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马氏珠母贝肉酶解产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1
作者 夏小雨 温财兴 +7 位作者 曹文红 秦小明 李钰金 林海生 陈忠琴 郑惠娜 朱国萍 高加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50,共8页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段的氨基酸序列后,筛选潜在抑制ACE活性强的肽段进行合成,研究其体外ACE抑制活性、抑制类型及多肽与ACE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HPM分子质量在3 000~5 000 Da的超滤组分与ACE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信号,在结合物质的肽序列中优选出4种具有潜在活性的ACE抑制肽进行合成,其中多肽SLPWPMKPMNLIE的半数抑制浓度最低,并且通过氢键与ACE蛋白C端结构域的疏水口袋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酶抑制动力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饵料微藻对马氏珠母贝生理代谢和碳氮收支的影响
2
作者 任鹏 张兴志 +3 位作者 刘敬灿 吕淑果 王爱民 刘春胜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3,共9页
为明确饵料种类和质量浓度对马氏珠母贝生理代谢及碳氮收支的影响,在水温(26.0±0.5)℃下,将壳长(55.06±1.22)mm、湿质量(23.26±1.12)g的马氏珠母贝饲养在200L砂滤海水的塑料桶中,投喂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 为明确饵料种类和质量浓度对马氏珠母贝生理代谢及碳氮收支的影响,在水温(26.0±0.5)℃下,将壳长(55.06±1.22)mm、湿质量(23.26±1.12)g的马氏珠母贝饲养在200L砂滤海水的塑料桶中,投喂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每种藻类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2、4.4、6.6mg/L(干质量),研究微藻种类和质量浓度交互作用下马氏珠母贝的摄食率、耗氧率、排氨率、排粪率及钙化率等生理代谢指标,以此计算马氏珠母贝的碳氮收支。试验结果显示:饵料种类和质量浓度显著影响马氏珠母贝摄食率[13.36~39.14mg/(g·h)](P<0.05);球等鞭金藻组,马氏珠母贝摄食率随饵料质量浓度变化先升后降;其他两组则随饵料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饵料种类显著影响马氏珠母贝耗氧率和排氨率(P<0.05),其中亚心形扁藻组耗氧率较低[0.63~1.34mg/(g·h)],牟氏角毛藻组排氨率较高[0.44~0.71mg/(g·h)]。饵料种类和质量浓度显著影响马氏珠母贝生长碳收支,本试验条件下,生长碳占比随饵料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相同饵料质量浓度条件下,生长碳占比为球等鞭金藻组>牟氏角毛藻组>亚心形扁藻组。低饵料质量浓度下(2.2mg/L),马氏珠母贝排泄氮占比较高(36.75%~81.63%),生长氮占比较低(-26.91%~29.48%)。在饵料较高质量浓度下(4.4、6.6mg/L),马氏珠母贝生长氮占比为球等鞭金藻组>亚心形扁藻组>牟氏角毛藻组。本试验量化了不同微藻种类及质量浓度下马氏珠母贝各生理代谢及碳氮收支参数,可为提升双壳贝类养殖技术及生态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微藻种类及浓度 生理代谢 碳氮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群体马氏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3
作者 白科 张兴志 +9 位作者 官俊良 何苹萍 韦嫔媛 张立 李蔚 郑玉斯 陈泳先 胡娜 彭金霞 朱鹏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4-552,共9页
为探究不同群体马氏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测量了养殖贝、插核贝和野生群体马氏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壳高(h)、壳长(L)、壳宽(b)和体质量性状[软体质量(m_(1))和活体质量(m_(2))],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相... 为探究不同群体马氏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测量了养殖贝、插核贝和野生群体马氏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壳高(h)、壳长(L)、壳宽(b)和体质量性状[软体质量(m_(1))和活体质量(m_(2))],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探究其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马氏珠母贝3个群体壳高、壳长、壳宽与软体质量、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壳高是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插核贝的壳宽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壳高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3个群体间马氏珠母贝的平均出肉率和壳宽指数差异显著(P<0.05),其中养殖群体的出肉率最高(26.05%),插核贝群体的壳宽指数最大(0.154)。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群体马氏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和体质量性状间的回归方程:养殖群体m_(1)=-14.230+0.312 h+0.041 L+0.051 b,养殖群体m_(2)=-37.893+0.926 h+0.094 L+0.183 b;插核贝群体m_(1)=-6.044+0.016 h+0.213 b,插核贝群体m_(2)=-23.324+0.254 h+0.634 L+0.306 b;野生群体m_(1)=-27.035+0.258 h+0.643 b,野生群体m_(2)=-154.107+0.990 h+0.718 L+3.740 b。试验结果可为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壳形态性状 体质量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酰化修饰对马氏珠母贝植核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海鹰 陈洁 张美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目的】研究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植核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阐明珍珠贝植核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氏珠母贝注射琥珀酸钠模拟提高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检测马氏珠母贝... 