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藏北尼玛县阿索乡上白垩统马莫勒组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罗安波
王明
曾孝文
高忠维
-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9-1540,共12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调查>(编号:DD20160015)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铜多金属矿资源基地调查>(编号:DD20160026)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藏北聂荣微陆块新元古代-寒武纪构造演化>(批准号:41402190)
<青藏高原羌塘南部埃迪卡拉纪地层研究>(批准号:41602230)
-
文摘
在青藏高原中部尼玛县阿索乡马莫勒地区识别出一套紫红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地层,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岩中砾岩、紫红色复成分中砾岩、紫红色砂岩细砾岩,局部夹含砾粗砂岩或岩屑杂砂岩。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上白垩统马莫勒组。对马莫勒组岩屑杂砂岩层进行碎屑锆石采样和U-Pb定年,得到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99Ma。碎屑锆石主要存在3个年龄峰值,其中主峰值在125Ma左右,代表了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岩浆活动,其他2个弱峰值分别为550Ma和980Ma,且分别代表了泛非期和格林威尔期—晋宁期的岩浆活动热事件。研究认为,马莫勒组的沉积时代应介于99~90Ma之间,马莫勒组的出现标志着尼玛地区在晚白垩世初期完成了由洋到陆的转换,进入陆内环境。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
马莫勒组
洋陆转换
碎屑锆石
-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braided riv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Mamole Formation
ocean-continent transition
detrital zircon
-
分类号
P534.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