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Cr13马氏体不锈钢扫描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元素分布及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康达 刘友情 +2 位作者 徐连勇 韩永典 赵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2Cr13马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优异、耐蚀性适中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的利润空间,一直以来是钢铁企业尝试发展的焦点.先前研究表明激光-电弧复合工艺有望通过焊丝材料的合理选择,借助合金化的作用实现2Cr13不锈钢的高质高效焊接,但存在合金... 2Cr13马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优异、耐蚀性适中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的利润空间,一直以来是钢铁企业尝试发展的焦点.先前研究表明激光-电弧复合工艺有望通过焊丝材料的合理选择,借助合金化的作用实现2Cr13不锈钢的高质高效焊接,但存在合金元素分布不均的问题.为此,本文在2Cr13马氏体不锈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中引入激光束扫描,依靠其对熔池的强烈搅拌效应调控合金元素分布,改善熔池冶金行为,细化晶粒,从而增强焊缝韧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激光束扫描频率对焊缝中合金元素分布特征、焊缝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扫描激光束对熔池的高频搅拌效应加强了熔池对流,驱动Ni元素由电弧作用区域向激光作用区域转移,焊缝中Ni元素分布不均匀程度减弱.在扫描半径0.4 mm情况下优化的扫描频率为20 Hz,此时焊缝中激光作用区域Ni元素含量由不引入激光束扫描时的1.52%提高至2.03%,对应的奥氏体相含量由4.7%增加至10.1%.同时,激光束扫描行为降低了熔池温度梯度,有利于改善焊缝成形,热影响区粗晶区平均晶粒尺寸由4.92μm降为3.95μm,焊缝杯突测试中断裂位置由熔合线转向母材,且杯突值由4.82 mm提升至5.89 mm,提升幅度达22%.相关研究将对以后马氏体不锈钢焊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扩大马氏体不锈钢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 扫描激光 元素分布 马氏体不锈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卜铁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14-216,220,共4页
采用不同的温度淬火获得不同组织的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结合SEM、 XRD、氢渗透等手段研究了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中各类型组织对氢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经过不同温度淬火后得到的显微组织不同,不同的微观结构显示出不同的氢... 采用不同的温度淬火获得不同组织的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结合SEM、 XRD、氢渗透等手段研究了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中各类型组织对氢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经过不同温度淬火后得到的显微组织不同,不同的微观结构显示出不同的氢扩散行为,其中920℃淬火后试样的耐蚀性最优,其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可以有效阻止氢在金属中的渗透。金属间相对耐腐蚀性具有不利影响,残余奥氏体对材料的耐蚀性贡献最大,马氏体次之,铁素体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 耐蚀性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中应变诱导α′-马氏体作为氢扩散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颖 郑留伟 张慧云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研究了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ASS)的组织演变和氢脆行为。用热脱附光谱仪测定了304和316L ASS的氢脱附速率和氢含量。结果表明,与固溶处理的304 ASS相比,冷轧样品中产生了应变诱导α′-马氏体,氢含量增加,氢脆敏感性增加;然而,316L AS... 研究了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ASS)的组织演变和氢脆行为。用热脱附光谱仪测定了304和316L ASS的氢脱附速率和氢含量。结果表明,与固溶处理的304 ASS相比,冷轧样品中产生了应变诱导α′-马氏体,氢含量增加,氢脆敏感性增加;然而,316L ASS冷轧后产生极少量α′-马氏体,氢含量较少,氢脆敏感性很低。4个样品在充氢前的断裂均为韧性断裂,冷轧316L ASS在充氢后的断裂为准解理和解理断裂,而冷轧304 ASS在充氢后的断裂为晶间断裂。确定了应变诱导α′-马氏体在氢扩散和氢脆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氢脆敏感性 α′-马氏体 氢扩散通道 HE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X4CrNi13-4马氏体不锈钢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和仿真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华炜 何凌欢 +2 位作者 侯娟 李家民 黄爱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93,共11页