【目的】研究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植核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阐明珍珠贝植核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氏珠母贝注射琥珀酸钠模拟提高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检测马氏珠母贝植核后鳃组织总蛋白琥珀酰化程度、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相关酶酶活以及珍珠贝的存活率和留核率。【结果与结论】注射琥珀酸钠后,鳃组织琥珀酰化修饰水平在12 h和72 h显著上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胁迫应激相关基因的时序表达,胁迫应激相关因子SOD和Caspase2在6 h表达量显著上调,NF-κB和IRAK1在48 h表达量显著上调,TRAF3和IκK的表达量在96 h显著上调(P <0.05),表明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提高后受体贝机体细胞免疫增强;抗氧化相关酶、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活性都在96 h出现显著上调(P <0.05),表明受体贝体液免疫增强。与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植核]和植核组相比,实验组(琥珀酸钠+植核)中珍珠贝的存活率在7 d和45 d存在显著差异,在60 d留核率显著上升(P <0.05)。结果说明,琥珀酰化修饰参与了马氏珠母贝的植核免疫反应,注射琥珀酸钠可以提高受体贝的免疫活力,并提高其在植核后的存活率和留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植核免疫 琥珀酰化修饰 琥珀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2个地理群体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变异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爱民 王嫣 +3 位作者 顾志峰 黎明 石耀华 李思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7,共8页
采用马氏珠母贝的印度群体(II0)和三亚群体(SS0)的2×2双列式杂交获得了4组子代,II1(II0♀×II0♂)、IS1(II0♀×SS0♂)、SI1(SS0♀×II0♂)和SS1(SS0♀×SS0♂);分析表明,杂交组子代IS1和SI1在壳高、壳长、绞合线... 采用马氏珠母贝的印度群体(II0)和三亚群体(SS0)的2×2双列式杂交获得了4组子代,II1(II0♀×II0♂)、IS1(II0♀×SS0♂)、SI1(SS0♀×II0♂)和SS1(SS0♀×SS0♂);分析表明,杂交组子代IS1和SI1在壳高、壳长、绞合线长、壳宽、壳重上都表现出杂种优势;IS1在壳宽指数上表现出杂种优势,而在总重和壳重指数上未表现杂种优势;SI1在总重和壳宽指数上表现出杂种优势,而在壳重指数上未表现杂种优势;SI1在壳高、壳长、绞合线长和壳重上的杂种优势较IS1高,差异极显著(P<0.01),而IS1在壳宽上的杂种优势较SI1高,差异极显著(P<0.01)。应用6个微卫星位点分析4个组合子代的平均FST值为0.357,表明4个组合子代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和较高的分化水平;平均等位基因数依次为SI1(6.17)>IS1(6.00)>II1(5.00)>SS1(4.67),等位基因丰度依次为SI1(5.34)>IS1(5.04)>II1(4.47)>SS1(4.55),期望杂合度(He)依次为IS1(0.55)>SI1(0.54)>SS1(0.44)>II1(0.42),观察杂合度(Ho)依次为SI1(0.52)>IS1(0.46)>SS1(0.35)>II1(0.29),杂交子代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高于自繁子代,杂交增加了杂交子代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与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增加直接相关;综合考虑杂种优势与遗传变异的结果,确定三亚野生群体♀×印度养殖群体♂杂交组合作为"珍珠贝育种规划POBs"的主要育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地理种群 杂种优势 遗传变异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中SNP标记的开发及其功能注释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忠良 丁燏 +2 位作者 许尤厚 王蓓 张健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3-412,共10页
本文基于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细胞比较转录组学数据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的开发和关联基因的功能注释分析,以期为SNP标记的利用提供有效信息。在转录组测序获得的67632条SNP-unigenes中共获得962995个SNP位点,位点平... 本文基于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细胞比较转录组学数据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的开发和关联基因的功能注释分析,以期为SNP标记的利用提供有效信息。在转录组测序获得的67632条SNP-unigenes中共获得962995个SNP位点,位点平均发生频率约为1个SNP/100bp;转换SNP数目与颠换SNP数目比值约为0.5,与理论比率相符;而6种单核苷酸变异类型中,以A/T颠换SNP最多。SNP-unigene功能注释分析表明,30376条unigenes(44.91%)匹配到GO分类条目;18150条unigenes(26.84%)获得COG注释信息,并以"一般功能预测"类最多;10981条unigenes(16.24%)富集到32条KEGG子集,其中以"信号转导"子集中富集的SNP-unigene最多。进一步富集分析显示629个SNP-unigenes注释到"Platelet activation"等多条免疫防御相关信号通路中;同时,根据SNP位点分布情况筛选到123个溶藻弧菌感染前、后转录组中特异分布的免疫防御相关候选SNP位点。基于标准化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在17个差异表达免疫防御相关基因中共检测到1594个SNP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转录组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珍珠囊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杜晓东 焦钰 +2 位作者 邓岳文 王庆恒 黄荣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0-164,共5页
