学问,他对五四时部分学生的行为不以为然,与浙籍教授也不想走得太... 民国初期,北京教育界多门户派系之争,章太炎的浙籍弟子一度在北京大学占主导地位,他们还得到在京城广有人脉的李鸿藻之子李石曾的支持。蔡元培主持北大,一心鼓励学生潜心学问,他对五四时部分学生的行为不以为然,与浙籍教授也不想走得太近。他力荐来自江苏教育会的蒋梦麟代理北大校长,颇有深意。本文对这段时期的史料有所发掘,同时又论及马裕藻和沈尹默等人在1924年10月“首都革命”中的激进行为,并指出两人在第二年女师大学潮过程中起到过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子赔款退还款 江苏省教育会 黄炎培 蒋梦麟 马裕藻 沈尹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前后中国关于“学术自由”、“学术社会”的思想与制度 被引量:2
2
作者 竹元规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5,共12页
实现学术自由,建立学术社会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追求的理想之一。通过对与此理想有关的蔡元培、顾颉刚、傅斯年的"思想"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的教育、学术方面的"制度",继而对1933-1934年发生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 实现学术自由,建立学术社会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追求的理想之一。通过对与此理想有关的蔡元培、顾颉刚、傅斯年的"思想"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的教育、学术方面的"制度",继而对1933-1934年发生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案,以及同一时期发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改革风波中某些"行为"进行讨论,可见"思想"、"制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矛盾之所在。同一时代的学人有时具有方向不同的"思想",并且学人的"思想"与实际"行为"也往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由于其所在的处境、所在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之不同,其"行为"也是会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学术社会 蔡元培 胡适派 蒋梦麟 马裕藻 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