为提升激光熔覆质量,建立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及送粉量为主要工艺参数的有限元分析过程,减少熔覆工艺参数优化的研发周期和经济成本。通过温度场和应力场模拟GX4CrNi13-4马氏体不锈钢激光熔覆数据对照实验结果的方法,验证不同参数下的... 为提升激光熔覆质量,建立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及送粉量为主要工艺参数的有限元分析过程,减少熔覆工艺参数优化的研发周期和经济成本。通过温度场和应力场模拟GX4CrNi13-4马氏体不锈钢激光熔覆数据对照实验结果的方法,验证不同参数下的成形质量,优化激光熔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为避免基体熔穿和高质量致密度,激光功率的调整范围应控制在1800~2000 W之间;增加送粉量可以有效降低温度和残余应力。3个工艺参数中激光功率是主要调控参数,对熔覆质量影响最大。综合致密度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评估不同参数下样品的熔覆质量和残余应力分布,发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1800 W、扫描速度10 mm/s以及送粉量10 g/min。实验结果与应力场模拟的趋势一致,进一步验证模拟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X4CrNi13-4马氏体不锈钢 工艺参数优化 有限元模拟 温度场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308L不锈钢焊缝δ-铁素体形态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明娜 刘峰 于洪淼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1,共3页
对308L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在650、750和900℃三种温度下进行焊后热处理(PWHT),研究PWHT对焊缝δ-铁素体形态变化的影响。使用光学显微镜对焊态和焊后热处理试样中的δ-铁素体组织结构演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高温PWHT焊缝金属中的δ-铁... 对308L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在650、750和900℃三种温度下进行焊后热处理(PWHT),研究PWHT对焊缝δ-铁素体形态变化的影响。使用光学显微镜对焊态和焊后热处理试样中的δ-铁素体组织结构演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高温PWHT焊缝金属中的δ-铁素体网状枝晶结构被打破,由连续的网状结构变为不连续的岛状结构;试样的蠕变-疲劳寿命随PWHT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PWHT Δ-铁素体 蠕变-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铸态双相不锈钢中δ-铁素体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毛萍莉 苏国跃 杨柯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双相不锈钢0Cr17Mn14Mo2N(A4钢的)铸态组织中δ-铁素体含量及形态的影响.发现在1050~1150℃之间加热时,奥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球状的及长条形的δ 铁素体,且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铁素体的球化率越高...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双相不锈钢0Cr17Mn14Mo2N(A4钢的)铸态组织中δ-铁素体含量及形态的影响.发现在1050~1150℃之间加热时,奥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球状的及长条形的δ 铁素体,且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铁素体的球化率越高.在1250℃加热保温时间小于8h时,组织全部由等轴状的δ 铁素体组成;当保温时间大于8h或加热温度高于1250℃时,组织由δ 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组成,铁素体为尖角网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热处理 δ-铁素体的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马氏体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朝 汪家梅 张乐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68-1777,共10页
采用腐蚀增重法,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比研究了铁素体/马氏体钢P92和奥氏体不锈钢HR3C在550~650°C/25 MPa的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2种材料以均匀腐蚀为主,并且腐蚀增重均服从幂指数规律.P92钢的腐蚀... 采用腐蚀增重法,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比研究了铁素体/马氏体钢P92和奥氏体不锈钢HR3C在550~650°C/25 MPa的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2种材料以均匀腐蚀为主,并且腐蚀增重均服从幂指数规律.P92钢的腐蚀增重比HR3C钢高近2个数量级,其表面氧化膜为典型的双层结构;温度极大地加速了P92钢的腐蚀,当温度低于650°C时其表面氧化膜完整连续,而在650°C时表面氧化膜出现开裂.HR3C钢的腐蚀增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并不明显;HR3C钢表面出现了少量的疖状腐蚀,基体材料内的Cr极大地抑制了疖状腐蚀的发展,其深度约为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马氏体 奥氏体不锈钢 超临界水 腐蚀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马氏体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液态铅铋腐蚀行为与机理 被引量:7
8
作者 龚星 肖军 +4 位作者 王浩 杨志彬 陈嘉骏 胡飞宇 殷园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4-871,共8页
液态铅铋共晶合金[liquid lead-bismuth eutectic,LBE,Pb 44.5 Bi 55.5,%(质量分数)]具有优异的热工水力和中子学性能,是第四代液态金属冷却快堆最重要的冷却工质之一。但是,液态铅铋冷却快堆的主要候选材料包括铁素体/马氏体钢(如T91)... 液态铅铋共晶合金[liquid lead-bismuth eutectic,LBE,Pb 44.5 Bi 55.5,%(质量分数)]具有优异的热工水力和中子学性能,是第四代液态金属冷却快堆最重要的冷却工质之一。但是,液态铅铋冷却快堆的主要候选材料包括铁素体/马氏体钢(如T91)和奥氏体不锈钢(如316L和15-15Ti)存在液态金属腐蚀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液态铅铋快堆工程化应用进度。本文综述了液态铅铋腐蚀的基本机制以及铁素体/马氏体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液态铅铋腐蚀行为,总结了抑制液态铅铋腐蚀的主要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 腐蚀 铁素体/马氏体 奥氏体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不锈钢表面电沉积-热处理制备Co-Mn尖晶石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邓佳 宋建丽 +1 位作者 李云逸 童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2,共5页