关键词 马氏珠母 珍珠囊 表皮细胞 分泌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四种壳色选育系F_5的生长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晓闻 刘志刚 +1 位作者 王辉 邬思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0-165,共6页
采用跟踪测量和微卫星(SSR)技术研究了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和对照组的存活率、生长情况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四种壳色选育系和对照组的生长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30对微卫星引物中扩增筛选获得8个多态位点,... 采用跟踪测量和微卫星(SSR)技术研究了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和对照组的存活率、生长情况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四种壳色选育系和对照组的生长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30对微卫星引物中扩增筛选获得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26.67%,它们在4个壳色选育系共120个个体中产生了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多态位点产生5.25个。4个选育系的平均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6622—0.6850,平均观察杂合度范围为0.2708—0.46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范围为0.6025—0.6190,说明4个选育系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育种潜力;平均遗传偏离指数均为负值,4个选育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白壳色选育系与红壳色选育系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黑壳色与白壳色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壳色选育系 生长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污染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D型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嘉 刁晓平 +3 位作者 杨宝 赵春风 杜俊俏 周海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3,共8页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多具有潜在毒性、致癌性及致畸诱变作用。选取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作为模式动物,研究芘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将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暴露于不同浓...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多具有潜在毒性、致癌性及致畸诱变作用。选取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作为模式动物,研究芘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将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暴露于不同浓度(2、4、8、16和32μg·L-1)芘(pyrene)中,在暴露后第12、24、36、48、60、72和84小时,分别测定其死亡率和畸形率,并观察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表明,芘对D型面盘幼虫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同一浓度组的死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在2~32μg·L-1浓度范围内,不同暴露时间段,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芘暴露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形态也有显著影响,随着芘浓度的增大幼虫畸形的比例增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8和32μg·L-1浓度组的响应最敏感。同时,芘暴露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60h后趋于稳定,LC50值为43.50μg·L-1。研究结果表明,芘暴露能影响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发育,并可能对其种群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D型面盘幼虫 发育毒性 死亡率 畸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血细胞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春风 刁晓平 +4 位作者 谢嘉 曹佳 宋芹芹 郑鹏飞 王海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5-381,共7页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是一种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潜在毒性、致癌性。选取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为研究对象,研究DEHP对其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将成年马氏珠母贝暴露于不同浓度(0.5、2.0...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是一种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潜在毒性、致癌性。选取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为研究对象,研究DEHP对其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将成年马氏珠母贝暴露于不同浓度(0.5、2.0、8.0、16.0 mg·L-1)的DEHP中,暴露14 d后测定血细胞数目(THC)、吞噬能力(phagocytic activity)、细胞膜稳定性(cell membrane stability)、脂质过氧化程度(LPO)和总谷胱甘肽含量(T-GSH)的变化。结果显示,血细胞数目随DEHP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0.5 mg·L-1。细胞膜稳定性和吞噬活力均随DEHP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LOEC值分别小于2和8 mg·L-1。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随染毒浓度增加逐渐升高,在8 mg·L-1浓度组达到最高值,之后降低,与之相应的脂质过氧化水平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LOEC<2 mg·L-1。8mg·L-1浓度组的总谷胱甘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LOEC<8 mg·L-1。研究结果表明:DEHP染毒14 d对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同时还会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效应,在所测试的指标中,血细胞计数对DEHP的胁迫最敏感(LOEC<0.5 mg·L-1),细胞膜稳定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敏感性次之(LOEC<2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 马氏珠母 血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琨 吴海铃 +1 位作者 杨创业 王庆恒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马氏珠母贝抗逆品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马氏珠母贝从常氧条件下移至2 mg·L^(-1)低溶解氧水体,比较其在低氧胁迫0、1... 【目的】探究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马氏珠母贝抗逆品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马氏珠母贝从常氧条件下移至2 mg·L^(-1)低溶解氧水体,比较其在低氧胁迫0、12、24和48 h时免疫与抗氧化相关基因(caspase-3、HSP90、CAT和SOD)、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OSR1和tgfbr1)和矿化相关基因(pif177、aspein、nacrein和TIMP)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低氧胁迫后,HSP90的表达水平12 h时低于对照组(P <0.05),caspase-3和CAT的表达在胁迫24 h时显著增加(P <0.05),而SOD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 0.05);矿化相关基因pif177、aspein、nacrein在急性低氧胁迫后的表达均显著降低,TIMP仅在12 h时显著降低(P <0.05);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和OSR1基因的表达也出现显著下降(P <0.05),tgfbr1的表达在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上调免疫与抗氧化相关基因中caspase-3、CAT的表达,抑制HSP90的表达,抑制矿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生长相关基因中EGFR、FGF18和OSR1的表达,上调tgfbr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基因表达 急性低氧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忠良 简纪常 +4 位作者 鲁义善 丁燏 王蓓 陈刚 吴灶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04-1611,共8页
根据已构建的溶藻弧菌(Vibro alginolyticus)诱导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淋巴cDNA差减文库得到的ESTs序列,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其组织蛋白酶L基因(PFCatL),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 根据已构建的溶藻弧菌(Vibro alginolyticus)诱导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淋巴cDNA差减文库得到的ESTs序列,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其组织蛋白酶L基因(PFCatL),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研究了PFCatL基因在溶藻弧菌刺激前后马氏珠母贝足、外套膜、鳃、闭壳肌等8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PFCatL基因cDNA全长2004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50bp,3′非编码区(3′-UTR)865bp,开放阅读框(ORF)1089bp,编码362个氨基酸,其分子量计算值(MW)为40.52kDa,理论等电点(IP)为5.2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FCatL含有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序列以及组织蛋白酶前体抑制功能域I29;Clustalw2多重比对发现PFCatL氨基酸序列在催化三联体Cys-His-Asn、底物结合位点以及二硫键形成相关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点高度保守;Real-time PCR研究发现,PFCatL在马氏珠母贝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各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以肾和闭壳肌中的表达量最高;溶藻弧菌感染4h后,外套膜、鳃以及血淋巴中PFCatL基因的表达较感染前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组织蛋白酶L CDNA末端快速扩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erlucin基因序列特征及其SNP与耐低温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成 赖卓欣 +3 位作者 宋欣霖 钟如卓 郑哲 王庆恒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目的】克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新的凝集素分子基因,命名为Perlucin,研究在低温胁迫下马氏珠母贝Perlucin的表达以及与抗低温性状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方法】根据马氏珠母贝基因组中Perlucin基因序列... 