铁素体不锈钢(ferritic stainless steel,FSS)是中温化环境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的理想连接体材料。但由于FSS中含有较多的Cr元素,在SOFC工作过程中,连接体表面生成的Cr氧化物薄膜增厚,会造成连接体导电性... 铁素体不锈钢(ferritic stainless steel,FSS)是中温化环境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的理想连接体材料。但由于FSS中含有较多的Cr元素,在SOFC工作过程中,连接体表面生成的Cr氧化物薄膜增厚,会造成连接体导电性能下降;FSS中的Cr元素与H_(2)O或O_(2)发生反应,还会形成易挥发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阴极界面沉积,将使阴极活性降低,导致阴极“Cr中毒”和SOFC性能衰减,严重制约了SOFC商业化发展和应用。采用电沉积-热处理技术在FSS表面制备Co-Mn尖晶石保护涂层可有效防止Cr化合物的挥发,改善电池堆的抗氧化性能。在保证SOFC导电性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综述了FSS表面电沉积-热处理制备Co-Mn尖晶石涂层的主要方法、特点及涂层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C连接体 铁素体不锈钢 Co-Mn尖晶石涂层 电沉积-热处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马氏体钢P92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性能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发文 张乐福 +2 位作者 唐睿 乔培鹏 鲍一晨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9-983,共5页
研究了P92钢在550和60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特性,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P92钢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动力学大致服从立方生长规律,600℃下P92钢的腐蚀增重和氧化膜... 研究了P92钢在550和60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特性,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P92钢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动力学大致服从立方生长规律,600℃下P92钢的腐蚀增重和氧化膜厚度均为550℃时的3倍。P92钢在超临界水中形成的氧化膜为双层结构,氧化膜外层富Fe,而内层富Cr。600℃时P92钢氧化膜发生了开裂和剥落,其原因主要在于降温过程中基体与氧化物间的热膨胀系数不相匹配而产生的较大热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马氏体 超临界水 腐蚀性能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高强度-高韧性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初探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志 支敏学 +1 位作者 刘天琦 赵振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共5页
在分析现有宇航用高强度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和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基础上 ,研制出一种新型超高强度 高韧性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其抗拉强度σb≥ 180 0MPa ,δ5≥ 15% ,KⅠC≥ 10 0MPam1/2 。
关键词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超高强度-高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马氏体不锈钢X39CrMo17-1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维浩 任晓 何龙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3-588,共6页
针对阀门构件用马氏体不锈钢X39CrMo17-1国产化过程中出现的力学性能不合格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室温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对国产化X39CrMo17-1钢进行了不同调质工艺热处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淬火温度1 060℃下延长保温时... 针对阀门构件用马氏体不锈钢X39CrMo17-1国产化过程中出现的力学性能不合格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室温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对国产化X39CrMo17-1钢进行了不同调质工艺热处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淬火温度1 060℃下延长保温时间或提高淬火温度,再进行750℃/3h的回火处理,组织与性能无明显改善;该钢具有共析点附近过共析钢的特征,不宜采用过高的淬火及回火温度;采用优化调质工艺1 040℃/1h+650℃/4.5h热处理后,材料组织中碳化物呈细小颗粒状弥散分布,其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塑性、强度和韧性指标达到了最佳的性能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X39CrMo17-1 淬火 回火 回火索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组织对铁素体-马氏体钢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琳 徐锐良 +1 位作者 李忠利 胡亚楠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6-50,共5页