【目的】克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新的凝集素分子基因,命名为Perlucin,研究在低温胁迫下马氏珠母贝Perlucin的表达以及与抗低温性状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方法】根据马氏珠母贝基因组中Perluc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Perlucin基因全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erlucin的结构和理化特征;设计17和22℃(对照)2个温度组,对马氏珠母贝进行低温胁迫实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低温胁迫下Perlucin表达量的变化;筛选和比较分析马氏珠母贝耐低温选育系(R)F3和北部湾野生群体(W)的Perlucin外显子区的SNP位点和单倍型。【结果】马氏珠母贝Perlucin全长631 bp,编码152个氨基酸;包含1个信号肽和1个C型凝集素结构域。同源分析表明,马氏珠母贝Perlucin与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Perlucin的亲缘性最近。Perlucin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足和肝胰腺。低温胁迫时,鳃组织中Perlucin基因在17℃低温组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2 h时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22℃对照组(P<0.05),表明Perlucin可能参与马氏珠母贝的低温响应过程。对Perlucin外显子区的SNP进行分析,共得到30个SNP,其中1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R和W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Perlucin是参与调节马氏珠母贝低温适应过程中的候选基因,筛选出两个SNP位点g.40078856、g.40078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Perlucin 基因克隆 低温胁迫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2个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变异的EST-SSR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侯战辉 王嫣 +2 位作者 石耀华 顾志峰 王爱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应用17个EST-SSR位点分析表明,马氏珠母贝印度种群和三亚种群的平均FST值为0.486,两个种群的分化程度高;三亚种群的等位基因数为1—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3.3;印度种群的等位基因数为2—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3.3;三亚种群和印度种... 应用17个EST-SSR位点分析表明,马氏珠母贝印度种群和三亚种群的平均FST值为0.486,两个种群的分化程度高;三亚种群的等位基因数为1—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3.3;印度种群的等位基因数为2—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3.3;三亚种群和印度种群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是1.8和1.9;三亚种群和印度种群的等位基因丰度分别为3.16和3.39;印度种群无论是期望杂合度(HE)还是观察杂合度(HO)都高于三亚种群,印度种群的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42和0.16;三亚种群的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38和0.15;三亚种群与印度种群的Nei’s遗传距离为1.119。两个种群都保持了中等水平遗传多样性。由于两个种群高度的遗传分化和保持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开展两个种群间杂交及获得杂种优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地理种群 遗传变异 EST-SSR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重金属离子对马氏珠母贝急性毒性研究
15
作者 陈耀 逯云召 +2 位作者 陈成琼 周立喜 吴家栋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0期1-5,54,共6页
开展了不同质量浓度铜离子(Cu^(2+))(0.000,0.100,0.117,0.134,0.151,0.168和0.185 mg/L)、锌离子(Zn^(2+))(0.000,3.670,4.000,4.330,4.660,4.990和5.320 mg/L)、镉离子(Cd^(2+))(0.000,3.000,4.000,5.000,6.000,7.000和8.000 mg/L)对... 开展了不同质量浓度铜离子(Cu^(2+))(0.000,0.100,0.117,0.134,0.151,0.168和0.185 mg/L)、锌离子(Zn^(2+))(0.000,3.670,4.000,4.330,4.660,4.990和5.320 mg/L)、镉离子(Cd^(2+))(0.000,3.000,4.000,5.000,6.000,7.000和8.000 mg/L)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i)96 h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Zn^(2+)、Cd^(2+)质量浓度与马氏珠母贝死亡率(96 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853.782x-88.997(R^(2)=0.9844)、y=54.372x-192.070(R^(2)=0.9677)、y=20.886x-62.705(R^(2)=0.9802),Cu^(2+)、Zn^(2+)、Cd^(2+)对马氏珠母贝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163,4.452和5.39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16,0.445和0.540 mg/L;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从高到低依次为:Cu^(2+)、Zn^(2+)、Cd^(2+)。指出,马氏珠母贝对Cu^(2+)最为敏感,需要重点关注养殖环境中的Cu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重金属离子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FBP基因的克隆及其对温度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赖卓欣 刘雅 +2 位作者 王庆恒 郑哲 邓岳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4,共9页
果糖-1,6-二磷酸酶(FBP)是催化糖异生过程中的限速酶,当动植物处于温度胁迫等不良环境条件时,FBP通过参与糖异生途径以维持机体的糖平衡,在动植物抗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 果糖-1,6-二磷酸酶(FBP)是催化糖异生过程中的限速酶,当动植物处于温度胁迫等不良环境条件时,FBP通过参与糖异生途径以维持机体的糖平衡,在动植物抗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FBP(Pm-FBP)基因c DNA全长,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以及在17℃(低温组)、22℃(对照组)、32℃(高温组)条件下鳃中的时序表达模式。序列分析显示,Pm-FBP全长为1381 bp,具有54 bp的5¢UTR和62 bp的3¢UTR,开放阅读框(ORF)为1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7.13 kDa,等电点为6.02。Pm-FBP具有一个Pfam FBPase保守结构域,6个潜在的O-连接糖基化位点(Ser36、Ser56、Ser57、Ser76、Ser80和Thr115),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1个金属结合位点(Asp-Pro-Ile/Leu-Asp-Gly/Ser-Thr/Ser)和46个磷酸化位点。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m-FBP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FBP的相似性最高,为83%;系统进化树显示,Pm-FBP与长牡蛎等贝类聚为一支,然后再与其他软体动物聚为一大支,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分别聚类,进化树总体聚为三大支。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Pm-FBP在所检测的闭壳肌、鳃、性腺、肝胰腺、足和外套膜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性腺表达量最高,肝胰腺和鳃中有较高表达;对Pm-FBP时序表达的分析发现,Pm-FBP在低温组和高温组实验时间范围内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72 h时达到最大值,表明Pm-FBP参与了马氏珠母贝对温度胁迫的响应;在120h时,高温组和低温组的Pm-FBP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表明Pm-FBP可能主要在短期的温度胁迫中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马氏珠母贝对温度胁迫的适应性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果糖-1 6-二磷酸酶基因 温度胁迫 表达分析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与Zn^(2+)的联合效应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受精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云翠 王辉 +3 位作者 李艳红 朱晓闻 罗明明 王亚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328,共6页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d2+与Zn2+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影响。Cd2+、Zn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30—20mg/L、0.100—20mg/L。结果表明:Cd2+与Zn2+两因子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一次效应极显著(P<0.01);Cd2+与...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d2+与Zn2+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影响。Cd2+、Zn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30—20mg/L、0.100—20mg/L。结果表明:Cd2+与Zn2+两因子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一次效应极显著(P<0.01);Cd2+与Zn2+两因子一次互作效应极显著(P<0.01)。经响应曲面法分析,随着Cd2+与Zn2+浓度的增加受精率呈下降趋势,当Zn2+浓度在最低浓度(0.100mg/L)时,受精率随着Cd2+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当Cd2+浓度在最低浓度(0.030mg/L)时,受精率随Zn2+浓度的上升而先下降后升高。本实验建立了马氏珠母贝受精率与Cd2+、Zn2+间关系的模型方程(R2=0.996,Adj.R2=0.987,Pred.R2=0.887,P<0.01)并可用于预测Cd2+、Zn2+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受精率 Cd2+ Z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细胞RNA-Seq转录组数据中补体样组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勇 张野 +2 位作者 许尤厚 梁雪茹 王忠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3-1353,共11页