利用单轴拉伸仪、金相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对比了两种不同马氏体形态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的拉伸性能及拉伸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不均匀的带状组织对双相钢的各向均匀性具有显著影响,抗拉强度在轧向和纵... 利用单轴拉伸仪、金相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对比了两种不同马氏体形态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的拉伸性能及拉伸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不均匀的带状组织对双相钢的各向均匀性具有显著影响,抗拉强度在轧向和纵向上相差约29 MPa,且相对于均匀马氏体具有更差的塑性。中心厚度处存在马氏体带试样的断口形态表现出与马氏体相关的非常大而深的凹坑,而马氏体均匀试样的断口具有典型的韧性断裂特性,这主要是由于马氏体分布影响了双相钢的断裂机理。含马氏体带试样中空隙的形核最初在马氏体的局部开裂(局部应变0.03),然后由铁素体-马氏体解理开始空隙形核(局部应变0.10),并且在相邻的马氏体区域分离而发生;而马氏体分布均匀的试样主要的空隙形核机制是在铁素体-马氏体界面处的解理(局部应变1.50),且沿着铁素体晶粒边界生长,在开裂的马氏体颗粒上形核的空隙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马氏体 带状组织 碳含量 拉伸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0Cr17Mn14Mo2N双相不锈钢中δ铁素体的形态对室温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萍莉 苏国跃 杨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2-24,共3页
研究了铸态 0 Cr17Mn14Mo2 N双相不锈钢中 δ铁素体的形态及分布对它的室温塑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 δ铁素体以球状均匀分布于奥氏体基体上时 ,此双相不锈钢的室温塑性最高。这种微观组织可用铸态组织经115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δ-铁素体形态 室温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座椅1Cr17Ni2奥氏体不锈钢外套螺母的开裂原因
15
作者 王天君 田家彬 +1 位作者 董营 葛春丽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某飞机座椅导管1Cr17Ni2奥氏体不锈钢外套螺母在服役1 000~2 000 h后发生多件开裂,通过宏观形貌观察、断口宏微观形貌观察、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检测等方法分析了螺母的开裂原因。结果表明:外套螺母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开裂内在原因包... 某飞机座椅导管1Cr17Ni2奥氏体不锈钢外套螺母在服役1 000~2 000 h后发生多件开裂,通过宏观形貌观察、断口宏微观形貌观察、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检测等方法分析了螺母的开裂原因。结果表明:外套螺母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开裂内在原因包括外套螺母晶界处链状分布的含铬析出物和组织中较高含量的δ-铁素体和塑性夹杂物,这导致其硬度过高、脆性较大,外在原因包括腐蚀性氯环境以及一定的装配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7Ni2奥氏体不锈钢 外套螺母 应力腐蚀 Δ-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PH不锈钢激光气体渗氮层显微组织与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礼 邵磊 +3 位作者 孙岩茹 崔梓烁 李克伟 李文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63,共7页
目的提高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方法采用光纤激光器对17-4PH不锈钢进行激光气体氮化,采用不同激光功率在其表面制备渗氮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分析渗氮层的显... 目的提高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方法采用光纤激光器对17-4PH不锈钢进行激光气体氮化,采用不同激光功率在其表面制备渗氮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分析渗氮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借助显微硬度仪测试渗氮层截面深度方向的硬度;采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基体、渗氮层的摩擦学性能,并通过SEM分析磨痕形貌,揭示基体与渗氮层的磨损机制。结果在渗氮前样品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经激光渗氮后样品表面形成了由板条马氏体组成的熔化区和回火马氏体组成的热影响区构成的渗氮层。经渗氮后,样品的硬度均得到提高。在激光功率3000 W下,渗氮层的表面硬度最高,达到了415HV0.2,约是基体硬度的1.2倍,渗氮层的硬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深度为2.6mm处其硬度与基体一致。在回火马氏体向板条马氏体转变的相变强化,以及氮原子(以固溶方式进入基体)的固溶强化作用下,提高了渗氮层的硬度。经渗氮后,样品的摩擦因数均高于基体,但渗氮后其磨损量相较于基体有所减少,在激光功率3000W下,其磨损体积最小,相较于基体减少了62%。在激光功率2500W下马氏体转变不完全,在激光功率3500W下渗氮层出现了裂纹,都降低了渗氮层的硬度,其耐磨性也随之减小,且都略低于在3000W下。磨损机制由渗氮前的以黏着磨损为主,转变为渗氮后的以磨粒磨损为主。结论在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表面进行激光渗氮后,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均得到提高,在激光功率3000W下制备的渗氮层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气体渗氮 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显微组织 表面硬度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Si对马氏体不锈钢淬火-配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官涛 周永浪 +2 位作者 赵卓 王立军 刘春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103,共7页