补体系统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连接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枢纽。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RNA-Seq数据检索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补体样组分,并对其结构域及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刺激后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 补体系统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连接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枢纽。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RNA-Seq数据检索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补体样组分,并对其结构域及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刺激后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68条补体样成分unigene,分别编码14个含C1q结构域蛋白、14个凝集素蛋白、4个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2个丝氨酸蛋白酶、10个含硫酯键蛋白、1个末端补体分子C6、5个补体受体、1个补体因子及7个纤胶凝蛋白;结构域分析表明,马氏珠母贝补体样组分均含有相应的保守结构域,与其他贝类补体组分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达量分析表明,经溶藻弧菌刺激后,68条补体样组分unigene中共有21条unigene表达上调,其中12条为模式识别受体unigene。结合牡蛎等贝类补体组分的研究结果,推测贝类已形成一个含有多种补体组分的原始补体系统,且可能以凝集素途径或替代途径行使补体的生物学功能。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马氏珠母贝及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机制、探讨补体系统的进化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RNA-SEQ 补体样组分 保守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细胞全长转录组数据补体样组分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菁 李桂英 +3 位作者 林楷琪 欧静 张淑瓶 王忠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6-186,共11页
补体系统作为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限制性蛋白水解系统,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防御作用。为分析马氏珠母贝补体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机制,使用血细胞样品进行了全长转录组测序建库、基因比对、功能注释,共挖掘到212个... 补体系统作为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限制性蛋白水解系统,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防御作用。为分析马氏珠母贝补体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机制,使用血细胞样品进行了全长转录组测序建库、基因比对、功能注释,共挖掘到212个潜在补体样组分相关基因。补体样组分基因经同源性比对和结构域检测分析表明,检索到的基因分别编码89个含C1q结构域蛋白、57个C型凝集素蛋白、33个纤维胶凝蛋白、11个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8个甘露糖结合型凝集素关联丝氨酸蛋白酶、2个含硫酯蛋白(1个C3分子,1个TEP分子)、1个补体受体、2个补体因子、9个丝氨酸蛋白酶。随机选择12个补体相关基因,使用溶藻弧菌刺激前后的血细胞样品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1q(C1q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C-lectin、MBL(mannose-binding lectin)、ficolin、MASP(mannan-binding lectin serine protease)等基因均呈现出显著差异表达,表明马氏珠母贝补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组分效应系统,且可能通过凝集素途径或类似于凝集素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的免疫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验证马氏珠母贝中存在的原始补体系统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同时对深入了解马氏珠母贝免疫防御机制,丰富和发展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学内容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全长转录组 补体组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菁 李桂英 +3 位作者 陈志炜 郭焕娣 龚晓晴 王忠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86-90,共5页
[目的]开发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基因组资源,挖掘功能基因。[方法]以马氏珠母贝血细胞为试材,利用单分子实时技术(single-molecule real time,SMRT)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并对所获得unigenes进行功能注释和基因结构分析。[结果]共... [目的]开发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基因组资源,挖掘功能基因。[方法]以马氏珠母贝血细胞为试材,利用单分子实时技术(single-molecule real time,SMRT)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并对所获得unigenes进行功能注释和基因结构分析。[结果]共获得277064条全长非嵌合序列和82381个基因。经过比对nr、SwissProt、KEGG和KOG数据库进行注释和功能分类后,共得到59621个注释基因。同时,在8493条基因中共发现11219个SSR位点,其中以二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最高(50.9%)。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得到20013个lncRNA、2004个转录因子、10522个可变剪切分析位点。[结论]使用SMRT技术能够深入挖掘马氏珠母贝全长转录组数据,为进一步探讨马氏珠母贝功能基因的挖掘、免疫响应及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因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 全长转录组 SSR标记 可变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