为改善马氏体不锈钢的强塑性和耐蚀性,设计制备了Si含量不同的两种氮合金化马氏体不锈钢10Cr13N钢和10Cr13Si2N钢。对实验钢进行了改变配分时间但恒定淬火终止温度和配分温度的淬火-配分处理,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探究添加Si... 为改善马氏体不锈钢的强塑性和耐蚀性,设计制备了Si含量不同的两种氮合金化马氏体不锈钢10Cr13N钢和10Cr13Si2N钢。对实验钢进行了改变配分时间但恒定淬火终止温度和配分温度的淬火-配分处理,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探究添加Si元素的作用与机理。结果表明:实验钢淬火-配分处理后得到板条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为主的复相组织,其强塑性配合显著高于淬火-回火状态。随配分时间的延长,两种钢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极值规律,这一变化对强度影响不大,但对伸长率影响较为显著。增加钢中的Si含量,有利于抑制马氏体中碳氮化物析出并提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稳定性,在使钢的冲击韧性略微下降的同时可显著改善钢的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淬火-配分 SI元素 残余奥氏体 强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r铁素体不锈钢在不同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国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0-52,共3页
研究了两种12Cr不锈钢板材热轧态显微组织特征和在不同腐蚀介质中浸泡腐蚀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含34.6%马氏体的F2钢在4种腐蚀介质中的腐蚀质量损失均高于单一铁素体的F1钢,尤其是在6%FeCl3溶液中,F2钢表现为在马氏体处优先腐蚀,... 研究了两种12Cr不锈钢板材热轧态显微组织特征和在不同腐蚀介质中浸泡腐蚀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含34.6%马氏体的F2钢在4种腐蚀介质中的腐蚀质量损失均高于单一铁素体的F1钢,尤其是在6%FeCl3溶液中,F2钢表现为在马氏体处优先腐蚀,而F1钢为均匀腐蚀。综合分析表明,试验用钢的腐蚀特征由马氏体组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马氏体 分层腐蚀 均匀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5J2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点腐蚀行为研究
19
作者 王志伟 侯利锋 +4 位作者 杜华云 邹勇 武敏 范光伟 卫英慧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5-53,共9页
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445J2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温度、浓度Cl^(-)环境下的点腐蚀行为,通过恒电位极化测试方法研究了两种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其点蚀形貌。结果表明:445J2不锈钢临界点... 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445J2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温度、浓度Cl^(-)环境下的点腐蚀行为,通过恒电位极化测试方法研究了两种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其点蚀形貌。结果表明:445J2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为48℃,高于316L的20℃,前者耐点蚀性能优于316L不锈钢的;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两种钢的点腐蚀行为明显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点腐蚀 临界点蚀温度 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不锈钢火灾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0
作者 肖科(供稿)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2-652,共1页
中国香港研究人员开展了经历1 000℃高温冷却后的铁素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考虑了降温方式的影响,测试了试件的残余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冷却速率对铁素体不锈钢的强度影响较小,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影响... 中国香港研究人员开展了经历1 000℃高温冷却后的铁素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考虑了降温方式的影响,测试了试件的残余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冷却速率对铁素体不锈钢的强度影响较小,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影响应变和Ramberg Osgood参数。以往文献中的设计公式不能准确地预测铁素体不锈钢材料的火灾后力学性能。提出了预测火灾后力学性能的统一设计方程,建立了火灾后应力-应变模型。预测了经历1 000℃高温冷却至室温试件的火灾后应力-应变关系,修正后的应力-应变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试验 铁素体不锈钢 火灾后 应力-应变模型 应力-应变关系 残余力学性能 高温冷却 设计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